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杭州市城区河道进行富营养化程度界定,并根据富营养化程度构造不同的生态修复模式。在2009年所监测的总断面中,9.68%处在轻度富营养状态、6.45%处在中度富营养状态、83.87%处在重度富营养状态。对中度和重度富营养化河道实施植物修复,对轻度富营养化河道实施生物操纵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再生水补充景观水体已经成为水资源再生利用的重要途径,但该类景观水体的水质保持情况尚缺乏长期跟踪研究。选择已经运行多年的泰达再生水景观河道进行研究,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河道型湿地对再生水中的TN和TP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但河道水体亦存在富营养化趋势。依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可知,泰达再生水景观河道水体总体为轻-中度富营养化;藻类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再生水景观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类型为绿藻-硅藻-裸藻型。  相似文献   

3.
东莞燕岭湿地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踪检测东莞燕岭湿地景观水体中叶绿素a、TN、TP、COD、BOD_5等水质指标,并分析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景观水系统不同检测断面的叶绿素a含量差别较大(0.1~32.5 mg/m~3),叶绿素a含量沿水流方向逐渐增大,且呈现季节性暴发的特点;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叶绿素a的去除率在90%以上。叶绿素a与TP、TN、COD、BOD_5浓度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氮和磷促进藻类生长的同时,藻类的增殖将有助于降低水体中的氮、磷浓度,同时会增加水体中的有机物浓度。建议在提高高位水池和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能力的同时,在景观河流中补充食藻生物孵化器,通过生物除藻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秋冬季节景观水体附植藻类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重庆市典型人工景观水体为研究对象,对秋冬季(2019年9月—2020年1月)该景观水体沉水植物上附植藻类生物量、物种组成及其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月中旬为景观水体附植藻类秋季暴发高峰,1月为冬季暴发高峰且生物量为秋季峰值的1.9倍。景观水体4个采样点在采样期间共鉴定出附植藻类4门21属,其中硅藻门9属、绿藻门7属、蓝藻门4属、裸藻门1属。秋季采集到附植藻类3门14属,冬季采集到附植藻类4门16属。秋季常见的附植藻类有4属,分别为颤藻(Oscillatoria sp.)、针杆藻(Synedra sp.)、曲壳藻(Achnanthes sp.)、异极藻(Gomphonema sp.);冬季常见的附植藻类有2属,为颤藻(Oscillatoria sp.)、曲壳藻(Achnanthes sp.)。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重庆典型景观水体,影响秋冬两季附植藻类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为pH和总氮。秋季影响附植藻类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和氨氮,冬季为照度、总氮和水温。秋冬季节影响附植藻类的环境因子具有差异。上述结果表明,秋冬季节景观水体...  相似文献   

5.
水源水库中藻类生长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西安市地表水源水中的藻类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2007年3-5月藻种主要为绿藻、硅藻,其优势种属分别为星球藻、直链藻,含藻量峰值出现在5月底,细胞密度为2 254 × 104个/L:6-9月藻种主要为蓝藻、绿藻,其优势种分别为微囊藻、栅列藻,含藻量峰值出现在7月中旬,细胞密度为3 009×104个/L.监测期间水源水的总氮平均含量为1.54 mg/L,总磷平均含量为0.015 mg/L,N/P较高,表现为氮过量,磷为限制因子.藻种群密度高峰值主要受磷含量、水温及光照的影响.黑河库区水体已为中营养状态,并出现了富营养型浮游植物指示种类,水体向富营养化发展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采用水中溶解氧昼夜浓度最大差值(ΔDO)单一指标来及时评价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方法。在光暗比为1∶1、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 000 lx条件下,通过测定不同纯藻的光合产氧速率和叶绿素a(Chl-a)浓度,以及实际混合藻群的DO、ΔDO和Chl-a浓度,建立了不同藻种及混合藻群ΔDO与Chl-a浓度的关系,探讨了采用ΔDO单因素评价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含铜绿微囊藻、小球藻、伪鱼腥藻、混合藻群的实际景观水体中,ΔDO与Chl-a浓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 95、0. 96、0. 97和0. 93,相关性显著。因此,采用ΔDO作为富营养化程度单因素评价指标有一定的可行性。此外,还确定了不同ΔDO对应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范围,可为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提供有效、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4)
