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2-羟基-5-仲辛基-二苯甲酮肟(N510)从高氯酸介质中萃取钯的热力学。通过考察N510浓度对Pd(Ⅱ)萃取率的影响,测出了萃取反应的表观平衡常数K、焓变ΔH、自由能变ΔG和熵变ΔS。  相似文献   

2.
石油亚砜萃取钯(Ⅱ)性能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安运 《稀有金属》2000,24(5):360-363
研究了HNO3中中性萃取剂石油亚砜萃取钯(Ⅱ)的性能。通过考察萃取剂浓度、溶液酸度和温度对钯(Ⅱ)萃取平衡的影响,确定了萃取机理,求得了萃取反应平衡常数和有关热力学参数;验证了萃取体系对钯(Ⅱ)的萃取动力学过程为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 N ,N '-二辛基甘氨酸 ( DOG)从盐酸体系中萃取钯的热力学。通过考察 DOG浓度对 Pd( )萃取的影响 ,测出了萃取反应的表观平衡常数 K、焓变Δ H、自由能ΔG和熵变Δ S。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萃取平衡和萃取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了用反-2-羟基-5-5壬基苯乙酮肟(SME529的活性组分)-MSB210溶剂从氯化铵-盐酸混合物的水溶液中溶剂萃取钯(Ⅱ)。根据萃取平衡的研究结果发现钯(Ⅱ)按下列反应被萃取:PdCl_(4~2-)(水) 2HR(有)PdR_2(有) 2H~ (水) 4Cl-(水)文中测出了上述萃取反应的平衡常数。根据萃取动力学的研究结果发现该萃取反应的正向反应级数对钯(Ⅱ)、肟氢离子和氯离子分别为1级、1级、-1级和-2级。文中提出用界面反应方案来解释上述反应级数。  相似文献   

5.
张丽霞 《湿法冶金》2006,25(4):217-217
M.V.Rane和V.Venugopal研究了在HCl介质中用LIX84Ⅰ(2-羟基-5-壬基苯乙酮肟)萃取钯(Ⅱ)和铂(Ⅱ)的行为。从0.1mol/L盐酸介质中萃取Pb(Ⅱ)时,Pb(Ⅱ)的分配比较大。用斜率法和饱和负载法确定了Pd-LIX84Ⅰ配和物,也确定了Pd—LIX84Ⅰ配和物的一些热力学参数,如ΔG,ΔH和ΔS。LIX84Ⅰ从盐酸介质中萃取Pt(Ⅳ)的效率很低,但从氨性溶液中可萃取Pt(Ⅳ)。  相似文献   

6.
DIBK-P204体系萃取锆铪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二异丁基甲酮(DIBK)为萃取剂,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P204)为改质剂,利用对数函数外推法对DIBK-P204体系从HSCN介质中萃取锆和铪的热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锆铪与SCN-所形成配合物的一级稳定性常数分别为1×1010.07和1×10-0.12,DIBK-P204体系萃取锆和铪的热力学平衡常数分别为lg(K12,Zr)=5.00和lg(K12,Hf)=-4.69,焓变分别为ΔHZr=-13.76 kJ·mol-1和ΔHHf=-13.05 kJ·mol-1,说明对锆铪的萃取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萃取反应的进行,并计算出常温下萃取反应的自由能变分别为ΔGZr=-28.06 kJ·mol-1和ΔGHf=26.32 kJ·mol-1,熵变分别为ΔSZr=48.78 J·(K.mol)-1和ΔSHf=-134.30 J·(K.mol)-1。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萃取钯(Ⅱ)的热力学过程,通过考察P507浓度对Pd(Ⅱ)分配比的影响,测出了萃取反应的表现平衡常数k,焓变△H,自由能变△G和熵变△S。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PMBP-CHCl_3从高氯酸介质中萃取钯的机理和热力学性质。在pH=0—2的酸度下,采用等摩尔系列法、饱和法及斜率法测得萃合物组成为Pd(PMBP)_2。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证实了PMBP萃取钯属螯合机理,其萃取反应方程式为:Pd_(a)~(2+)+2HPMBP_(o)(?)Pd(PMBP)_2_(o)+2H_(a)~+  相似文献   

