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1 毫秒
1.
高炉炉身镶砖冷却壁对延长炉身寿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是获得长寿高炉的关键设备。采用粘土砖的炉身转衬,一般在投产后半年左右,炉身中下部就被浸蚀光了,以后的几年全靠冷却壁维持生产。我国的高炉炉身寿命短,往往是冷却壁大量损坏漏水、被迫停炉检修。据武钢高炉的统计,灰铸铁镶  相似文献   

2.
一、概况武钢1号高炉第二代从1978年12月16日大修后开炉,到1983年10月5日停炉进行第一次中修,高炉生产了四年零九个半月,产铁345.5万吨;从1983年12月18日开炉至1987年12月9日停炉进行第二次中修,高炉生产了四年,产铁348.2万吨。 1号高炉1983年第一次中修时,根据其他高炉破损调查的研究成果,对炉腹以上的冷却结构形式散了改进,并增加了炉身冷却高度。原大修时炉身下部设置的三段镶砖冷却壁未变,将三层支梁式水箱改为二段“Γ”形镶砖冷却壁,其钩头长640毫米。该部位炉衬系采用河南省产硅铝质耐火材料。 1号高炉第一次中修开炉后,1984~1985  相似文献   

3.
张有德  何艳红  崔岩  刘永久 《炼铁》2003,22(4):38-40
1 概况 邯钢6号高炉有效容积380m~3,1个铁口,1个渣口,14个风口。采用料车上料,料钟布料。高炉冷却结构情况如下:炉缸为光面冷却壁;炉腹和炉腰为镶砖冷却壁;炉身一、二层也是镶砖冷却壁,但炉身三层和四层为带凸台的镶砖冷却壁。冷却壁材质均为普通铸  相似文献   

4.
为了查明高炉冷却壁损坏原因及寻求合理结构,以延长高炉寿命,我们利用本公司4号高炉1983年大修的机会,拆取了两块停炉前刚损坏的冷却壁(炉身下部第八层12号和第九层8号)进行了解剖研究。一、镶砖冷却壁的使用情况4号高炉有效容积为1200米~3。整个炉体全部采用工业水冷却。从炉腹到炉身上部共七层均为镶砖冷却壁,其中炉腹两层(每层高1445毫米),炉腰一层(高1770毫米),  相似文献   

5.
周善平 《炼铁》1997,16(2):28-31
1991年,萍钢4号高炉中修时采用了以炉身上部带凸台镶砖冷却壁的头部平面作为砌砖基础面来砌筑炉身上部炉墙(其它掉砖部位不予修复)、并在炉身上部增设支梁式水箱的中修改造方法。中修改造后5年多的生产实践表明,冷却壁无一漏水,高炉生产正常。  相似文献   

6.
3~#炉中修后于1980年12月7日开炉投产,至今连续作业已达7年之久,各部砖衬耗损严重,炉腹、风口、渣口区域的炭砖被浸蚀尤为严重,铁口附近炭砖尚存400~600mm;炉腹冷却壁损坏达80%以上,冷却板损坏高达87%,整个炉体靠强化冷却和炉壳喷水冷却以维护高炉生产。1986年上半年发生铁口附近泄漏炉气的严重情况,虽经拆卸冷却壁进行捣料和电炮打泥处理大有好转,但1987  相似文献   

7.
我厂多数300m~3高炉的炉腹冷却壁寿命短,开炉后1年左右就出现多数冷却壁漏水,2~3年就渐趋严重,4~5年就需停炉修理更换.冷却壁漏水严重后曾多次导致炉冷、炉缸冻结事故的发生.例如9号高炉1980年10月开炉,到1986年3月就有71.4%(20块)炉腹冷却壁损坏漏水,1986年4月中一次炉温偏低时休风,又因炉腹冷却壁漏水严重而造成炉缸冻结,为处理事故被迫切断全部炉腹冷却壁的进水,采取炉外喷水、降低冶强,维持了几个月生产后停炉中修.  相似文献   

8.
《炼铁》2017,(6)
邯钢3200m~3高炉中修停炉时,采用前期快速降料面、憋压出铁、充氮气保护、根据料面深度控制风量与打水量等措施,实现了高炉安全、环保、快速停炉。停炉后,采用不入炉直接更换铜冷却壁技术,使炉内降温、冷却壁更换与炉顶设备更换同时进行,既节约了中修时间,又避免了快速降温大量打水破坏炉缸炭砖。高炉中修开炉非常成功,开炉第3天利用系数达到2.45,燃料比降到495 kg/t。  相似文献   

