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攀钢4号高炉已连续生产12年、高炉炉体蚀损较严重,2001年7月对高炉实施了空料线全内衬喷补。本文介绍了高炉此次高炉炉体蚀损调查及修补情况。  相似文献   

2.
回顾承钢高炉冶炼钒钛矿30年历史,总结了精料、工艺装备及高炉操作技术对高炉技术指标的影响。高炉冶炼30年,前20年于种种原因指标较差,后10年指标水平连续迈出两大步,使承钢高炕炉主要技术指标类企业前三名。  相似文献   

3.
2#高炉属框架式高炉,1995年大修时曾进行了扩容改造,但当时炉体框架、上料斜桥、下降管等均未更换,2005年4月又对2#高炉进行了大修。  相似文献   

4.
陈红 《冶金信息导刊》2011,(4):42-43,33
昆钢6号高炉连续生产12年,目前高炉生产状况良好,但是出现了炉底煤气泄漏、炉体上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6号高炉在长寿方面所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希望对同类型高炉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应用系统工程原理 加强南钢高炉操作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岳川  李荣森 《炼铁》1998,17(6):31-34
南钢炼铁厂应用系统工程原理,对高炉操作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加强了高炉操作管理,明显改善了高炉技术经济指标,1997年高炉利用系数达2.455。  相似文献   

6.
Vande.  D 安云沛 《国外钢铁》1996,21(12):18-23
现代化高炉生产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要得到非常高的生产率、优质的铁水、低的燃料消耗和高炉长寿。当引入预测模型,决策支持软件和专家系统后,降低了铁水含硅量的标准偏差,由于减少了高炉热状态失常,自1990年以来产品损失减少了2/3。在高炉热状态失常,自1990年以来产品损失减少了2/3,在高喷煤比条件下,合理的控制炉墙热损失,这对高炉长寿是极为重要的,该厂两座高炉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布料制度,A高炉边缘气流较  相似文献   

7.
杜厚益 《钢铁钒钛》2005,26(2):61-61
下塔吉尔钢铁公司在对6号高炉进行成功改造,使其在2004年9月顺利投产后,于2004年12月27日停止了5号高炉的生产,开始对该高炉进行重建改造。5号高炉的拆除工作于2005年1月中旬开始,到4月底已完成了全部的拆卸工作,现已开始进行固定新高炉底座和高炉壳体的工作。按改造计划,5号高炉的炉容将从1700m^3增大到2200m^3,设计生铁年产量为170万t,预计5号高炉的投产日期为2006年7月。下塔吉尔钢铁公司还计划在2006—2008年期间对3号高炉进行改造,待3,5,6号这三座高炉的现代化技术改造工作全部完成后,下塔吉尔钢铁公司将拥有年产500万t生铁的生产能力。届时,下塔吉尔钢铁公司将停止使用已经老化的1,2,4号高炉。  相似文献   

8.
黄庆周  杨剑 《柳钢科技》2002,(B09):8-10
2000年和2001年2号高炉与5号高炉相继开炉,本文通过对2号高炉与5号高炉开炉过程的措施进行比较,总结了其中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冶金焦炭是焦化厂的主要产品,它是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之一,在高炉冶炼过程中起着热源、还原剂和料柱支撑等作用。所以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炼铁生产的能耗、高炉生产能力、高炉炉龄、生铁质量等。近年来,随着高炉冶炼技术的提高,高炉大型化和高炉富氧喷煤冶炼新工艺的逐渐推广,对冶金焦炭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机械强度质量指标。可以说,当前冶金焦炭质量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炉冶炼技术的发展及冶炼水平的提高。1994年我国为了适应炼铁生产和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对198O年制定的国家标准GB1996-80u冶金焦炭”作了重…  相似文献   

10.
1高炉冶炼锰铁的变迁最早采用高炉冶炼锰铁合金的是法国的普尔塞尔和南威尔士派尔。1875年以后,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高炉冶炼锰铁技术逐渐推向世界。1949年,我国阳泉钢铁厂用高炉冶炼出锰铁合金。1950年,鞍山钢铁公司、重庆钢铁公司先后使用即将大修的生铁高炉改炼锰铁成功。新余钢铁公司(新钢)1960年开始生产高炉锰铁,但其高炉系统所需煤气需由生铁高炉提供。1962年,新钢在255m’锰铁高炉上回收煤气试验成功。从此,我国高炉锰铁生产走上了不依赖生铁高炉供应煤气的独立经营的道路,进而在全国形成了新钢、阳泉钢铁厂、湘潭锰矿等5…  相似文献   

