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大运河镇江段污染日趋严重,引江冲污便成了改善大运河镇江段水环境的一项常用措施。本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调引江水前后大运河镇江段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根据水质级别的变化情况,较为客观地分析了该引水措施实施后产生的水环境改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引江冲污可作为改善大运河镇江段水环境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用灰色聚类法对长江镇江段水环境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储金宇  柴晓娟 《人民长江》2006,37(11):57-58
运用灰色聚类法对长江镇江段江滨泵站、大东沟、雨水排放口、内江共4个监测点2005年5、6、7共3个月的水质测量结果进行了评价,说明了评价方法和步骤.分析评论结果为:大东沟污染最严重,其次为江滨泵站;5、6月份污染比7月份严重.根据污染的时空分布情况,分析了各排污口污染程度差异的原因.对镇江市4个排污口水质的评价结果,可作为长江镇江段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河杭州段水环境发展趋势及主要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河杭州段有机污染严重 ,水质恶化。近年来 ,杭州市政府采取了截污、驳坎、绿化、清淤、引配水等一系列治理措施 ,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但城市截污率不高、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 ,运河水质仍不能满足水功能要求 ,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治淮》2018,(12)
正一、引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东线工程可以利用现有水利工程和天然河道,但却面临沿途水质污染的难题,确保输水干线水质是东线工程的关键所在。通过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项目、截污导流项目等治污工程的有效落实,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水质大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苏南运河镇江段水功能区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水功能区水质现状,从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不同角度出发,分析苏南运河镇江段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以期提升苏南运河镇江段水环境质量,确保苏南运河镇江段水质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6.
江苏名曰“水乡”,但淮北和沿海地区却严重缺水。从60年代起,江苏人民就开始了“扎根长江,引江济淮,江水北调”的伟大创举。兴建了江都水利枢纽和淮安、刘老涧、皂河等一批大型抽水站,并以苏北段大运河为输水干线,经过13级翻水,把江水送到了苏北大地的每一个地区。  相似文献   

7.
<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由江都抽水站抽引江水经由京杭运河穿越淮安市区北上,淮安市城区段里运河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第二梯级。东线工程在淮安境内尤为集中。淮安市区域位置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不管是从保障南水北调调水水质要求还是从城市发展角度,都必须对淮安市境内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以达到淮安城区尾水向里运河零排放之目标。作为南水北调主体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截污导流工程,是确保输水水质Ⅲ类标准的重要保证措施。一、淮安段水质现状及治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一部分,其运行实践可以看作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模型实验。通过收集江水北调工程沿线输水河道和调蓄湖泊的水文资料,分析工程建设前后水位、流量过程及主要泵站的引排水量,评价江水北调工程运行对沿线水文情势的影响,为科学评价东线工程可能对水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及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智玲玲 《治淮》2022,(11):39-40
<正>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派河截污导流水质保护工程是引江济淮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性工程,主要功能是将派河沿线4座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截走,主要采取治污、导污、控污、截污等措施使污水不进入派河,确保引江济淮工程水质达标。因此,本工程涉及大量的输水管道工程,结合理论知识和本项目工作实践,本文对水利工程中管道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进行探讨,为相关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沧州市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沧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地表水匮乏、水污染严重、地下水大量超采引起地质环境恶化等问题,研究提出了沧州市水资源保护的对策措施:开源与节流并举,保护地下水;强化污染源治理,加快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截导污工程,保护引黄、引江水水质;实行河流纳污总量控制;完善水环境经济政策,加快水价改革;加强水资源的保护、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引配水对京杭运河杭州段水质的改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平原河网的水动力和水质特点,建立了运河水系河网水质模型,并利用2007年该运河水系河网的实测水位及水质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进行了杭州市主城区引配水方案下的水动力计算,并对设计水动力条件下的运河水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杭州市主城区引配水方案实施后,运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将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新沟河工程应急调水的相关问题,评估工程实际调度效果,基于新沟河工程应急调水试验期间实测水量水质数据,采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引入水质改善系数、类别变化指数等分析评估了新沟河工程沿线水质对引水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调水试验期间新沟河西支分流比为0.30~0.59,受到西支分流的影响,新沟河东支入太湖日均流量占新沟河日均引江流量的9%~22%,长江来水对京杭运河以南东支的影响时间约为西直湖港北枢纽开启并持续引水3 d后;干流水质改善效果与本底水质以及断面距离来水水源的远近有关,本底综合污染指数较大的断面,其最大水质改善系数总体较大,当断面本底水质状况接近时,距离来水水源较近的断面水质改善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京杭运河五牧断面的水质达标率及水体环境健康,依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综合考虑水文、水体污染来源等因素,对整治范围内入运河的污染源进行概化,通过建立一维水量水质数学模型确定模型参数,计算五牧断面水质达标时各概化排口的允许排污量,进而得到该研究区域的水环境容量,与现状污染物入河量对比,确定污染物削减量,为改善京杭运河水环境质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确保京杭运河五牧断面水质达标情况下,研究区域近期COD、氨氮、总磷水环境容量分别为47 216t/a、5 376.1 t/a、508.1 t/a,远期COD、氨氮、总磷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8 977.3 t/a、2319.1 t/a、301.1 t/a。污染物削减率与水质超标率对比二者差距在30%以内,说明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4.
