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模拟闭塞电池恒电流法和恒电位法研究在碱性溶液中阴极极化对模拟铸铁文物局部腐蚀闭塞区内溶液化学和电化学状态的影响以及电化学脱氯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试样进行恒电流或恒电位阴极极化,闭塞区内溶液的pH值随着阴极极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氯离子向闭塞区外迁移,迁移率随阴极极化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由于Cl^-的迁出及外部OH^-的迁入,闭塞区内的腐蚀受到抑制。阴极极化能加速闭塞区内Cl^-的迁出,比铸铁文物通常采用的碱性溶液浸泡脱氯法更为有效,是一种快速的电化学脱氯方法。  相似文献   

2.
模拟铁器文物恒电位碱液脱氯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维真  许淳淳 《腐蚀与防护》2007,28(7):337-339,366
采用恒电位阴极极化法研究了模拟铁器文物在碱性溶液中恒电位脱氯过程氯离子的迁出规律以及脱氯电位的选取原则。实验结果表明:恒电位碱液脱氯实验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和脱氯电位负移,氯离子迁出率逐渐增加,电效率却逐步降低。综合考虑氯离子迁出率和电效率两个因素,氯离子迁移率和电效率交点所对应的电位值为合适的脱氯电位,本实验条件的最佳脱氯电位为-1.175V左右。经脱氯处理后的带锈试样表面XPS分析表明:腐蚀产物主要由Fe3O4和α-FeOOH相组成。  相似文献   

3.
外部电位对蚀孔或裂缝扩展阶段闭塞区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恒电位模拟闭塞电池装置研究外部电位对局部腐蚀闭塞区的影响,在蚀孔或裂缝的扩展阶段,即当闭塞区溶液的pH值已经降到临界值以下时,外表面阴极极化使闭塞区电位负移,腐蚀率变小,闭塞区电位与外部电位呈线性关系,闭塞区腐蚀率与外部电位呈指数关系,对外表面施加阳极极化时,闭塞区的电位和腐蚀率不随极化电位而变化,闭塞区内外的电位差主要来自内外溶液的扩散电位差和离子的电迁移欧姆降。  相似文献   

4.
采用模拟闭塞电池恒电流法研究在碱性溶液中阴极极化对模拟铸铁文物局部腐蚀闭塞区内溶液化学和电化学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试样通入阴极电流后,闭塞区内溶液的pH值随着通电时间的延长及阴极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升高;氯离子向闭塞区外迁移,迁移率和迁移速率随时间的延长和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高.由于Cl^-的迁出及外部OH-的迁入,闭塞区内的腐蚀受到抑制.通阴极电流能加速闭塞区内Cl^-的迁出,比铸铁文物通常采用的碱性溶液浸泡脱氯法更为有效,是一种快速的电化学脱氯方法.  相似文献   

5.
用模拟闭塞电池恒电流实验研究了铁器文物在3.5%NaCl水溶液中局部腐蚀闭塞区内化学状态的变化.对内试件通入阳极电流后,闭塞区内溶液pH值随通电时间延长和电流密度的增加而下降,pH值与电量的对数成正比,Cl^-向闭塞区内电迁移,迁移量和浓集倍数随时间和电流密度的增加而上升.迁移量与电极上通过的电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确定应力腐蚀临界破裂电位对于研究应力腐蚀的机理及进行电化学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有几种测定方法,如控制电位应力腐蚀破裂试验法、动电位扫描法、模拟闭塞电池法、电化学计算法及电流衰减法等,以控制电位的应力腐蚀试验法最为准确可靠。本实验采用控制电位固定载荷法,对浸泡在铜氨稀溶液中的黄铜试件进行恒电位拉伸,从而确定其破裂临界电位。  相似文献   

7.
阴极保护管线破损涂层下高pH环境形成规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模拟闭塞电池装置和自制的微型pH和Cl^-选择电极研究外部钢电位、闭塞区电流密度、闭塞度、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管线破损涂层下高pH环境形成的影响。获得微区内pH值上升和Cl^-浓度下降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电化学原理出发,对一种新的脱锌试验方法——恒电位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恒电位法是一种可靠的、有代表性的层式脱锌试验方法;与常用的静态和动态脱锌试验法相比,其突出优点是试验工作效率高、电化学条件稳定而易控制以及受温度的影响小。文中给出了常用黄铜的恒电位脱锌试验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化学极化法在铸铁表面制备出锈层以模拟带锈的铁质文物,对试样用恒电流极化法进行脱氯处理,在脱氯过程中采用不同材质、不同形状、不同分布方式的辅助电极,比较脱氯效果表明,用笼状低碳钢网做辅助阳极,经过48 h的恒电流脱氯,试样中氯离子迁出率可达70.10%,氯的含量由5.26 mass%下降到0.32 mass%.综合考虑脱氯辅助阳极材料成本、可操作性以及脱氯效果,低碳钢网作为辅助阳极综合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10.
缓蚀剂阳极脱附现象的研究:Ⅰ缓蚀剂阳极脱附现象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19  
金属在缓蚀剂体系中的阳极极化曲线上存在着电流迅速增加而形成的电位平阶现象。逆向扫描极化时,这个电位平阶消失。这一现象起因于吸附在电极表面的缓蚀剂发生阳极脱附。文中提出用一电化学参数-脱附电位Edes来表征缓蚀剂阳极脱附现象。Edes是缓蚀剂大量脱附时的电位,其物理意义为缓蚀剂在电极表面因阳极极化而引起脱附速度稍大于其吸附速度。缓蚀剂阳极脱附速度取决于外加电位与脱附电位的差值。外加电位越正于脱附电位  相似文献   

