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19年全国绿色矿山名录的公布,标志着我国绿色矿山建设迈入新征程。本文从所在区域、矿种、规模、开采方式及经济类型5个方面,分析了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的953家矿山的分布特征,梳理了绿色矿山遴选过程中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和第三方评估情况。结果表明:从区域上看,西部地区是绿色矿山建设的薄弱地区;从矿种上看,非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相对滞后;从规模上看,小型矿山绿色矿山占比小,建设难度大;2019年绿色矿山遴选第三方评估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达标分值未统一,评估机构中地质队伍类占比高。最后,在总结分析基础上,从深化绿色矿山概念内涵理解以及定位把握、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申报遴选流程和第三方评估管理、深化绿色矿山建设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4个方面,提出相关意见建议,为今后进一步完善绿色矿山学术研究体系和工作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绿色矿山遴选评估方法以查询资料和现场实地调查为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克服常规评估方法的限制,充分发挥遥感在自然资源主体业务中的支撑作用,提高绿色矿山遴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探讨利用遥感技术手段客观、宏观、直观的"三观"特点以及反映动态变化的优势,对绿色矿山建设的先决条件和评价指标进行辅助审核。应用结果表明,遥感在监测疑似违规开采、矿山环境、矿山恢复治理、露天矿山储量动态变化、涉及各类自然保护区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快速提取矿山开采、恢复治理等现状及不同时期的变化信息。将该手段应用于矿山企业自评估、第三方机构评估、自然资源部门审查和监管等绿色矿山遴选过程,可降低人为主观影响,提高评估的客观性,提升评估和审核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为做好绿色矿山遴选工作,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绿色矿山评价指标》和《绿色矿山遴选第三方评估工作要求》,对评价指标标准进行了统一,并对第三方评估工作进行了规范。《绿色矿山评价指标》明确了绿色矿山遴选的先决条件:一是《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许可证》证照合法有效;二是近3年内未受行政处罚且未发生过重大安全、环保事故;三是未被列入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系统异常名录;四是矿山正常运营,且剩余储量可采年限不少于3年;五是矿区范围未涉及各类自然保护地。  相似文献   

4.
绿色矿山评价指标对矿山企业申报绿色矿山及第三方评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绿色矿山评价指标,结合研究的100套/份绿色矿山评估报告或第三方评估报告,将评价指标按照标准的应用特性分成3大类,从基本特性的角度对指标修改的方向、从创建特性的角度对创建时应做的重点工作以及从评估特性对评估机构应该把握的重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绿色矿山评价指标存在权重分配不当、考核方式有待完善、针对性应加强等问题,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管理与制度有待完善、人员的能力及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最后,从优化绿色矿山评价指标、强化各方人员对评价指标的学习、完善第三方评估机构管理等方面提出有关建议,为今后绿色矿山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由于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具有复杂性,土地塌陷、土壤退化、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等生态环境损失难以进行定量评估。现有的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方法难以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活动中得到实际应用。本文推导了资源税税率调整公式,设计了环境治理成效因子、社会责任因子、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因子三个系数,并对每个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其中环境治理因子可根据开采矿种、开采条件、外部环境,进一步拓展不同的计算方法。社会责任因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的评价体系,并确定权重。生态环境承载力因子具有更大的可调节性,也更能体现区域政策的导向性。该计算方法体现了生态环境补偿因素,发挥资源税保护环境政策作用,通过资源税减量征收,鼓励企业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以及促进和谐矿区建设。同时,还需要考虑矿山企业的承受能力,政府与矿山企业建立协商机制,共同制定规则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张中欣 《矿业工程》2021,19(1):66-68
以山东省中小型矿山企业为例探讨了绿色矿山建设中存在的企业积极性自觉性不高、企业除尘绿化效果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落实不到位、科技创新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了中小型矿山企业应适应新绿色矿山建设形势新要求、对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开展自评等措施,为下一步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湾煤矿的基本情况,重点阐述了上湾煤矿在生态修复、绿色开采、节能减排等领域开展生态煤矿建设的具体实践。目前,上湾煤矿可绿化区域已基本实现绿化全覆盖,无较大面积表土裸露;采用多种生态修复技术措施有效减轻了煤炭开采对地表环境的破坏;作为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电动车试验基地,真正达到了辅助运输全产业“零”碳排放目标。同时,通过推进智能矿山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不仅建成数字化智能矿山,还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矿山。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服务我国煤矿绿色矿山建设,亟需做好煤矿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即煤炭绿色矿山体系建设研究对践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分析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历程及相关政策与标准,论述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存在问题,提出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建设思路。经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绿色矿山建设体系存在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现有标准落实不彻底及相关技术标准尚未制定等问题;基于此提出煤炭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建设思路,通过加快建设煤炭行业绿色矿山的勘查标准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及评估标准体系,有效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建议制定煤炭地质的绿色勘查修订规划,建立健全绿色勘查技术的标准体系,发展绿色勘查新技术、新工艺与新装备,落实绿色勘查后的环境修复及治理工作。加强煤炭绿色矿山建设强制性标准建设,使绿色矿山建设有法可依,实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全覆盖。加快健全绿色开采技术标准、绿色数字化智能矿山技术标准、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及综合防治标准。建议建立及优化现有的煤炭绿色矿山评估标准体系,明确评估范围、评估方法、评价指标、计算公式等,加强第三方机构的评估能力判别及评估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及监管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矿山企业绿色、高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基于矿山开采现状,科学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因矿产开发对土地资源和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有效改善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矿山企业履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义务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保护矿产资源成了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和矿山企业的共同责任。利用耦合度模型,以中铝广西分公司为例,研究了矿山企业生产效率水平与绿色矿山建设指标体系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可以较好地评价二者的耦合协调与相互关系,有助于矿山管理部门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质量评价等工作,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绿色矿山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1.
