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砂岩透镜体“相—势”控藏实验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沉积相和流体势是油气成藏的2个重要因素。通过二维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物性的砂岩透镜体成藏过程中的流体势,探讨了相和势对砂岩透镜体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油总是从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并在低势区聚集成藏,流体势决定了砂岩透镜体成藏的可能性;砂岩透镜体自身物性的好坏对其成藏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所形成油藏的含油饱和度随着孔隙度、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相和势共同控制着透镜体成藏及成藏效果,处于低势区的物性好的砂岩透镜体不易成藏,处于高势区的物性差的砂岩透镜体也不易成藏;低势区透镜体与外围流体势差越大,砂体物性越好,透镜体充满度越大。  相似文献   

2.
砂岩透镜体油藏是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中储量增长的重要类型,但目前对其成藏动态过程和机理的认识还存在很大分歧。该文根据陆相断陷盆地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地质特征,针对性地建立岩性圈闭模型,对砂岩透镜体油藏石油运聚成藏过程进行物理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地质条件下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过程、成藏机理均存在差异,幕式成藏具有成藏效率高、速度快的特征,即油气源条件、输导条件、源储距离及砂体物性条件是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砂岩透镜体油气藏成藏动力学理论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砂岩透镜体油气藏邻近烃源岩,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但其成藏动力学机理远比构造油气藏复杂。从砂岩透镜体的内涵与储油机理入手,总结成藏的动力和阻力。只有成藏的动力大于阻力时,油气才能突破成藏门限临界值形成油气藏。油气成藏条件与成藏动力之间的匹配关系决定了油气成藏的阶段性。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的充满程度受烃源岩的厚度与质量、构造位置、沉积类型、埋藏深度、储层物性、砂体的厚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油源条件优越的地区,砂岩透镜体圈闭油气充满度的关键控制因素为运移条件。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砂岩透镜体的成藏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牛庄洼陷砂岩透镜体的含油性及其油气充注程度差异较大、成藏机理复杂的特点,根据成藏动力学和成藏运动学理论,利用动、静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砂岩透镜体的成藏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牛庄洼陷砂岩透镜体油藏主要发育在沙河街组超压系统内,并且围绕断裂带呈环带分布;牛庄洼陷大部分砂岩透镜体油藏具有"混源性"及"它源性"的油源条件;与超压系统周缘的幕式泄流泄压过程相对应,超压系统内烃类物质和地层水构成的混相流体也发生了幕式、自组织运移,并且砂岩透镜体的油气充注过程与地层流体的自组织活动存在着良好的耦合关系;当混相流体穿越砂岩透镜体时,透镜体砂岩与其围岩的接触面具有半渗透膜效应;在半渗透膜效应下,混相流体活动性明显控制着该类油藏的空间分布和油气富集程度。因此,处于超压系统的泄流泄压带以及内侧的砂岩透镜体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
高邮凹陷缓坡带戴南组发育多类型隐蔽油藏,成藏条件复杂,搞清其成藏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对指导该区油气勘探意义重大。研究表明,缓坡带戴南组主要发育四种类型隐蔽油藏:断层—岩性复合油藏、砂岩上倾尖灭油藏、透镜体油藏、地层超覆油藏,各类型油藏具有不同的成藏特征。成藏主控因素主要有三点:烃源岩、有效输导体系共同控制油藏丰度;砂体类型、发育规模共同控制油藏平面分布特征;局部盖层厚度、砂泥对接关系共同控制油藏纵向规模。  相似文献   

6.
砂岩透镜体油气成藏机理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砂岩透镜体油气成藏机理,从生烃动力、生储油岩界面毛细管压力以及流体在生储油岩之间交换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通过物理模拟实验与典型实例解剖加以验证。认为无断层沟通的砂岩透镜体可以成藏,其成藏机理是:流体压差将泥岩中生成的油气驱向砂岩透镜体,毛细管压力差将泥岩与砂岩接触带的油气驱入砂岩透镜体,浮力使进入砂岩透镜体中的油气向其顶部聚集,砂岩透镜体中的水可以在毛细管压力差的作用下自然地由砂岩进入泥岩中。某些砂岩透镜体油气藏部分被油气充注而部分没有充注,不成藏的端元可能与驱烃动力不足、生烃高峰期滞后于成岩胶结期导致流体交换通道堵塞等有关。图15表3参33  相似文献   

7.
断陷盆地洼陷带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及运聚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勤功 《石油学报》2006,27(6):19-23
对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段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机理。结果表明,砂岩透镜体油藏多数为它源性多期幕式成藏,其成藏机理可概括为隐蔽输导和幕式置换。油气通过隐蔽输导体系由源岩向砂体运聚,砂体中地层水与早期充注的油气又通过隐蔽输导体系向外排出,油源断层将众多岩性油气藏中的油气水幕式汇聚到中浅层大中型构造圈闭中,形成早期油气聚集在盆地外部、晚期油气聚集在盆地内部的环状分布。洼陷带岩性圈闭是含油气盆地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的小型油气集输站。  相似文献   