为防止和修复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通过渔业操纵实现营养物质的上岸,找到适合所有水体的生态治理方式,本研究中系统归纳了在不同营养类型、不同水体形态和不同营养物质输入节奏水体的渔业操纵对策。结果表明:对于受面源污染较小,营养物质输入分散的贫、中营养水体,应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长食物链的渔业形式为主,即实行以肉食性鱼类为主要对象的渔业操纵;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或营养物质输入集中度的提高,逐渐增加杂食性鱼类的比例,其中滤食性鱼类和底层杂食性鱼类的放养比例应根据水体深度和面积进行调整,不应夸大滤食性鱼类在所有形态水体中的除藻效果,尤其在浅而大的湖泊中,底层杂食性鱼类可通过吞食或刮食被湖盆吸附的藻类,实现除藻作用;对于超富营养水体,除了以杂食性鱼类为主的渔业操纵方式外,还需要增加水体的异质性,以提高水体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水中营养物质(鱼产量)被浓缩上岸的速度。本研究中首次提出对大而浅的富营养水体进行围栏分割,将大生态系统分割为互相依托的小生态系统景观集合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同时还阐述了渔业操纵效果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4)
为防止和修复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通过渔业操纵实现营养物质的上岸,找到适合所有水体的生态治理方式,本研究中系统归纳了在不同营养类型、不同水体形态和不同营养物质输入节奏水体的渔业操纵对策。结果表明:对于受面源污染较小,营养物质输入分散的贫、中营养水体,应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长食物链的渔业形式为主,即实行以肉食性鱼类为主要对象的渔业操纵;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或营养物质输入集中度的提高,逐渐增加杂食性鱼类的比例,其中滤食性鱼类和底层杂食性鱼类的放养比例应根据水体深度和面积进行调整,不应夸大滤食性鱼类在所有形态水体中的除藻效果,尤其在浅而大的湖泊中,底层杂食性鱼类可通过吞食或刮食被湖盆吸附的藻类,实现除藻作用;对于超富营养水体,除了以杂食性鱼类为主的渔业操纵方式外,还需要增加水体的异质性,以提高水体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水中营养物质(鱼产量)被浓缩上岸的速度。本研究中首次提出对大而浅的富营养水体进行围栏分割,将大生态系统分割为互相依托的小生态系统景观集合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同时还阐述了渔业操纵效果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声波和太阳能构建浮游于水体表面的超声波除藻装置,用于去除水体中的藻类,以解决富营养化水体的蓝藻水华问题。因此研究了该装置即时去除和持续性抑藻效果,以及对实际水体的除藻效果。结果表明:浮游式太阳能超声波除藻装置能有效去除与抑制藻类的生长,对常见蓝藻-铜绿微囊藻的最大即时去除率为40%,且能长期抑制藻细胞的分裂增殖速率;超声波除藻装置能有效去除自然水体中的藻类,作用时间越长,除藻效果越好,处理60 min后藻类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因此,该装置可用于去除富营养化水体的蓝藻,并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李恩宏  刘洋  潘俊 《供水技术》2013,7(1):10-13
以沈阳市中型水库富营养化评价为例,探讨了物元可拓法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行性。通过建立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标准以及选取评价因子,并利用关联度来确定水体富营养化等级。对沈阳市中型水库评价结果表明,丰水期40%的水库为中度富营养化,60%为重度富营养化;枯水期60%为中度富营养化,40%为重度富营养化。采用物元可拓法可以较精确地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还可以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该方法较其他方法更适用于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从无锡举行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上获悉.与2008年相比.太湖环湖河流水质总体由中度污染转向轻度污染.全湖平均营养状态指数由中度富营养状态变为轻度富营养化.蓝藻发生频次、面积和藻类密度均明显下降.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2,(1)
为了解松木山水库浮游植物现状及其富营养化程度,于2019年4—12月按季度在该水库设置7个位点,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包括物种组成、现存量和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松木山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4种(属),以绿藻门Chlarophyta居多,占总物种数的51.49%;全年有12个优势种,90%的优势种为蓝藻门Cyanophyta物种,假鱼腥藻、隐球藻和拉氏拟柱胞藻的优势度位居前三;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在库区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季节间有差异且可划分为2种群落类型,即春夏秋季聚为一类,冬季单独为一类,主要分歧种包括拉氏拟柱胞藻、微小平裂藻、隐杆藻和水华束丝藻等藻类;浮游植物年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09±10.75)×107 cells/L和(19.65±12.74)mg/L,均以蓝藻为主,分别占85.17%和50.66%;丰度和生物量在季节和库区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仅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P<0.05),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季节和空间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前者与总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水温、pH、氨氮和总氮是影响松木山水库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显示,松木山水库已处于中度富营养或中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3.
