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直以来,如何认知乡村景观空间,如何揭示与表达乡村景观的地方性特征,是开展乡村空间研究与规划设计实践的基本命题。景观单元的识别与划分是生态智慧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空间解构与重组的科学途径。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中的U-Net与BDCN模型对南京市牌坊社区村域范围内的景观要素与景观单元边界进行图像识别,完成乡村社区尺度下的基本空间单元划分。选取乡村景观特征相关指标,使用空间聚类的方法完成由基本空间单元到复合空间单元的聚合与重组。通过评价复合空间单元的景观绩效认知牌坊社区的空间生态智慧,以此作为乡村景观塑造的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2.
《城市环境设计》2012,(3):209-209
将两到三个小户型集合成一个大户型加室外共享空间(小餐厅或小客厅)。集中布置基本空间、服务空间,另增将其基本空间和其他空间布置在不同的楼层,形成夹层空间,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集中的原则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且促进交往活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建筑理念单元设计原则:有限空间极大化、自由、私密并有弹性单元组合原则:家+公社家:私人空间公社:公共活动将两到三个小户型集合成一个大户型,集中布置基本空间、服务空间,另增加室外共享空间(小餐厅或小客厅)。将其基本空间和其他空间布置在不同的楼层,形成夹层空间,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集中的原则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且促进交往活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啸啸  李云岭 《城市勘测》2021,(3):23-26,31
智慧城市的建设涵盖了城市各个方面的信息以及应用,其中数字城市门牌编码是构建数字城市基础性的空间信息之一,门牌编码的方法不仅和城市空间格局有关,也与人们查询定位空间实体位置的习惯有关,通过对门牌号编码基本空间框架的深入讨论,分析了门牌号从古至今的空间指位变化,最后基于门牌号较强的空间指位特征,引出一套明确、好用和完整的城市门牌系统需要具备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日两国年轻人关于日本养老建筑的空间认知调查,提出了“小规模多功能”养老建筑的基本空间特征为:第一规模灵活,最好在低层设置;第二与社区及周边环境结合紧密;第三根据多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并设置对外开放空间;第四起居空间类型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冯玲玲 《城市住宅》2021,28(5):76-78
以问题为导向,选取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均位于前列的苏南地区特色保护类村庄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得出苏南特色保护类村庄公共空间特色缺失是由于公共空间发展核心文化建设传承受到外来文化力量冲击,从文化韧性视角切入,尝试构建乡土文化韧性系统并培育村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归纳总结文化韧性特质,提出公共空间优化路径,强化特色保护类村庄特色文化传承筑建乡村发展文化之魂,为特色保护类村庄公共空间发展注入乡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冉健 《四川建筑》2024,(1):17-19
以夕佳山黄氏庄园为例,从庄园的室内外空间特征、室内外空间意境分析民居的构造特征、空间处理以及意境的把握。总结其对于当代人居环境空间艺术设计的借鉴价值,探索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思路与方式,吸取其精华,继承、发扬传统民居的特色和经验,把它运用到今天的新建设中去,丰富新建筑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来营造现代人心目中具有传统特色意境的人居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8.
文章将空间及其构成元素作为环境子系之一,从半个的空间单位出发,通过对环境中人的基本防卫心理和基本空间样式的研究,探索行为空间中个体的领域空间建构的思路,并研究环境设计中人化空间设计的基本观念。  相似文献   

9.
空间特征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特征之一。作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院校,中央美术学院多年来持续探索风景园林的空间教学模式并不断进行改革。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央美术学院风景园林的课程设置,然后分析了风景园林的基本空间类型:图形化基面和层状空间,并总结了各自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图解为工具,建立了一个以空间作为知识对象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从具有确定背景和对象的案例研究或者特定场地开始,进一步发展为剥离背景的抽象研究,然后加以转化,是一个从具体走向抽象再转化为具体的理性过程。  相似文献   

10.
吴建 《华中建筑》2004,22(1):29-31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研 究矩形空间作为一种基本空间类型在建 筑创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市场规模与空间分异内在关联,为乡村空间重构的市场尺度效应建构了一个动态的分析框架。通过将苏南乡村空间演化嵌入到渐进式、地方化的市场扩张之中,重点考察市场扩张、要素集聚指向和乡村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对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空间重构机制给予了一个新的诠释,从地方市场到区域市场、从劳动力市场到农村土地市场,市场阶段性扩张产生了乡村空间重构的尺度效应。  相似文献   

