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为保证油田的中、后期开发效果,就要做好油藏地质工作中的细分沉积相研究。提出了细分沉积相研究的新方法,以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其储层构造、沉积特征、测井数据、储层非均质等研究资料,建立地质数据库,应用储层随机建模的三雏可视化技术对油藏构造、沉积微相和油藏属性建立三维模型,并由此对该区域沉积微相划分等地质工作进行验证和修改,建立起符合本研究区储层性质的沉积微相和物性分布,为数值模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应用储层随机建模方法细分沉积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证油田的中、后期开发效果,就要做好油藏地质工作中的细分沉积相研究。提出了细分沉积相研究的新方法,以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其储层构造、沉积特征、测井数据、储层非均质等研究资料,建立地质数据库,应用储层随机建模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油藏构造、沉积微相和油藏属性建立三维模型,并由此对该区域沉积微相划分等地质工作进行验证和修改,建立起符合本研究区储层性质的沉积微相和物性分布,为数值模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储层建模技术在茨78、79断块区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成君 《南方油气》2006,19(1):65-66,F0003
在辽河盐地东部凹陷茨78、79断块区储层地质建模研究中,综合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建立构造模型。以构造模型提供的地层格架,采用随机建模中序贯指示模拟的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在此基础上,按相控建模的思路,分析优选地质统计学克里金方法中的球形变差函数模型对研究区储层参数进行模拟,建立了储层参数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三维数据体,为后期分析评价油藏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地震、测井、地质原始资料综合解释等基础上,以胜坨油田坨28块沙二段Es42砂组为研究对象,应用 Petrel储层建模软件,建立研究区的构造模型和沉积微相模型,并采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以沉积微相为约束条件,对储层进行井间参数预测,进而得到研究区的储层属性模型。通过对比和检验相控与非相控模型,可知相控建模技术实现储集层属性分布和沉积微相的对应性,能真实地反映平面上和纵向上储层的非均质特性和连通性展布规律,与油藏实际地质认识相佐证,证实了相控建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油藏后续开发方案的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国油藏精细描述工作现状,根据测井解释成果,结合地质统计学中的变差函数分析,运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定量进行了储层物性研究,并以构造模型提供的地层框架为基础,通过对研究区内各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图的数字化,建立了沉积微相平面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微相模型控制储层物性参数建模,建立了研究区的储层物性模型,实现了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中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的量化应用及与储层参数分布的有效结合,并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体,为油藏的开发调整、剩余油挖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开发后期调整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以八区克下组油藏为例,综合运用地震、地质、测井资料,依次建立三维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结合油藏实际地质情况,利用沉积相和趋势面的控制建立物性参数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体,为油藏的开发调整、挖潜剩余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机建模在滴水泉区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油田滴水泉滴12井区侏罗系八道湾组砂砾岩储层非均质建模中,针对储层描述的不确定性因素,利用井内外信息的随机性特点,综合运用测井数据、岩心描述数据、地震数据等多方面信息,以减少储层描述的不确定性。利用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等时对比方法,进行单井单砂体细分对比,确定储层格架和沉积微相展布特点,建立地质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用Petrel软件对该区块的油藏构造、沉积微相和油藏属性建立储层三维地质模型,从而使得油藏的非均质性描述和认识更为直观、合理,为油田增产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三维地质模型在濮城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下油藏为研究对象,在储层流动单元细分、微构造、沉积微相、测井曲线二次处理、储层非均质研究、储层动态解释等研究基础上,以数据库为支撑,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了研究区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其成果应用于油藏的调整井位设计,并且实现了油藏精细描述—油藏精细数值模拟一体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彬长地区泾河2井区属于低孔超低渗的岩性油藏,其储层的非均质性加大了储层预测和石油勘探开发的难度,为了对泾河2井区长81储层地质特征认识更加精确、细致,以油藏地质特征研究为基础,综合运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测井微相分析和储层测井综合解释等技术,以地质建模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沉积微相约束地质建模综合研究,解决了常规油田开发地质研究过程中沉积相研究成果与储层参数分布无法有效结合的缺陷,实现了在沉积相约束下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经与研究区已有地质特征认识以及实钻井效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为高效合理开发该油藏以及油藏数值模拟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三维地质建模对砾岩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定量研究和高密度定量表征,阐明油田主要挖潜方向及潜力区。储层构造建模建立了一种利用地震解释、钻井对比得出的断点数据与分层数据相互校正的构造模型;沉积微相建模定量表述了储集砂砾体大小、几何形态及其三维空间分布;相控储层参数建模实现了储集相带分布概率、原始储层数据及三维地质解释经验约束的储层参数模型。通过建模较好地解决了各种数据分辨率不同给储层数据信息结合制造的矛盾,优选出符合油田实际生产状态的非均质砾岩储层地质模型,形象、直观地显示出砾岩油藏断裂扩边潜力区和有利沉积相带控制油气储层规模及范围。  相似文献   

