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30CrMnSiA钢激光相变硬化层组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0CrMnSiA钢进行了激光相变硬化处理,研究了相变层的组织和硬度特征。试验结果表明,30CrMnSiA钢表面相变硬化层分为完全淬硬层、过渡层和受热影响的基体组织,硬化层的显微组织明显细化,其表面层的硬度高达(685~775)HV,比高频淬火的硬度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2.
40Cr钢激光表面强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研究了40Cr钢激光表面强化工艺参数与硬化层尺寸以及显微硬度的关系,分析了激光硬化层的显微组织。研究表明: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可使硬化层的显微硬度显著提高。该工艺为40Cr钢的激光表面强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32SiMnMoVA低合金超高强度钢激光相变硬化后淬硬层的显微硬度分布和组织结构,探讨了其激光相变硬化机理,结果表明.激光淬硬层显微硬度分布主要与激光加热时所产生的温度场分布有关,激光相变硬化机理主要是马氏体强化和晶粒细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激光束扫描试样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温度分布规律。研究激光束扫描对试样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探讨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等工艺参数对相变硬化层组织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分析45钢激光相变硬化区的显微组织,用显微硬度计进行硬度测量。结果表明:45钢经激光束扫描后,硬化层的显微组织为针状或板条状的马氏体,组织更加均匀、细小,试样表面硬度最高可达57.5 HRC,相比调质处理提高约1倍,激光扫描区域组织沿深度方向上成梯度分布规律,从表层往深度方向依次为相变硬化区、过渡区和基体。激光工艺参数对硬化层显微组织和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相变硬化层的深度和宽度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硬化层的截面硬度随着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激光束扫描试样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温度分布规律。研究激光束扫描对试样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探讨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等工艺参数对相变硬化层组织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分析45钢激光相变硬化区的显微组织,用显微硬度计进行硬度测量。结果表明:45钢经激光束扫描后,硬化层的显微组织为针状或板条状的马氏体,组织更加均匀、细小,试样表面硬度最高可达57.5 HRC,相比调质处理提高约1倍,激光扫描区域组织沿深度方向上成梯度分布规律,从表层往深度方向依次为相变硬化区、过渡区和基体。激光工艺参数对硬化层显微组织和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相变硬化层的深度和宽度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硬化层的截面硬度随着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采用激光相变硬化工艺对T10钢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并对改性后的组织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硬化区组织为针状马氏体 少量残余奥氏体;热影响区组织为少量针状马氏体 珠光体 网状渗碳体;基材组织为珠光体 网状渗碳体.淬硬层表面的洛氏硬度最高值为63.5HRC,淬硬层内的显微硬度分布均匀,从硬化IX---,热影响区-基材显微硬度呈梯度变化.激光相变硬化后淬硬层耐磨性比常规淬火后耐磨性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7.
采用激光相变硬化辅助旋转磁场工艺对45钢进行表面硬化处理,通过对硬化层的显微组织和XRD表征,研究旋转磁场对硬化层显微组织和物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旋转磁场可降低激光相变硬化过程中的内应力,进而减少显微裂纹的产生,同时能降低马氏体激活能,促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材料的显微硬度较未施加旋转磁场前提高1.2倍,磨损量仅为未施加磁场时的0.77倍,耐磨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对AerMet100超高强度钢进行了激光相变硬化试验,并对淬硬层的显微硬度分布及其物相变化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相变硬化后淬硬层的硬度得到提高,比基体提高了约200 HV0.2;在同样的激光处理工艺条件下,经激光相变硬化后原始状态为淬火态试样的淬硬层的硬度和深度比退火态试样的要高和深;相变硬化后,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逆转变奥氏体含量增多,硬化层硬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45钢多次激光相变硬化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5kW横流CO2激光器对45钢表面进行了多次激光相变硬化,并对硬化区进行了X射线衍射谱分析、光学显微分析和硬度测试。结果表明:激光相变硬化区主要由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随着扫描次数的增多,组织进一步细化、弥散,缺陷密度更高,奥氏体的形核更容易,长大速度更快,临界硬化温度更低,导致硬化层深度增加,硬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HL-1500横流CO2激光加工机对40Cr钢表面进行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恒电位仪、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扫描间距对激光相变硬化层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相变硬化层主要由Fe、Fe3C、Fe-Cr、Cr3C2等相组成.当扫描间距为8 mm时,回火作用显著,扫描间距为16 mm时,回火作用不明显.试样的显微硬度随扫描间距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扫描间距为12 mm时,试样的平均显微硬度最高,为794.7 MPa.随着扫描间距的增加,耐蚀性和耐磨性均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