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何振东 《黑龙江电力》2005,27(3):193-197
阐述了我国首台1000Mw超超临界燃煤锅炉的设计特点,并对所采用的设计煤种、蒸汽参数、炉膛尺寸、燃烧方式、水冷壁设计、高热强钢材、启动系统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开发更大容量超超临界机组,提高锅炉效率、降低发电成本和有害物质排放,提供了借鉴条件。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发电厂锅炉水冷壁开裂泄漏风险,提高机组运行安全可靠性,通过部分发电厂现场检查、跟踪统计失效概率、失效原因机理分析,结合RBI风险检验技术,研究了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风险评估与管理技术,提出了维修、运行防范措施和优化维修策略。  相似文献   

3.
孙民文 《上海电力》2009,(6):454-456
随着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参数的不断提高,对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的管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先超临界机组采用T22钢作为锅炉管材,已经不能满足运行要求。而T23钢是一种新型的高热强钢,文章介绍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公司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锅炉水冷壁高温段的管材采用T23钢,但因焊接工艺处理不当,曾发生焊接裂纹而造成泄漏。分析认为只要依据T23钢的性能,严格掌握焊接工艺和正确的焊接方法,就可避免水冷壁管因采用T23钢而在运行中发生泄漏,从而提高大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电力技术》2004,22(3):66-66
超超临界锅炉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欧洲问世,是国际上最为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具有煤耗低、环保性能好、技术含量高的特点。超超临界机组的发电效率比我国近期主要采用的亚临界机组高出10%,比超临界机组高出6.8%。1998年,最早投入运行的超超临界机组安装在丹麦的Nordjyllands发电厂,由丹麦BWE公司设计生产,发电效率创造了世界记录,达到47%。我国当前在建电厂项目中主要采用亚临界机组和超临界机组,亚临界机组以国产为主,超临界机组主要依靠进口,已经投入运行的超临界机组有10余台。与超超临界机组有关的主要运行数据相比,我国目前运行的…  相似文献   

5.
冯伟忠 《上海电力》2007,20(5):441-446
上海外高桥电厂三期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工程建设伊始,节能减排就成为了一项重点工作,确立了通过综合优化和技术创新进行节能减排的思路。文章介绍了超超临界机组工程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实现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在主设备参数选择中,对主蒸汽参数和运行控制方式、再热系统压降、凝汽器背压等进行了综合优化,降低了机组运行热耗。对给水系统进行优化;选择特殊设计及高效的给水泵汽轮机,降低了机组启动损失和运行热耗,并通过对一次风机的选型优化,降低了厂用电率;配套建设脱硫系统,应用低氮燃烧技术及加装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装置,降低了电厂的污染物排放;重视超超临界机组蒸汽氧化和固体颗粒侵蚀问题,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防治,确保机组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宫述钧 《广东电力》2007,20(8):1-4,11
结合螺旋管圈和垂直管圈的特点,阐述了变压运行下超临界压力及超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水冷壁产生水动力不稳定和传热恶化的原因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介绍了近几年在国产机组中出现的螺旋管圈水冷壁的结构,其基本型式是螺旋管圈与垂直管圈相结合,并分析了该结构型式的技术特点.认为采用螺旋管圈水冷壁可提高水动力稳定性、抗燃烧干扰能力和运行可靠性,能抑制传热恶化,尤其是内螺纹管的变压运行技术性能较优越,因此,螺旋管圈水冷壁必将成为超临界压力及超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水冷壁的主要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玉环电厂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设备和特点;对超超临界机组的优化运行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超超临界机组在汽轮机、锅炉和主要辅机的运行方式和可控参数上优化运行的技术措施。对提高超超临界机组的运行经济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存怀  缪红红  陈峰 《电力建设》2011,32(10):65-67
目前,超超临界机组的性能提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介绍华电邹县发电有限公司2台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燃烧的控制和优化,通过对分散控制系统燃烧控制的分析,提出逻辑修改方案,修改逻辑并优化控制参数,使得机组燃烧得到优化,性能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9.
杨爱余  朱逢民 《电力学报》2012,27(3):264-267
介绍了不对称燃烧在国投钦洲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工程2×600 MW超临界机组锅炉上的应用,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不对称燃烧锅炉的设计特点、配置及性能特性,针对不对称燃烧引起控制方面中的主要问题和处理过程进行了分析论述,通过合理调整优化燃烧,机组的各项指标和自动化水平均达到设计要求。建议新建机组创新设计,提高热效率、节能减排、满足运行降低设备费用和运行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电力勘测》2012,(4):41-41
7月4日,由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1000MW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温度监测和预报系统正式在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投入运行。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炉膛水冷壁内的工质参数比亚临界机组明显提高,水冷壁的工作条件更加恶劣,近年来国内投产的超超临界锅炉相继发生过高温腐蚀和超温爆管事故。  相似文献   