8.
对于岩性油气藏,除了相和生烃强度之外,古油势和低序次断层也是极为重要的控藏因素。运用流体包裹体测试方法,通过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段中亚段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砂岩岩样分析,确定了砂岩透镜体圈闭的3期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34~24,13.8~8和8~0 Ma,其间24~13.8 Ma为成藏间歇期。结合对低序次断层的解释,由样品流体包裹体古压力恢复和古油势计算结果可知,古油势和隐蔽输导体系对砂岩透镜体圈闭含油性具有耦合控制作用;第3期古油势相对低势区及低序次断层的相对发育,提高了牛庄洼陷沙三段中亚段砂岩透镜体油藏的含油饱和度,表明断层不是岩性圈闭成藏的充要条件,其既有利于圈闭成藏,也可破坏圈闭成藏。  相似文献   

9.
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成藏指数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是成藏动力 (即剩余围岩压力 )与成藏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只有在前者大于后者的条件被满足时才可能成藏。根据对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分析和大量测试数据统计结果 ,将压汞实验中进汞 50 %时所对应的排驱压力定义为等效排烃压力 ,用于定量评价油气初次运移进入岩性圈闭的阻力大小。等效排烃压力的大小主要与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 ,根据东营凹陷 12 82块压汞测试样品的统计结果 ,得出根据孔隙度、渗透率计算等效排烃压力的相关公式。成藏指数是成藏动力与成藏阻力之比的无因次量 ,其值越大越利于砂体形成岩性油气藏 ,越小越不利于成藏。给出应用等效排烃压力和成藏指数评价东营凹陷牛庄地区两个沙三中亚段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的实例。钻探结果证实 ,等效排烃压力和成藏指数是定量评价砂岩透镜体成藏条件的有效参数 ,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图 2表 1参 6(王孝陵摘 )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牛庄洼陷洼槽带浊积砂岩体油气成藏与富集区域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从断层输导、成藏期储层古孔隙度及砂体-断层配置关系入手,对区内沙三中亚段砂体成藏与富集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仅被单断层切穿的砂体油气无法成藏,只有同时被2条或多条断层切穿的砂岩体才能使油气有效成藏。具备成藏条件的砂岩透镜体,其成藏期古孔隙度越大越有利于油气富集。因此,至少被2条断层切穿且成藏期古孔隙度较大的砂岩体是研究区的有利勘探目标。该研究成果为牛庄洼陷洼槽带砂岩透镜体进一步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从油气藏形成机理与油气藏饱和度主控制因素入手,研究了饱和度与毛管压力关系,利用毛管压力饱和度理论构建核磁共振T2分布谱的毛管压力,建立了核磁T2分布谱法评价原始油气藏流体饱和度的新模型。在大庆深层天然气藏饱和度评价中运用该模型进行了含水(气)饱和度处理,结果表明核磁T2谱饱和度处理结果与取心分析饱和度和生产测试饱和度一致性好,认为用核磁T2谱法原始油气藏流体饱和度评价,对复杂、疑难储集层的测井饱和度解释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岩性油气藏物理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砂岩透镜体及构造-岩性油气藏是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深层增储上产的重要岩性油气藏类型,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对其成藏特征进行研究表明:充足且有效的油气源条件、充注方式、砂岩透镜体自身物性变化及沟通源岩与砂体的断层与砂体的相对构造位置是决定岩性油气成藏的重要条件,其中是否有沟通有效烃源岩的通道是岩性油气藏成藏的关键,砂体物性变化及断层与砂体相对位置是影响油藏含油饱和度的主控因素。研究认为砂岩透镜体中心及构造-岩性油气藏断层上盘砂体为该区下一步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剩余油的开发效果,综合利用地震、地质、生产动态等资料,将"构型精细解剖"与"势控论"相结合,基于单砂体构型单元进行油水动态运移规律研究,从运移方向和时间角度,预测剩余油运移与聚集规律,构建"运聚再生油藏模式",提出低势闭合区是剩余油挖潜的重点区域。Y油田主力储层夹层少且薄,砂体连片展布,以堆叠接触为主,关停后1 a左右,零散分布的剩余油向低井控、低势能的构造高部位进行运移聚集;非主力储层夹层发育规模大且厚,砂体发育类型包括堆叠、侧叠和孤立型,零散剩余油在纵向上运移受到夹层遮挡,砂体内运移方向受韵律性影响,横向上砂体之间接触类型决定剩余油聚集规模,关停后3 a以上时间,剩余油逐渐向油藏低势闭合区富集成藏。Z9非主力油藏低势闭合区Y1-6 H井平均日产油超过200 m3,含水率低于5%,已稳产4 a;构造高部位Y1-3 H井平均日产油低于60 m3,含水率约75%,现已关停,远低于低势闭合区生产效果,其他非主力油藏低势闭合区剩余油也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Y油田挖潜资料证明了低势闭合区"动态运聚再生油藏模式"的合理性,可为海上中后期老油田剩余油挖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孔店组构造、沉积及烃源岩演化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总结了孔店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结合油气勘探实践,建立了孔店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孔二段有效烃源岩控制了油气藏平面分布范围,区域主干断裂控制了油气富集区带,区域盖层控制了油气纵向分布,特别是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分布.