9.
苏钢1~#高炉有效容积83.5m~3,高径比4.36。1987年11月底停炉太修改造。为延长炉役寿命,提高抗碱害能力,炉底用三层碳砖二层高铝砖砌筑,并采用自然风冷。冷却系统为五层冷却壁,其中炉身下部、炉身炉腰是二层镶砖冷却壁。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高炉铜冷却壁过早损坏、炉墙波动大的现状,对铜冷却壁有镶砖和无镶砖条件下的传热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延长高炉铜冷却壁寿命的关键在于延长镶砖寿命这一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延长镶砖寿命的措施在于控制适当的边缘气流,以及以铜冷却壁温度为标准的合理控制区间。通过国内外高炉的案例调研,指出了控制冷却壁温度延长铜冷却壁寿命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当镶砖脱落后可及时采取降料面喷涂来延长铜冷却壁寿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瑞军  段维民 《包钢科技》2000,26(1):1-5,25
本文介绍了包钢2#高炉1998年中修停炉后砖衬及冷却壁破损情况,分析砖衬及冷却壁的破损原因,就延长高炉炉身中下部寿命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炼铁》2017,(5)
对梅钢4号高炉空料线停炉操作实践进行了总结。停炉前,对4号高炉下部区域的铜冷却壁与铸铁冷却壁进行了各自分开供水的改造,控制损坏较严重铜冷却壁的漏水量,调整炉况并活跃炉缸、清洗炉墙,在采用高压回收煤气的停炉过程中,通过调节炉顶打水量、风量、氮气量、顶压等严格控制炉顶温度及煤气H_2含量的变化,避免了高炉空料线过程中发生爆震现象,实现了高炉稳定、快速、安全、顺利停炉。停炉后风口中心区域只有很小的焦炭堆包,未发现大块渣铁和明显渣焦熔合物,停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武钢6号高炉中修停炉的机会,对其炉衬和冷却器破损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高炉风口组合砖已侵蚀殆尽,炉缸炭砖顶部未发现环缝侵蚀,炉缸圆周方向部分区域陶瓷杯尚有残存;高炉炉缸第5段、炉腹第6段冷却壁破损严重,破损部位主要集中在炉缸炉腹衔接部位;高炉炉腰第7段、炉身第8段冷却壁服役状况良好,未发生严重破损。通过分析认为,6号高炉炉缸可以满足一代炉龄15年的使用要求;炉缸炉腹冷却壁破损原因主要在于冷却壁结构不合理。为此,在中修后的6号高炉上改进了冷却壁结构设计,新型冷却壁服役效果良好,预计可以满足大型高炉的长寿要求和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包钢1~#高炉中修停炉时对高炉炉衬和冷却壁严重破损原因及有害元素在炉内纵向分布进行的调查.分析了包钢1513m~3级高炉,当炉腹冷却壁总破损率达到40%以上时,标志高炉进入中晚期工作,≥80%时,高炉一代中修寿命基本结束.另外,根据高炉炉身冷却壁解剖分析结果,对冷却壁破损原因,提出了延长冷却壁寿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包钢1513m^3高炉开炉及达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志刚  苏俊峰  石世斌 《炼铁》2001,20(6):36-38
1 概述 包钢2号高炉1998年停炉中修,更换了破损的冷却壁和风口大套下沿以上砖衬。由于公司生产组织原因,中修后将近3年一直处于停炉状态。该炉有效容积1513m~3,钟式炉顶,高径比2.920,属传统瘦长型高炉。设有18个风口,1个铁口,在高炉中修停炉期间,热风炉凉炉未作检修。由于中修未放残铁,经实测炉缸约有350 mm厚的凝铁,考虑  相似文献   

16.
赵贵希 《河北冶金》2003,(5):33-34,17
对邯钢5#高炉2001年中修时采用镶砖式冷却壁,炉型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中修前后炉况的分析得出:操作制度要跟着炉型变化而进行调整,炉况才能顺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鹏  李华军  黄世高  杨佳龙  孔卓 《炼铁》2020,39(3):22-26
马钢A高炉中修破损调查发现,高炉风口以上绝大部分镶砖耐材均已消失,只剩冷却壁,但总体内型规整,没有出现冷却壁壁体脱落、折断、局部烧穿、熔蚀等现象,只是铸铁冷却壁出现了纵横开裂、龟裂及小块壁体脱落等。高炉铸铁冷却壁破损的原因,主要是冷却壁衔接处结构不合理、带粉尘的煤气流磨损,下降炉料的磨损,热应力与有害元素侵蚀等。  相似文献   

18.
为更换损坏的铜冷却壁,莱钢3 200 m~3高炉进行了为期432 h的计划中修。采用空料线炉顶打水的方法停炉,加装临时打水装置,打水雾化严格控制炉顶温度,合理安排出渣铁,降料面到预定位置。高炉各项运行参数控制合理,实现了安全顺利停炉。  相似文献   

19.
鞍钢从1971年起先后在四座高炉上进行汽化冷却实践.由于汽化冷却是一项新技术,设计、管理和操作都没有成熟经验,相继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1976年投产的6~#高炉汽化冷却效果最差,运行仅一年另七个月,冷却设备就严重损坏,生产两年多被迫停炉中修,造成了很大损失.因此高炉汽化冷却至今没有全面推广.1974年11月9日投产的2~#高炉,汽化冷却运行了近六年时间,产铁314万吨.该炉开炉后就不断强化,到中修停炉前.有效容积利用系数还保持在2.0吨/米~3·日以上,中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武钢三号高炉容积1513米~3,是双钟料车式高炉,有三座考贝式内燃热风炉。第一代炉役自1969年4月开炉至1976年11月20日停炉大修,历时七年零七个月,共产生铁343.6万吨。第二代炉役1977年6月开炉,生产了五年半时间,因热风炉破损严重,斜桥结构变形,于1982年12月7日停炉中修,累计产铁已达421.1万吨。第二代高炉的炉体和冷却设备结构,在第一代基础上进行了某些改进,如将炉底下部满铺的碳捣预制块改为碳砖,减薄了炉底厚度,炉底冷却设施由风冷改水冷;炉腰以上冷却设备全部改为镶砖冷却壁,最上层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