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Buck型AC/AC直接变换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颖Buck型AC/AC直接变换器使用了较少的功率器件实现单级功率变换和能量双向流动,利于提高变换器的功率密度和变换效率.本文给出了其工作模态和工作原理的详细分析,讨论了该变换器的两种PWM调制策略,并指出第二种调制策略可降低开关损耗.采用滞环电流控制的Buck型AC/AC直接变换器可对输入电压畸变进行有效抑制,保持输出电压高度正弦.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新颖的单级三电平交流斩波器的电路结构及拓扑族.该电路结构由三电平变换器以及输入、输出滤波器构成,能够将一种不稳定的、劣质高压交流电直接斩波成稳定或可调的优质正弦交流电.其拓扑族包括Buck式、Boost式、Buck-Boost式等结构.该类交流斩波器适用于高输入电压AC/AC变换场合,具有单级功率变换,拓扑简洁,...  相似文献   

3.
级联式Buck-Boost AC/AC变换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分析了Buck型和Boost型AC/A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级联式Buck-Boost AC/AC变换器及其三模式控制策略.三模式控制策略是比较输入电压与基准输出电压的大小,使得变换器只有3种工作模式:Buck模式、Boost模式和滤波模式.该电路虽然由Buck型和Boost型AC/AC变换器2级变换器级联而成,并采用2级占空比调制,但实际上最多只存在一级功率变换,具有控制简单、变换效率高、开关管电压应力低等优点.仿真结果证明了级联式Buck-Boost AC/AC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刘周成  洪峰 《电气传动》2008,38(5):28-30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Boost型AC-AC直接变换器.该AC-AC直接变换器通过将Boost DC-DC变换器的开关管双向化得到,可实现单级升压AC-AC直接变换和能量双向流动.给出了其工作模态和工作原理的详细分析.传统交流斩波器大多采用等占空比方式的有效值调节,不能对输入畸变进行有效抑制.讨论Boost型AC-AC直接变换器的双环控制策略,可对输出波形进行动态调整.仿真验证了以上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单级式隔离型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SVPWM调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同时实现升降压AC/DC变换和高功率因数控制,提出一种单级式隔离型三相双向AC/DC变换器及其改进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策略。该拓扑具有功率因数高、升降压输出、高频电气隔离以及电能双向流动的优点,适合作为380 V直流微网与电网之间的接口变换器。它与传统的三相电压型脉宽调制整流器相比,不需要外加工频变压器或者DC/DC降压变换环节,具有功率密度更高、成本更低的优点。给出变换器的推导过程以及工作原理,提出基于该拓扑的 SVPWM 调制策略,并分析变换器的直通问题。最后,在实验室研制一台由DSP TMS320F2812控制的3kW原理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拓扑及其SVPWM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电流型推挽全桥双向变换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适合高低压变换的双向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为电流型推挽变换器和全桥变换器组合而成的电流-电压型拓扑.分析了双向变换器的升压和降压两种工作模态,以及该变换器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可行性.最后给出了实验波形.  相似文献   

7.
高频隔离式直接AC/AC变换器具有双向功率流、网侧谐波电流小、单级功率变换、电路结构简单等优点。这里将移相控制双向DC/DC变换器的概念推广到AC/AC变换领域,提出移相控制零电压开关(ZVS)AC/AC变换器电路结构及拓扑族,分析了其工作原理,该类变换器具有容易实现开关管ZVS、动态响应快等优点,同时由于该变换器无输出滤波电感,因此不存在换流时引起的有源电压尖峰。仿真结果表明移相控制ZVS AC/AC变换器能有效抵制输入电网电压的畸交及扰动,得到稳定的输出电压以满足负载要求。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Buck-Boost高频环节AC/AC变换器电路拓扑,该电路拓扑由输入周波变换器、高频储能式变压器、输出周波变换器构成。分析研究了该变换器工作模式和电压瞬时值反馈控制策略。理论分析和试验表明,该变换器具有两级功率变换(LFAC,HFAC,LFAC)、双向功率流、网侧电流波形可得到改善、负载适应能力强、音频噪音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张子涵  祝龙记 《电工技术》2023,(22):119-121
为了适应不同光伏发电储能系统直流母线电压,扩宽输入电压范围,设计了一种宽输入电压的双向DC/DC 变换器.该变换器采用级联式拓扑结构,前级由四开关Buck-Boost变换电路构成, 采用脉冲宽度调制的控制策略, 后级由L-LLC谐振变换电路构成,采用脉冲频率调制的控制策略,通过调节前级变换电路的占空比和后级变换电路 的开关频率,达到扩宽输入电压范围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 所提出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输入电压变化范围为 100~1000V,并具有良好的稳压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基于Buck-Boost型变换器的DC/DC,DC/AC和AC/AC变换器电路结构及其演化过程,给出了各类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实例、仿真和原理试验结果.理论分析、仿真和原理试验结果表明,Buck-Boost型变换器在中小容量的DC/DC.DC/AC和AC/AC电能变换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High-frequency (HF) link circuit topology is advantageous in realizing compact and light-weight power converters for UPS systems, new energy systems, etc. Among its several circuit configurations, the so called “cycloconverter type” DC/AC converter has its inherent merit of bidirectional power flow and fewer power conversion stages. But, without an additional voltage clamp circuit, a voltage surge occurs at the moment of PWM switching of the cycloconverter due to the stored energy in the leakage inductance at the HF transformer. In this paper, a new approach which adopts only natural-commutation phase angle control for the cycloconverter stage instead of PWM is proposed to remove such voltage clamp circuits.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prototype system which include the application as an AC active filter are also shown  相似文献   

