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综述了残余奥氏体(A_R)含量、分布及稳定性等对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认为对于不同的钢种、不伺的组织状态和不同的服役条件,残余奥氏体应有一个适当的含量和适当的稳定性,在某些钢中超细晶团的形成对接触性能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过份强调细小碳化物的作用是不适宜的。为了深入了解A_R行为.A_R变化的单因素化是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光学金相、电子金相、显微硬度、X射线衍射、磁性和膨胀等方法研究了中温和低温回火对18Cr2Ni4WA钢渗碳层中残余奥氏体(A_R)的影响。结果表明,220℃回火时A_R中的位错线上已可观察到碳化物(K)析出,350~480℃回火时A_R中析出大量的魏氏组织碳化物(K_W),520℃以上回火时K主要沿原奥氏体晶界析出,马氏体(M)对A_R向贝氏体(B)转变有明显促进作用,冰冷处理能增加这种转变,所形成的B的回火抗力很高,难以用高温回火工艺进行球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40CrNi2Si2MoVA超高强度钢在油淬和270℃等温淬火两种热处理状态下,显微组织对冲击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稳态扩展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应力强度因子△K较小时,等温淬火组织中da/dN较低,而在△K较大时,油淬组织中da/dN较低;这与在裂纹扩展不同阶段残余奥氏体(A_R)对da/dN的作用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再生式液体发射药火炮的经典内弹道数学模型,讨论面积比A_c/A_R、活塞质量M_p、喷射孔总面积A_D、喷射孔长度L_D及弹丸行程长I_g等结构诸元和装药质量M_D、装药性质及弹丸质量m_s等装填条件的变化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所得出的影响规律对火炮的再生喷注装置设计和装药设计有其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二级变幅载荷谱试验与Elber模型相结合分析搭接铆接结构疲劳特性,讨论铆接参数对疲劳断口特征及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疲劳裂纹萌生于搭接板内的多个位置,裂纹源及断裂截面位置受铆接参数及疲劳载荷水平影响;对于较大铆接力下疲劳载荷影响更显著,使用基于Elber裂纹张开应力模型的等效裂纹扩展速率能较好反映铆接工艺及第二弯曲效应影响下的结构疲劳寿命;通常情况下增大铆接力有利于提高疲劳寿命,但其变化规律依赖于疲劳载荷的水平;Smax=100 MPa时,增大铆接力对于4 mm铆钉试件提高疲劳寿命效果显著,但Smax=150 MPa时,较高的铆接力会导致疲劳寿命的增益出现衰减。  相似文献   

6.
表面完整性对高强度钢疲劳寿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高强度钢34CrNiMo6 的加工表面完整性对弯曲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疲劳试件的加工采用不同的切削参数,对加工表面完整性相异的试件进行疲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残余应力是影响试件弯曲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残余压应力可获得高疲劳寿命;当表面粗糙度Ry >10 滋m 时,表面粗糙度对疲劳寿命的影响显著;加工硬化对高强度钢疲劳寿命有不利影响,疲劳寿命随表面硬度的增加而降低;采用小刀尖半径和低进给速度可提高高强度钢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7.
横向稳定杆是汽车悬架中的重要结构部件,当其疲劳断裂发生时,会严重危害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基于传统汽车稳定杆设计处于类比和经验设计阶段,疲劳可靠性设计偏保守、开发周期长,对整车性能和成本控制不利.文中首先,采集试车场内稳定杆连杆载荷,利用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确立疲劳载荷制定方法,生成稳定杆疲劳试验多级载荷谱;然后,通过疲劳仿真分析,确定稳定杆疲劳试验危险截面及疲劳热点.最后搭建进行稳定杆疲劳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稳定杆疲劳台架试验失效寿命及位置与仿真预测基本一致.说明文中疲劳载荷制定方法有效,对稳定杆疲劳载荷制定、疲劳寿命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型工程机械用800 MPa低合金高强度钢及其焊接接头,进行低周疲劳性能研究。试验在常温下进行,对称三角波加载。试验结果表明,母材两个轧制方向的应变疲劳寿命没有明显差别,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偏低。焊接接头的局部软化是应变集中,导致应变疲劳寿命降低的主要原因。应变疲劳断口有明显的条纹特征,母材疲劳断口上伴有与条纹平行的二次裂纹,焊接接头的疲劳断口条纹清晰且宽度较细。试验确定的循环应力应变特性参数和应变疲劳寿命参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机体延寿工作的复杂性,从疲劳损伤积累的角度研究机体结构的延寿方法。利用剩余强度衰减退化修正的Corten-Dolan模型计算机体结构疲劳关键件的疲劳损伤累积量,推导了载荷服从正态分布时的疲劳可靠度和k级载荷下剩余疲劳寿命估算公式。根据疲劳损伤的积累量,将疲劳寿命折算成日历寿命。提出机体结构延寿分析流程并进行案例分析,寿命加速实验结果表明各关键件均达到延寿要求,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金属疲劳断口宏观定量分析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疲劳断口的定量分析是其定性诊断基础上的深入发展,愈来愈多地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本文从金属疲劳断口的宏观定量分析和微观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分别就其疲劳弧线、疲劳扩展临界裂纹尺寸a_c、疲劳瞬时(快速)破断区的大小和对称性、疲劳沟线的位置和方向、表面强化零件疲劳源的位置、疲劳条带的宽度以及延伸带的高度和宽度等疲劳断口的特征形态和尺寸进行了初步的定量分析,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无疑疲劳断口的定量分析对疲劳失效的定量估算分析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魏冰阳  郭玉梁  古德万  王永强 《兵工学报》2022,43(11):2945-2952