绿色矿山建设是降低或消除粗放型开采方式对环境破坏,提高应对能源安全及气候变化抗风险值,构建新形势下矿产资源开采高效利用-资源环境友好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绿色矿山名录中小型矿山数量仅占比9.3%,如何推动小型绿色矿山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矿业领域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梳理国际矿业绿色发展理念、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发展历程以及省级绿色矿山建设研究现状,以河南某小型金矿绿色矿山建设为例,介绍了矿山建设现状、重点工程建设以及建设评估结果,结果表明该矿已达到了省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进一步明确了省级矿山建设标准对小型矿山的指导意义。通过对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发展研究及案例分析,指出小型绿色矿山建设存在 “生态优先”理念不牢;财务承担风险能力不足;科研投入与改革创新能力欠缺等共性问题,并对如何促进我国小型绿色矿山建设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最大的露天磷矿开采企业--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为工程背景,云南磷化集团的磷矿山都分布在高原湖泊滇池的周边,具有较大的生态环境压力。针对在矿区开展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这一要求,以该企业所下属的昆阳、晋宁、尖山、海口等4大磷矿山的矿山开采采空区为实际研究对象,围绕绿色矿山建设中环境保护这个基本点,针对露天磷矿山(以云南磷化集团为例)开采与土地复垦等磷资源开发利用的2个环节,重点研究磷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等关键技术,并将矿山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在云南磷化绿色磷矿山建设过程中进行集成和综合示范。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磷矿行业的绿色矿山建设提供技术、理论指导和工程示范,对于推动绿色磷矿山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河南省绿色矿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大推进力度的建议。首先要建立上下联动的考核机制,以县、市级绿色矿山建设为主体,将发展绿色矿业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矿山企业;其次是理顺横向关系,为发展绿色矿业创造有利环境;三是大力推进绿色矿业示范企业、示范矿集区、示范矿业城市的建设,以先进典型带动全省全面发展;四是对新建矿山和技改矿山实行绿色矿业审查准入制度,提倡无痕开采、造景式开采,将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民生等费用纳入矿山建设生产成本进行核算,切实把生态环境代价过大的矿山拒之门外,确保闭坑后交还农民的土地可永续利用且具有较高收益;五是落实发展绿色矿业的激励机制,鼓励先进,惩戒落后;六是建设与发展绿色矿业相适应的科技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绿色矿山内涵扩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绿色矿山是我国矿业实现绿色发展的战略依托,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深化,其内涵在扩展,体现出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建设目标,在此背景下绿色矿山其建设模式内涵将有大的扩展与提升。绿色矿山概念内涵经历了两个发展,早期受主管行业推动,处于行业覆盖下,行业封闭式的矿山范围内的生态修复、绿化复垦等;后是由行业倡议、矿业响应,带有浓重行政色彩的治理行为。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党执政的纲领性理念。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在此背景下绿色矿山的建设模式及内涵将有极大的扩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15.