12.
软开关AC/DC变换器的电磁干扰研究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通过软开关改善DC/DC变换器的效率和电磁干扰(EMI)特性,是提高AC/DC变换器EMI性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软件开关单位功率因数AC/DC电路的拓扑研究、PSPICE仿真和电路实验,分析了软开关在AC/DC电路的EMI特性改善的作用及其限制。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类基于Boost-Flyback变换器的单级组合式不间断高功率因数AC/DC变换器电路结构与拓扑族。这类变换器由二极管整流桥和具有功率因数校正、不间断供电、输出电压快速调节等功能的Boost-Flyback变换器构成,可以将1种交流电压变换成所需要的输出直流电压。分析研究了这类变换器的3种工作模式(正常工作模式、后备工作模式、充电工作模式)、稳态原理特性、控制策略和关键电路参数设计准则,并给出了原理试验结果。这类变换器具有单级功率变换、不间断供电、网侧功率因数高、蓄电池与电网或负载高频电气隔离、输出电压调节速度快、体积重量小、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A single-phase three-level pulsewidth modulation (PWM) AC/DC converter with the function of power factor corrector and active power filter is proposed to reduce harmonic currents flowing into the power system and to draw a nearly sinusoidal current with unity power factor. The circuit topology of the adopted three-level PWM AC/DC converter is based on a conventional two-level full-bridge rectifier and one AC power switch. The control signals of the power switches are derived from the voltage balance compensator, current controller and detected operation region of mains voltage. A three-level PWM voltage pattern on the AC side of the converter in each half cycle of mains frequency is generated. Computer simulations are implemented to confirm the operation of the adopted converter with the function of power factor corrector and active power filter.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的Buck电路相比,基于H桥并联的DC/DC变换器可以实现电压的双极性输出和故障时的冗余控制,非常适合用于大功率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场合。分析了并联H桥型DC/DC变换器的结构组成和双脉宽调制(PWM)模式。为了降低双脉宽调制下H桥型DC/DC变换器的开通和关断损耗,对无源软开关技术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RCD缓冲电路和最小应力缓冲电路之间的性能差异,指出最小应力软开关技术可以获得更好的软开关性能,并就将其用于双脉宽调制下的并联H桥DC/DC变换器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最小应力软开关技术用于双脉宽调制下并联H桥DC/DC变换器时,可以实现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和零电流关断。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类新颖的不间断高功率因数交流开关电源电路结构与拓扑族.这类交流开关电源,由单级不间断高功率因数AC-DC变换器与DC-AC逆变桥级联而成,前级采用电压型PWM控制技术,后级采用三态DPM电流滞环控制技术.分析研究了这类交流开关电源的三种工作模式和稳态原理.试验结果表明,这类交流开关电源具有拓扑简洁、功率密度高、不间断供电、功率因数高、动态响应快、过载和短路能力强、输出波形THD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串并联谐振DC-AC变换器原理分析、建模及仿真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针对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直流环节变换器存在的谐振峰值电压过高,谐振峰值电流过大的缺点,提出了串并联谐振直流环节变换器拓扑概念。新型软开关变换器的主要优点为:谐振峰值电压可以控制在输入直流电源电压Us,谐振频率高,谐振电路开关元件少,控制简单,且各种PWM调制策略均可适用。文中分析了该变换器的荼原理,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多种工作条件下的计算机仿真与实验研究。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新型变换器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两种高频交流环节AC/AC变换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颖的高频交流环节AC/AC变换器,包括基于Forward变换器的电压源型和基于Flyback变换器的电流源型两种。首次对两种高频交流环节AC/AC变换器的电路结构与拓扑、控制策略、原理特性、关键电路参数设计准则、原理样机等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获得了重要研究结论。相对于电压源型,电流源型变换器具有电路拓扑更简洁、输入电压范围更宽、输出波形质量更高、可靠性更高、成本更低、变换效率略低和适用于小功率变换场合等特点。两种高频交流环节AC/AC变换器的比较研究,为实现新型电子变压器、正弦交流稳压器和交流调压器提供了关键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iW3620是一种利用先进的数字控制技术和在峰值电流型PWM反激式变换器中利用初级侧控制技术的高性能AC/DC离线式LED驱动器。文中介绍了iW3620的功能特点和基于iW3620的AC/DC离线式LED照明电源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