11.
张寿荣 《炼铁》2001,20(9):2-7
对武钢3200m^3高炉的建设以及10年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武钢3200m^3高炉的建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从总体上讲是成功的。3200m^3高炉的炉型选择、总体布局合理,广泛采用了国内外高炉炼铁新技术,如:PW式无料冲炉顶、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喷吹煤粉、内燃式高风温热风炉、INBA炉渣粒化装置,环形出铁场,炉前静电除尘、煤气干式除尘和IRT等等,在生产实践中努力使这些新技术的集成发挥综合征效应,弥补了采用国产原燃料的弱点,高炉技术经济指标逐年改善,2000年高炉利用系数2.185,焦比398.7kg/t,尤其是3200m^3高炉在长寿方面取得显业绩,高炉炉衬在这10年不仅没有修过,连小修和喷补都未有过,到目前为止炉体冷却壁的水管仅发现17根损坏,预防3200m^3高炉一代炉役寿命(不中修)有可能达到15年。这将是我国第一座最长寿的高炉,这也是我国高炉炼铁技术向可持续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2.
侯兴 《中国锰业》1997,15(1):46-49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1986~1995年10年来新钢高炉锰铁实际生产数据,得到了高炉利用系数、综合焦比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冶炼强度、休风率、焦炭负荷、入炉锰矿品位、锰回收率的两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式,确定了上述各因素对高炉利用系数、综合焦比影响的重要性顺序,为今后高炉锰铁生产预测、决策和调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康力斯(原霍高文)6号高炉在荷兰的埃伊默登,自1985年检修后开始第四代炉役,到2002年停炉检修。高炉生产期间始终保持高利用系数,高风温、高喷煤率。到2002年停炉时,已经连续生产一代炉役16年无中修,创造了高炉长寿的历史,其中仅炉缸铁口区耐火材料部分破损,其他部位耐材保持完好。介绍了6号高炉的发展历史、耐火材料和冷却系统设计、操作、炉衬检测以及停炉后的检修方案。2002年检修仅对炉缸的耐火材料和部分冷却板进行了更换,预计高炉还将服役15年。  相似文献   

14.
刘树芳  李平伟 《钢铁钒钛》1999,20(1):6-10,15
介绍了4^#高炉长寿的实践经验。根据钒钛磁铁矿的冶金特性,对4^#高炉炉体关键部件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并在生产过程中开发了延长高炉寿命的操作技术,使高炉一代炉龄可望达到12年。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4#高炉长寿的实践经验。根据钒钛磁铁矿的冶金特性,对4#高炉炉体关键部位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并在生产过程中开发了延长高炉寿命的操作技术,使高炉一代炉龄可望达到12年。  相似文献   

16.
《酒钢科技》2006,(2):38-38
在高炉长寿方面.尤其是实施低利用系数的高炉,通过改进高炉炉体冷却装置和炉底耐火材料质量。最近已出现了炉役超过20年的高炉。2003年休风的JFE钢公司西日本(仓敷)2号高炉炉龄创24年最长记录。目前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和歌山厂4号高炉的炉龄为22年。20世纪70年代高炉休风的原因,以高炉炉身缩小占多数,通过改善立冷壁和提高炉体修补技术后,目前高炉休风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炉底耐火砖损毁所致。在炉体修补中还对从炉身到炉腹部分的立冷壁进行更换,如和歌山厂的高炉和福山厂的高炉等。  相似文献   

17.
孙洪军 《本钢技术》2003,(C00):23-26
本钢5号高炉在2000年7月进行原地大修改造.随着铜冷却壁、炉顶煤气分析仪.中子测水等先进工艺没备的投入.我厂同时与芬兰RAUTARUUKKI公司共同开发了5号高炉专家系统.高炉专家系统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高炉冶炼专家儿十年的工作经验.与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对高炉内部情况进行推理和判断,指导炉前工对高炉进行最优控制。高炉过程控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使高炉运行尽可能的稳定.但布料条件的改变、人为因素等原因时刻制约着高炉的稳定。本钢5号高炉专家系统在2000年10月正式验收投入使用后.在5号高炉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高炉生产的自动控制,实现高炉生产“优质、高产、低耗、长寿”。北京科技大学与安阳钢铁集团公司共同开发研制成功高炉冶炼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并成功地应用于安钢2号300m3高炉。该系统经过一年多的稳定运行,去年12月31日通过了冶金部组织的专家鉴定。该系统采用西门子S5—U系列可编程控制器、PLC及L2局域网络通讯技术。它可满足高炉上料系统及热风炉换炉系统的自动控制,并可对热风炉、高炉本体的40多种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进行自动采集与监测,完成各参数的报表打印,亦可对高炉炉衬侵蚀与结厚、高炉炉热、高炉顺行及异常炉…  相似文献   

19.
伏明  周爱林 《炼铁》2002,21(1):14-16
马钢2500m^3高炉投产后不到2年,4座热风炉的热风短管及波纹管相继损坏,使高炉投产6年多风温难以达标。2000年5月至7月,在高炉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成功地更换了2号、3号、4号热风护的热风短管及波纹管,高炉风温很快就超过了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20.
冷却水水质对高炉冷却壁结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况高炉建成生产后,高炉冷却制度极为重要。包钢与国内同类型的高炉相比,水压低,水质差,易结垢,冷却效果差是冷却设备损坏较多、高炉寿命短的主要原因。我国长江流域的大型高炉因冷却水质较好,一般3年才清洗一次冷却壁,而包钢的高炉因水质硬,易结垢,一年要清洗3次冷却壁,冷却壁及冷却管网被蚀损,直接影响到高炉的寿命,根据现在包钢的生产条件,水的问题对长寿来讲是致命的,治水是根本,是低成本的、最有效的措施,水质的改善及水压的提高将使高炉的寿命大大延长。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我们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