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HPMC外加剂对湿拌砂浆稠度、保水率、抗压强度、拉伸黏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PMC可改善湿拌砂浆拌合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但过量掺入会降低湿拌砂浆拌合物稠度;HPMC的掺入会降低湿拌砂浆试件抗压强度,且降低幅度较为显著,但可提高湿拌砂浆的拉伸黏结强度;HPMC以溶液形态掺入,对湿拌砂浆的黏聚性、保水性和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比以粉末形态直接掺入到湿拌砂浆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湿拌砂浆外加剂胶凝材料对于湿拌砂浆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三萜皂甙、松香、十二烷基硫酸钠(K12)、α-烯基磺酸钠(AOS)5种引气剂对湿拌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引气剂后,湿拌砂浆的初始稠度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掺AOS的湿拌砂浆初始稠度增幅最大;引气剂的加入对湿拌砂浆的凝结时间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湿拌砂浆的稠度经时损失,但是对湿拌砂浆的保水率影响很小;引气剂对湿拌砂浆的强度影响很大,当引气剂的掺量超过0.015%以后,会严重影响湿拌砂浆28 d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3.
以陶瓷抛光砖粉为辅助胶凝材料,通过单掺及复掺陶瓷抛光砖粉和聚丙烯纤维,研究了不同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及陶瓷抛光砖粉对砂浆稠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干缩率和抗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掺条件下,随陶瓷抛光砖粉掺量的增加,砂浆稠度变大;随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加,砂浆稠度变小.在复掺条件下,当聚丙烯纤维掺量达到1.5 kg/m3时,纤维掺入所导致的粘聚性增大成为主导因素.陶瓷抛光砖粉的掺入能够提高砂浆力学性能,且随其掺量增加,砂浆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增大;砂浆抗折强度随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呈上升趋势,但砂浆抗压强度随纤维掺量的增加呈先降后增趋势.陶瓷抛光砖粉和聚丙烯纤维均能有效抑制砂浆的干缩,降低砂浆经冻融循环后的抗压强度损失率,提高砂浆的抗冻性能.  相似文献   

4.
张粤  王宏杰  杨林  陈鸿  曹建新 《硅酸盐通报》2022,41(8):2836-2843
选取四种不同粒径磷石膏,分别与机制砂、水泥及外加剂混合制备了湿拌砂浆,考察了磷石膏粒径对砂浆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TG-DSC、MIP以及SEM测试探究了磷石膏粒径对湿拌砂浆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磷石膏粒径增大,湿拌砂浆工作性及力学性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掺入30%(质量分数)粒径为53~106 μm的磷石膏时,湿拌砂浆稠度损失19%,保水率为90%,28 d抗压强度为10.7 MPa,14 d拉伸黏结强度为0.25 MPa,可满足抗压强度大于10 MPa的技术指标要求。随着磷石膏粒径增大,磷石膏中的共晶磷含量减少,水泥水化过程受抑制程度减弱,砂浆中水化硅酸钙(C-S-H)生成量增多,且在远离CaSO4·2H2O颗粒的区域有大量C-S-H出现。然而,砂浆硬化体的孔体积却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掺入30%(质量分数)粒径为53~106 μm的磷石膏时,砂浆的孔体积最小,仅为0.130 9 mL/g。磷石膏粒径范围适宜控制在53~106 μm,此时湿拌砂浆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及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外加剂对湿拌砂浆稠度损失、保水率、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粘结强度以及收缩率等性能的影响,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掺加不同外加剂的湿拌砂浆胶凝体系进行微观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掺加外加剂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湿拌砂浆的8h稠度损失,增强湿拌砂浆的保水率,延长湿拌砂浆的凝结时间,提高湿拌砂浆的抗压强度和粘结强度,能更好地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粉煤灰对钢渣蓄热水泥砂浆耐热性的影响规律,对粉煤灰掺量为0~80%的砂浆热稳定性及高温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一定掺量的粉煤灰能改善钢渣水泥砂浆的热稳定性,使砂浆线膨胀系数曲线趋于平稳;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加,砂浆高温力学性能呈现出抗压强度损失率逐渐减小,抗折强度损失率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粉煤灰掺量在30%内,...  相似文献   

