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孔SO4^2-/TiO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硫酸钛液为原料,分步水解制得吸附硫酸根的介孔偏钛酸,焙烧得到介孔SO4^2-/TiO2固体超强酸。用Hammett指示刑法、XRD、BET和FI—IR等多种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乙酸乙酯的合成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O4^2-/TiO2催化剂是介孔结构;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和SO4^2-含量的增加,其比表面积和酸强度都先增大后减小。最高酸强度H0=14.52,最大比表面积为192m^2/g;酸强度及硫含量与催化活性都有着密切联系。在500℃下焙烧,硫含量为2.7%时,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离子交换纤维分离混合氨基酸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研制的强酸型离子交换纤维PP—g—St—SO3H和两性离子交换纤维PP—g.4VP—SO3H分离混合氨基酸的性能进行研究.并与相应的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分离操作条件下,所制备的阳离子交换纤维PP-g-St-SO3H和两性离子交换纤维PP—g-4VP—SO3H对混合氨基酸的分离性能比通用732^#树脂好。两性离子交换纤维还具有洗脱容易,洗脱液用量少的特点。在合适条件下,PP-g-St-SO3H纤维分离组氨酸和谷氨酸的分辨率达1.87。PP—g-4VP—SO3H两性纤维分离丙氨酸和谷氨酸的分辨率达2.69。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葫芦茶根中总多酚提取富集工艺。方法以总多酚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合的方法优选葫芦茶根中总多酚的提取工艺,并优选D101型大孔树脂富集葫芦茶根中总多酚的最优条件。结果优化条件结合工业生产实际,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30"(2,5(V/o丙酮,8倍量溶剂提取3次,4.5h/次,此条件下总多酚收率大于6%。以D101型大孔树脂对总多酚进行富集,最佳工艺条件为2BV/h流速,收集6BV30%Z~醇洗脱液,总多酚含量为77.2%,收率为32.3%。结论该法能有效提取富集葫芦茶根中总多酚。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咖啡因印迹酚醛吸附树脂,采用静态和动态吸附法考察了分子识别特性。Scatchard分析表明,咖啡因印迹酚醛吸附树脂具有特定的高亲和性结合位点,其离解常数和最大吸附量为Kd1=26.8 mg/L,Qmax1=13.7 mg/g,低亲和性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和最大吸附量为Kd2=114 mg/L,Qmax2=28.5 mg/g。在动态条件下,浓度为400 mg/L的咖啡因溶液以3BV/h的流速流经树脂床时,在第26BV出现穿透;用1 mol/L的盐酸以1.5 BV/h的流速进行洗脱,在4BV的洗脱率达到97.5%。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动态和静态的角度研究了均苯四甲酸酐修饰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PMAR)和1,2,4-苯三酸酐修饰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TMAR)对啶虫脒的吸附和脱附行为。结果表明:两种树脂对啶虫眯的吸附和脱附效果都比较好,TMAR的静态吸附量为470.9mg·g^-1干树脂,饱和吸附量为562.7mg·g^-1干树脂;PMAR的静态吸附量为453.4mg·g^-1干树脂,饱和吸附量为559.1mg·g^-1干树脂。两种树脂都易于脱附,用2mol·L^-1 HCl:乙醇(体积比1:1)作脱附剂,温度323K,脱附剂体积为9.5BV(床体积)时,PMAR的脱附率为98.13%,TMAR的脱附率为99.83%。  相似文献   

6.
镧的引入方法对SO4^2-改性锆交联粘土固体酸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累托土为基质,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入La,制备了四种含La的SO4^2-改性锆交联粘土固体酸催化剂.借助N2吸附-脱附,XRD,NH3-TPD,Py-IR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La不同的引入方法对其结构和酸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先用La交换累托土,再与Zr交联剂进行交联,或采用La-Zr双组分交联剂,采用这两种方法引入La后,制得的交联粘土的层结构规整性显著提高,比表面积较大,孔径较均一,并且L酸酸量明显增加、酸强度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掺Er3+硅酸盐玻璃上转换发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掺Er^3+硅酸盐玻璃的吸收光谱和上转换光谱,应用Judd-Ofelt理论计算了Er^3+强度参数Ωλ(λ=2、4、6)、跃迁振子强度、自发辐射几率、荧光分支比.上转换光谱分析表明:在522、545、658nm处有较强的绿光和红光,分别对应于^2H11/2→^4I15/2、^4S3/2→^4I15/2、^4F9/2→^4I15/2的跃迁,发光曲线拟合斜率分别为1.67,1.94,1.76;上转换发光机制主要是激发态吸收和能量转换,且均为双光子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硫酸锆为锆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在氟化物存在的条件下,120℃下水热法合成ZrMCM-48介孔分子筛.分别用H2S04和NH4NO3对ZrMCM48进行修饰,得到酸性的SO24-/ZrMCM-48和H-zrMCM48介孔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NH3-TPD、N2吸附-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并通过苯酚与叔丁醇的烷基化反应考察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ZrMCM-48、SO24-/ZrMCM-48和H-ZrMCM48都具有MCM48典型的立方介孔结构.经H2SO4和NH4NO3修饰后得到的样品的介孔有序性下降,ZrMCM48的弱酸中心较多,强酸中心相对缺乏;样品H-ZrMCM-48和SO24-/ZrMCM-48,除具有弱酸中心外,还有一定量的强酸中心,并且SO24-/ZrMCM-48比H-ZrMCM-48的强酸中心多.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SO24-/ZrMCM-48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H-zrMCM48和zrMCM48,反应温度为140℃时,苯酚转化率高达91.6%.对于SO24-/ZrMCM-48催化剂,在低温时有利于选择性制备2,4-DTBP,高温时有利于选择性制备4-TBP.  相似文献   

