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高阶段采场深孔爆破中存在的炸药单耗高、爆破质量差、爆破危害效应得不到有效控制等问题,从装药结构设计优化、孔网参数设计优化、凿岩质量控制、施工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爆破质量进行控制的具体举措,改善了高阶段采场深孔爆破质量,有效解决了实际问题。研究发现,设计合理孔网参数,采用轴向不耦合空气间隔装药结构,严格控制钻孔精度,能够有效降低炸药单耗,降低爆破大块率,提高爆破质量。  相似文献   

2.
毕可程 《现代矿业》2011,27(8):70-72,84
针对东山采场的复杂结构面区段,采用同孔径和不同孔径加密变深孔、孔底水与空气间隔、孔间填渣与空气和水间隔分段装药等多种装药结构,提高装药高度,改变爆破能量的分配,降低大块率和炸药单耗,改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东山采场的复杂结构面区段,采用同孔径和不同孔径加密变深孔、孔底水与空气间隔、孔间填渣与空气和水间隔分段装药等多种装药结构,提高装药高度,改变爆破能量的分配,降低大块率和炸药单耗,改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4.
魏兴 《采矿技术》2013,13(2):81-83
空气间隔装药能够克服中深孔台阶爆破中连续装药存在的诸多弊端,取得良好的爆破效果。实践证明,在不改变爆破效果的情况下,空气间隔装药技术可大大降低炸药单耗,为爆破工程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该爆破技术在新浦洪水台平场开挖爆破工程中获得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5.
赞比亚谦比希铜矿西矿体采用进路充填采矿法开采,采场内矿体局部破碎并有泥质夹层,部分炮孔破碎易坍塌,装药困难,导致装药爆破效率低、爆破进尺小、炸药单耗高,采场出矿能力低。经过对采场岩性、钻孔爆破调研分析,提出对破碎炮孔护孔并相应优化布孔装药参数的试验方案。介绍了判定需要护孔的破碎炮孔的判据、破碎炮孔护孔材料和规格及针对破碎炮孔护孔的布孔装药参数优化设计。选定有代表性的采场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破碎炮孔护孔并优化布孔装药技术,提高了装药效率,增加了爆破进尺,炮孔利用率达97%,炸药和雷管单耗降低,改善了爆破效果,提高了采场出矿能力。介绍了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在谦比希铜矿的推广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桥矿业公司露天采场的实际,通过优化孔网参数,采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优化起爆顺序,降低了大块率和根底现象,降低了炸药单耗,爆破震动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长安金矿露天转地下开采,1 500 m首采中段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为解决中深孔落矿存在眉线破坏严重、隔墙、炸药单耗高等问题,在现场调查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体力学实验结果,优化凿岩爆破参数、提高中深孔施工质量,改进装药和爆破工艺。确定炸药单耗为0.8kg/m3,取消了孔内敷设的导爆索,采用微差爆破、孔底起爆、孔口交错装药,并采用之字形装药,装药系数由0.83降低到0.72~0.75,降低爆破振动对眉线的影响。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场矿石回采率87%,贫化率25%,大块率9%,一次炸药单耗为0.38 kg/t,显著改善了爆破质量、降低了装药单耗,为中深孔落矿在长安金矿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立新 《采矿技术》2018,18(3):78-81
根据C.W.Livingston爆破漏斗理论在李楼铁矿采场进行了单孔系列爆破漏斗试验。通过试验测得爆破漏斗体积、爆破半径与药包埋深,并采用Matlab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出爆破漏斗装药最佳埋置位置。通过多孔同段爆破漏斗试验,确定了炮孔的最佳孔底距和炸药单耗。根据斜面台阶爆破试验确定了爆破的炮孔排距。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炸药与矿岩匹配条件下,采场中深孔凿岩爆破推荐参数为:Φ65 mm炮孔,排距1.4~1.6m,最大孔底距2.3~2.5m;Φ80mm炮孔,排距1.6~1.8m,最大孔底距2.7~2.9m;炸药单耗q值为0.45~0.49kg/t。  相似文献   

