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P2P系统的可用性取决于查找数据的有效方法。利用节点兴趣和节点与中心节点的通信延迟建立链接,动态分组P2P网络的节点,查询节点通过中心节点转发搜索请求给其他中心节点,中心节点收到搜索请求后,若查找资源的主题排在本组关注的前K(K一般取1~3)位,则搜索本组内所有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P-范式模型的P2P网络分组查询算法。算法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性能优于MSW查询算法。  相似文献   

2.
搜索效率是影响P2P网络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分析了各种P2P网络模型的优缺点后,在混合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跟踪节点的概念对混合式网络的节点进行重新分类,构造网络拓扑模型.基于此拓扑模型,引入节点资源距离和IP地址相似度的概念,提出了系统在节点发起搜索请求后,根据分组函数动态地对节点进行分组的机制,进一步优化搜索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在减少搜索耗时、降低网络通信量等方面表现优异,系统稳定性好,有效地提高了网络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3.
移动P2P网络节点具有的移动性,往往导致网络搜索性能变差,同时引起资源搜索成功率的降低以及系统的不稳定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超级节点的资源发现算法(RDBS),它选择性能高且动态性弱的节点作为超级节点,并采用候补超级节点进行快速查询,有效改善了移动P2P网络中资源搜索性能和系统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降低了索引信息的失效率、缩短了查询延迟并且提高了资源搜索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基于兴趣驱动的P2P搜索方法在挖掘节点兴趣和扩展搜索兴趣的上下文语义等方面不足,改进Social-P2P算法,给出考虑搜索行为和节点内容的P2P搜索方法。引入概念格理论,根据节点内容和用户搜索行为建立朋友列表,以朋友列表为形式背景构造概念格,建立兴趣域。搜索消息在概念格内查询,缩短搜索路径和减少搜索消息,概念偏序关系扩展查询消息的上下文语义,增强搜索精确度。实验验证该方法比Social-P2P搜索方法和泛洪搜索方法具有更好的召回率和精确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非结构化P2P网络中数据查询搜索的效率,提出一种新型的一跳查询与转发数据搜索新策略(OHQFS),它是以非结构化P2P网络中的数据查询请求转发策略和非转发策略为基础,将它们整合、集成后得到的一种新策略.OHQFS策略中的查询源结点直接搜索其自身的所有邻居节点,并将查询请求转发给这些邻居节点,使得这些邻居节点再去搜索它们的相邻节点.该策略在数据查询搜索过程中无须维持一个很大的邻居节点信息集合,系统维护开销较小,通过本策略中固有的一步查询转发,使其邻居节点和邻居的邻居节点处于查询搜索范围内.网络仿真的实验结果表明,OHQFS策略相对于转发搜索策略而言,它提高了查询效率;而相对于非转发策略,它获得了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P2P(Peer-to-Peer)网络是一种新型的不依赖于集中式服务器的分布式网络模型。将P2P技术应用于身份验证服务,使系统在节点间分配来自用户的身份验证请求。首先提出在节点上采用Agent技术进行身份验证和证书管理,并在系统中引入信任机制来优先选择邻居节点和评价信息质量。然后介绍了身份验证系统的结构和用户访问本系统的实例,最后讨论了系统的通信方式。  相似文献   

7.
对于非结构化P2P网络而言,资源的高效搜索成为广泛研究的关键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标签匹配的信息检索算法,将请求表示为多关键字向量,对请求和资源信息的标签进行匹配,并对搜索结果进行评分排序,选取符合要求的信息。本算法充分考虑了多种因素对搜索效率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搜索结果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节点兴趣的非结构化P2P搜索机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力  陈兰  袁媛 《计算机工程》2009,35(23):76-77,8
针对P2P系统缺乏有效信息搜索机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节点兴趣的非结构化P2P搜索机制。通过挖掘每个节点的兴趣,将节点按照其相关性组成网络,使相关性高的节点在网络中距离较近。在P2P网络中进行信息搜索时,只将查询消息路由到相关兴趣的节点上,以改善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9.
郭琳  杨晓军  王云泽 《计算机工程》2010,36(17):245-248
提出一个基于三层模型的点对点(P2P)网络多媒体实时共享系统。P2P网络层基于JXTA协议实现对等点对资源的搜索和发布。服务层实现请求信息的解析并根据解析出的信息查找请求的媒体资源。媒体应用层基于JMF实现视频音频流的传输和播放,并创建副本资源向P2P网络发布资源通告。系统采用沿节点缓存,加快资源的搜索,同时提出对等点服务评估参数的概念,以此来动态的选择最优点作为服务提供者,避免P2P网络中热点的出现,平衡网络负载。  相似文献   

