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州建设》2008,(3):5-5
江西省日前召开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经验,部署下一步保护工作。 近年来,为发掘和保护江西的历史文化村镇资源,促进优秀传统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延续,该省建设厅和省文化厅联合开展了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选,保护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江西省村镇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锦江镇是江西省信江河岸的千年古镇,是原安仁县治所所在地.2019年1月,江西省公布了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锦江镇有徽州巷、彭家巷、育仁门三处街区入选.文章以三处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类比分析等方法,从建筑历史发展与文化共存的角度,对故城历史文化街区价值内涵进行深入剖析,为保护、展示和解读锦江老城及其在近代的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物引导下的遗产保护制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就是文物”的论调,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必须遵循文物的保护方式与要求”的逻辑结论进行了制度概念层面的反思。认为造成这一论调与结论的原因在于:遗产保护制度变迁下所形成的固化思维模式,导致了文物概念范畴上的谬误,致使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同于文物保护,由此,促使现实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及旧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乏力。同时,在这种思维引导下,片面单一的保护模式也成为了制度变迁下的产物,并且也是造成“重传统建筑等遗产,而轻城市文化环境”的制度渊源。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演化过程和形成背景回顾入手,分析了历史文化街区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其对名城保护的层次架构建立、理论方法突破、保护实效检验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对新时期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实问题和战略机遇的分析,从完善保护体系、弥补制度缺陷、示范保护经验、深化理论方法、推动精细管理5个方面,论述了建立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制度的目标和意义。提出在新形势下全面加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若干工作要务。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6,(12)
随着我国对历史文化与传统街区保护的不断重视与意识提升,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也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核心内容。本文以广州市荔湾区文化遗产普查为例,通过总结摸清范围内的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意义与方法,分析了当前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现状,并提出完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体系的过程与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6.
薛爽  李媚 《四川建筑》2013,(6):19-22
历史文化保护是天府新区规划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具有延续城市文脉、弘扬城市文化、保护城市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天府新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对天府新区范围内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历史文化特征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作了简要介绍,并就新区历史文化保护的意义、历史地段的界定和挖掘、基础资料的分析和整理等方面提出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7.
保存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以及历史文化城镇,是当今城市规划中的一大课题。历史文化保护已成为城市规划中一项不可缺少的规划分支。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一般文物建筑群的保护有一定的区别。它应从名村整体出发,包括名村格局的保护、名村环境的保护、名村布局调整等,在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府城是肇庆城市历史遗存最丰富,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区,切实保存文化遗存,保护文化基因,向后代传递历史信息,造福于当代和后代,是本规划的前提,原名城保护规划中整个府城均为宋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区,  相似文献   

9.
马浩腾  李晓琼 《山西建筑》2022,(5):38-40,65
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是当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针对目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的问题,以九江市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提出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保护-传承-再生"的思路,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0.
杜莹 《规划师》2015,(1):71-74
历史文化名城之所以需要保护,是因为其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能够体现价值的历史遗存。正确评估历史文化价值,对于确定名城的保护对象、提出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具有重要作用。伊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通过对历史文化价值的研究分析,在保护措施的制定中突出重点性、针对性和系统性保护,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古村渼陂     
陂古村坐落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整个村庄山环水绕、风景优美、民风纯朴、天然形胜。陂古村以明清建筑为基础,融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目前,陂古村已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全国受此殊荣的三十六个古村之一,此外还荣获了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科普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等五个省级荣誉称号。在陂村内,古建筑数量众多、类型齐全、规模宏大,有许多文物古迹和革命遗址。现有367栋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不断发展的,在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中应该正确认识保护与发展的辨证关系,积极平衡二者之间的矛盾,并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中引入发展的观点,使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千灯镇、安徽省三河镇、江西省临河镇、上海市朱家角镇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在大规模现代化建设中,注重历史文化与环境保护,实现了保护与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14.
康守和 《山西建筑》2007,33(19):56-57
对太谷历史文化城镇进行了简介,从保护及整治的原则、保护更新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相结合几方面阐述了历史文化城镇的整治与保护,指出更新与利用相结合是保护历史文化城镇的重要途径,从而使历史文化城镇的价值得以更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城市记忆,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有机更新,同时体现了该城市街区的传统文化特色。以对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的反思为切入点,论述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必要性,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初期存在的诸如单纯静态保护、过度商业开发、"仿真更新"假文化蔓延等问题,并基此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梳理、总结了其保护与更新经验,提出了当前解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李晓源 《小城镇建设》2012,(6):95-98,104
在我国现存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中,历史文化名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古村落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历史文化价值高,享有"传统文化明珠"的美誉。因此,历史文化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然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的现状却令人堪忧,部分历史文化名村遭到破坏,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过程框架对其进行保护。本文全面论述了建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过程框架的构想。对保护历史文化名村的过程中存在的物质性过程(保护规划及其实施)与社会性过程(名村保护运行保障体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希望此研究能对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信息动态     
韦葳 《规划师》2004,20(2):94-95
我国将对历史文化街区实施城市紫线管理为了加强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建设部近日颁布《城市紫线管理办法》。这一办法于2004年2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城市紫线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  相似文献   

18.
近三十年中,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从关注建筑保护走向空间、环境、肌理等特色历史文化风貌的整体性保护,历史文化风貌特征的梳理和评定成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划的关键内容。文章以肥西县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划为例,重点研究和阐述历史文化风貌特征评定,为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任文喜  王志军 《规划师》1999,15(4):43-47
1古城保护、改造与历史文脉的延续1.1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把握历史文脉城市历史文化是所处时代的民族或地域统领文化在城市中的总和表达。城市文化基本上可以分为:建设文化、习俗文化和学艺文化三方面。这三者在我们城市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是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结构体,我们所  相似文献   

20.
杨佳 《山西建筑》2009,35(5):28-29
以月湖南部地块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为实例,以保护历史文脉为前提,寻找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探讨了新世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方式,通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城市环境整治、功能整合等手段,强调在保护的前提下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品质提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