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人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储层非均质性仍制约油气的勘探开发。综合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测井相及地震相等信息,通过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沉积微相,系统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_3亚段沉积微相特征及对储层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华庆地区长6_3亚段发育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可划分为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浊流、滑塌四种微相类型。其中砂质碎屑流为最重要的微相之一,其形成机理包括整体冻结、摩擦固结及悬浮沉降。沉积微相的展布控制储层平面的非均质性,长6_3亚段优质储层主要位于砂质碎屑流、浊积岩的主体部位,进而导致储层平面的非均质性。深水重力流砂体垂向叠置厚度大,可形成规模较大的油藏,长6_3亚段油层组砂质碎屑流砂体发育在河道的主体部位,厚度较大、储集层物性较好;隔夹层发育少、连通性好,是重点勘探层位。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郝家油田河4断块沙二10砂组为深水浊积扇沉积,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孔渗相关性好,为中孔中渗储层。沙二10油藏类型主要为断块油藏、断层–岩性油藏、岩性油藏,分布在河4断层及其派生断层附近、长轴背斜高部位,各主力油层砂体不连片,油气的聚集和分布受构造幅度、断层及沉积微相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滑塌浊积岩沉积特征及油气藏勘探技术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东营凹陷滑塌浊积岩是前缘席状砂或河口坝砂体在重力、地震等作用下,外部剪切力克服其内部的粘结力而发生崩塌、滑移后再沉积的产物,具有分异性好、结构和成份成熟度较低特征的粉、细砂岩。据浊积体的平面发育特征,可分为非沟道化的浊积岩和沟道化的浊积岩两种类型。基于滑塌浊积岩的成因,滑塌浊积岩发育地区不能采用常规的旋回对比法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等对比技术,应采用井震结合确定大的地层界限及标志层逐级控制的对比方法。滑塌浊积岩储层以微孔隙组合为主,单层平均孔隙度一般小于23%,平均渗透率小于50×10-3μm2,属中低孔低渗储层。浊积岩储层评价, 重点考虑砂体平面分布的连续性、连通性、砂体的厚度及含油性。滑塌浊积岩形成于深湖区,近油源,油源充足,油气垂向或侧向或沿断层短距离运移成藏,多为岩性和岩性-断层遮挡油气藏。滑塌浊积岩勘探主要是应用沉积微相分析和地震反演两项技术进行储层预测。依据储层预测结果,提供了11个可供滑塌浊积岩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喇萨杏地区萨零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萨零组储层的宏观分布,微观特征及岩心描述入手,深入细致地对萨零组储层进行了解剖,认为:萨零组储层在纵向上有两个沉积旋回,对应两个砂岩组,两个砂岩组细分为8个小层。在萨中及其以北地区属于正常三角洲沉积,为三角洲前缘相,这个正常的三角洲较萨一组沉积时期。具有水域扩大、湖岸线向前推进、三角洲沉积面积减小的特点。在萨中地区以南,沉积事件夹有远端浊流沉积现象,尽管尚未找到典型的鲍玛序列,浊积现象不甚明显,但也足以证明萨零组在沉积上与正常三角洲沉积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决定了萨零组储层有着自己的特点,具体表现在萨零组储层分布面积比萨一组储层分布面积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横向变化频繁、含油性差。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盆地歧口18-1沙河街组浊积扇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砂体横向变化快。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和地质统计反演等方法,对稀井网条件下歧口18-1沙河街组浊积扇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进行预测,为该油田开发方案编制井位的部署提供了地质依据。通过优选的地震属性均方根振幅的空间分布确定有利的储集相带浊积扇的分布及其几何形态;应用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获取的三维波阻抗数据体预测浊积扇内部复合储层砂体的分布范围;引入地质统计反演,通过波阻抗与泥质含量的协同模拟,精细刻画储集砂体的内部结构,提高优质储层的预测精度。这种应用三维地震资料从有利的沉积相带经复合储集砂体到内部储层结构、预测精度逐级提高的储层地震预测方法尤其适合稀井网条件下横向变化快的浊积扇储层砂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关于深水重力流的流体类型、发育机制及其所形成的砂体内部构成存在诸多争议。基于对南非Karoo盆地二叠系深水沉积露头及意大利Tuscan盆地始新统-渐新统钙质浊积岩露头、英国北海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大量深水岩心实物的精细解剖,重新厘定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其特征,构建深水浊流沉积模式,并进一步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深水重力流沉积可划分为块体流沉积和浊流沉积;前者以水下泥石流为主体,垂向上分异不明显,而后者从下至上依次表现为浊流、碎屑流和牵引流沉积,发育大量层理构造,垂向分异性好。受古地貌、物源、构造背景等因素控制,浊流沉积表现为不同的主流态、规模,具有不同的岩性、岩相组成,主要包括沟道、溢岸和朵体3种深水沉积类型。流体性质决定了砂体储层物性、内部非均质性及其勘探价值,浊积沟道中的浊流沉积部分及牵引流沉积部分、朵体核部以及决口扇砂岩储层物性较好,而碎屑流沉积和水下泥石流沉积储层物性差,这也是造成油藏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地质约束下的储层建模以及随后用于储层模拟的模型细化,都有赖于有关目标储层沉积相几何形态和分布的关键输入参数。要准确描述潜在的储层,必须探讨模拟系统的地质变化。沉积相的宏观差异以及局部变化,例如粒径/颗粒类型、颗粒分选、沉积构造和成岩因素等,都可能影响沉积物的内部组成和几何形态以及潜在储层的非均质性。