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材料产业》2009,(5):82-82
4月15日,总部设在上海的南通强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沙晓林发布了6项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光伏发电的全球前沿技术和成果。业内专家分析,这些技术将使太阳能发电成本在3年时间内接近火电成本,从而打破其高成本瓶颈,可望使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进入商业化。  相似文献   

2.
图片新闻     
《硅谷》2012,(16):F0002-F0002
光伏(PV or photovoltaic)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康伟 《中国科技博览》2014,(42):189-189
因为能源短缺,人类开始的新能源的开发,考虑到环境污染在寻找和开发新能源的过程中,可再生无污染成为主要要求,而符合要求的少数替代能源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在它的实际应用方面有大大小小各种的限制和条件,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会渐渐进入商业化阶段,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发展光伏电能的条件优势明显,考虑到我国目前的国情,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同时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技术水平也得到快速发展与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正迅速蔓延到各个省、市、县,特别是现在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越来越多的业主在自已的钢结构厂房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发电站,但是往往在已建好的钢结构厂房屋顶安装光伏电站后,厂房结构不能满足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光伏电站安装在钢结构厂房屋顶后,钢结构厂房承载力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现象,并对厂房进行加固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兰 《硅谷》2013,(4):46-47
面对当今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日益严重的现象,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在太阳能电池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日臻完善的今天,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不断提高中得到发展,在发电技术上具有很大的发展,也是利用新能源的一种形式。光伏发电技术是以高效率、高可靠度、高功率密度和智能化为主要发展方向,不同于火力水力等传统能源发电的是太阳能主要是以并网发电系统为主要途径。本文主要就是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新材料产业》2009,(6):86-87
发展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划的重要研究任务。“十一五”期间,国家863计划设立了“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系统示范”重点项目,其目标是完成容量为1MWe的太阳能塔式实验电站建设,建立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系统和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7.
当代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第三代光伏技术。"第三代"发电技术,也就是绿色光伏发电技术,特点是绿色、高效(单位峰值功率发电量多)、价廉和寿命长。  相似文献   

8.
香港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成品油价格日益飙升,能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开发和利用可替代传统能源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何改变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如何节能减排等一系列能源环境问题成为当今各国政要和国际社会开始关注的新焦点。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正是在这样的挑战和机遇下,正在快速发展和完善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其中,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的发展特别受到人们的宠爱.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有机结合,这项技术为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源动力,也开辟了新的光伏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
<正>一、编制《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的目的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起用于边远农村的带蓄电池的独立发电系统,发展为适于各类建筑使用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系统在建筑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其光伏发电技术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市场。文章详细阐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趋势,并对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后给配电网的影响做了详细的分析,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未来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聚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因其稳定性、可控性,以及高装机容量成为太阳能热利用方式的重要形式。太阳能集热场的集热效率是影响聚光太阳能热电站发电容量和光电效率的重要因素。针对近期太阳能集热场提高光热转化性能的关键技术,从光学结构、集热器结构以及流体工质3个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了先进的集热器优化策略和性能提升技术,并指出相应优化方法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对集热场技术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郑开云 《发电技术》2020,41(4):399-07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可应用于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太阳能热发电等多种发电技术领域,作为新型的动力循环系统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汽轮发电机组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在进入商业化应用之前,需要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技术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优势及其潜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探讨。通过分析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特点和优势,探索其与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余热等各种热源相结合的可行性,提出多种发电系统方案,可为今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商业化应用提供参考。随着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技术不断成熟,设备成本进一步降低,其系统简化、结构紧凑、效率高等优势将更加突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且分布范围广。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的出现,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将其用于发电领域,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减缓煤炭等化石燃料引发的温室效应,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介绍了地热蒸汽发电技术、地热水发电技术、干热岩发电技术、岩浆发电技术等地热发电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在适用范围、发电效率、发电成本、优缺点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同时,阐述了地热与太阳能、生物质联合发电技术;分析了地热发电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地热能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The efficiency of organic solar cells can benefit from multijunction device architectures, in which energy losses are substantially reduced. Herein,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solution‐processed multijunction organic solar cells are described. Recently, various strategi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nd implement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devices. Next to developing new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 methods for the photoactive and interconnecting layers, specific layers or stacks are designed to increase light absorption and improve the photocurrent by utilizing optical interference effects. These activities have resulted in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that approach those of modern thin film photovoltaic technologies. Multijunction cells require more elaborate and intricate characterization procedures to establish their efficiency correctly and a critical view on the results and new insights in this matter are discussed. Application of multijunction cells in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and upscaling toward a commercial technology is briefly addressed.  相似文献   