近年随着对京杭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进程的推动,多个部门联合开展了对京杭运河古代水利工程的全面保护工作。对运河工程或遗产的价值挖掘和评估是开展保护工作的基础。本文基于京杭运河古代水利工程的特点,通过对现有标准进行补充,建立了运河工程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提出了运河工程综合价值量化评估的方法。文中以德州市境内的京杭运河古代水利工程为例,进行了示范研究和价值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15.
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河水运网络与海运联接的纽带。与大运河其他河段相比,浙东运河水系水文、控制工程有其鲜明特点。本文基于水利工程科技史的视角,对浙东运河水系构成及分段特点、浙东运河控制工程分布、闸坝工程型式与功能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浙东运河宁波段极具特色的闸坝功能划分特征、闸坝结合的工程型式产生及其技术特点进行了考证、分析,从中国大运河整体视角审视浙东运河水利工程遗产的特点及其科技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云鹏  吕娟  万金红  邓俊 《水利学报》2016,47(9):1177-1187
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主体和核心是水利工程。通过系统调查大运河现状河道及相关水系、各类水利工程及遗产数量和分布、现状水利功能、管理制度、相关规划计划等基本情况,分析了大运河水利遗产保存利用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保护利用策略。研究认为,大运河具有文化遗产与在用水利工程双重属性,发展演变是其本质特性;部门分工侧重的差异和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是造成当前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的根本原因。大运河保护利用应以延续水利功能与保护文化遗产并重为基本原则,逐步建立起完善和统一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保护工作应统筹规划、区分对待、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同时加强在用类遗产保护理论及技术研究和运河水利科技文化史的展示宣传。  相似文献   

17.
以盐城市核心区为例,构建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在常态补水方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随初期雨水径流进入河道的污染物,分析初期雨水污染对活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水方案的水质改善效果与引水水质和污染物浓度分布有关;活水目标相同时,考虑初期雨水污染的活水时间较未考虑初期雨水污染的长;由于汇流时间不同,考虑初期雨水污染时,上游断面的污染物浓度峰值时刻和达标时间较下游断面有所推迟。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复杂水文水动力条件及污染来源区域的引水调控效果,选取太湖下游河网区29个断面2007—2018年NH_3-N和COD_(Mn)逐月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聚类分析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以及单因素方差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质情况在时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2015年为水质整体转好的拐点;空间上可分为6类断面,距离引水口较近的断面改善效果较好,引水改善范围逐年扩大;不同水质指标对引水量的响应情况不同,NH_3-N在距离引水口较近的断面与引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COD_(Mn)与引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的断面更多;不同引水量对水质指标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综合得出引水量为2.0亿~2.5亿m~3时对水质的改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9.
Rapid urbanization leads to degradations upon water quality via eutrophication and pollution, but there are a lack of studies on patterns of water quality change to urbanization by level or process. China has achieved the most rapid urbanization in the world with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and its urban development is diverse at level. Nine towns and cities at various development levels along the historic Grand Canal (approximately 1500 years old) were selected to reveal direct linkages between surface water quality and extent of urbanization.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the urban sections of the Grand Canal was impaired by both eutrophic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nd metals. Although metals mostly remained at concentrations permissible to the Chines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Standard for Surface Water Quality (GB3838‐2002), the concentrations of metals in most urban canal water might impose an unacceptable effect on aquatic communities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on Continuous Concentration from the National Recommended Water Quality Criteria for Priority Toxic Pollutants (US EPA 2006). The loadings of metals in the urban canal were found relating to local industrial activities.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this study,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in a descending order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 nutrients > metal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significant mitigation strategies are required for the Grand Canal of China for a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 goal.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调水引流改善平原河网水环境质量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定量地评估引调水工程对平原河网地区城市内河水质的改善效果,以张家港市中部水系为例,运用MIKE11构建了河网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了沿江水利枢纽和内河节制闸不同的调度方式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利用水质浓度改善率探究了水利调度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程度。结果表明:增加沿江水利枢纽引水天数对改善城市内河水质有显著作用,但随着引水天数的增加,NH_3-N浓度改善率日均提升幅度逐渐降低;内河节制闸调度工况对改善城市内河水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际调水引流工作中可作为一种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