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5种杀虫剂防治烟蚜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家合  吴兴富 《农药》1999,38(2):38-38
烟蚜(MyzuspersicaeSulzer)是云南烟草上的一种主要叶面害虫。在玉溪地区年平均发生20代左右,每年4月底5月初迁入烟田,在烟草全生育期可繁殖15~17代,一般在6~7月间烟草正值现蕾前后,受害最重。烟蚜的分泌物可引发烟草煤烟病,烟蚜也...  相似文献   

2.
烟草病毒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烟草病毒病的发生及其特点,并对我国烟草病毒病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烟草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烟蚜是烤烟种植中的一大虫害 ,全国各烟区均有发生。烟蚜吸取叶片汁液 ,使植株生长缓慢 ,叶片薄而皱缩 ,烘烤后呈黑色 ,降低烟叶品质 ;此外 ,烟蚜还是黄瓜花叶病毒、脉斑病毒和蚀纹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烟蚜的密露落到中下部叶片常导致烟叶玫污病的发生。所以 ,防治烟蚜是烤烟栽培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多年来由于一直使用几种单一的常规化学农药防治烟蚜 ,使其抗药性大大提高 ,一些农药甚至丧失了杀蚜能力。为测定其在防治烟蚜方面的效果 ,本文作了如下的药效试验。1 材料1.1 供试药剂1%农哈哈乳油 (有效成分为阿维菌素 ,aver mec…  相似文献   

4.
12%复方生物碱微乳剂防治烟蚜室内生测及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植物源农药12%复方生物碱微乳剂对无翅烟蚜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施药2d后LC50为102.87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2%复方生物碱微乳剂对烟田烟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防治烟蚜的有效药剂,随着剂量和天数的增加,防治效果明显提高,持效期7d左右。该药剂用于田间防治,适宜稀释浓度为400~500mg/L,对烟草安全,对天敌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15%壬菌铜微乳剂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药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中怀  董雪娟  丁秀丽  陈显兵 《农药》2003,42(6):31-31,30
介绍了一种新型抗病毒剂-15%壬菌铜微乳剂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表明该药剂对烟草花叶病毒病有较好的药效,可以在大田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新型生物杀菌剂新奥霉素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的田间药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振群  卢清 《现代农药》2011,10(4):50-52
新奥霉素是一种新型生物杀菌剂。对4%新奥霉素水剂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新奥霉素水剂对烟草花叶病毒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第3次施药后7 d,900 mL/hm2、1350 mL/hm2和1800 mL/hm2处理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效分别为64.09%、72.19%和75.69%,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药剂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7.
天然化合物丁香酚抗烟草花叶病毒病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梅  苏杭  陈浩  石志琦  范永坚 《农药》2012,51(1):29-31,36
[目的]初步研究丁香酚对植物病毒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盆栽法测定了丁香酚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电镜法观察了丁香酚对病毒粒子的影响;体外混合法测定了丁香酚对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体外聚合的影响.[结果]丁香酚对烟草花叶病毒病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丁香酚与病毒混合处理后,病毒粒子有断裂现象;丁香酚对TMV外壳蛋白体外聚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丁香酚可以作为新型抗病毒剂用于防治作物病毒病.  相似文献   

8.
陈亮  刘君丽 《农药》2013,(11):787-789,805
多种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等侵染农作物,引发植物病毒病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随着大规模种苗调运、耕作制度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植物病毒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通过改善田间管理、加强植物检疫等措施可以控制植物病毒的传播,同时化学药剂也是防治病毒病的手段之一,但是由于病毒本身结构简单,药剂可作用的位点少,导致化学防治效果不理想,可选择的药剂品种较少。  相似文献   