15.
海水淡化技术在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太阳能海水技术的研究#更是备受关注.激光微纳制造技术作为一种先进、便捷的加工方法,近年来在制备海水淡化材料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以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以及激光加工技术作为研究背景,根据研究材料的多样性,从材料的构成本质出发,将近年来关于激光微纳制造海水淡化材...  相似文献   

16.
相比硅太阳能电池,无机纳米晶/共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因其兼备有机/无机杂化的优点,而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文中对目前该种太阳能电池光敏层的各种微观形貌、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无机纳米晶/共轭聚合物光敏层的三种制备方法,即物理共混法、化学键合式共混法和原位法.同时着重关注了无机纳米晶/共轭...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能源需求量增大导致矿物能源供应紧张,同时给环境带来污染,使得开发利用新能源成为研究重点。对太阳能的开发力度也不断加大,不仅利用太阳能发电,而且制冷。主要是对目前比较成熟的太阳能吸收式和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原理以及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对其应用与优缺点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展望了太阳能制冷在未来空调领域重要的推广利用价值。太阳能制冷系统的成本降低,性能的不断改进,为太阳能制冷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太阳能制冷逐渐走向小型化,促进普及推广与商品化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工程(英文)》2017,3(2):166-170
This work uses a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pproach to analyze and compare facilities that either capture carbon dioxide (CO2) artificially or use naturally captured CO2 in the form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toward the production of the same product, dimethyl ether (DME). In nature, plants capture CO2 via photosynthesis in order to grow. The design of the first process discussed here is based on a superstructure optimization approach in order to select technologies that transform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into DME. Biomass is gasified; next, the raw syngas must be purified using reforming, scrubbing, and carbon capture technologies before it can be used to directly produce DME. Alternatively, CO2 can be captured and used to produce DME via hydrogenation. Hydrogen (H2) is produced by splitting water using solar energy. Facilities based on both photovoltaic (PV) solar or concentrated solar power (CSP)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signed; their monthly operation, which is based on solar availability, is determined using a multi-period approach. The current level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gives biomass an advantage as a carbon capture technology, since both water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parameters are in its favor. However, due to the area required for growing biomass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water consumed (if plant growing is also accounted for), the decision to use biomass is not a straightforward one.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的家用空调系统,本文设计了一种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为基础,与国家电网并网,共同驱动空调工作的系统,称为光伏并网式家用空调系统。利用光伏发电技术,通过逆变器将太阳能提供的电力转变为220 V、50 Hz家用电源,实现与市电电网的并网,来共同驱动空调运行。利用焓差实验室,对光伏并网式家用空调系统在连接100 W、135 W和185 W不同功率太阳能电池板进行空调系统的性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光伏并网式空调系统能稳定驱动运行。在标准工况下,与常规家用空调系统相比,制冷模式下,光伏并网式空调系统的制冷功率分别减少52 W、78 W和104 W,能效比分别提高4.2%、5.5%和10.2%。制热模式下,光伏并网式空调系统的制热功率分别减少68 W、84 W和116 W,性能系数分别提高6.4%、8%和11%。这表明光伏并网式家用空调系统是可行的,还可以有效节能。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设计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器。该控制器采用升降压式DCDC变换电路,利用变步长占空比扰动法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设计以超级电容和蓄电池混合储能的充电方式,该方法在太阳光强较弱时用小电流继续对蓄电池充电,实现对蓄电池实时充电。对太阳能充电进行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器可以在任何光照条件下完成充电,超级电容与蓄电池混合充电比蓄电池单独充电时的充电电流增加了29.1%,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