因此,地质因素的综合是描述地下储层岩相纵、横向分布和变化的一个根本步骤。这种基于地质认识的模型不仅能增进对储层非均质性的了解,而且还能为构建其余储层模型以及最终的模拟模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前PB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属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其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注入剂驱油效率高低的关键地质因素。应用地质、测井等资料,分析了一个典型多期次水下分流河道的内部储层模式及沉积结构特征,建立了该河道内部三维地质模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河道内部储层及非均质性情况,对该类储层剩余油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港段六拨油田网状河沉积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港段六拨油田孔一段枣0油组为网状河沉积。通过岩心和测井数据观察,分析了本区网状河沉积的特征,划分出网状河砂坝、网状河道、网状河叉道、河道间、天然堤和泛滥平原6种沉积微相,并分析了每种微相的沉积和平面展布特征。由于网状河沉积能量较小,岩性细,具有多旋回性,表现为较强的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平面上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沉积微相。由于网状河相变快,所以本区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洛河油田长7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沉积。分析了沉积微相对砂体展布、储层物性、含油性、以及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主体为有利沉积微相,砂体厚、物性好,含油性好,以油斑-油浸为主,有利测井相为齿化箱形、箱形和钟形。从渗透率韵律性及非均质定量参数两个方面评价了储层沉积微相内部的非均质性,分流河道的非均质性较强,河口坝次之。  相似文献   

11.
河流相储层平面连续性精细描述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0  
吕晓光  雷顺 《石油学报》1997,18(2):66-71
河流相储层在大庆油田的产油层中占有重要比例,河流相储层的平面连续性是影响其非均质性的主要方面,是油藏精细描述和建模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众多研究者采用露头调查类比的方法进行油田地下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建模工作,但受限于沉积环境、沉积条件的不确定性,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中利用深度开发阶段老油田密井网提供的丰富的动、静态资料,将沉积过程分析、界面分析、测井曲线分析及油田动态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思路应用于油田地下研究,进行河流相储层平面连续性精细描述,重点探讨了储层细分微相、单一河道砂体的识别及砂体之间的连通性等内容.研究成果对老油田储层建模及剩余油分布的地质研究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测井资料,首先通过对胡尖山油田元72井区延9段非均质性参数的定量计算,其次在常规测井的基础上对储层层内夹层性质的判定和分类,最后根据沉积相和测井资料判定出储层间的隔层性质和分布范围,对胡尖山元72井区延9段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特征进行研究,得出工区在以辫状河道、河道间沼泽和河漫湖泊等沉积为主的沉积背景下,延9储层内普遍...  相似文献   

13.
以一东区克拉玛依组砂砾岩油藏为例,研究了非均质砂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单砂体精细刻画和储层内部构型方法,细化了不同沉积微相与岩相的关系,得出该区储层岩相主要有五种:辫流线砾岩相、辫流线砂砾岩相、漫流带砂质泥岩相、分流河道砂砾岩相和分流间湾泥岩相。结合该区储层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将冲积扇扇中沉积的砂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类型分为三种:I型辫流线砂砾岩相储层,中孔-中喉型,II型漫流带含泥砂岩相储层(细孔-细喉型),III型辫流线砾岩相储层(中孔-细喉型),其中I型和II型是目前剩余油挖潜的重点类型,剩余油多分布在该类储层中上部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区域,呈网状或斑状分布。III型剩余油多分布在该类储层内部物性差、非均质强的区域,一般呈条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对乐安油田草4块沙三段-沙二段储层的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及隔层和夹层对特稠油油藏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储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是影响该单元特稠油构造-地层油藏开发生产的重要因素.研究区沙三段-沙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储层分布的主体相带.储层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强,平面非均质性较弱,砂体连通性较好.隔层和夹层主要为沉积成因,纵向上沙三段隔层和夹层较沙二段不发育,构造高部位因剥蚀造成隔层缺失,水下分流河道部位因冲刷造成隔层不发育.隔层和夹层的平面、垂向分布特征对特稠油油藏注蒸汽热采具有直接影响,沙三段2和3小层的顶底隔层发育,其内部的夹层不发育,应作为主要的提高采收率热采层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用的大型流槽侵蚀面指特殊的、横向广泛分布的侵蚀面,提供了浊流体系中分布广泛的侵蚀面和沉积物支流的证据,并且提出了小型浊流河道能够形成的机理。极大的大型水道掩盖了侵蚀进砂岩中的侵蚀面,并且被超覆在起伏的侵蚀面上细粒相所覆盖。这些侵蚀面在横向上可以追踪到确定砂岩充填浊积河道的更深的侵蚀面。这些水道一旦形成,就为后来的浊流提供了通道,而侧面略抬高的大型侵蚀面沉积了经由岸上的细粒沉积,并且开始了流动剥蚀过程。这些观察意味着,单个、高等级、低频浊流形成了水下河道,并且被后继的较低量级、较高频率流动的层序所充填。  相似文献   

16.