9.
为给紫金山地下采场设计更合理、更优化的大直径深孔爆破参数,以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为指导,选取与采场岩石特性相近的水平巷道进行单孔、变孔距、斜面台阶爆破漏斗试验,得到以下结论:爆破试验的最佳埋深为0.72m,漏斗半径为0.682m,炸药单耗为0.595kg/m~3,最小抵抗线为0.93m。同时利用爆破相似定理,得出紫金山地下采场不同间隔装药的深孔爆破参数,并将其结合优化后的爆破网络与装药结构应用于矿山现场。结果表明,大块率降低了3个百分点,爆破成本下降9.14%,爆破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某露天采石场随着开采规模的扩大,出现了炸药用量过大、爆破震动控制不好、爆破效果不理想的状况。为降低爆破震动有害效应,提高爆破效果和节约炸药量,进行空气间隔装药、孔内孔间微差爆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空气间隔装药比连续装药节省炸药12%左右;孔内孔间微差爆破与排间微差爆破相比,大块率减小,爆破震动明显降低。采用空气间隔装药、孔内孔间微差爆破技术,可有效解决问题,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爆破质量作为露天矿生产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何做到控制爆破及控制爆破成本,是改善爆破质量重点关注的问题。昆阳磷矿引进并使用空气间隔器进行深孔爆破试验,通过使用BJQ气体间隔器改变传统的连续装药方式,降低炸药单耗和大块率,在黑页岩应用中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某锡矿由于爆破参数不合理,导致炸药单耗过高,并且大块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对矿山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为通过优化爆破参数,改变此现状,基于利文斯顿爆破漏斗原理,在该矿1660中段某采场按照不耦合装药的形式,进行单孔爆破漏斗试验、变孔距爆破漏斗试验、斜面台阶爆破漏斗试验。得到该种锡矿的最佳炸药单耗爆破漏斗最大体积、最佳爆破漏斗半径、最小抵抗线和最佳孔间距。基于爆破漏斗理论对采场爆破参数进行优化,最终得出采场的合理爆破参数、孔间距和排距。按照此参数在该矿山进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华新水泥(渠县)有限公司谭家榜石灰岩矿在石灰石矿山实际开采过程中,采用了空气间隔装药爆破技术。研究了空气间隔装药爆破技术的主要参数对爆破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空气间隔装药爆破技术后,爆破块石粒度均匀,炸药单耗降低,爆破震动危害大幅减弱,从而达到企业降本增效的目的。同时指出该技术也能有效处理溶洞炮孔中装药困难的问题,并降低爆破风险。  相似文献   

14.
空气间隔装药爆破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连续装药存在的部分问题,提高爆破质量,降低爆破危害和爆破成本,适合建筑物下采矿时使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条件下,采用空气间隔装药爆破技术可以减少炸药单耗;同时爆破震动小,不仅爆破效果更好,而且有效提高工程安全度和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5.
坚硬矿岩台阶深孔爆破降低大块率的综合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块率是评价露天开挖深孔爆破效果的重要指标。如何降低坚硬矿岩深孔爆破的大块率一直是硬岩开挖的主要研究课题。论文在南山铁矿凹山采场坚硬矿岩区段进行了增加炸药单耗、控制炸药质量、降低单孔负担面积、加钻短炮孔、孔中或孔底间隔装药等试验措施,提出了降低大块率的综合措施,可为同类矿山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岩石坚硬的巷道掘进爆破时,常采用周边孔连续装药形式,针对装药量过大而导致的炸药周围超挖严重及孔口因岩石强度较大却出现欠挖的问题,提出采用轴向空气间隔装药结构。根据理论计算爆破后粉碎区的长度,并结合类似矿山相关经验,确定装药间隔长度40 cm,并对40 cm间隔长度数值模型模拟分析。结果表明,40 cm空气间隔装药能保证良好的爆破效果,使炸药下部岩石在充分破坏的前提下能保护上部围岩不受破坏,且能保证孔口岩石产生受拉破坏。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在坚硬岩石中采用空气间隔装药爆破,相比无空气间隔的爆破,在保证巷道整体成型的情况下,周边孔的半孔数量增加,爆破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7.
仓上金矿在露天开采的台阶爆破中进行了空气介质不耦合装药结构的应用研究。经过500个孔的爆破试验,提高了爆破效果,降低了炸药单耗,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装药结构可以改变炸药爆炸性能,从而提高炸药能量的利用率.矿山深孔爆破一般采用连续装药或中间间隔装药,易导致炮孔底部过度粉碎和大块多等问题.云浮硫铁矿在台阶深孔爆破实践中大胆探索,进行了底部间隔装药的理论分析和工业试验,收到较好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阶段采场深孔爆破中存在爆破危害效应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问题,从凿岩硐室设计、爆破网络连接设计、装药结构设计、孔网参数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优化,有效控制了高阶段采场深孔爆破产生的爆破危害效应,解决了实际问题。研究发现,设计合理的凿岩硐室方案,调整孔网参数,采用不耦合空气间隔装药结构,控制最大单响药量,能够有效降低爆破后冲作用,控制爆破危害,降低爆破大块率,提高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20.
露天矿深孔底部间隔装药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建 《中国矿业》1998,7(5):18-22
本文分析了露天矿深孔爆破长期沿用的连续装药结构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底部间隔装药结构的特点和爆破作用原理,指出采用底部间隔装药结构可使炸药能量分布趋于合理,同时降低爆炸压力,延长爆破作用时间,提高爆破能量利用率,改善爆破效果。通过现场爆破漏斗对比试验、小台阶模拟试验和工业试验与应用,证实了底部间隔装药结构优于连续装药结构,得出了最佳间隔系数=20%~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