9.
高路杨  李茹民 《功能材料》2007,38(A07):2533-2535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SO4^2-/ZrO2-SiO2固体酸催化剂,通过XRD、BET、IR、SEM等综合实验手段考察了SiO2的加入量不同对固体酸的晶体结构的影响,并以乙酸正丁酯的酯化反应为探针实验考察了SO4^2-/ZrO2-SiO2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SiO2的加入抑制了ZrO2晶型的转变,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Ag60.7Al39.3合金在H2SO4中的阳极极化行为。线性扫描时,当电压大于临界电位后,随着H2SO4浓度增大,电流密度增长相应加快,而其自腐蚀电位相差不大。在0.1mol/L H2SO4中,0.5V的电压能腐蚀出海绵状的双连续多孔结构,孔径在微米级。0.8V的电压下所得到的银表面形貌呈平行的片状结构。1.0V和1.4V的电压下分别呈块状堆积形貌和波浪形形貌。在0.01mol/L H2SO4中得到的小孔径宽度〈200nm,在0.05mol/LH2SO4中腐蚀后得到的孔径宽度在300nm之间。表明降低H2SO4浓度减小腐蚀电压可得到纳米级的小孔。  相似文献   

11.
用旋转滴法测定了微乳液体系(OP-4 OP-7)/苯甲醇/D2EHPA/环已烷/HCl水溶液的表面活性组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4)醚(OP-4)、壬基酚聚氧乙烯(7)醚(OP-7)、助表面活性剂苯甲醇和萃取剂D2EHPA[二(2-乙基已基)磷酸]的环已烷溶液与水之间的液-液界面张力,根据Gibbs吸附公式计算了各活性组分的吸附量和分子横截面积,讨论了OP-4、OP-7、苯甲醇和D2EHPA的界面活性和分子结构对微乳液相平衡体系形成的影响,同时进行了用微乳液体系(OP-4 OP-7)/苯甲醇/D2EHPA/煤油/HCl水溶液萃取稀土钕的一些试验.结果表明,四个活性组分在环已烷/HCl水溶液中吸附达饱和时OP-7、OP -4、D2EHPA、苯甲醇的分子横截面积分别为67.8×10-20m2、55.2×10-20m2、47.3×10-20 m2、115.4×10-20 m2;OP-4、OP-7在环已烷中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3.3×10-3 mol/L和8.2×10-4 mol/L;界面活性顺序为OP-7>OP-4>D2EHPA>苯甲醇.采用微乳液和中空纤维膜萃取器相结合对钕进行逆流萃取时,则既可得到高的萃取率,又可得到较好的富集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用微波加热反应-变速滴加共沉淀法合成了[Mg-Al-CO3]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并以[Mg-Al-CO3]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为前体,用微波加热反应一离子交换法制备了PO4^3-,P2O7^4-柱撑Mg-Al层状双氢氧化物.该法合成的[Mg-Al-CO3]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的粒径约为10~40nm.讨论了微波和变速滴加碱液的速度对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合成的影响.用FT-IR、TEM与XRD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微波加热反应的条件下可在短时间内用PO4^3-,P2O7^4-彻底交换CO3^2-。  相似文献   

13.
离子交换膜隔膜电解法间接精制4B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含有离子交换膜的三区电解槽,以H2SO4和(NH4)2SO4为电解液,阴极区和阳极区分别产生相应的碱和酸.阴极碱性液溶解4B酸粗品,活性炭吸附除去从粗品中溶出的对甲苯胺等杂质,中间区的酸性液使4B酸精品析出.阴极区和中间区的电解液为60g/L (NH4)2SO4,阳极区的电解液为45g/L H2SO4.电流效率77.4%,收率≥97%,精制品符合出口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在离子选择性涂层中离子交换体的不同对金属腐蚀行为的影响,用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A3钢表面涂装含不同离子交换体的阴离子选择性和阳离子选择性有机涂层在3%NaCl溶液中的腐蚀和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同一种涂层中不同离子交换体对碳钢的腐蚀行为有不同影响,可以通过选择具有缓蚀作用的交换离子来改善涂层的防蚀性能。在阴离子选择性涂层中交换离子为MoO4^2-型时对碳钢的防蚀性能比交换离子为SO4^2-型好,在阳离子选择性涂层中则交换离子为Na^ 型时比交换离子为NH4^ 型好。  相似文献   