10.
王双  禹继国 《计算机工程》2011,37(7):109-111
针对轻洪泛冗余查询消息数多、对稀有资源搜索延迟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无结构P2P搜索技术和双向Chord环的混合式搜索方法。该方法利用节点的异构性,在k-walker随机走的基础上,根据邻居节点的查询能力,对查询请求的转发方式进行改进,在双向Chord环中对无结构P2P未搜索到的资源进行结构化P2P搜索。仿真结果证明,与轻洪泛相比,混合式搜索方法的冗余查询消息数较少,对稀有资源的搜索延迟较小。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oposes a two-level P2P caching strategy for Web search queries. The design is suitable for a fully distributed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managed peer boxes (set-top-box or DSL/cable modem) located at the edge of the network, where both boxes and access bandwidth to those boxes are controlled and managed by an ISP provider. Our solu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s user query traffic going outside of the ISP provider to get query results from the respective Web search engine. Web users are usually very reactive to worldwide events which cause highly dynamic query traffic patterns leading to load imbalance across peers. Our solution contains a strategy to quickly ease imbalance on peers and spread communication flow among participating peers. Each peer maintains a local result cache used to keep the answers for queries originated in the peer itself and queries for which the peer is responsible for by contacting the Web search engine on-demand. When query traffic is predominantly routed to a few responsible peers our strategy replicates the role of “being responsible for” to neighboring peers so that they can absorb query traffic. This is a fairly slow and adaptive process that we call mid-term load balancing. To achieve a short-term fair distribution of queries we introduce a location cache in each peer which keeps pointers to peers that have already requested the same queries in the recent past. This lets these peers share their query answers with newly requesting peers. This process is fast as these popular queries are usually cached in the first DHT hop of a requesting peer which quickly tends to redistribute load among more and more peers.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分析了当前Grid和P2P相结合的体系结构研究。然后基于面向服务的概念提出一种以资源信息和任务信息的汇聚为核心的网格体系结构。将资源与任务抽象为信息,使资源分配和任务调度转换成基于信息汇聚协议(Infor-mation Aggregated Protocol,IAP)的信息匹配操作。在信息节点间使用P2P交互方式,基于信息有机融合P2P和Grid。与应用混合式P2P路由协议的系统比较,表明应用IAP协议的系统具有较小处理消耗和较小网络带宽损耗。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基于P2P结构的分布式应用越来越多。P2P系统节点之间的资源高度共享,节点之间的信息搜索和交换往往需要第三方节点进行信息中转,这为信息窃取和信息窜改类型的网络攻击带来了便利。为了提高P2P应用的可用性,提出了在P2P环境下一种新的以可信度为标准的服务路由系统的模型,阐述了模型的设计思想,并详细介绍了其实现机制。对仿真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该模型对于信息窜改、信息窃听及路由功能失效等类型的恶意攻击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P2P搜索新技术:智能搜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洁  胡金初 《微机发展》2005,15(11):91-93
在P2P网络中正确高效地搜索信息十分重要,然而现有的搜索技术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要求。文中提出了由历史记录、相似度和站点优先级3部分组成的新的信息搜索技术———智能搜索技术。在智能搜索技术中每个站点都各自记录以往搜索的历史记录,以此结合搜索要求计算出最可能拥有所需结果的站点,最后仅向这些站点发送搜索请求。通过在中间件上的测试,比较了不同信息搜索技术的性能,智能搜索技术能在使用较少搜索消息的情况下得到较高的搜索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兴趣相关度的P2P网络搜索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思  欧阳松 《计算机工程》2008,34(11):102-104
P2P网络中的搜索性能是影响P2P网络发展的关键问题。该文研究非结构化分散型P2P网络中的搜索机制,提出2个改进算法。改进算法利用节点的共享情况和查询历史发掘节点的兴趣爱好,并赋予节点一定的自治性,使得非结构化分散型P2P网络能随着网络中查询数的增长而动态优化,提高查询效率。实验证明改进算法提高了查询检索的效率,在保证查全率的基础上,查询产生的消息减少了75%。  相似文献   

