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对分光光度法测定PET中钛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如重复性测定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1,称量样品时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2;m1测定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3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计算各分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2.
以凯式法对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样品中的全氮进行测定,应用GUM评定方法进行不确定度分析。根据测定的方法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对其测量结果产生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评估,对影响测定结果的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评定,确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3.
杨雪梅  白正伟  林玉 《广州化工》2014,(5):93-95,116
对离子色谱法测定烟气脱硫吸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浓度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通过对标准溶液、标准工作曲线拟合、样品稀释和测定过程重复性等影响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计算出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并找出影响该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依据GBZ/T 160.63-2007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乙酸丁酯浓度,对影响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计算评定,计算出合成不确定度,最终评定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5.
刘茂青 《广州化工》2011,39(15):131-132
对流动注射法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对不确定度进行研究,给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6.
对分光光度法测定聚酯切片中的钛含量的测定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分析了测定过程中的方法重复性、试样质量、标准滴定溶液、环境温度等方面对不确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酯中钛的质量分数为0.19%,其测定标准不确定度为0.011%,扩展不确定度为0.022%,测定的重复性对测定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食用植物油中酸价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丹萍  陈彩彦  杨富春 《广州化工》2011,39(9):126-127,134
应用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对酸价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与评估,得出样品中酸价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根据油脂中酸价测定的原理和步骤建立数学模型,对不确定度进行评估。该方法测定油脂中酸价的合成不确定度u(X)=0.03,扩展不确定度U=0.06,滴定终点判断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依据GB/T 176—2017《水泥化学分析方法》中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泥中氯离子含量的方法,对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分析,计算各种影响因素的不确定度分量,最终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建立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磷酸盐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磷酸盐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应用检测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该方法测定水中磷酸盐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c=0.0346 mg/L。为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减小不确定度,建议在检测过程中采取一些技术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依据GB/T 176—2017《水泥化学分析方法》中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泥中氯离子含量的方法,对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分析,计算各种影响因素的不确定度分量,最终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建立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建立了测定退镀铜溶液中铜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共存物质和高氯酸对铜测定的影响,进行了精密度分析及样品合成等试验。结果表明,共存物质硫酸对测定无影响,铬酸酐质量浓度超过40 g/L对测定有负干扰,加入高氯酸可消除影响。高氯酸可加热冒烟消除。该方法的相对偏差小于1.00%(n=5),此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2.
恒电流电解重量法测定铜及铜合金中铜含量是目前唯一经典的实验方法[1~ 4 ] ,具有干扰少、准确度高等优点 ,但分析过程冗长 ,影响分析速度 ,不易控制 ,操作稍有不慎将引入系统误差 ,不能满足日常铜的快速分析。本法采用密闭电解杯水浴加热快速溶样 ,在不断搅拌下加大电流密度 (即 3.5A/dm2 ) ,缩短电解时间 ,能在 3h中完成测定 ,提高了效率 ,满足有关质检部门的日常快速分析。1 实验1.1 方法提要试样经酸分解 ,在硝、硫混合酸介质中 ,在阴、阳电极之间加上适当电流进行电解。电解终止时 ,将沉积在铂阴极上的金属铜洗净 ,烘干后称量 ,同…  相似文献   

13.
酸性镀铜液中铜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 言基于Cu(Ⅱ)的氧化性测定铜,已有不少分析方法。根据Cu(Ⅱ)与EDTA形成配合物而建立起的滴定方法,以PAN为指示剂,已应用于工厂镀铜液中铜的测定。PAN作指示剂终点由蓝色变为绿色判断终点较难,滴定误差较大。用PAR作指示剂,以标准EDTA滴定,终点由深红变为暗绿色易判断。该法简便、快速,用于酸性镀铜液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2 实验部分2.1 主要仪器试剂EDTA标准溶液(分析纯) 0.043mol/LPAR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 称取0.1gPAR溶于100mL乙醇中。氨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银铜合金中铜的含量。准确称取0.1000 g的银铜合金样品于三角瓶中,加5 m L硝酸(ρ=1.42 g·m L-1),待反应完毕后,加少许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将银沉淀下来,经过滤定容后,选择波长Cu327.396 nm,按照额定工作条件上机测定其铜含量,其检出限为0.01 mg/L,精密度(RSD%)控制在1.0%以内,回收率在(97%~103%)之间;用5个自制样品进行测定(n=10),其结果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氰化物镀铜液中铜的质量浓度.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的EDTA滴定法相比,用电极代替了常规法的指示剂来判定滴定终点,提高了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方法更为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种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取样的方法,研究了Cu/SiO2催化剂中层状硅酸铜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样品进行N2-吸附、FTIR、XRD和TEM表征,发现层状硅酸铜主要形成于催化剂制备的蒸氨阶段,而在老化阶段则主要发生了铜氨离子与硅溶胶表面羟基之间的离子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17.
镀铜液中铜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硫脲掩蔽Cu,EDTA滴定共存离子,然后用H2O2破坏硫脲铜配合物,再以标准EDTA滴定,计算得出铜含量。  相似文献   

18.
大型自动化生产线上的硫酸盐镀铜工艺中,因待镀件较易跌落镀槽内,致使酸性镀铜液中的铁杂质含量较高,由于铁杂质的干扰,用常规的EDTA滴定法测得的硫酸铜质量浓度偏高。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摸索出一种比较准确的硫酸铜质量浓度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熔融铜渣回收铜及铜铁合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某炼铜熔融炉渣的矿物特性和选矿工艺特点,提出了一种"两步法"新工艺分别回收铜和铜铁合金,即低温阶段回收铜,高温阶段回收铜铁合金。该工艺对铜和铜铁合金提取比较充分,回收率均在90%以上。回收铜的品位可达99%,可直接送去火法精炼;产出的铜铁合金有害杂质少,可作为耐候钢的理想原料,其价值比纯铁高。此工艺用粉状或粒状非焦煤代替焦炭作还原剂,不用烧结,可以充分利用铜厂现有的设备,节省投资成本。该工艺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有效实现了铜渣的资源化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铜渣再利用工艺。  相似文献   

20.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电沉积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铜代替铝作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互连接线,代表了半导体工业的重要转变。铜电沉积是互连“大马士革”(Damascene)工艺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综述了铜在芯片微刻槽中电沉积填充的过程、机理,并着重讨论了实现无裂缝和无空洞理想填充的主要因素—镀液的组成和添加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