15.
超声-MnO2协同降解偶氮染料酸性红B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MnO2、超声(US)单独作用和MnO2 US联合作用降解偶氯染料酸性红B(ARB)的情况。随着溶液pH的降低,ARB脱色率逐渐提高。SO4^2-、NO3^-与染料分子在MnO2表面发生竞争吸附。单独采用超声(50kHz),对于染料无任何降解作用。当采用MnO2 US联合作用时,二者产生协同效应,ARB脱色率及TOC去除率明显上升。经过4h超声处理后,MnO2平均粒径由47.5μm变为3.19μm,并且产生大量纳米级MnO2颗粒,提高了MnO2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PHMS/BA复合乳液的耐电解质稳定性,耐酸碱稳定性,离心稳定性以及耐热耐寒性。结果表明,该乳液对Cl^-和SO4^2-的临界凝聚浓度(CCC)分别为0.327mol/L和0.200mol/L,优于阴,阳离子型聚硅氧烷乳液,特别是耐SO4^2-性;对酸,碱的CCC值介于阴,阳离子型乳液之间;乳液的平均粒度随酸,碱及电解质浓度甚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双(3-氨基苯基)苯基氧膦的酰亚胺化制备了一种新型可溶性的含磷双马来酰亚胺单体: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基)苯基氧膦(BMIPO)。并用^1H核磁,^13C核磁及傅立叶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BMIPO树脂中含有五元酰亚胺环及高密度的苯基,使BMIPO树脂成为一种有着较高的玻璃化温度(Tg)、高起始分解温度及高氧指数的极好的阻燃剂。可以得到任意比例且不存在相分离的均相含磷双马来酰亚胺/环氧/4,4’-亚甲基二苯胺(DDM)固化树脂。由于BMIPO/DDM之间的反应速率比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BMIM)/DDM大,增大混合树脂中BMIPO/BMIM的比例,也就增加了后固化阶段重新交联的危害性,使得Tg值及热稳定性有所降低。BMI/环氧固化体系的热稳定性较环氧固化体系低,这是由于在BMIPO中引入膦基造成的,但其Tg值和阻燃性都明显比环氧固化体系高。混合物中BMIPO含量越高,阻燃性越好。  相似文献   

18.
超高交联树脂对氯酚类化合物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静态吸附研究,比较了Am berlite XAD-4和ZH-01吸附树脂对水溶液中2-氯苯酚、2,4-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的吸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288 K~318 K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ZH-01、XAD-4对氯酚类化合物的吸附平衡数据符合F reund lich和L angm u ir吸附等温方程。2-氯苯酚在两树脂上的吸附为放热过程,是单分子层的物理吸附;而2,4-二氯苯酚和2,4,6-三氯苯酚在XAD-4吸附是单分子层物理吸附,在ZH-01的吸附属单分子层吸热过渡化学吸附,主要是毛细管凝聚和微孔填充作用造成的吸附。并计算了氯酚类化合物在两树脂上的吸附焓变、自由能变、吸附熵变,对吸附行为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阴离子交换膜渗析法回收含硫酸钠的高浓度硫酸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Fick扩散定律 ,提出了测定H2 SO4和Na2 SO4在阴离子交换膜中扩散速度的方法 .静态法测定结果显示 ,对含 2 5 0~ 3 5 0g/LH2 SO4、1 0 0~ 1 2 0g/LNa2 SO4的废水 ,常温下 ,A2 0 和 3 3 62BW膜中H 平均扩散速度分别为 8.0× 1 0 -4m/h和 7.8× 1 0 -4m/h,Na 平均扩散速度分别为 5 .9× 1 0 -5m/h和 6.6× 1 0 -5m/h,这预示两膜都能实现废酸中H2 SO4和Na2 SO4的有效分离 .动态法分离废酸结果表明 ,H2 SO4回收率达 83 .4% ,回收酸中Na2 SO4含量下降至 5 .2 g/L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复合沉淀法制备了具有良好烧结活性的纳米级Y1.34Gd0.60Eu0.06O3粉体.经850℃/2h煅烧后,得到晶粒尺寸为30-40nm,且基本无团聚的Y1.34Gd0.60Eu0.06O3发光粉体,粉体比表面积为23m^2/g.该粉体经过适当的干压和等静压成型后,于1800℃以上温度烧结6h,可以获得Y1.34Gd0.60Eu0.06O3透明陶瓷.获得的透明陶瓷材料在波长250nm的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较强的红光,发射主峰位于610nm,对应于掺杂Eu^3+的^5D0-^7F2跃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