叶珊珊  张进德  潘莉  杨雪  余洋 《金属矿山》2019,48(4):168-174
随着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以营建“绿色矿山”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日趋成为业内发展共识,特别是涉及矿区生态环境成本的相关领域业已成为行业研究前沿。通过系统梳理矿区生态环境成本相关理论,逐步完成矿区生态环境成本构成、账户设计与成本归集,合理界定矿区生态环境成本的确认原则、计量方法;以华北平原某矿区为例,综合借助资源损耗成本计量模型、生态服务价值方法、工程量法分别对“矿区自然(煤炭)资源损耗成本”、“生态环境破坏成本”、“绿色矿山建设成本”以及“矿山环境管护成本”进行核算,计算结果能够基本反映出所选矿区生态环境成本的现实情况。因此,建议设置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会计科目,从成本管控的角度提高矿山企业的环保意识,进而为有效落实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绿色矿山”的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转变矿业发展方式,更好地部署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分析了灰岩矿矿山地形地貌及开采现状。基于此,制定了绿色矿山建设指标,设计了绿色矿山主要建设工程,主要包括矿区环境建设工程、资源综合利用工程、节能减排工程、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以及数字化矿山工程等。研究实现了矿区整体环境整洁美观以及矿山石料加工厂生产线及传输带应全封闭,保证了资源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淘汰了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工艺和设备,确保能耗指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等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全国绿色矿业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矿业领域,从绿色矿业概念的提出到形成行业共识,从典型试点实践到上升国家战略,从立典示范到全面推广,绿色矿业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代名词,也受到了政府部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大量文献史料能够反映某一主题研究方向演变发展的脉络和态势,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对中国知网的期刊库、学位论文库和会议论文库中收录的1979~2018年间的绿色矿业(绿色矿山、绿色开采、绿色勘查、生态矿山)研究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和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绿色矿业的研究热潮始于2008年,高等院校、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政机关和公司企业等机构的绿色矿山研究各有特点,绿色开采、绿色矿山、可持续发展、绿色矿业、循环经济等方面是该领域主要研究主题,实证与对比分析是该领域主要方法。绿色矿山创建指标和评价标准是一个研究热点和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解决矿山环境问题的“九节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山环境研究是建设“美丽中国”,促使废弃矿山变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具体行动之一。矿产资源开发曾经以牺牲人类生存环境为代价,造成了难以弥补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矿山环境问题出现。目前我国正在面临突出的矿山环境问题,而矿山环境修复治理进度却相对缓慢。为科学解决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诱发的众多矿山环境问题,采用系统工程思路,运用“九节鞭”手段,围绕矿山环境问题梳理、调查、评价与预测、修复治理技术与模式、矿山土地适宜性评价、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研发、法规标准和矿山环境管理等9个方面探讨了逐步攻克和解决矿山环境问题的出路。提出了矿山环境问题的分类方案和各类型的效应特征;为规范矿山环境的调查和矿山环境数据采集,制定了矿山环境的现场原位调查技术方法和标准;为把握矿山环境现状和预判未来演化发展趋势,提出了矿山环境现状评价和针对不同开发方案其环境演化趋势预测的方法与模型;针对矿山环境的系统属性,开展了环境问题、修复治理目标、修复治理技术及修复治理模式等研究,建立了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体系;从修复矿山土地资源和矿山土地资源再利用的角度,构建了修复治理后的矿山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以监测矿山环境、分析变化趋势以及预警突发事件为目的,开发了矿山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为直观展示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成果、共享修复治理中的经验和教训,研发了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矿山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整理了矿山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矿山环境法规标准体系特征;阐述了政府和企业在矿山环境管理中的职责。最后,从消除矿山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开发闭坑矿山正效应资源并服务矿业城市经济建设与转型、深部开采矿山环境问题防治理论与方法、地下矿山生态环境、矿山环境问题及其公共安全防治理论与技术装备研发、矿山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与人工智能等角度,展望了矿山环境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矿山生态修复是目前矿业领域十分重视的方面,它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乐都柳湾沙沟青草哇石英岩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查证矿山地质背景和开采状况,分析矿山地质灾害和土地资源破坏现象,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灾害防治的措施和土地复垦的方法。分析认为,崩塌灾害的防治主要采取危岩体清除的方法,采场不稳定边坡的治理采取削坡反压的方式。矿山土地复垦的方向为恢复天然牧草地,采取工程复垦与生物化学复垦的方法,工程复垦包括拆除、清理、平整和覆土工程,生物复垦主要是以撒播和植生袋的方式种植芨芨草、垂穗披碱草和针茅。该研究对类似矿山开展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石材矿山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石材行业绿色矿山建设缺乏规范要求和指导方案,推进较为缓慢,目前入库的国家级石材绿色矿山仅5家,占全国绿色矿山总量的0.4%,占全国石材矿山总量不足0.1%。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文献研究和企业调研,明确了石材矿山在矿区环境、开发方式、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数字化矿山和企地和谐六方面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石材绿色矿山建设的主要技术方案。石材开采优先采用机械化锯切开采工艺及其先进设备,提高开采荒料率;综合开发利用废石渣、边角料、石粉、表土和渣土等废弃物,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矿山高陡边坡采用挂网喷播法、种植槽法、阶梯法和上爬下挂立体绿化法等生态修复方法,恢复矿山地质环境;构建由“一个中心”和“四个平台”组成的数字化石材矿山综合系统,实现生产过程可视化、监控调度实时化、生产信息透明化和安全生产标准化。通过本文讨论,以期为大力推进石材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奠定基础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