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沥青针入度测定条件对针入度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沥青针入度测定方法要求范围内考察了实验室温度、室温中的冷却时间、水浴中的恒温时间对针入度以及针入度指数(PI)的影响,表明了由在不同的测定条件下测得的针入度回归计算出的PI有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2.
吴惠霞 《石油沥青》2008,22(5):68-71
选用不同温度下的针入度回归计算针入度指数(PI)来表征沥青的感温性,由于PI的直接误差来源为针入度,因此不仅分析了沥青针入度测定过程可能影响沥青针入度结果的因素,而且进一步分析了针入度试验误差、计算PI的针入度一温度点数、所选测定针入度的温度范围对PI的影响。结果发现,影响PI的因素较多,而沥青的组成及结构对各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取三点、四点和五点测量温度点数和不同温度区间的针入度数值研究其对针入度指数计算结果的影响,以及针入度测量重复性误差和再现性误差对针入度指数结果的影响,表明选择不同温度点数和不同温度区间以及针入度测量误差对回归计算的针入度指数结果有较大差别。可以将五点测量温度简化为四点测量温度点数;针入度测量再现性误差在规定的9%~11%误差范围内,计算的沥青针入度指数值将是无效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标准方法对检测沥青针入度指数(PI)的准确性,对比了由三个温度点和五个温度点回归计算得到的PI及相关系数,说明温度测试点的分布对PI结果的影响,并得出,由三个温度点计算得到的PI值在-1.4~-1.6范围内时,为了更加准确的表征沥青的感温性能,建议采用五个温度点进行验证;以及在只能检测三个温度点针入度值的情况下,对于70号和90号沥青,建议采用10℃、25 ℃、30℃这三个温度测试点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针入度温度的关系,扩大针入度测定的温度范围,利用总质量50g和100g加长的针入度针实测沥青在使用温度区间的针入度变化。按不同配重、不同温度和不同贯入时间,比较了四种沥青对温度和贯入时间的反应,利用针入度对数值和温度的关系表征沥青在该温度区间的温度敏感性:。结论认为:应用总质量50g的加长的针入度针可以使测定温度区间和针入度检测范围扩大;而直接用1gp表达式里面的A值,以比较斜率的方式表征沥青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比较接近实际情况;在实测温度区间内,弹性体改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较纯沥青为好。  相似文献   

6.
关于沥青针入度指数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介绍了沥青针入度指数(PI)的由来和计算、使用意义、局限性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提高重交通道路沥青针入度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交通部行业标准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A、B级沥青的针入度指数(PI)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达不到A级沥青PI要求的某AH90重交通道路沥青进行了氧化、加添加剂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氧化、加添加剂工艺均可提高沥青的PJ,使之满足A级沥青PI要求。通过对直馏一氧化、直馏两种工艺制得的相近针入度沥青样品PI进行比较,发现直馏氧化工艺制取的沥青PI较大。沥青四组分分析结果表明,PI与沥青质呈正相关性,即PI随沥青质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变换沥青针入度的试验条件,获得了不同时间、不同贯入荷重下的针入度分布图,并对其进行了沥青性质的条件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沥青针入度相对于贯入时间、荷重的变化曲线均具有一定的蠕变变化特点,满足双对数拟合变化关系;由“针入度与贯入时间”曲线衍生出的截距(C1)与两种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由“针入度与温度”曲线得到的“稠度不变温度”与沥青的低温性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具有沥青和混合料性能上的评价意义。  相似文献   

9.
就水浴温度精度、不同厂家标准针、沥青放置时间长短及重复加热对针入度及针入度比的影响进行探讨,试验表明这些因素对针入度结果影响较明显,而对针入度比结果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10.
针入度指数是评价沥青感温性能的指标,SBS改性沥青的生产原料、加工工艺条件对针入度指数的影响有较大差别,其中改性剂、基质沥青和增容剂对针入度指数的影响较大,因此研究不同因素对SBS改性沥青针入度指数的影响,可为SBS改性沥青感温性能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针入度指数的由来和国际上针入度指数作为沥青质量标准指标的情况,讨论了把针入度指数作为沥青质量分级指标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沥青调合工艺的特点,对调合工艺、调合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调合时间和温度的关系,对沥青调合的针入度变化规律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阻隔性容器专用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础树脂,聚酰胺(PA)为阻隔性材料的阻隔性专用料相容剂和配方的选择及加工工艺进行探讨,并考察了用专用料加工3.5L塑料容器的各项同性能。结果表明,该专用料的力学性能优良,各项指标均达到GB13508-92的标准,对二甲苯的阻渗性比纯HDPE 5300B树脂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