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常用低压触点材料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纯Ag、细晶Ag、AgCe(0.5)、AgNi(10)、AgCdO(12)、AgSnO2(10)、AgSnO2(12)等常用低压触点材料的组织结构及电弧侵蚀特点,采用ZWP-1型触点电性能模拟试验机于20 A/250 V AC、阻性负载条件下对上述触点材料的电寿命和磨损量进行了对比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预氧化法工艺制备AgCdO(10)、AgSnO2(10)、AgZnO(10)三种电触头材料,在19 V、20 A直流感性负载下通过自主开发的模拟电性能试验机进行试验,用电光分析天平、SEM和EDX测量分析试验前后质量变化、试验后表面形貌与微区成分。结果表明,三种材料中AgSnO2(10)的致密度、硬度、电阻率最高,电磨损、燃弧能量、熔焊力、烧损面积最小,抗电弧侵蚀能力最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银金属氧化物(AgMeO)触头电弧侵蚀形式,导出了触头燃弧后表面组成(MeO面积分数θ与初始组成(θ0),材料电气参数m,操作次数n的函数关系:θ=F(θ0,m,n),确定了电弧运动时融头表面平均温度;计算了AgCdO12,AgSnO212在相同电气条件下,操作一定次数后的表面θ值,结果表明,AgCdO触头表面出现CdO贫化,AgSnO2表面出现SnO2的富集。  相似文献   

4.
稀土合金触头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粉末冶金方法研制了一种新型触头材料AgSnO2-La2O3-Bi2O3。选择优化过程参数如下:48MPa成形,920℃×8h烧结;64MPa复压,150℃×0.5h去应力退火。所得的AgSnO2-La2O3-Bi2O3触头材料与AgSnO2(12)和AgCdO(12)的物理、机械性能相近,电性能优于AgSnO2(12)和AgCdO(12)。  相似文献   

5.
AgSnO2是最有可能替代AgCdO的触头材料,但AgSnO2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接触电阻过高的缺陷。如何降低AgSnO2的接触电阻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首先利用粉末冶金法制备AgSnO2Bi2O3和AgSnO2两种触头材料,并对两种触头材料进行了电弧实验,通过扫描电镜对触头材料电弧侵蚀后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然后,通过润湿性实验,测量了AgSnO2和AgSnO2Bi2O3两种触头材料的润湿角。结果发现,Bi元素的加入改善了Ag液对SnO2的浸润性,使润湿角减小,从而使AgSnO2Bi2O3经电弧侵蚀后表面形成河流状组织,避免了SnO2富集在触头表面形成绝缘层。最后,通过电性能实验验证了AgSnO2Bi2O3的接触电阻小于AgSnO2的接触电阻。通过以上实验证明,Bi元素的加入达到了降低AgSnO2触头材料接触电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银重稀土金属氧化物电工触点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工触点是各类开关、继电器、接触器等电器的关键材料,起着接通、分断和传输电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各类低压电器中大量使用的是AgCdO,AgSnO2,AgNi,AgC,AgWC等,其中,AgCdO材料的加工性能、接触电阻、抗电弧侵蚀等综合性能最佳,因此,应用最广,用量最大。但由于AgCdO材料在生产、使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采用雾化工艺制备含有多种添加元素的AgSnBi合金粉。合金粉氧化后经过扩散处理、压制、烧结、挤压、轧制或拉丝得到AgSnO2_Bi2Sn2O7系列银复合氧化锡材料。丝材加工制作成铆钉触头,在ZWP-1型电性能模拟试验机上与AgNi(10)、AgCdO(12)进行直流、灯负载条件模拟电寿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银复合氧化锡材料、AgNi(10)、AgCdO(12)的电寿命分别为132358~148153次、15930~17300次、6054~8038次。将银复合氧化锡材料装在商用开关上进行电性能型式试验,常规操作寿命试验和荧光灯负载开关试验后端子的最高温升分别为42.5K和17.1K。  相似文献   

8.
题目名称期-页题目名称期-页*研究·分析·实验*银金属氧化物触点材料电气性能研究………………1-3AgSnO2系线材产品的电性能试验分析……………1-7AgSnO2_Bi2Sn2O7触头材料制备及应用…………1-15纤维复合AgNi线材的工艺研究…………………1-20放电电弧电磁力计算与气体开关电极机械性能的选择……………………………………1-24HDDR工艺对Nd15Fe66Co12B7各向异性的影响……………………………………………1-27银-镁-镍合金在50 A大功率接触器中的试用………………………………………………2-3Fe60.5_xPt39.5Ndx(x≤1.5)合金的微…  相似文献   

