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DC01为试验研究对象,发现热轧工艺使用高温730℃卷取后,会发生离异共晶现象,生成离异珠光体。退火过程中离异珠光体的扩散,使连退产品生成团块状珠光体,并伴随着其屈服强度降低,r值显著提高。经锥杯成形试验对比,低含碳量和高温卷取工艺有利于连退产品成形性能提高,可以使其成形性能接近罩退常规DC01的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2.
用水溶液沉淀法制备钼酸铁[Fe_2(MoO_4)_3]。用900~1100℃温度范围内获得的反应产物的热重法和X射线衍射法来研究石墨还原—碳化钼酸铁。又在700~800℃温度范围内研究了用一氧化碳的还原-碳化法。发现用石墨还原是通过产生铁和Magneli相而进行的,后者再还原成MoO_2和Fe_3Mo_3C,最后,在Fe_3Mo_3C消耗后,生成了Fe_2MoC。另一方面,用CO的还原-碳化,在生成MoO_2后,直接碳化成Mo_2C和Fe_2MoC,并未生成中间相Fe_3Mo_3C。  相似文献   

3.
在对SPHC钢卷进行边裂分析时,发现其组织存在珠光体离异现象,该缺陷组织会给下一道冷轧工序带来质量问题。提出降低卷取温度,消除了缺陷组织,保证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离异共析转变(DET)是高碳钢实现快速球化退火的重要理论依据。为了深入理解离异共析转变机理,采用定量金相方法,通过奥氏体中断淬火和等温转变试验对Fe-1C钢离异共析转变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共析温度以下,Fe-1C钢中离异共析转变与珠光体转变存在竞争, DET相体积分数与奥氏体化后残留的渗碳体粒子间距Lθ以及珠光体片层间距λ有关,DET相体积分数随λ/Lθ值的增加而增大。用基于JMAK方程的离异共析转变动力学模型计算了DET相体积分数随λ/Lθ的变化关系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拟合,试验测量值与计算拟合曲线吻合较好。λ/Lθ的值越大,离异共析转变时碳原子扩散所需距离相对于珠光体转变越短,就越有利于离异共析转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离异共析转变(DET)是高碳钢实现快速球化退火的重要理论依据。为了深入理解离异共析转变机理,采用定量金相方法,通过奥氏体中断淬火和等温转变试验对Fe-1C钢离异共析转变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共析温度以下,Fe-1C钢中离异共析转变与珠光体转变存在竞争, DET相体积分数与奥氏体化后残留的渗碳体粒子间距Lθ以及珠光体片层间距λ有关,DET相体积分数随λ/Lθ值的增加而增大。用基于JMAK方程的离异共析转变动力学模型计算了DET相体积分数随λ/Lθ的变化关系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拟合,试验测量值与计算拟合曲线吻合较好。λ/Lθ的值越大,离异共析转变时碳原子扩散所需距离相对于珠光体转变越短,就越有利于离异共析转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程晓杰  刘雅政  周乐育  武磊  闫波 《钢铁》2011,46(2):53-57
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卷取温度对CSP工艺下冷轧低碳钢板组织和析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包钢SPCD热轧板的显微组织均为多边形铁素体和很少的珠光体,随着卷取温度升高,渗碳体析出明显增多,呈白亮条块状的渗碳体沿晶界析出.CSP流程热轧后A1N的析出量不大,但高温卷取时的A1N析出要高于低温卷取的,卷取温度为600℃时,渗碳...  相似文献   