库车坳陷吐格尔明下侏罗统阿合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吐格尔明下侏罗统阿合组为典型的辫状三角洲沉积,可分成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微相主要有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心滩和河口坝,沉积方式主要为侧积、填积、垂积和前积.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受控于沉积微相,不同沉积微相砂体具有明显不同的孔渗值.三角洲平原亚相的辫状河道砂体物性最好,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心滩砂体次之,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河口坝砂体最差.储层层内非均质性与沉积方式密切相关,侧积和填积而成的辫状河道砂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其渗透率成正韵律分布,最高渗透率段在底部,但辫状河道砂体渗透率最高值明显大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由垂积而成的心滩砂体,其渗透率在纵向上形成无规则的分布;由前积而成的河口坝砂体,其渗透率成反韵律分布,最高渗透率段在顶部.  相似文献   

17.
针对深水浊积砂岩油田开发指标预测难度大的问题,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Akpo油田地震、地质及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从机理上分析了动静态相渗差异的根本原因,引入水相运动系数定量评价动态相渗与油水宏观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态相渗研究建立储层连通程度及非均质性等因素与生产动态之间的相关性,形成一套针对深水浊积砂岩油田的动态相渗分析及应用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深水浊积砂岩油田油水运动规律受储层连通性及非均质性影响显著;②动态相渗规律综合反映了储层中油水的宏观运动规律,用于生产动态分析更加合理;③研究方法充分考虑储层因素的影响,预测精度高,实用性强,对深水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克拉玛依油田五2东区克上组为扇三角洲砂砾岩储层,砂体叠置关系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部分井组注水效果差。综合该区岩心、测井和实验室分析化验资料,对储层的分布和质量非均质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和精细定量表征;并在相控约束下,利用熵权法计算综合非均质指数进行评价;最后将分析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相结合,总结出储层分布和质量非均质性对实际注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砂层组层间质量非均质性中等;层内渗透率以正韵律、复合正韵律和均质韵律为主,质量非均质性较强;平面上在相控约束下的同一砂体内部,储层质量非均质性表现为中等到强。垂向上S5和S1砂层组内部中厚层砂体组合分层多,其余各砂层组表现为孤立单砂体形式;平面上砂体的分布整体受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分布非均质性是造成注采不见效的原因,储层质量非均质性则导致注采见效难,效果差,该结论对油藏下一步调整注采井网和注采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砂岩非均质性较强,为分析其特征和成因,基于前人在构造演化、沉积背景及其演化和成岩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利用须二段野外露头120个砂砾岩样品、井下160个岩屑样品和150个岩心样品,开展了岩石粒度、成分和重矿物分析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储层实验室综合分析。结论认为:该砂岩储集体非均质性较强,表现为岩石组构的非均质性明显,层内和层间渗透率变异系数高,中高孔渗砂体侧向连通程度低以及渗透率分布在河道部位的方向性等;特定构造和沉积背景以及水道多期迁移为须二段储层非均质性的形成奠定了地质条件,河道粗粒砂岩、绿泥石衬边和碱性长石等经历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是储集体非均质性形成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0.
吐格尔明下侏罗统阿合组为典型的辫状三角洲沉积,可分成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微相主要有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心滩和河口坝,沉积方式主要为侧积,填积,垂积和前积,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受控于沉积微相,不同沉积微相砂体具有明显不同的孔渗值,三角洲平面亚相的辫状河道砂体物性最好,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心滩砂体次之,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河口坝砂体最差,储层层内非均质性与沉积方式密切相关,侧积和填积而成的辫状河道砂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其渗透率成正韵律分布,最高渗透率段在底部,但辫状河道砂体渗透率最高值明显大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由垂积而成的心滩砂体,其渗透率在纵向上形成无规则的分布,由前积而成的河口坝砂体,其渗透率成反韵律分布,最高渗透率段在顶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