9.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目前仍然以甲霜灵作为最主要的防治药剂。由于甲霜灵对病原菌的作用位点单一,病菌容易对其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0.
黄烈军  葛永辉  刘开兴  张建新  郝小江 《农药》2013,(4):295-297,311
[目的]前期对岩乌头中二萜生物碱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现探索岩乌头中二萜生物碱与烟草花叶病毒病之间的作用。[方法]运用硅胶、反相RP-18柱层析、Sephadex LH-20、HPLC等多种色谱手段和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利用盆栽法测定了岩乌头中二萜生物碱对烟草花叶病毒病侵染和增殖的影响。[结果]分离鉴定6个化合物:circinatum E、fuziline、14-acetylchasmamine、chasmamine、14-acetytalatisamine、hemsleyanine A。化合物racemulosine A、sachaconitine、talatisamine和14-acetytalatisamine对烟草花叶病毒侵入率显著降低;化合物racemulosine A和talatisamine对烟草花叶病毒的增殖有较好的抑制。[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racemulosine A、sachaconitine、talatisamine和14-acetytalatisamine等可以作为新型抗病毒剂用于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  相似文献   

11.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烟蚜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秀芳  任广伟  高汉杰  王永  彭世阳 《农药》2004,43(8):372-374
山东青州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在移栽前苗期灌根.大田茎叶期喷雾防治烟蚜都有很好的效果.持效期20d左右。苗期灌根防治烟蚜建议使用浓度4000倍.大田茎叶期喷雾防治烟蚜使用浓度为1000~12000倍,防效均为100%。  相似文献   

1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除虫菊素乳油对烟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适宜稀释倍数为1000~1200倍,持效期在7d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氟啶虫酰胺对桃蚜的防治效果和最佳用药剂量,在桃树上进行了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不同稀释浓度喷雾处理防治桃蚜的田间药效试验,为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药后1 d速效性一般,但药后3 d,在有效成分20、40、60 mg/L处理下的防效就分别达到78.9%、86.8%、91.8%;药后7 d防效均达93%以上;药后14 d,在20、40、60 mg/L处理下仍分别保持着94.2%、98.4%、99.2%的防效。氟啶虫酰胺持效性优异,可与速效性较好的药剂混配,用于桃树桃蚜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噻虫啉对蚜虫杀虫活性及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农药生物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比较测定了噻虫啉和吡虫啉对蚜虫的毒力。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噻虫啉和吡虫啉对蚜虫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其毒力平均LC50分别为1.24mg/L和1.45mg/L。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啉对蚜虫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用量为3.36、6.72、10.08g/667m2时,药后1~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82%~89.55%、89.25%~92.08%、92.43%~96.34%,好于剂量相当的吡虫啉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冬梅梅 《农药》1998,37(3):22-24
1996和1997年用1%灭虫灵(阿维菌素)乳油进行了防治甘蓝蚜、桃蚜、苹果黄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上述三种蚜虫均有较好防效.1%灭虫灵乳油1000倍和2O00倍液在药后7天均达到90%以上的防效,持效期在14天以上,且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10%吡虫啉WP与50%吡蚜酮WG对蔬菜桃蚜、苹果黄蚜及桃瘤蚜等3种蚜虫的防治效果,开展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10%吡虫啉WP速效性较好。药后3 d,10%吡虫啉WP与50%吡蚜酮WG对蔬菜桃蚜的防效在84.99%以上,且无显著差异;对苹果黄蚜和桃瘤蚜防效均在93%以上。药后14 d,2种药剂对蔬菜桃蚜、苹果黄蚜和桃瘤蚜的防效依然保持在95%以上,持效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15%联苯菊酯·氟啶虫酰胺悬浮剂对桃蚜的田间防效,2017—2018年分别在河南、河北、辽宁3省的不同桃园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5%联苯菊酯·氟啶虫酰胺悬浮剂有效剂量为33.3~37.5 mg/L时对桃蚜防效很好,药后7、14 d的防效均在90%以上,对所有供试桃树安全。建议最好在春季桃蚜初发期至初盛期喷洒用药。  相似文献   

18.
3%啶虫脒乳油防治烟蚜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啶虫脒乳油对烟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适宜稀释倍数为2100~2500倍,持效期在10d以上。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烯肟菌酯2个高杀菌活性异构体的合成,通过工艺条件控制,可减少无效体的生成。对分离出的4个异构体分别进行了黏虫、桃蚜的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中的2个异构体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