11.
<正> 锰铜系高阻尼合金在铸态下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与阻尼性能,是一种新的舰艇螺旋浆材料。该合金的主要成份是:35~36%Cu,4~4.5%Al,2.5~3.5%Fe,1~2%Ni,余量 Mn,实艇试验表明,采用这种合金对降低螺旋浆的振动和噪声有明显的效果。但是,锰铜合金在海水介质中有 SCC 敏感性。实验室试验得出,该合金在3.5%NaCl 中的 K_(?)cc 约等于26kgf/mm~3 /2。现场试验也发现,经焊补的锰铜合金螺旋浆很快在焊缝周围出现开裂。本工作沿用前人的方法,采用闭塞电池模拟腐蚀裂缝,初步探讨了锰铜合金在海水介质中发生 SCC 的原因及可能防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孔蚀保护电位剖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论述了孔蚀保护电位Ep实质上是孔内外间电流的换向电位ET。当外部电位负于ET时,流向闭塞区的电流是阴极电流,导致闭塞区PH值上升,Cl^-外迁,发生再钝化。  相似文献   

13.
海水中低合金钢局部腐蚀过程的实验室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模拟低合金钢局部腐蚀自催化过程的“闭塞”阳极模拟电池,提出了影响闭塞阳极模拟电池可靠性的三个主要几何参数,探讨了闭塞阳极腔室高度和直径对低合金钢腐蚀局部化的促进作用,确定了闭塞阳极模拟电池可模拟低合金钢腐蚀的最佳几何尺度,利用闭塞阳极模拟电池评价了低合金钢在3.5%NaCl溶液中的局部腐蚀趋势,测试结果与实海长期挂片结果一致,证明了模拟电池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模拟闭塞电池测出“1Cr3钢/Cl~-”体系闭塞区不同阶段的化学变化,并在不同阶段的模拟闭塞区溶液中测1Cr13钢的腐蚀串和极化曲线等,绘制出描述该体系闭塞电池腐蚀行为的实验电位/pH图。由“腐蚀率/pH”曲线和电位/pH图都表明该体系存在一个闭塞电池加速腐蚀的临界pH值。约为3.7。当闭塞区溶液的pH值降到临界值以下时,1Cr13钢孔底或缝尖的腐蚀率骤增。其原因是闭塞区内发生了“钝态/活态”转变,并开始放氢反应。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前言 氯离子是导致奥氏体不锈钢发生应力腐蚀破裂和孔蚀的特性离子。它从主体溶液迁入闭塞区已被许多作者的实验所证实。我们以前的工作证明Cl~-的迁入量与通过闭塞区的电量成直线关系,Cl~-增浓是促进闭塞区合金溶解的因素之一。I~-和Cl~-同属卤族离子,但据报道将I~-加入含Cl~-的体系对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力腐蚀破裂具有抑制作用。显然探明特性离子(如Cl~-、I~-等)的作用有益于认识局部腐蚀的机理。本工作研究I~-的迁移规律以及对闭塞电池腐蚀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 1.闭塞电池不同阶段的溶液成份测定——模拟闭塞电池实验 采用文献[3]所用的方法,测量0.5mol/L NaCl溶液中加入0~0.3mol/L NaI后304不锈钢模拟裂缝不同阶段的溶液成份,进而了解I~-对缝内化学和电化学状态的影响。在“闭塞电  相似文献   

16.
A3钢及304不锈钢孔蚀保护电位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闭塞电池法和模拟闭塞区溶液法,测定了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304SS)在0.5mol.L^-1NaCl(pH=7)以及A3钢在0.01mol.L^-1NaCl(pH=12)两种体系,孔蚀的不同阶段孔内外间电流的换向电位ET。结果表明,ET值阴闭塞区溶液组成的变化而变化,但存在一个范围,将304不锈钢的ET值与用孔蚀滞后环法在不同扫描速度,不同回扫电流时所测得的孔蚀保护电位Ep值作比较,发现Ep值范围处于ET值范围之内,ET值可以为孔蚀阴极保护电位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恒电位失重法和Tafel外推法绘制了1Cr13和0Cr18Ni9两种不锈钢在各自模拟闭塞区溶液中的极化图,并叠加了外表面极化的影响.得到了闭塞电池在开路状态下以及在外表面极化作用下的放氢速度和腐蚀速度.进一步阐明闭塞电池加速腐蚀的原因是在临界pH值处发生了钝态/活态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阳极过程,同时使内外电位差扩大,外表面的极化作用增大.  相似文献   

18.
阴极极化对碳钢局部腐蚀闭塞区化学和电化学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模拟闭塞电池装置研究阴极保护对碳钢局部腐蚀扩展阶段闭塞区化学和电化学状态的影响。对A3钢/NaCl水溶液体系(pH=10.00,t=50℃)闭塞区进行阴极极化,结果表明:Cl^-由闭塞区内向外电迁移,即闭塞区内Cl^-浓度下降,pH值由5.6迅速上升至11以上,最终可达12。碳钢表面发生明显钝化,闭塞区的自腐蚀电位Ecorr正移,自腐蚀电流密度下降,局部腐蚀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9.
马氏体相变对304不锈钢点蚀发展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钢  许淳淳  张新生 《腐蚀与防护》2004,25(12):507-509,512
采用模拟闭塞电池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奥氏体304不锈钢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对点蚀发展过程中化学和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马氏体含量的增加,闭塞区溶液pH值下降得更快,Cl^-迁入闭塞区的量更多。马氏体相的存在增强了材料的电化学活性,既减小了点蚀发展过程中钝化膜孔隙内的欧姆电阻,又减小了孔隙内的反应极化电阻,从而促进了点蚀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