疲劳寿命试验是齿轮强度评价必不可少的手段,但长期以来弧齿锥齿轮疲劳试验数据缺乏,导致相关产品设计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建立了弧齿锥齿轮三维有限元模型,给出了相应的弯曲疲劳寿命仿真计算流程;探讨了加速疲劳试验的机理与方法,确定了加速疲劳试验应力因子。对20CrNiMo材料试棒进行了拉伸疲劳强度试验,获得了材料的S-N曲线,以此为基础数据,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完成了两个水平的弯曲疲劳寿命仿真计算;在专用闭功率流耐久性试验台上进行了若干组齿轮的弯曲强度疲劳寿命试验,疲劳寿命与理论仿真结果对比误差小于3.2%,一致性较好。证明了以疲劳寿命仿真与加速试验手段评价复杂结构件锥齿轮弯曲疲劳强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掌握挤压成形铝合金轮辋的性能特点,提高轮辋的服役寿命,利用Instron8801疲劳试验机对挤压成形7A04铝合金轮辋不同应力下轴向与周向的疲劳寿命进行测试,通过金相显微镜和SEM扫描电镜对轮辋组织及疲劳断口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挤压成形7A04铝合金轮辋轴向和周向拉伸力学性能差别不大,但疲劳性能有很大差异,轴向疲劳寿命比周向的高约40%;随加载应力的降低,疲劳寿命呈非线性升高,疲劳裂纹扩展区的面积增大,疲劳条纹的间距变小。最后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拟合得到轮辋周向S-N的关系式,为挤压成形7A04铝合金轮辋不同应力下疲劳寿命的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引言 近30年来,对材料的疲劳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疲劳破坏实质上是由于疲劳裂纹扩展引起的。Hahn等及其它研究者研究了疲劳裂纹尖端塑性区,结果都认为,无论是低循环应变疲劳还是高循环应力疲劳,裂纹扩展都是塑性变形的结果。基于疲劳断口的分析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因此,根据裂纹尖端的塑性变形来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自动武器中常见的运动构件疲劳破坏现象,对运动构件的疲劳寿命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提出了分析运动构件疲劳寿命的有效方法,并通过系统的试验测试,获得了目前自动武器运动构件中常用材料30CrMnMoTiA的疲劳寿命特性,建立了分析运动构件疲劳寿命所必需的基本数据。通过对实际运动构件疲劳破坏问题的分析应用,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结果是准确、合理的,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SUSS301L不锈钢激光焊搭接接头的疲劳性能,并获得相应的S-N曲线及条件疲劳极限,通过宏观断裂形貌和疲劳断口分析,探讨SUSS301L不锈钢激光焊搭接接头的疲劳断裂模式与损伤行为。结果表明:SUSS301L不锈钢激光焊搭接接头失效概率为1.0%和0.1%的疲劳极限最大力分别为2.22、2.08 kN;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得出,板材加载端的焊缝连接处是应力集中强烈部位,疲劳裂纹从该区域萌生并扩展;根据加载疲劳应力的大小,焊接接头在最终的断裂模式出现低应力疲劳断裂与高应力疲劳断裂两种模式,低应力疲劳断裂典型特征为"穿板断裂",而高应力疲劳断裂表现为"穿板+穿缝"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杂质及铈对亚纯2090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碱金属杂质及微量铈对用工业纯铝制备的亚纯2090合金疲劳寿命及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碱金属杂质含量增加,可使合金的疲劳特性变差。但添加约0.05%Ce,可改善含少量杂质的亚纯2090合金疲劳性能,尤其是当疲劳裂纹扩展初期,这种改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身管疲劳寿命试验时间长、费用高等问题,提出对身管进行加速寿命试验。基于蒙特卡洛方法对身管疲劳寿命的加速试验进行模拟,得到身管疲劳寿命的分布规律,同时对加速试验的基本假设进行验证,并估计出加速模型的参数。研究表明,身管的疲劳寿命在不同加速应力水平下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加速因子与应力水平呈指数关系,通过加速模型估计的正常应力水平下身管疲劳寿命值与试验值之间的误差较小,验证了身管疲劳寿命加速试验的可行性。该研究为今后开展身管疲劳寿命的加速试验以估计身管疲劳寿命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8.
蒋轩  张军  郑慕侨  孙逢春 《兵工学报》2000,21(Z1):35-37
在分析负重轮破坏机理的基础上,用断裂力学疲劳破坏的数学模型和疲劳寿命预估方法,对负重轮进行了疲劳寿命预估,并对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验证表明,断裂力学的疲劳寿命预估方法用于负重轮的疲劳破坏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超声冲击改善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超声冲击对焊接接头疲劳性能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超声冲击处理可以减小焊趾处的应力集中,改善焊接残余应力,细化晶粒,提高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等。采用超声冲击方法提高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此外,分析了目前超声冲击对焊接接头疲劳性能和疲劳寿命影响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汽车车轮安全使用性能和寿命要求的问题,对车轮动态径向疲劳寿命进行预测。建立车轮在径向 疲劳试验工况下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施加呈余弦函数分布的径向载荷,结合车轮的动态特性,运用nCode DesignLife 软件对其进行疲劳分析,预测车轮在径向疲劳实验时的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车轮的轮辐中部、内轮缘、轮辋 内胎圈座处和轮辋内侧是疲劳损伤的主要部位,可为车轮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