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镍基废合金膜电解法制备氯化镍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镍基废合金板为原料,电流密度、温度、阳极液和阴极液的酸度、阳极液中NaCI和Ni2+的浓度对电解制备氯化镍溶液的影响.在电流密度200 A/m2、阳极酸度0.5 mol/L、阴极酸度1.5 mol/L、循环量40 L/h、Ni2+浓度0.85 mol/L左右和室温的条件下电解,平均槽电压1.3 V,电溶1 t镍合金板耗电813kW·h,阴离子交换膜对镍的截留率大于99.5%.  相似文献   

2.
在盐酸体系中采用膜电解电溶法处理含镍、铬的铁基高温合金。通过优化条件, 确定了膜电解过程的操作条件。研究结果表明, 在电压为1.5 V、平均电流密度为500 A/m2、Ni2+离子浓度为1 mol/L、阳极液酸度为1 mol/L、极距为20 mm、温度为35 ℃条件下电解, 电流效率可达90%以上, 能耗为1 200 kW·h/t左右。  相似文献   

3.
从铅阳极泥中提取铋并富集金银等有价金属元素,对提高冶金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将脱砷后铅阳极泥熔铸成粗铋作为BiCl3-HCl-NaCl电解体系的阳极,重点研究了温度、电流密度、酸度、Bi3+浓度、NaCl添加量对电解过程的影响。考察了电流效率、电能消耗及阴极产物纯度。结果表明,在电解液温度30℃、电流密度150A/m2、游离HCl浓度80g/L、Bi3+浓度120g/L、NaCl添加量80g/L条件下,得到了致密的薄板状阴极铋,电流效率达到98%,电能消耗约为136(kW·h)/tBi,阴极铋纯度达到99.8%。  相似文献   

4.
合金中铋银的电解分离行为及其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HCl-NaCl-BiCl3-H2O体系下, 对铋银合金中铋、银进行了电解分离研究, 考察了温度、电流密度、Bi3+浓度、酸度、NaCl添加量等对铋、银分离效果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不同电流密度及Bi3+ 浓度下阴极铋的形貌。实验结果表明, 在温度40 ℃、电流密度150 A/m2、NaCl添加量80 g/L、HCl浓度60 g/L, Bi3+浓度80 g/L条件下, 铋在阴极呈致密片状析出与银实现分离, 其纯度达99.5%以上, 电流效率大于99%, 阴极铋电耗约180 kW·h/t。  相似文献   

5.
废镍合金的电化学溶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化学溶解法对含Co、Cu、Fe 等杂质的废镍合金在硫酸中的溶解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EDTA 络合滴定法分析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溶液中镍及杂质金属离子的含量。研究了电流密度、硫酸浓度、电解液温度、电解时间及电解方式等对电化学溶解的影响。得到废镍合金电化学溶解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阳极电流密度200 A/m2、硫酸浓度1.25 mol/L、温度40 ℃, 采用方波脉冲电流电解。稳定电化学溶解时的主要技术指标为:槽电压0.8~1.0 V, 电流效率90.8%, 每吨镍直流单耗为800~1015 kW·h 。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回收铋的清洁湿法冶金新工艺,运用隔膜电积法从盐酸BiCl3溶液中回收铋,并考察了电流密度、温度、HCl、Bi3+和NaOH的浓度对电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150 A/m2、温度45~55℃、3.5 mol/L HCl、110 g/L Bi3+、15 g/L NaOH的最佳条件下,阳极NaOH反应生成NaClO3,Bi3+在阴极上沉积得到致密金属铋,电流效率最高可达到98.82%,阴极铋纯度为99.80%。电积后将阳极和阴极电积液返回循环利用,实现了物料的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TP207树脂在氯化钴电解液中深度净化除镍工艺,考察了该树脂不同工艺条件下对镍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接触时间的增加、料液pH值减小和温度的升高,树脂对镍的交换容量增大,料液中Ni2+浓度对交换容量有影响。镍吸附最佳条件为:料液中Ni2+浓度0.05 g/L、接触时间40 min、pH值4、温度30 ℃;料液中Ni含量低于0.5 mg/L时达到深度除镍目的,满足制备5N5高纯钴产品溶液的要求,有助于实现湿法电解高纯金属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研究硫化镍可溶阳极电解液体系中萃取除钴过程.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有机相成分30%P507,60%磺化煤油,10%TBP;相比O/A=2:1;平衡时间10min;pH=4.7.经四级逆流萃取.萃余液中CO2 浓度为0.01g/L,Ni2 浓度60.20g/L,镍钴比达到6000以上,得到符合高纯镍电解工艺的电解液.  相似文献   

9.
张锋  王华  王宇  王恒 《矿冶》2021,30(4)
铜米直接电解工艺是一种高铜回收率、高电流效率的废铜线材回收技术。针对直接电解铜米工艺的优缺点,提出并开展了使用阳极框(钛篮)电解铜米冷压块生产阴极铜的试验。结果表明,电解液温度升高时,电流效率升高但阴极铜质量下降;提高电解液循环速度时,较多铜粉颗粒被带至阴极表面,造成阴极铜质量下降;增加阴极电流密度,阳极产生大量铜粉颗粒并在框内聚集,对阴极铜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温度50℃、电解液循环速度14L/h、阴极电流密度200A/m~2的条件下直接电解48h,可以得到表面致密的阴极铜产品,阴极电路效率为93.15%,阴极铜沉积速率为1.39g/h。  相似文献   

10.
罗凯  徐洁 《矿冶工程》2006,26(1):65-67
通过实验研究了影响离子交换膜电解脱铜效率的各种因素, 包括电流密度、极距、阳极室内硫酸起始浓度、电解温度、脱铜程度, 确定了离子交换膜电解脱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极距20 mm, 阳极室内硫酸浓度10 g/L, 电解温度45 ℃, 当铜离子浓度大于5 g/L时, 采用大电流密度(220 A/m2)电解, 当铜离子浓度小于5 g/L时, 采用小电流密度(160 A/m2)电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