养殖伊乐藻治理富营养水体--以浙江慈溪市的实验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伊乐藻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试验研究得出结论伊乐藻能显著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提高水体透明度,降低叶绿素a,有效抑制藻类,使水质从富营养、劣V类水,提高到中营养、Ⅲ类水.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专栏     
环境太湖治理效果初显,环湖水环境改善从无锡举行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上获悉,与2008年相比,太湖环湖河流水质总体由中度污染转向轻度污染,全湖平均营养状态指数由中度富营养状态变为轻度富营养化,蓝藻发生频次、面积和藻类密度均明显下降,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近一年来了钱塘江原水和湘湖备用水源藻类数量和种类随季节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钱塘江原水以硅藻为主,7—8月蓝藻处于高峰期,绿藻次之,少见甲藻、隐藻;湘湖原水藻类总数大大超过钱塘江原水,以蓝藻、硅藻为主,绿藻次之,少见裸藻、甲藻、隐藻。钱塘江原水处于中营养到中富营养之间,湘湖备用水源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两者均未检测出微囊藻毒素-LR。湘湖原水氮含量较高,磷含量的升高更容易导致蓝藻水华。为预防蓝藻爆发,建议采用加泥方式,尤其是钱塘江潮汛期。  相似文献   

16.
南四湖水体富营养化时空比较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输水通道和调蓄湖泊之一,随着通水时间的临近,其水质安全和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备受关注.根据2006、2007、2010和2011年4次32个采样点的南四湖水质空间分布监测数据,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个监测年枯水期南四湖水体总体平均处于富营养轻度水平,在南四湖水质得到大幅度改善的情况下,各年营养水平变化不大;南阳湖和独山湖水体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出现下降趋势,而昭阳湖(下)和微山湖岛北水体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出现上升趋势,这与全湖总磷出现均一化趋势有关.2010-2011年除微山湖岛南水体处于中营养水平外,其他湖区水体均处于富营养轻度水平.对南四湖水质空间分布监测数据的分析表明,南四湖藻类水华的繁殖生长主要受水体中TP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对2017年1月—11月阳澄湖水体中的藻类进行监测,分析了藻类总数以及优势种群、种属的季节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阳澄湖四季的优势藻类主要为硅藻、蓝藻、绿藻。绿藻是阳澄湖冬季(1月—2月)的优势藻种,占藻类总数的40. 3%,其优势种属是新月藻属和丝藻属。硅藻是阳澄湖春季(3月—5月)的优势藻种,占藻类总数的53. 9%,优势种属是小环藻属、直链藻属、针杆藻属,但每个月份的优势种属有所差异。夏、秋季,暴发蓝藻水华,蓝藻成为阳澄湖的优势藻类,7月份其占到藻类总数的83. 3%; 11月份时蓝藻数量已大量减少,硅藻、绿藻、蓝藻数量相当,藻类总数降至305×10~4个/L。秋、冬季藻类形态分布范围广,各种藻数量相差不大。水温是影响藻类种群季节性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给水处理中藻类去除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饮用水源由于富营养化而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是影响净水厂工艺正常运行及出厂水质的一个突出问题,介绍了国内外除藻技术研究进展.通过分析各种除藻工艺的除藻效果,认为生物处理法及其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藻类、藻毒素,出水稳定,水质安全性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2年4月对北京动物园水体及附近长河湾水体的水质检测,选取总氮、总磷、叶绿素a、透明度和CODMn为指标,采用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TSI)、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TSIm)以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等方法对其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监测区域内水体面临富营养化的严峻问题,已有95%的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N/P值统计结果表明,北京动物园水体及长河湾水系中的氮磷比值为7~116,表明两水体均为磷营养限制性水体,亟需采取措施对其水体富营养化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0.
选取4种除藻剂(硫酸铜、蓝裸甲藻灭、三灭威、浓戊二醛)应用于A、B两个景观水体,对水体中藻类数量及叶绿素a值的测定结果显示,不同除藻剂在不同的投加量情况下,短期内均会使水体内部分藻类细胞群分解,单体细胞分散;另外,还会导致部分单体细胞的细胞壁破裂而释放出叶绿素a,当硫酸铜和三灭威的投加量在安全用量范围内时,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分别可增至原水的2.36和2.23倍。同时发现,除藻剂投加量与除藻效果并不成正比,不同除藻剂的除藻效果不同,若投加不当,很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效果,导致藻类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