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磷钨杂多酸催化合成醋酸仲丁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负载型磷钨杂多酸为催化剂合成醋酸仲丁酯的加成酯化反应.考察了原料烯酸摩尔比、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荆用量等因素对醋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5h、原料烯酸摩尔比3:1、反应压力5MPa、催化剂用量为醋酸质量的10%的条件下,醋酸的转化率为95%左右,酯化选择性为90%.该催化荆对1-丁烯与醋酸的酯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对醋酸仲丁酯的生产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铌酸为催化剂,冰醋酸(HAc)和含有1-丁烯的混合C4为原料合成醋酸仲丁酯。探讨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压力、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醋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反应在反应进料中1-丁烯与冰醋酸摩尔比为4.0∶1,铌酸用量为醋酸质量的10%,反应温度为160℃、反应压力为5.0 MPa的条件下反应8 h,醋酸的转化率可达86.5%,酯化选择性为91.2%。  相似文献   

3.
磷钨酸催化混合C4合成醋酸仲丁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C4资源,以磷钨酸为催化剂,研究了混合C4(含1-丁烯、正丁烷、异丁烷)和冰醋酸合成醋酸仲丁酯的反应。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催化剂用量、烯酸摩尔比对醋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7h,反应温度170℃,反应压力5.3MPa,w(催化剂)=22.9%(相对于酸质量),n(1-丁烯)∶n(醋酸)=3.5∶1;在该条件下,醋酸转化率为91.4%,酯化选择性为90%。  相似文献   

4.
以富含正丁烯的催化液化气和冰醋酸为原料,采用优化改良后的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合成醋酸仲丁酯。测试其最佳反应条件,结果显示在反应温度105℃,反应压力1.0 MPa,醋酸与丁烯摩尔比2.0,进料质量空速3.0 h-1的工艺条件下,丁烯转化率≥58%,醋酸仲丁酯选择性≥92%。  相似文献   

5.
马忠超  陈平  权成光 《辽宁化工》2005,34(4):141-143
以固体超强酸SO4^2-/TiO2为催化剂,由醋酸与仲丁醇合成醋酸仲丁酯。结果表明,SO4^2-/TiO2作为催化剂,活性高,选择性好,对设备无腐蚀,可重复使用。讨论了醇酸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酯化收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醇酸比为1.4:1,催化剂用量为1.2g,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150℃,最佳转化率为87.71%。  相似文献   

6.
以2-丁烯和醋酸为原料,通过探索催化剂、催化剂的用量,助催化剂以及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和原料的摩尔比对该反应体系的影响,发展了一条最佳的合成醋酸仲丁酯的工艺路线。在最佳工艺的基础上,对该反应进行了放大实验,结果醋酸的转化率为85.5%,生产出来的醋酸仲丁酯指纯度为98.2%。  相似文献   

7.
筛选适合丁烯法合成醋酸仲丁酯反应的树脂催化剂,确定适合醋酸仲丁酯反应的工艺条件,介绍工业装置中不同工艺的差别和A、B、C三套工业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指出醋酸仲丁酯行业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采用丹东明珠特种树脂有限公司生产的大孔磺酸型树脂A为催化剂,较佳的工艺条件为:空速1.0 h~(-1),压力1.5 MPa,酸烯物质的量比2∶1~3∶1,反应温度(70~90)℃。工业装置运行数据表明,在反应器数量相同、催化剂装填量和丁烯组成基本相似情况下,使用两种不同树脂催化剂,反应初期的反应温度降低,丁烯总转化率提高。使用两种不同树脂催化剂有利于降低装置能耗和提高单位产品产量。  相似文献   

8.
硅胶负载四氯化锡合成醋酸仲丁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平 《辽宁化工》2004,33(6):322-324
以SnCl4/SiO2 为催化剂 ,由醋酸与仲丁醇合成醋酸仲丁酯。结果表明 ,SnCl4/SiO2 作为催化剂 ,活性高 ,选择性好 ,对设备无腐蚀 ,可重复使用。讨论了醇酸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酯化收率的影响 ,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 :酸醇比为 1.8∶1,催化剂用量为 1.5g ,反应时间为 6h ,反应温度 15 0℃ ,最佳转化率为 89.31%。  相似文献   

9.
以氧化铝为载体,采用浸制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CuO/Al2O3催化剂,研究了醋酸仲丁酯加氢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65 ℃、反应压力8.0 MPa、空速0.2 h-1和氢酯物质的量比20条件下,醋酸仲丁酯转化率为98.16%,仲丁醇选择性为20.48%,丁醇选择性为93.37%,乙醇选择性为88.81%。  相似文献   

