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佛教禅宗思想对王维诗歌创作有着很深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其后期山水诗所表现出的宁静、空明、禅趣、冲淡的审美风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云"作为盛唐诗人王维笔下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之一,历来受到不少学者关注。"禅意的云"大量出现在王维诗歌中,并被赋予了独特的禅意内涵。由"云"意象的禅意演变进程看,王维在"云"意象的禅意演变进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究其原因,与其时代背景、家庭影响及其人生经历有关。王维信仰佛教,倾心禅宗,笔下的"云"也带有禅的意味。  相似文献   

3.
王维诗歌的意象,唯美而清新,思想内涵丰富。试图从其诗歌意象的主要代表:"明月"、"白云"和"空山"三个具体意象来分析王维诗歌的精神内涵,并进一步分析王维诗歌的思想本源,力图说明其诗歌是儒释道思想的交融产物。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王维诗歌的具体意象选取。主要从三个主要意象来分析王维诗歌的特征;第二部分,探索王维诗歌的思想本源,分析儒释道思想对王维创作的影响;第三部分,结语。总结王维诗歌的精神内涵,提出王维诗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王维诗歌创作中佛学思想和美学价值的契合为视角,分析了蕴涵在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中王维的美学思想以王维在中国诗史上的重要地位,探讨了王维如何用诗的形式来表达禅义佛理,阐释了内在于诗歌创作中的王维的佛学思想对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代文人画大师董其昌以禅入画,以画喻禅,画与禅在他的画里没有了界限,已完全融为一体。文章以禅学的眼光审视董其昌的绘画美学,并从思想的妙悟性、现实的超越性、表现的简洁性、精神的写意性、境界的空灵性、意趣的平淡性、形式的抽象性、绘画的圆融性等8个方面探求禅宗美学对董其昌山水画所产生的深层影响,进而探讨了禅学与画理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探讨中国禅宗思想对日本园林产生的影响和意义,研究日本自然造园要素体现的人文精神,分析建筑造园要素所传达的审美情趣,进而提出"枯山水"是中国园林的一种深入延伸。最后从中日园林的相同和不同点两层面,将禅宗思想对日本造园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戏剧文化源远流长,而两者在相当多的方面都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但即便这么说,两者对于禅宗的接受方式与取向也由于时代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了显著的差异.作者以能乐作品《松风》与戏曲作品《牡丹亭》中的主人公松风与柳梦梅为例,探讨了二者背后"狂"的特质与禅宗思想的关联性,并对其异同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8.
宗教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虽然产生于印度,但是在中国却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并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宗教之一。外来的佛教遇到中国本土文化,经过冲突、融合,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性质,发展至唐朝,形成了最中国化的宗派——禅宗。中国的禅宗把佛教的如来藏思想和老庄哲学的自然无为融合在一起,同时也吸收了儒家的心性说,最终成为一种追求自然人生态度和精神世界的世俗化宗派。佛性思想是佛教的核心问题,儒家的根本问题则是人性论,它们两者之间关系密切。讨论了禅宗的佛性思想与儒家的人性思想之间的关系,并简述中国的禅宗佛性思想对佛教人生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维作为唐代极负盛名的山水诗人,也是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之一,从创作题材、前后期创作思想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等方面浅析王维的边塞诗。王维的边塞诗主要划分为少年游侠、边塞将士生活战斗、送别、风俗等类型,创作思想由前期赞颂壮丽动荡的边塞生活以及对边塞英雄的崇拜转变为后期对边疆和平安定的渴望,其思想变化主要是由于唐王朝国势的由盛转衰,以及个人自身的境遇变化等方面引起。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禅宗的日本化及其特点”、“禅宗与茶道”、“禅宗与武士道”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其主题是: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相当深入且广泛的,而且本身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晚唐之际的王棨一生创作大量的赋作,是唐代赋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文章对王棨的生平作了专门的考辨,指正了《王郎中传》、《王棨考》、《福建通志》等地方志书记载王棨生平讹误以及自相矛盾之处,厘清了王棨的宦迹,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维善于用极俭省的语言 ,以画家的手法 ,准确而生动地勾绘出山水自然丰富多彩的面貌 ,并在其中寄寓自己的独特感受 ,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启迪。从绘画的角度 ,分析了王维山水诗创作中的绘画美  相似文献   

13.
王维是盛唐时期较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当时。除山水诗外,他的送别诗也独具特色,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远非一般离别之情可比。从中我们既能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那份真挚情感,又能体会到作者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4.
解读了陈子庄的艺术人生及其水墨作品的精妙笔法、幽远意境和乡土情怀。其山水、花鸟画以独特清新的风格、清简邃远的意境、生动别致的造型和典雅精深的笔墨卓立于20世纪后期的中国画坛,在当代中国画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巴蜀画派的代表,陈子庄的绘画成就和艺术地位举世公认,其影响力推进了当代中国画的艺术进程。  相似文献   

15.
王维诗歌的人文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中有画”并非王维诗歌的全部。本文抛开常人多从艺术技巧论王维诗歌之囿,试图将王维纳入唐代社会大背景中,立足于作为人的王维及其体现在诗歌创作中的人格魅力、人格力量、人格守持。从人文的角度重新思考王维,从而探索一位封建社会正直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思想是古代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世界关系的基本思想,同时也是古代审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画从唐代开始一直成为中国传统画派的主流,其审美价值常常凌驾于其他题材之上,析其原因,山水画不是单纯的风景画,而是具有其独特审美内涵,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表现出宇宙精神与人格精神相统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7.
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创作的大量绝句是在模仿李白、王昌龄等盛唐名家诗作的基础上完成的。本文试图从艺术手法方面考察盛唐时期绝句的风格与特点,探讨其对李梦阳绝句体裁诗歌创作的影响,并试图寻找李梦阳以盛唐诗歌作为模仿对象的动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山水画在一分法构图基础上向二分法构图、三分法构图和多分法构图形式发展,它们共同丰富和完善了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也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笔墨艺术。  相似文献   

19.
孟浩然作为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一,其人性情的朴野耿直与其诗风的清澹自然,都与孟浩然的家乡襄阳紧密联系。从襄阳的地域特性和文化风貌来阐述这一地域性对孟浩然性格的影响,以及对其诗歌内容与诗风的造就,从而对孟浩然其人、其诗有更加客观的整体性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