11.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成为了现代油藏描述成果有力的表达工具。在辽河油田曙二区大凌河油层的构造建模工作中,在地震反射层面的趋势约束下,基于地质分层数据建立了工区地质体的地质层面模型;利用地质研究的断点数据对地震解释的断面进行归位处理,建立了工区地质体的断面模型;针对断面之间、地质层面间以及断面和地质层面的空间关系进行处理,生成地质体三维骨架网格,最终建立了工区地质体的构造模型。  相似文献   

12.
PETREL软件在油藏储层地质建模中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技术通过建立三维储层地质模型、定量形象分布油藏三维参数及几何形态、提高井间地球物理特性的内插精度来提高油藏精细描述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它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多角度观察和描述油藏,加深地质研究人员对油藏地质特征和油藏参数分布的认识,为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开发的一体化、高级可视化应用奠定基础,从而为油田详探、制订和调整开发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在了解地质建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利用Petrel软件按照由点到面到体的建模基本步骤,建立了新疆油田A区块的构造模型、断层模型、属性参数模型,从而为油藏的开发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地质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机建模技术在孤岛油田西区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细油藏描述关键在于建立能够定量描述和表征油藏储集层及流体的油藏地质模型。孤岛油田西区馆陶组油藏属于河流相沉积 ,砂体分布零散 ,横向变化大 ,建立准确地质模型难度较大。应用先进的随机地质建模技术 ,确定了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的三维变异函数 ,优选指数模拟为最佳建模方法 ,建立了该区储集层参数三维地质模型 ,较好反映了储集层参数空间变化的非均质性。通过研究 ,主要有以下认识 :①随机模拟的基础是求准变异函数 ,求准变异函数不但能直接评价储集层的非均质性 ,而且其准确程度直接影响模拟结果的精度 ;②强调地质约束 ,必须在充分认识地质规律的基础上 ,经过多种方法校验 ,选择合适的地质模型 ;③由于随机模拟方法本身的特殊性和地质条件的差异性 ,目前较成功的方法和实例往往只用于特定储集层 ,因此模拟难度较大 ,必须不断探索 ,总结经验 ;④只有把随机模拟技术应用到从勘探到开发的全过程中 ,并且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充分结合起来 ,其优越性才能充分发挥。图 2参 2 (孙国摘 )  相似文献   

14.
王家岗油田王43断块区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目前含水高、开发矛盾突出、地质基础薄弱,下一步开发调整、提高采收率工作迫切需要可靠的精细地质模型。针对其断裂系统复杂的油藏地质特点,综合应用多项关键技术,开展精细地质研究,建立了复杂断块油藏三维精细地质模型,主要包括:缺乏对比标志的地层对比技术、复杂断块油藏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精细油藏类型划分以及精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该研究结果为王43断块后续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沈95区块储层具有砂体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注水开发效果差及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等特点。采用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一体化技术研究思路,在构造特征研究、精细地层对比、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该区块油藏数值模型,并对区块地质储量、压力、含水率及单井生产历史进行了拟合,地质储量拟合误差为4.2%,87%的单井历史拟合误差小于6%。研究结果表明,沈95区块剩余油主要受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断层的封闭性、井网不完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从纵向上来看,剩余油主要集中在主力油层的Ⅱ4—Ⅲ2小层;平面上主要分布在现井网未波及区、断层封闭性较强地区及微构造高部位,多呈孤立状和条带状。  相似文献   

16.
相控建模技术在河流相复杂断块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港东油田二区一二断块为河流相复杂断块油田,为提高油气资源开发水平,挖掘剩余油潜力,通过构造、沉积微相、属性三步建模的方法,在二区一二断块建立了定量三雏可视化地质模型,并将其结果应用于数值模拟和地质综合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河流相复杂断块油藏相控地质建模提供了先例。  相似文献   

17.
地质建模可以定量、直观地展示储层三维物性参数及几何形态,提高井间物性的内插精度,从而提高储层精细描述的精确度。苏里格气田东区Z30区块储层发育于河流相,砂体横向变化快,储层预测难度较大,故利用Petrel软件,以钻井数据为基准,按照点-面-体的建模步骤建立Z30区块构造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测井解释单井相数据为基准,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构建了沉积微相模型;并以相控建模技术为指导,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了储层属性模型。储层建模研究为准确评价储层性质及潜  相似文献   

18.
在储层的微构造、沉积微相分析和测井曲线二次处理的基础上,以数据库为支撑,应用RMS储层建模技术,建立了Z2断块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储层模拟结果表明,RMS地质建模软件模拟结果具有方便、快捷、可信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尽可能精确的储层参数模型来展示三维空间的地质情况,并为油气藏数值模拟提供地质基础。震控储层建模技术是以地质统计学和变差函数分析等常规数学建模方法为基础,通过将合理的地震参数数据作为约束,实现井间测井数据更合理内插的一种储层建模方法。该技术可以将含有丰富地质、岩性、物性信息的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结合在一起,既体现了测井数据的垂向分辨率,又综合了地震数据体反映的储层横向变化特征,特别适用于井网密度不高、储层非均质性强的油气田。为此,基于该方法在普光气田的实际应用效果,结合地震反演数据在储层建模中的应用成果,把地震数据作为宏观约束条件,有效地解决了井网密度不高时储层属性模型的精度问题,并指出了储层建模中整合地震数据方法的若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