7.
三、酸洗技术的发展冷轧用原料是在高温下轧制和卷取的带钢,其表面必然产生一层厚度为7~20微米薄氧化铁皮。氧化铁皮的组成最外层为Fe_2O_3、中间层为Fe_3O_4,底层为FeO。这个铁皮的厚薄取决于热轧的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上述温度越高则铁皮越厚,它顽固地覆盖在带钢表面上,掩盖着某些表面缺陷。这种带着铁皮的带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汽车大梁钢在冲压剪断时发生层状开裂的原因,经金相、扫描电镜等检测分析发现开裂试样心部有严重的珠光体偏析带,且伴生有硫化物夹杂及较多的硬质块状析出物,经扫描电镜能谱分析,该析出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N、Nb、Ti等。严重的珠光体偏析带和分布在其中的粗大硬质析出物恶化了基体整体性能,冲压剪断时在剪断面心部产生层状开裂。  相似文献   

9.
分析65Mn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中的转变曲线及转变产物的组织,得到不同冷却速度下65Mn钢的CCT曲线和相应的金相组织.分析认为65Mn钢卷取下线后发生奥氏体向铁素体+珠光体的转变导致体积发生膨胀,进而产生松卷倾向,高温卷取有利于抑制扁卷缺陷的发生.实际生产中将65Mn热轧宽钢带的卷取温度设定为700~ 740℃,高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真空雾化方法制备原位自生(Cr,Fe)_7C_3/Fe_3Al粉末,采用显微硬度,SEM,TEM,XRD等分析方法对制品的成分,表面形貌,物相组成,及硬度等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r,Fe)_7C_3/Fe_3Al粉末硬度较Fe3Al粉末有明显提高,同时急速冷却状态下,Fe_3Al粉末与(Cr,Fe)_7C_3/Fe_3Al粉末中基体相皆由DO_3型有序相Fe_3Al组成,Cr以固溶方式存在于基体中。(Cr,Fe)_7C_3以类珠光体团簇状均匀弥散分布在基体之中,碳化物保持Cr_7C_3点阵类型,Fe原子固溶在其中。  相似文献   

11.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3种不同石墨含量的Fe-Mo-石墨自润滑材料,测定了3种材料的密度、硬度和抗压强度,并对材料的组织和不同摩擦速率下的摩擦学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磨痕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石墨添加质量分数为1.0%时,材料组织以铁素体为主相,此时的摩擦系数较为稳定,磨损率随摩擦速率的提高而增大,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石墨添加质量分数高于1.0%时,材料组织以珠光体为主相,摩擦系数随摩擦速率提高而增大,但磨损率随之减小,且摩擦速率高于0.5m/s时,磨损率量级为10~(-8)cm~3/N·m,属于轻微磨损。材料中珠光体、Fe_2MoC的生成,以及摩擦过程中生成的Fe_2O_3、Fe_3O_4是Fe-Mo-石墨材料在高的摩擦速率下具有优良耐磨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热轧免酸洗QStE420TM汽车用钢为研究对象,在1 580 mm热轧线进行工业试验,研究了不同卷取温度对钢板表面氧化铁皮厚度和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受沿宽度方向供氧条件差异的影响,边部氧化铁皮中Fe_3O_4体积分数较高、FeO体积分数较低;卷取温度对氧化铁皮厚度的影响较小,对氧化铁皮结构影响显著;随着卷取温度由600℃增加至650℃,氧化铁皮厚度略有增加,Fe_3O_4体积分数显著提高,FeO体积分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安钢1780 mm热连轧机组工艺现状及层流冷却设计能力,采用低温卷取和三阶段冷却方式来生产热轧600 MPa级双相钢。主要通过在Q345B基础上不添加Cr、Mo、Nb等微合金元素,适当降低C含量,提高Mn和Si含量来拓宽铁素体生成区间,抑制珠光体和贝氏体的生成,使其形成理想比例的铁素体和马氏体的经济型成分路线。牌号为AG580DP卷板在山东和河南某厂加工性能、疲劳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的卷取温度对45带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卷取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强度和硬度降低,塑性提高,且变化幅度较大;当卷取温度在珠光体转变开始温度以上时,产品组织为近似平衡转变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该钢具有较低的强度、硬度和优异的塑性特点,提高了产品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5.
普通热轧带钢氧化铁皮及其酸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热轧带钢氧化铁皮主要成分为Fe_3O_4,而水冷的热轧带钢氧化铁Fe_3O_4较空冷者为少,这是由于其卷取温度低,冷却速度快造成的。其中后者较致密,成整体大块状。前者组织疏松,成破碎小块状。氧化铁皮厚度不论空冷还是水冷,带钢头部均比尾部厚,头尾部均比中部厚。总的看,水冷热轧带钢氧化铁皮比空冷者薄,且粘着力小,宜酸洗。盐酸洗热轧带钢比硫酸洗减少酸洗时间53%,铁损减少34.1%;盐酸洗空冷带钢比硫酸洗减少酸洗时间54%,铁损减少22%.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Florian K模型的应用,根据生产中数据,从实践和理论方面研究了液态高铅渣中Al_2O_3、MgO含量对生成Fe_3O_4的影响,Al_2O_3、MgO含量越高液相区中生成稳定Fe_3O_4区域范围越大,两种物质含量可能存在叠加效应。液态高铅渣型变化对炉内生成Fe_3O_4区域范围有影响,在渣中存在Al_2O_3、MgO时更容易在侧吹炉炉内生成Fe_3O_4,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原料和底吹炉渣中物质含量对工艺进行实时的调整,避免产生泡沫渣和喷炉等影响生产的状态出现。  相似文献   

