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冬青 《新建筑》2014,(1):34-35
在地性本当是建筑的固有属性之一,环境关联也是建筑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如今还要提出这个问题?从建筑学学科发展和文化认知两方面剖析了在地性缺失的缘由.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地建造三个值得关注的思考方向:其一,开阔视野下的敏锐识别;其二,在地建造所依托的时空架构;其三,建筑师必须重回建造现场.  相似文献   

2.
中国建筑师与21世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远虑者必有近忧。在环境无国界、经济进一步全球化,高科技竞争更加激烈的条件下,思考和研究“中国建筑师与21世纪”这一问题具有发展战略的意义。 一、后新时期中国建筑文化的特征 在1994年5期《建筑学报》上,我将国内近十年建筑文化的特征概括为6个方面: 1.建筑设计作品的城市化、环境化加强。设计构思上明确地从环境出发,目的是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场所,而不是孤立地做一幢建筑物的设计,并且掌握了许多环境设计与创作的规律和手法。 2.对于建筑作品的文化内涵追求空前加强。这在历届获奖设计作品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包括这次“建筑师杯”获奖作品中,26项设计中有15项直接为文化体育展览等服务的;27个方案中有16个文化内涵较强。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语境下,各地建筑文化呈现出不断趋同的态势,甚至出现了所谓"置之四海而皆准"的建筑形式,大量无视地域特性、生态需求、文脉传承的国际式建筑泛滥。基于对此现象的批判思考,建筑在地性成为不少建筑师在创作中关注的重点。在地性是一种以场地特性为出发点,因地而异的建筑设计逻辑和理念。本文试图通过一次原竹建筑的设计实践,从取材于本土、生长于基地、融合于自然等方面探讨在地性的建筑设计方法和表达形式,为未来类似的建筑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城市面貌逐渐趋向于一种"千城一面"的状态,建筑如何反映地方特色逐渐被设计师重视起来,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投入到对建筑地域性的思考。然而,建筑地域性所涵盖的范围使得建筑的在地特征不能被准确地表达出来,甚至,为了适应高效建造出现模式化地域主义的倾向,这也促使当代建筑师开始对"在地性"建筑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5.
文章围绕着三个要点讨论风土建筑.第一,解析风土建筑需作中外语境对比,既要与国际同领域对话,了解西方的“vernacular”概念及其现代演绎,又要延承本土传统价值观的精华,思考中国语境中的风土语义及其现代引申;第二,探讨地域风土建筑之于环境一文化的因应特征,将之看作体现传统建筑本质的至关要素;第三,提出以方言和语族为参照进行风土建筑区划,从而系统把握其地域谱系的思路.作者认为,讨论这三个系列问题既属于风土建筑基础研究范畴,也是探索其存续与再生途径,并将之纳入“全球在地”的建筑本土化语境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宋妮欣  苏波  何夏萱 《城市建筑》2023,(10):125-128
陆路口岸是广西连接东盟国家的重要门户,口岸建筑对国家形象和民族文化起到重要的展示作用。文章通过对广西现有陆路口岸建筑的梳理分析,提出了当前陆路口岸建筑存在风格混乱、缺乏环境思考、尺度偏大等问题,影响了广西陆路口岸建筑的在地性表达。本研究在分析建筑在地性的关键问题后,结合广西地区地域特征,从地形环境、地域文化、气候条件、地方经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从而得出广西陆路口岸建筑的在地性设计策略,以期为今后广西陆路口岸建筑设计提供一定参考,更好地塑造祖国西南边疆的国门形象。  相似文献   

7.
赵萌  于汉学 《城市建筑》2023,(2):129-131
在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产业更新的背景下,遗留下来的工业建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城市现代化建设,但其又代表着一段时代印记,应当被保护起来。如何既能保护它们,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实现它们在城市中的价值,是处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应该去思考的问题。本文尝试从“在地性”的角度去解读历史工业建筑在具体项目更新中应当采取的设计策略,以“大华·1935”项目为例,为之后的城市历史工业建筑更新改造提供可参考的设计逻辑。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析了“在地”观念在乡村建设中的实践及研究现状,认为可将乡村复合型公共建筑设计置于“在地”视角下,从自然、材料、工艺、文化、场所五个方面探析乡村建筑“在地”设计的具体内容,总结归纳出适应自然条件、运用本土材料、传承建造工艺、转译文化语汇、重塑场所精神五个在地设计策略。通过解析宁德南岩村活动中心设计过程,展现在地视角下对乡村复合型公共建筑设计策略的应用,试图为乡村建筑开辟新思路,提供可参考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9.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不断增加环境负荷。提出发展“绿色建筑”,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促进建筑物与人和环境的关系和谐融洽的重要手段。对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把握的问题以及发展绿色建筑的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建筑师对绿色建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郑彪 《四川建材》2020,(5):24-25
随着社会化发展进程加快,各大中小城市的停车位紧缺问题日趋严重。全国各地也涌现出各式各样的解决方式,多数成为解决停车问题而单一化设计的成果,其临时建筑、工业机械建筑、外观形象差等表象显而易见,很少有将机械车库作为一项完整的建筑项目来整体设计思考。对此,文章以湖北省水利厅智能机械车库为例重点阐述了其“在地性”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