9.
在直流纯电阻负载、24 V、20 A条件下,对同一种工艺方法、不同添加剂及含量制造的AgSnO2触头材料进行了相同操作次数的模拟电寿命试验,对整个试验中电弧能量、燃弧时间及熔焊力做了实时监测,并测量了试验后动、静触头的质量损失。对各组模拟电寿命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添加剂在电弧作用下对AgSnO2(12)触头材料的烧损会产生不同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合适的添加剂可以有效降低AgSnO2(12)触头材料的烧损量和熔焊力,提高触头材料的电寿命。  相似文献   

10.
新触头材料AgSnO2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AgSnO2材料的各种制造工艺、主要生产单位和产品性能比较,试验证明AgSnO2比AgCdO有更好的耐电弧侵蚀性和抗熔焊性、更好的材料迁移性和电弧运动特性,可用于多数低压电器中,提高各种低电器的性能,减小触头尺寸,节约贵金属银。  相似文献   

11.
上引连铸工艺在银基电触头材料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用于银基电触头材料生产的上引连铸设备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研究了上引连铸工艺制备的内氧化AgCdO(12)和AgSnO2(7)In2O3(3)材料的成分波动范围、金相组织及力学物理性能;对比了上引连铸工艺与常规单炉熔铸工艺的生产效率及生产成本。研究表明,上引连铸工艺应用于银基电触头材料的生产,所制备的银基合金丝材具有更好的成分均匀性,材料利用率、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X射线衍射及峰形拟合技术,结合AgCd和AgSn合金相图对雾化工艺制备的AgCd和AgSn合金粉的相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Cd雾化合金粉中Cd原子进入Ag的晶格格点位置,形成固溶结构,在氧化后可以使Ag与CdO之间有比较牢固的化学键结合;AgSn雾化合金粉中含有Ag3Sn和Sn两相,析出的Sn相与Ag相晶体结构差异较大,氧化后Ag与SnO2之间的结合不牢固,这可能是导致AgCdO电接触材料比AgSnO2电接触材料性能优越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纯度为99.99%的高纯金属In和Sn为原料,采用气化法制备In-Sn氧化物复合粉末;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AgSnO2(10)材料,并进行SEM显微组织观察和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In-Sn复合粉制备的AgSnO2(10)材料在交流载荷下,电寿命超过10万次,综合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4.
电弧对电极的能量输入与侵蚀过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电弧对触头表面的能量输入是影响触头侵蚀量的决定因素。为了深入理解电弧--电极的交互作用及电弧侵蚀的物理过程,本文对不同直径及材料的圆柱形触头在1000A电流范围内进行了半波正弦电流的分断试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和扫描电镜(SEM)微观照片分析两种方法测量并分析了弧根直径及弧根电流密度与电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内氧化法制备银氧化锡电接触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gSnO2电接触材料具有优良的抗电弧侵蚀性和抗熔焊性,在交直流接触器、功率继电器和低压断路器等领域已经部分或全部取代了AgCdO材料。内氧化法是制造AgSnO2电接触材料工艺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本文计算了Ag-Sn合金的内氧化热力学条件参数,论述了内氧化过程中SnO2颗粒的形核、长大和粗化过程,并采用合金粉末成形-内氧化-热挤压新工艺制备了SnO2颗粒细小弥散、性能优越的AgSnO2电接触材料。  相似文献   

16.
AgSnO2是最有可能替代AgCdO的新型材料,在其制备方法中,合金内氧化法是主要方法之一。但在制备过程中合金粉末氧化速度较慢且不能完全内氧化,添加金属元素促进合金内氧化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将Bi与Ag、Sn粉经机械合金化得到AgSnBi合金粉末,将合金粉末压制成型、烧结、致密化加工后置于电阻炉中在大气气氛中进行粉末内氧化。采用内氧化物增重法分析Bi对AgSn合金内氧化性能的影响。利用PhilipsXL30W/TMP型扫描电镜观察试样AgSnO2-Bi2O3的显微组织及形貌,并用其能谱仪进行微区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i元素大大地提高了AgSn合金的内氧化速度,并且氧化得到的AgSnO2-Bi2O3材料组织致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