17.
沈项军  常青  姚银  查正军 《软件学报》2015,26(S2):218-227
非结构化P2P(unstructured peer-to-peer network)对等网络中的节点资源定位的路由查询是对等网络研究中的一个主要难题,特别是当网络中客户端节点由于其频繁加入、离开导致网络结构动态变化所带来的资源查询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拥塞控制的路由查询方法来实现动态网络下的资源查询.该方法分两部分实现:首先是网络资源的分组与节点重连策略.该策略使得具有同等资源的节点相互连接,并周期性地调整节点上的节点连接数量以减少同组资源节点上的负载.通过以上策略,使得网络的拓扑结构自动地从随机网络结构进化到以资源组为单位的聚类网络,从而使得网络中形成网络资源组间的查询负载均衡.另一方面,组内的节点之间的路由负载均衡是通过节点间协同学习实现的.采用协同Q-学习方法,所研究的方法不仅从节点上学习其处理能力、连接数和资源的个数等参数,还将节点的拥塞状态作为协同Q-学习的重要参数,并建立模型.通过这种技术,同一组节点上的资源查询被有目的地引导,以避开那些组内拥塞的节点,从而最终实现资源组内节点之间的查询均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常用的random walk资源查找方法,该研究所实现的资源定位方法能够更迅速地实现网络的资源查询.仿真结果还表明,相比random walk方法,所提出的方法在网络高强度查询和网络节点动态加入和退出的情况下进行查询具有更高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无结构P2P(Peer-to-Peer)系统的自身结构特征表现着良好的自治性和扩展性。然而,由于自身松散的重叠网拓扑结构以及对等节点可以自由地加入和离开的特点,系统十分容易产生重叠层与底层物理网络的拓扑结构不匹配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无结构P2P系统大多数采用泛洪式转发,大量的消息会通过低效地重叠网连接占用带宽,产生不必要的数据冗余,从而影响网络的性能,降低整个网络的利用率。提出一种动态拓扑优化模型机制,该机制通过节点在消息转发过程中获取实时的网络拓扑信息,进而通过一系列优化策略对低效的拓扑结构实施优化。  相似文献   

19.
Managing and sharing servants' reputations in P2P system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eer-to-peer information sharing environments are increasingly gaining acceptance on the Internet as they provide an infrastructure in which the desired information can be located and downloaded while preserving the anonymity of both requestors and providers. As recent experience with P2P environments such as Gnutella shows, anonymity opens the door to possible misuses and abuses by resource providers exploiting the network as a way to spread tampered-with resources, including malicious programs, such as Trojan Horses and viruses. We propose an approach to P2P security where servants can keep track, and share with others,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putation of their peers. Reputation sharing is based on a distributed polling algorithm by which resource requestors can assess the reliability of perspective providers before initiating the download. The approach complements existing P2P protocols and has a limited impact on current implementations. Furthermore, it keeps the current level of anonymity of requestors and providers, as well as that of the parties sharing their view on others' reputations.  相似文献   

20.
张维凤  张代远 《微机发展》2006,16(12):111-113
资源搜索和共享是P2P网络中重要的应用。针对当前P2P网络中现有共享资源搜索方法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文件路由模型改进的搜索方法。该搜索方法选取多个稳定对等体共同作为共享信息的载体,在利用哈希函数分配共享信息及其索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结构来记录所有存储了同一共享信息的稳定对等体信息,增强了系统的健壮性,同时均衡分配共享信息载体的负荷,合理利用网络带宽,使P2P网络在资源搜索和共享方面得到了一些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