11.
针对超临界机组蒸汽参数高这一特点,在锅炉设计和主要设备的金属材料选择使用上提出了一些意见。在运行管理上,应对锅炉过热器、水冷壁、再热器等部位加大状态监测,严格控制汽水品质,对高压阀门实施及时合理的状态检修,认真进行运行维护和停机保养,确保超临界火电机组安全可靠地运行。  相似文献   

12.
东方锅炉厂生产的DG1827/25.4 -Ⅱ4型锅炉是我国出口海外的第一台600 MW锅炉,安装在土耳其宗古尔达克省EREN电厂,这是我国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首次海外中标,与其它国产600 MW机组配套锅炉相比,在设计方面存在许多独到之处,并有很多技术特点值得分析研究.文中着重分析了锅炉在蒸汽参数选择、变压运行设计、螺旋...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超临界及超超临界机组运行中的一些特殊问题,如高蒸汽参数对锅炉、汽轮机启动及变负荷运行特性影响;机组的旁路系统、机组低负荷运行、负荷变化范围、负荷阶跃、负荷变动率、启动时间等运行特性等。文章认为超超临界机组运行在60%~100%负荷范围内比较经济合理,其效率仅下降2·3%。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用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提高火力发电厂效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蒸汽的参数即提高蒸汽的压力和温度,而提高蒸汽参数的关键有赖于金属材料的发展。从发展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与发展新钢种的关系以及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对钢材的要求,概述了火电锅炉用钢的发展历程以及部分新钢种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张志远 《发电设备》2011,25(2):106-108
以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号机组为例,介绍了超临界汽轮机滑压运行对机组经济性及安全性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了机组滑压运行参数,指出机组负荷在400 MW及以上时宜采用定压运行方式,以充分发挥超临界机组的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16.
黎氡 《华中电力》2011,24(2):10-15
超超临界机组将是我国今后火电发展的主力机型,而主汽温控制又直接关系到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因此开展了超超临界机组主汽温控制策略研究.首先对当前典型的超超临界主汽温控制策略进行研究,揭示了其主要特点,然后针对喷水减温调节,提出了一种基于GPC(General Predictive Control)增量的PID(Propor...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湘潭电厂1913t/h超临界锅炉的设计特性、主要系统,以及3号锅炉试运行和燃烧调整情况。该锅炉调试有不同于汽包炉的调试过程,如采用投粉吹管、系统的启动、安全门整定、燃烧初调整及低负荷稳燃。提出了机组甩负荷试验和RB试验中锅炉侧的具体操作过程、要点等。对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如冲转时主蒸汽温度高、主给水管道异常振动、361阀故障、燃烧器冷却风控制、磨煤机风量显示值不正确等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尤其是注意了水冷壁壁温及分离器出口温度。168h运行结果显示,主要运行参数达到设计要求,机组可稳定、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1000 MW机组控制策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维 《电力设备》2006,7(3):33-36
从超临界机组控制工程的特殊性即从系统规模庞大、要求快速控制和快速保护,闭环系统的可控性和工程实际出发,指出分散控制系统(DCS)必须具有闭环控制的快速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特性。并以此为基点,研究了超临界机组控制策略问题。文章介绍了基于机组负荷指令的协调控制方法,以及有成功使用经验的动态加速信号;对于超临界机组非常重要的蒸汽控制策略,分折了可能的作法,推荐使用预测控制方法。上述方法,在国外工程中均有使用经验。  相似文献   

19.
自适应控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调节速度快和抗干扰性能优越。超临界机组燃烧系统是复杂非线性时变系统,针对火电厂超临界机组燃烧系统的特点采用自适应控制系统结构实现对锅炉燃烧系统的优化控制,保证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和稳定性。通过燃烧自适应控制系统的仿真实验,可以证明能够有效地解决系统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能够根据当前负荷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控制,做到稳、快、准地实现主蒸汽压力有效的调节,保证燃料的充分燃烧,使炉膛负压在规定的范围内变化。在煤质和设备特性发生变化时能保证稳定工作且大大提高燃烧效率。使复杂生产过程控制在最佳运行状态,降低煤耗,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国产首台超临界压力660 MW机组,通过机组不同调节阀运行方式的试验,得到机组热耗率和高压缸效率的变化规律,机组顺序阀运行方式下的热耗率和高压缸效率优于单阀运行,尤其是400 MW、500 MW低负荷工况,热耗率和高压缸效率差别较大;600 MW负荷以上工况,顺序阀运行跟三阀单阀运行的经济指标差别不大,其热耗率和高压缸效率都优于四阀单阀工况。机组在360~550 MW负荷范围内滑压运行,试验得到的最佳运行主汽压力与设计值不同。根据试验得到的实际滑压运行曲线和滑压运行特性,在相应工况下,机组在接近滑压曲线的工况附近维持较高的主汽压力运行,增大调节汽门的节流,可以快速增加负荷,增强机组的变负荷响应特性和调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