10.
王莉  魏民 《化学与粘合》2006,28(2):94-96
以硅胶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Cs2.5H0.5PW12O40催化剂。将制备的催化剂用于乙酸与1-丁烯的酯化反应。考察了活性组分负载量、焙烧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n(1-丁烯)/n(乙酸)、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乙酸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活性组分负载量为40%、焙烧温度为300℃时制备的Cs2.5H0.5PW12O40/SiO2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随着负载量增大,催化剂孔径、孔容和比表面积减小,催化活性先增加后减小。在反应温度为120℃、压力为1.5MPa、n(1-丁烯)/n(乙酸)比为3.0、催化剂用量为4%、反应时间为7h的条件下,乙酸的转化率为87.36%。  相似文献   

11.
以乙酸酐与仲丁醇为原料,Y-β复合分子筛负载磷钨酸(H3PW12O40/Y-β)为催化剂,使其发生酰化反应合成乙酸仲丁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酐醇摩尔比对乙酸仲丁酯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Y-β复合分子筛负载磷钨酸催化活性良好,当乙酸酐的加入量为0.1 mol,醇酐摩尔比为1.2时,使用0.75 g催化剂,反应30 min后,乙酸仲丁酯收率可达到94.5%,且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仍保持活性良好.产品经折光率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以乙酸和乙醇为原料、以杂多酸磷钨酸为催化剂,采用间歇式进料、反应精馏技术合成乙酸乙酯,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时产物组成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确定反应精馏法合成乙酸乙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4~90℃、酸醇体积比1.4:1、回流比4:1、反应时间1.5 h、催化剂用量0.9 g,在此条件下,乙酸转化率达到83%、...  相似文献   

13.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oO3/SiO2负载型催化剂,并用于催化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及反应条件对醋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适宜的制备条件为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4 h,MoO3负载量为20%;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3 h、原料醇酸比为1.4︰1、催化剂用量为醋酸质量的1.9%,醋酸的转化率为79%,乙酸乙酯的选择性为100%,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4.
以炭小球(SAC)为载体,采用过量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醋酸锌负载量的醋酸锌/炭小球催化剂,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醋酸锌负载量、反应温度、乙炔和醋酸摩尔比、空速等因素对乙炔合成醋酸乙烯的影响。采用SEM,BET,XRD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活性降低的机理。研究表明,活性组分的流失和反应过程中形成的少量积炭是催化剂活性下降的2个重要原因。当催化剂中醋酸锌负载量(质量分数)为32.05%,常压,反应温度220℃,C2H2/HAc摩尔比为3∶1,乙炔体积空速为500 h-1,反应110 h后,醋酸的单程转化率为24.20%,醋酸乙烯选择性为98.50%,醋酸锌/炭小球催化剂催化合成醋酸乙烯的生产能力可达2.95 g/(mL.d),比高比表面活性炭催化剂的生产能力高35.32%,且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醋酸乙烯选择性和反应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李书昌  孙德  杜长海 《化学工程师》2010,24(10):61-62,65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oO3/SiO2负载型催化剂,并用于催化乙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乙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3h、原料醇酸比为4:1、催化剂用量为1.0g,乙酸的转化率为95%左右,乙酸正丁酯的选择性为100%,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6.
碘催化合成乙酸仲丁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碘为催化剂,研究了仲丁醇与乙酸酐之间的酯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酐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对乙酸仲丁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质碘有着较好的催化活性。当仲丁醇的加入量为0.1mol,酐醇物质的量比为1.1,催化剂用量为0.05g时,反应30min,乙酸仲丁酯收率可达到97.6%,且所得产品无色透明,具有很高的纯度。产品通过折光率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用玻璃球负载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对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乙酸正丁酯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乙酸的转化率为99.3%,催化剂重复使用8次后乙酸的转化率仍高达92.3%。该催化剂选择性好,未发现有副产物生成,看来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邓秀琴  高辉  贺小平 《应用化工》2014,(7):1307-1309
以NaHSO4·H2O为催化剂,冰乙酸、仲丁醇为原料合成乙酸仲丁酯。利用正交设计法确定了反应的优化条件:催化剂加入量为0.8 g,反应时间为60 min,带水剂加入量为15 mL,醇酸摩尔比为2.5∶1,酯化率可达8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