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当前的地震、海啸预报科学的发展,稳定可靠地预报地震和海啸仍然有很大的难度,比较现实的方法仍然是在地震或海啸发生后,在地震和海啸前锋到达某些受灾地区之前,对这些区域进行灾难报警。  相似文献   

2.
从2007年1月起,日本广播协会(NHK)开始通过数据广播提供地震和海啸信息,其中采用了三种传送媒体--卫星数字广播、地面数字广播和供便携移动终端接收的地面数字广播(One-Seg).通过该数据广播业务,地震、海啸预警、演习提示以及各地区地震强度等信息能够快速发送给公众.本文介绍了数据广播系统,该系统能够依据来自日本气象厅(JMA)的信息以及地震和海啸信息,自动制作和发送"地震和海啸信息"的数据广播.  相似文献   

3.
所周知,日本是地震和海啸频发的国家。日本政府历来对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的紧急报警广播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视。自从1985年9月紧急报警广播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国家或市政府大范围的自然灾害报警广播就使用了15次(全部是海啸报警)。  相似文献   

4.
金融海啸来了,英国银行上班的朋友说.伦敦金融界仿佛天天都在出席一场大人物的葬礼。这种狄更斯式的笔法,让我这个对金融海啸没什么感知能力的人,也能切身体会到海啸来临后的恐慌。  相似文献   

5.
综合信息     
《电子元件与材料》2011,(4):5+16+24+28+37+44+49+66+70
<正>"福岛核危机"与电陶企业能源结构变革最近大家注意的焦点都对准了日本,对准了"地震"、"海啸"和"核危机"三个关键词,这次"地震"之后的"海啸","海啸"之后日本接二连三的"核爆炸"引起了全球的恐慌。大家恐慌的不是《日本沉没》这部日本灾难电  相似文献   

6.
《电子与电脑》2005,(5):133
继“鲨鱼(Shark)”机箱系列之后,Thermaltake(Tt)再次推出海洋主题的“海啸”系列机箱。备受DIY发烧友关注的“海啸(Tsunami)”系列机箱即将在全国上市。全铝机箱和全钢机箱同时上市,共有封闭式和透明侧板两种类型。“海啸(Tsunami)”机箱的面板采用两层可开式设计,内部采用贯通式风道散热结构,前后搭配两个12CM的静音风扇,组建成机箱内部的静音散热系统,配合用户需要提供最佳散热方案。由于风扇在吸入冷空气的同时也会将尘土吸入,影响内部散热和清洁,“海啸”在第二层面板内装有防尘网,将灰尘据之门外,保持机箱内的清洁。“海啸(Tsuna…  相似文献   

7.
编辑:面对当前的全球金融风暴,公司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发展,请具体谈一谈相关措施. 管小康:金融海啸已波及光电行业,难免使人恐慌,但更使人警醒.曙光公司坚持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仔细分析了金融海啸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因素,认为金融海啸所带来的不全是危机,危机中也蕴藏着转机.  相似文献   

8.
东京时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震和海啸还进一步触发了福岛核电站事故,导致日本全国用电紧张。一系列的自然和非自然灾害对日本和全球通信信息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18秒,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日本广播电视的龙头,日本NHK电视台在第一时间向全国播出了地震信息以及发出海啸预警,以最大程度减小了二次伤亡和财产损失,其对突发性灾害报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变频器世界》2009,(1):24-27
金融海啸山重水复 节能风潮柳暗花明 变频世界风起云涌 高压变频笑傲江湖 近两年,高压变频器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很快,潜力巨大。2008年走来,尽管后期全球金融海啸肆虐,在低压变频器市场山重水复之际,但高压变频器市场依然屹立不倒,使变频器行业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11.
雷曼公司宣布破产或许预示着一场更大规模的全球性"金融海啸"来临.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华尔街发生的一个个"金融地震"正在引发全球性的"金融海啸",可以预见的是,将有更多大型金融机构在这场危机中倒下.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是全世界抗击金融海啸的一年,到了2010年。各国正逐步走出经济困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已经成为每个国家的重要课题。但明显地可以看出,金融海啸并没有阻碍到电子行业的科技发展。在经济正在恢复和发展的同时,各个电子行业的技术实力都得到了明显的增强与进步。  相似文献   

13.
“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还在席卷全球。如何应对危机,仍旧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2008年12月16日,由《IT时代周刊》、IT商业新闻网和传媒领袖网共同发起的2008年《IT时代周刊》第4届年会暨“金融海啸中的商机——IT推动商业变革”论坛,在北京希尔顿逸林酒店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真正的危机是制造业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真正的危机叫制造业危机,根本不是金融海啸,金融海啸只是让问题更严重了。 中国为什么成了出口导向的国家,因为地方政府的两大政策,第一个是抓建设拉动GDP,另一个叫做招商引资。抓建设拉动GDP,就是地方政府通过修桥铺路等途径,由钢筋水泥堆砌起来了的GDP。  相似文献   

15.
没有人会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地震,掀起了网络通信领域的“海啸”  相似文献   

16.
《变频器世界》2008,(12):36-37
“金融海啸”还在继续,伴随着金融海啸向全球蔓延,人们的消费欲望骤降,尤其是“重灾区”欧美国家的消费需求降至冰点。这对于对外依存度超过60%的中国经济而言,无疑将受到重创。中国的实体经济开始受到影响,媒体关于企业破产、员工下岗的报道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2月26日,一场印度洋大地震引起的海啸夺去了近30万人的生命。在人类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能记录下这一幕惨剧的,唯有默默无闻盘旋于苍穹之上的人造卫星。因此,很多人称人造卫星为我们家园的忠实守望者。下面两张图片记录了这次海啸发生前后的真实景象。  相似文献   

18.
水能覆舟亦能载舟。全球金融海啸将通信巨擘北电几近淹没,却有可能浮起华为这条“大鳄”  相似文献   

19.
海啸带给我们的思考——应急通信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大自然变化莫测,各种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火灾等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2004年12月26日,当人们还沉浸在圣诞节带来的喜悦中时,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5级强烈地震,并引发特大海啸,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国家受到波及。到本文发稿为止,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达15万人,预计如果海啸幸存者无法得到基本生活保障或遭到疫病流行,此次灾难的死亡人数可能会增至30万人以上。这次地震引起的特大海啸之所以造成如此巨大的人员伤亡,一方面灾难本身发生异常突然,并且波及到的城市大多都是人员密集的旅游胜地。但据专家指出,在印度洋  相似文献   

20.
今天一位MBA问我:"现在中国企业纷纷陷入困境.是不是世界金融海啸的原因?是不是中国也会产生金融海啸,还是前期阶段使中国经济产生的危机效应?"我说:"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中国肯定会有影响,但不可能产生金融危机,而只会造成经济危机.更为重要的是这次危机实际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因为假冒伪劣产品使我们的经济危机提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