12.
改革驱动下苏南乡村空间与规划转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苏南乡村改革进程及其对乡村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基于实证调查和研究,对以城乡统筹和土地流转为核心的新乡村改革驱动下苏南乡村地区空间转型的特点和内涵进行了全面总结,对转型出现的新的乡村空间现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归纳,对苏南乡村地区规划变革的方向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时空分离”的苏南乡村空间转型及其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吉登斯的“时空分离”理论,通过对影响苏南乡村空间形态变迁的历史事件追踪,对苏南乡村空间转型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并揭示乡村空间转型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发以来,乡村社会关系大体经历了由村域内时空延伸到城乡间时空延伸,再到跨区域时空延伸三个阶段,与之对应的是乡村空间生产、分化和重构的空间转型过程.市场经济和政府干预两个脱域机制的耦合是推动苏南乡村空间转型的根本力量.乡村空间转型可能带来的风险包括:市场力量的无限扩张将可能对乡村社会造成过度的侵蚀;政府主导下的新农村建设将可能导致农民自主性危机;资本与权力的联姻将可能导致空间正义的丧失;自上而下的乡村集中社区建设将可能导致村庄的终结.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不同区域古树名木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古树名木为研究对象,分析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3个气候区域,5种绿地类型(村落、寺庙、园林景区、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中古树名木种类组成、特有古树分布及年龄构成特点。在人文历史和气候的共同作用下,各个气候区内不同绿地类型中古树名木的物种组成和年龄结构有较大差异。根据各区域社会经济现况,建议苏南地区应进一步加强园林景区中古树名木历史文化价值开发,并在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强古树名木的宣传和保护。苏中和苏北地区可挑选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超高龄古树,开展以古树名木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15.
屋顶空间是建筑的重要组织要素之一,其形态表达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意识、思想观念、技术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传统意义上对屋顶空间形态的认识大都是有着清晰的形态组织原则.就像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对空间形态描述的那样,呈现最基本的几何形态,如三角形、方形、圆形等等。随着人们对空间形态研究的深入.空间形态并不只是简单的呈现为精准的几何形态.尤其是在当代各种高新技术及结构形式、新型材料的不断发展下,屋顶空间形态的表达呈现出各种新的特征属性.而具有流动性特征的屋顶空间形态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相似文献   

16.
冯腾飞 《工业建筑》2005,35(10):94-95,89
“奢侈化”居住空间作为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空间概念和形态,改变和丰富了传统意义上的居住模式和居住内容。通过对“奢侈化”居住空间的基本概念和空间环境特点分析,浅释了它目前作为一种现象的存在意义、需求层次和需求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湘西民居院落空间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湘东  陈伟志 《江苏建筑》2007,(1):15-16,30
在我国传统民族建筑群中,湘西民居是有其地方特色的,其中的院落空间是其基本特点之一.文章从实际调查出发,分析了湘西民居中庭院、天井、晒坝、抱厅三种院落空间类型,并探讨了选择性的继承中国古老村落的空间特点,以创造新的未来的地域民居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8.
建筑基础教学中,建筑空间的启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传统空间构成沿袭九宫格的练习方式,强调空间的要素和形式,但易导致学生忽略空间的本质和场地等更重要的元素。现代建筑中新的空间策略既可以改变传统构成的单调,又能很好地补充九宫格练习的不足,能更全面地应对学生在空间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空间生产的苏南乡村空间转型及规划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李广斌  王传海 《规划师》2012,28(4):110-114
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空间转型驱动机制进行剖析可知,空间生产是推动苏南乡村空间转型的根本动力。根据空间生产的动力,将苏南乡村空间转型划分为乡村自主、市场推动和政府主导三个阶段。而乡村空间生产的内容也由"工业空间生产"向"居住空间生产"转变。针对苏南乡村空间转型面临的多重危机,规划应以"人"的尺度审视、设计空间,并以民主形式推动、实现乡村空间的自我管理,以期减小空间生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寻“留白”这一艺术理念对于传统园林以及传统空间建构形态的影响,分别从传统哲学、认知方式以及审美观等角度,对留白在传统园林空间的创作以及接受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揭示了留白的创作思想表现在园林空间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以及时空互渗等方面,留白的空间处理手法是形成传统园林空间意境的重要设计策略.传统园林空间中的留白与传统文化、哲学思想表现出内在的一致性和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