孔南地区孔店组油气具有2种成藏模式:一种是构造型复式油气成藏模式,即在构造高点断裂发育带形成逆牵引背斜、断鼻或断块油气藏;另一种为地层岩性型油气成藏模式,通常在斜坡区形成砂岩透镜体、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或在构造高点形成断块-岩性油气藏.随着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总结油气成藏规律,特别是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富集条件,对于油田储量及产量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腰英台油田区是松辽盆地南部近几年发现的具有超亿吨级储量规模的大型含油气区。结合勘探实践对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表明,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包括烃源、储层和输导三个方面。油气成藏主要围绕乾安次凹生烃中心,烃源岩控制油藏的聚集与分布;断裂一方面作为输导体系,另一方面控制着不同类型油藏的平面分布;沉积微相控制砂体的平面分布以及砂体的储集物性。最终指出了近源带、断裂带、砂体发育带三者叠置区是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6.
支东明  李建忠  张伟  王晓辉  马强  刘俊田  杨帆 《石油学报》2022,43(10):1383-1394
2020—2022年,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双吉构造带多口井在二叠系井井子沟组获得高产工业油流,表明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具有良好的常规油气勘探潜力。为深入研究吉木萨尔凹陷及其周缘二叠系常规油气的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综合岩心、录井、测井和有机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资料,对双吉构造带井井子沟组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双吉构造带是受SN向和EW向两组断裂控制形成的断鼻型正向构造,规模储集体发育,砂体展布受古地貌控制,具有"沟槽控砂"特征,具备形成大型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储层条件。井井子沟组发育"新生古储"型成藏组合,芦草沟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生烃超压驱动下,在井井子沟组砂岩储层中聚集成藏,具有"生烃增压驱动、断裂垂向运移、岩性富集高产"的成藏模式。双吉构造带井井子沟组油气勘探突破证实优质烃源岩的下伏储层具备规模成藏的潜力,构造带北部及南部靠近主走滑断裂带,油气运聚成藏条件优越,是拓展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常规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7.
砂岩透镜体成藏门限及控油气作用机理   总被引:44,自引:11,他引:33  
砂岩透镜体成藏须经历供烃门限和聚烃门限,供烃门限与源岩向砂体排烃的临界地质条件相对应.在济阳坳陷目前已发现的114个主要砂岩透镜体油藏中,有112个处于排烃门限(2500m)以下.聚烃门限系指砂岩透镜体接收外来油气的临界地质条件,与之对应的砂岩孔隙度为12%,渗透率为1×10-3μm2.在济阳坳陷已发现的主要透镜体油藏中,98%以上的油藏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超过以上临界值.在砂岩透镜体埋藏过程中,一般要经历4个阶段,处在第三阶段的透镜体砂岩既满足源岩供烃条件,又满足自身的聚烃条件,最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鲁克沁构造带二叠系稠油油藏特征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克沁构造带二叠系梧桐沟组稠油油藏的勘探突破,证实了该区为多层系油气富集带,勘探层系的重点由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向二叠系拓展,油气藏类型由构造型向岩性-地层油气藏转变。研究表明,梧桐沟组稠油油藏为斜坡背景上的岩性-地层油藏,局部受断块控制,主力含油层为Ⅰ砂层组和Ⅲ砂层组,油气成藏受控于低凸起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印支期古凸起控制着油气的运移方向,切割至深部烃源岩的深大断层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分布范围控制了油藏的规模。围绕鲁西、库木低凸起寻找大型扇三角洲砂体,是下一步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油气藏地质特征与分布发育基本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和生  代一丁  刘丽华  姜航  李洪博  白静 《石油学报》2015,36(Z2):120-133,155
珠江口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富油气盆地之一,目前已发现20多个大中型油气田.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对珠江口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认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已发现的油气藏地质特征解剖入手,分析了油气藏的静态地质特征、成藏过程特征及分布发育特征,提出了控制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六大地质要素:烃源灶、有利储层、区域盖层、古隆起、断裂带及低界面势能区.通过对六大要素控藏作用与关联性分析,建立了3种成藏模式:洼内供烃-垂向断层疏导-源区内浅部低压区成藏、洼内供烃-砂体与不整合面侧向复合疏导-源区外构造隆起带成藏、洼内供烃-断裂与砂体和不整合面复合阶梯式侧向疏导-源区外背斜成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