9.
CTMAB与TBP萃取钯(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路  张锋 《稀有金属》2006,30(5):715-718
研究了磷酸三丁酯(TBP)存在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萃取Pd(Ⅱ)的性能。具体研究了CTMAB浓度、TBP浓度、相比、酸度、时间等对Pd(Ⅱ)萃取性能的影响。水相中钯的浓度为1.000 g.L-1,CTMAB浓度为0.2 mol.L-1时,Pd(Ⅱ)的萃取率达到92.7%。测定Pd(Ⅱ)的饱和容量大于5 g.L-1。确定了CTMAB萃取钯的反应方程式为:PdCl42-+RNBr→[PdCl4.RN]-+Br-。研究了CTMAB与TBP对Pd(Ⅱ)协同萃取的性能,CTMAB,TBP的浓度分别为0.16,0.04 mol.L-1(二者的总浓度为0.2 mol.L-1)时,协萃效应达到最大,协萃系数为3.086。氨水能有效地反萃Pd(Ⅱ)。载钯有机相中钯浓度为0.96 g.L-1,氨水的浓度为1 mol.L-1时,钯的反萃率达到97.6%。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用N,N-二辛基甘氨酸的甲苯溶液、从酸性氯化物介质中萃取铂(Ⅳ)和钯(Ⅱ)。分配平衡数据表明,钯(Ⅱ)按下述反应式以金属:萃取剂的摩尔比为1:2的螯合物形式被萃取。PdCl_4~(2-)+(?)+2H~++4Cl~-铂(Ⅳ)的结果表明,铂(Ⅳ)按下述溶剂化反应式以金属:氯离子:萃取剂的摩尔比为1:4:2的溶剂化络合物形式被萃取。PtCl_6~(2-)+(?)Pt·2HR·Cl_4+2Cl~-计算了上述萃取反应式的平衡常数K_e,钯(Ⅱ)的K_e=2.2×10~2(mol/L),铂(Ⅳ)的K_e=6.3×10~2(mol/L)。研究了游离萃取剂及钯(Ⅱ)、铂(Ⅳ)的甘氨酸络合物的红外光谱,获得钯(Ⅱ)与铂(Ⅳ)金属离子与萃取剂分子之间相互反应的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1.
在pH 6.4 KH2PO4缓冲溶液中,痕量钯(Ⅱ)能显著猝灭钙黄绿素的荧光,基于钯(Ⅱ)对钙黄绿素的荧光猝灭效果,建立测定痕量钯(Ⅱ)的新方法。考察了它们的光谱特征,影响因素和适宜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λex/λem=496/515 nm处,Pd的量在0.047~1.25μg/mL范围内与Δ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F=29.1ρ(μg/mL)+8.62,相关系数为0.9990,检出限为0.014μg/mL。方法用于银矿样中钯(Ⅱ)的分析,相对标准偏差为2.9%~3.7%,样品加标回收率  相似文献   

12.
KSCN-双(正-辛基亚磺酰)乙烷-乙酸丁酯体系萃取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KSCN存在条件下双 (正 辛基亚磺酰 )乙烷 (简称BOSE) 乙酸丁酯体系对钯的萃取。当盐酸浓度高于 1mol/L时 ,KSCN BOSE/乙酸丁酯体系对钯的萃取率高于 99% ,说明以SCN-作为无机离子配体 ,BOSE作萃取剂时对Pd(Ⅱ )有强萃取作用。斜率法测定萃合物的化学式组成为Pd∶BOSE∶SCN-=1∶2∶2。测定萃取前后水相和有机相的电子吸收光谱 ,特征吸收峰的移动表明生成了新的萃合物。分别测定KSCN、BOSE和萃合物的红外光谱 ,表明SCN-和BOSE均是由硫原子与钯配位。萃取反应为配位体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13.
DIBK-TBP萃取分离锆铪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二异丁基甲酮(DIBK)和TBP从HSCN介质中协同萃取锆铪的性能及热力学进行研究,采用对数函数外推法求得DIBK-TBP体系萃取反应的热力学平衡常数分别为log(K12,Zr)=4.73和log(K12,Hf)=-5.09,锆铪与SCN-形成配合物Zr(SCN)3+和Hf(SCN)3+的稳定性常数分别为1×109.86和1×10-0.80,而铪的分配比在硫氰酸盐存在时要大于锆的分配比,说明过渡金属离子锆和铪在硫氰酸盐存在时与一般金属离子与配位体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常数愈大,金属离子的分配比愈大的规律相矛盾,并计算出萃取反应的焓变分别为ΔHZr=-11.43 kJ.mol-1和ΔHHf=-7.80 kJ.mol-1,说明对锆铪的萃取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萃取反应的进行,常温下自由能变分别为ΔGZr=-26.54 kJ.mol-1和ΔGHf=28.57 kJ.mol-1,熵变分别为ΔSZr=51.54 J.(K.mol)-1和ΔSHf=-124.07 J.(K.mol)-1,说明铪离子比锆离子更易与SCN-形成配位键,从而生成中性分子Hf(SCN)4与有机相发生溶剂化作用而进入有机相中。  相似文献   