7.
尹明  白洪涛  周吕 《硅酸盐通报》2014,33(10):2723-2727
本文研究了骨料掺量、砂率、养护温度、高温养护时间对粉煤灰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抗压强度,以及劈拉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粉煤灰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骨料掺量及砂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相对最优值;强度随养护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00℃时达到最大值,且强度增长在高温养护24 h内基本完成.粉煤灰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早期强度较高,7d以后强度增长较小;劈拉强度随着骨料掺量的增加而提高,抗折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都随骨料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掺量为70%时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变化对脱硫石膏基砂浆的稠度、体积密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粘结拉伸强度、干燥收缩性能等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粉煤灰对脱硫石膏基砂浆物理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能使得脱硫石膏基砂浆稠度明显增大,新拌砂浆体积密度和硬化砂浆体积密度略微增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粘结拉伸强度均显著提高;粉煤灰也能显著改善脱硫石膏基砂浆的干燥收缩性,降低干燥收缩率;且当粉煤灰掺量为20%~30%时,其对脱硫石膏基砂浆的上述物理力学性能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纤维素醚对玻化微珠保温砂浆保水性、稠度、干表观密度、强度及体积吸水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醚具有保水增稠的作用,可以增加保温砂浆的稠度,改善其工作性;随着纤维素醚掺量的增加,保温砂浆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优掺量为0.4%;纤维素醚具有明显的引气作用,可以提高砂浆闭口孔隙率,降低砂浆体积吸水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通过再生微粉替代部分水泥制备干混砂浆,探究再生微粉细度、掺量和复掺比对砂浆稠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显微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再生微粉颗粒细度的减小,砂浆稠度整体呈下降趋势,28 d抗压、抗折强度均呈增加趋势,研磨40 h时,其强度达到最大值。随着再生微粉掺量的增加,砂浆稠度呈下降趋势,28 d抗压、抗折强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掺量为10%(质量分数)时,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随着再生微粉复掺比(质量比)的增大,砂浆稠度呈下降趋势,砂浆的28 d抗压、抗折强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研磨20 h的微粉与未研磨微粉复掺比为6∶4时,其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张伟康 《水泥工程》2022,35(2):10-13
混凝土强度发展与环境温度和湿度有密切的关系,夏季高温湿度大,混凝土实体工程强度增长快,而冬季温度低天气干燥,混凝土强度增长慢,甚至到600多天混凝土强度也达不到要求,本次研究针对加入防冻剂的混凝土早、中、后各龄期在不同温度下强度增长率进行系统试验,通过在5℃、0℃、-5℃、-10℃、-15℃五个温度跨度及低温养护、标准...  相似文献   

12.
范国光 《煤化工》2013,41(4):41-43
结合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焦炭热强度稳定率的主要因素,介绍了提高焦炭热强度稳定率的主要方法。热强度σn-1系数与焦炭热强度稳定率呈负相关,σn-1系数降低,则焦炭热强度稳定率提高。实践结果表明,在配煤炼焦过程中,通过完善配煤管理制度、稳定精煤质量、降低环境影响和规范配煤操作等措施,使σn-1系数从2011年的3.26降至2012年的2.27。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抗折强度试验的载荷速率、位移速率与应力速率的关系,以及使用普通液压试验机和普通机械试验机作抗折强度试验时实现应力速率加荷的方法。试验表明,以选定的位移速率加荷与以应力速率加荷所得的抗折强度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牛旭婧  赵庆新  陈天红 《硅酸盐通报》2013,32(12):2583-2588
为研究聚丙烯粗纤维对高强混凝土高温后性能的影响,测试了不同目标温度(200℃、400℃、600℃和800℃)后高强混凝土的残余抗折强度、基体质量损失率及吸水率,同时结合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分析了不同受火温度后高强混凝土的内部损伤.结果表明:聚丙烯粗纤维的掺入对HSC高温后抗折强度存在不利影响,其中聚丙烯粗、细纤维混杂协同作用的影响最小,400℃时粗、细纤维体积分数均为0.1%的混杂纤维混凝土抗折强度为基准组的90%.与细纤维相比,聚丙烯粗纤维熔化后形成的泄压通道更为粗化,高温后基体质量损失率及吸水率更大;粗纤维掺量过高,泄压通道将过于粗化,总孔隙率明显增大,即聚丙烯粗纤维的使用存在最佳掺量.不同纤维掺量下HSC的损伤度随受火温度演化结果相一致,通过对实验结果的非线性拟合,建立了聚丙烯粗纤维高强混凝土损伤度随受火温度变化的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可以依据受火后混凝土损伤度的测试结果,计算其受火温度.  相似文献   

15.
张艳  刘开平  关博文  张晓旭 《应用化工》2009,38(9):1267-1269
研究了天然水镁石短纤维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最佳用量。通过实验证实了当水镁石纤维用量占水泥用量的4%时,水泥砂浆7 d与28 d的抗折强度分别提高了15.4%与19.3%,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16.5%与11%。同时,加入了水镁石纤维的砂浆强度增长率高于普通水泥砂浆,其中0~7 d的增长率明显高于普通砂浆。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用破碎、筛分处理后的建筑垃圾作为混凝土的粗骨料,代替天然粗骨料配制C20级再生混凝土,测试其抗压强度是否满足混凝土正常使用标准。再生骨料的取代率设计为0,35%,65%,100%,每个取代率做3组试件共24组试件,进行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并探讨掺入粉煤灰对其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20级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会随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大而降低,粉煤灰可以减少水泥用量但对抗压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肖卫东  何培新  何本桥 《粘接》2001,22(6):22-24
研究了SGA的基本组成对其固化速度与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促进剂,MAA三者随其用量增大对剪切强度的影响均呈先进后降的趋势,对固化速度的影响依次为先进后降,先升后不变,一直升高,改性材料能提高切强度与固化速度,其中对固化速度的影响是增大体系粘度引起的。恰当的稳定体系可提高胶液的贮存稳定性,较小影响化速度。  相似文献   

18.
张永娟  施惠生 《水泥》2000,(7):7-10
用普通水泥以一定方式预水化制成晶核,掺入该水泥中,其对水泥早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水泥胶砂3d、7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18.3%和11.2%。  相似文献   

19.
曹光东 《化工设计》2013,(3):45-48,2
研究矿渣和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最佳掺入量,以及对混凝土工作性与泌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程正义 《化工设计》2004,14(6):33-35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讨论了影响裂缝宽度的相关因素及其关系 ,提出充分发挥钢筋与混凝土材料各自的作用 ,及优化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