17.
以纯试剂为原料,采用"压团-焙烧-还原"的方法,研究了MgO对Fe_2O_3压团在还原不同阶段铁氧化物晶格结构的影响,为探索球团矿还原膨胀机理、理解铁氧化物还原反应机制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在压团焙烧阶段,晶格常数a,b的变化是由于溶质原子周围点阵膨胀所致,而晶格常数c的变化是因为氧的减小;在Fe_2O_3还原到Fe_3O_4阶段,Mg~(2+)能同时固溶在两种铁氧化物中,稳定晶格,阻碍了还原的进行;在Fe_2O_3还原到FexO阶段,随着MgO添加量的增加,FexO晶胞参数随之减小,符合Vegard线性定律;Fe_2O_3还原到Fe阶段,MgO对Fe的晶胞参数无明显影响。最终探明了MgO在Fe_2O_3压团还原过程中的行为规律。  相似文献   

18.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AFM)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但在钢铁材料方面的应用尚不多见.采用AFM对82B钢坯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与传统的SEM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FM不仅能清晰地给出珠光体团片层间距的三维形貌,还能够观察到片层取向.根据珠光体片层垂直于观察截面的片层间距,可以得到该珠光体团的真实片层间距.AFM纳米尺度的实验结果显示出珠光体中的Fe3C的双层精细结构以及铁素体中细小颗粒.毫无疑问,AFM技术是钢铁冶金工业显微分析技术中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9.
桃冲精矿含有褐铁矿和云母类脉石,这些矿物在高温下分解,可以降低烧结温度,增强烧结过程的氧化气氛,产生自由的α—Fe_2O_3,从而促进铁酸钙的大量生成,使磁铁矿晶体粒度变细,绕结矿孔隙度增加,明显地改善烧结矿的还原性能和荷重软化性能,为高炉增产节焦创造了条件,桃冲精矿的低Al_2O_3含量有助于改善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性能,这有利于改善高炉块状带的透气性。  相似文献   

20.
实验室研究了合金成分及卷取工艺对X65抗HIC管线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抗HIC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Cu、Ni、Mo合金或降低卷取温度均有利于改善钢的强韧性及抗HIC性能。对于C-Si-Mn基础成分,在450~550℃范围内卷取时,随着卷取温度的下降,珠光体含量减少而贝氏体含量逐渐增加,力学性能变化不明显,但抗HIC性能显著提升;在同样的工艺条件下,Cu、Ni尤其是Mo合金的添加,抑制了珠光体转变,贝氏体的比例显著增加且晶粒更加细小,因此,强度、韧性及抗HIC性能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