14.
新型钯萃取剂的合成及萃取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苯并噻唑硫醇为原料合成了新型钯萃取剂—丁基苯并噻唑硫醚(简写为SN)。研究了该合成萃取剂在盐酸介质中对钯的萃取。实验结果表明:SN对钯的萃取性能很好,50%SN对钯的萃取饱和容量大于6 877g/L;SN萃取Pd(Ⅱ)的机理是配位溶剂化;从IR谱初步判断Pd与SN中的N配位。用斜率法求得萃合物的组成为PdCl2·2SN。  相似文献   

15.
对于萃取分离贵金属的基本化学,已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即是其中之一。用1,3,4-噻二唑-2-壬基巯基-5-硫醇(TNSTH)作萃取剂,从浓盐酸溶液(约5M)中萃取分离金(Ⅲ)和钯(Ⅱ)的含氯阴离子颇有希望。在该介质中的分配系数约为10~4。TNSTH可用来使多种贵金属互相分离。例如,金(Ⅲ)-铑(Ⅲ)和钯(Ⅱ)-铑(Ⅲ)的混合溶液的分离因数(即分配系数之比)为10~6;金(Ⅲ)-钯(Ⅱ)为145;钯(Ⅱ)-铜(Ⅰ或Ⅱ)为180;钯(Ⅱ)-铂(Ⅳ)为10~6。钯(Ⅱ)的半萃取时间约为6分钟,能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TNSTH不萃取除铜以外的贱金属,所以这种萃取剂为贵金属同贱金属的分离提供了一种手段。就铜而言,所萃取的是铜(Ⅰ)而不是铜(Ⅱ)。钯(Ⅱ)萃合物中的化学计量比为Pd:TNSTH等于1:1.5。关于乙醇溶液中TNSTH同各种含氯阴离子所形成的络合物的性质的补充资料表明,所形成的各种络合物是Cu(TNST)、Ag(TNST)、Pd(TNST)_2和RhCl_3(TNST)_2。大多数金属可用硫脲-盐酸溶液反萃取(值得注意的例外是铑(Ⅲ)和(Ⅳ))。萃取剂TNSTH可认为是一种具有供电子的氮原子和硫原子的螯合试剂。  相似文献   

16.
在稀H3PO4介质中,钯(Ⅱ)对高碘酸钾氧化偶氮胂Ⅰ褪色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加入活化剂硫脲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催化作用显著提高,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钯(Ⅱ)的新方法。在选定实验条件下,非催化反应体系与催化反应体系在502 nm处的吸光度差值ΔA与钯(Ⅱ)的质量浓度在0~0.6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24×10-8g/mL,反应表观速率常数为1.18×10-4s-1,表观活化能为71.13kJ/mol。该方法用于钯催化剂和活性炭中钯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在0.47%~1.74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用D001阳离子交换树脂从废水中吸附Cr(Ⅲ),探讨了吸附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Redlich-Peterson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吸附平衡过程;热力学参数ΔG0,ΔH0,ΔS0,表明树脂吸附Cr(Ⅲ)是自发、吸热和熵增过程;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反应活化能为27.45kJ/mol,吸附过程受颗粒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硫酸铵-硫氰酸铵-正丙醇体系萃取分离钯及钯与常见金属离子的分离条件.结果表明,控制pH为2.0,在有3.5 g (NH4)2SO4存在条件下,当硫氰酸铵(0.1 mol/L)和正丙醇的用量均为2.0 mL时,Pd (Ⅱ)可以被萃取,而Zn (Ⅱ),Cu (Ⅱ),Cd (Ⅱ),Ni (Ⅱ),Co (Ⅱ)等金属离子不被萃取,由此实现了Pd (Ⅱ)与这些金属离子的定量分离,Fe (Ⅲ)有少量被萃取.  相似文献   

19.
陈正炎  古伟良 《稀有金属》1997,21(2):89-92,119
分别研究了SK-SE体系对锂的萃取性能及萃取的温度效应。根据lgDLi与T^-1的线性函数关系,计算了萃取过程的焓变ΔH;由表现萃取平衡常数Kex和ΔH求得萃取自由能ΔG和熵变ΔS,表明对锂的萃取反应是放热反应,萃取过程为熵减过程。  相似文献   

20.
烷基硫代磷酸钴的性能及钴镍分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兴芝  薛红 《稀有金属》1997,21(5):342-345,394
研究了酸度对二(2乙基己基)单硫代磷酸(D2EHMTPA)萃取Co(Ⅱ)、Ni(Ⅱ)的影响,并与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EH)P]进行比较。用斜率法、等摩尔系列法及饱和法确定萃取平衡反应,通过在不同温度(5~30℃)下分配比的测定,求得萃取反应的平衡常数Kex及热力学函数(ΔH°、ΔS°、ΔG°)。合成了固体配合物烷基硫代磷酸钴,并研究了其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