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质是人工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基质材料对污水的净化能力,设计建设了5种常见基质材料的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效果分析。通过试验,得出了5种湿地基质对污水浊度、溶解氧、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以及总磷的去除效果。根据试验分析结果,筛选出净化能力较强的基质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可以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延长材料的使用时间,减少湿地建设的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湿地是应用天然湿地净化污水的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生态工程,它以独特的生态循环系统在国内外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文中系统地介绍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特质,综合分析了各种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的优缺点以及净化水质过程中的主要净水机理及其功能效应,对目前各种类型的人工湿地的技术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就影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万珊  张永丽  王君勤 《四川水利》2011,(2):29-30,35
介绍人工湿地的特点和处理污水的机理,包括人工湿地的类型、净化机理等。通过试验证明,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2007-2009年,省水利厅、石家庄市水利局、栾城县水务局依托河北农业大学及中国水科院、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部门,实践了生物湿地污水净化新技术,在石家庄渡河栾城段开展了水电人工湿地污水净化试验工作,初步成效表明,加快水电生物湿地污水净化研究工作,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堵塞对湿地内水流流态及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污水中加入氯化钠示踪剂,研究人工湿地及其对照系统内水力停留时间的分布(HRTD),探讨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中植物在堵塞前后对水流流态的影响,探讨堵塞对上述两种人工湿地水流流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潜流人工湿地(SFCW),堵塞前湿地植物缩短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堵塞后延长了HRT;对于垂直流人工湿地(VFCW),堵塞前湿地植物对水流流态无明显影响,堵塞后延长了湿地内的HRT。堵塞对湿地内水流流态影响明显,潜流和垂直流湿地由于堵塞其HRT分别延长了12.3%,22.6%。堵塞后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都要强于堵塞前,但是湿地的污水处理量减小,堵塞严重时湿地丧失其污水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6.
浅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人工湿地的定义,分类和净化污水的原理,简单探讨了湿地植物的作用和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例举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是改善农村水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国内外人工湿地生态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大岗镇污水设施完善工程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应用效果评估,最后给出了人工湿地在江西省农村水环境生态治理方面还处于初步推广阶段、未来研究中应进一步加强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研究等结论。  相似文献   

8.
应用人工湿地技术改善城市河湖水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人工湿地技术 湿地是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是一种高功能的生态系统.人工湿地是根据自然湿地净化污水原理强化后的水质净化技术,融合了土地处理和水生植物处理技术.由于人工湿地具有生态、高效、节能的特点,受到世界各国推崇,得到广泛应用,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试验研究,目前技术上取得了很多成果.  相似文献   

9.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它具有处理效率高、效果好、投入少、维持费用低等特点。重点阐述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机理,提出了人工湿地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丹麦人工湿地技术治污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范围广泛,包括氮、磷、悬浮物、有机物、微量元素、病原体等,其对污水的处理有十分复杂的净化机理.湿地中填料、微生物、植物3者协同作用,通过物理、化学及生化反应等过程实现污水的净化.通过丹麦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治理中的实践应用与研究,分析了该项技术在温榆河流域污水治理的适用性及功能性,以求为温榆河流域污水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净化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并介绍了其除污效果。对不同类型的除污系统进行了试验:单级人工湿地的除污效果高达80%以上,而生物化合物除污效果不到50%,多级复合型人工湿地的除污效率更高。基于试验研究结果,认为应用人工湿地可有效保护水资源,避免其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12.
湿地净化污水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湿地能改善水质,为多种水污染提供了一个有效、廉价的治理场所。人工湿地作为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系统的阐述了湿地土壤、植物、微生物在污水净化中的作用及机理,并展望了湿地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以及工艺流程,并采用湿地技术结合现有渠道进行污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使污水净化后达到灌溉用水标准,解决东北屯的水浇地问题.提出了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正在不断得到研究、应用和发展的污水处理实用新技术,由于其处理效果好、操作管理简单及维护和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在我国尤其是中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具有运行成本低、投资少,不存在二次污染,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建设周期短见效更快的优点。在人工湿地的构建中,植物对湿地净化污水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为了筛选适宜于华南地区气候条件下的湿地植物,研究了植物对低浓度生活污水的适应性,测定了污染物的净化效率及根区基质酶活性和净化效率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灯芯草、石芒草、蝎尾蕉和花叶良姜明显不适应污水浇灌的模拟人工湿地环境,而梭鱼草、香蒲、菖蒲、象草、薏苡、风车草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适宜在污水环境中种植。综合供试湿地植物对污水环境的适应性、净化能力、抗逆性和景观效果等指标,象草、菖蒲、香蒲、薏苡、风车草、水芋、春芋、红蛋和梭鱼草是比较适合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种植的,磷酸酶活性和脲酶和与盆栽的CODCr去除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联性,植物根区基质脲酶酶活性与盆栽的TN去除率和TP去除率之间没有显著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净化作用与微生物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活动是污水中污染物降解的主要机制,通过科学实验,文章分析了微生物在实际运行人工湿地的分布特征规律,重点研究人工湿地净化作用与微生物的相关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厘清湿地微生物生态系统综合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系统阐述人工湿地在污水净化中的作用和机理,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它具有廉价、高效、环保、节能等特点。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水环境数学模型这种高效、经济、简便的模拟工具有了长足的发展,欧美国家开发出QUAL,MIKE,WASP,SWM,FEFLOW等多种水环境模拟软件,并在河流、湖泊、河口、海岸等水环境预测和水污染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湿地是一种借鉴天然湿地净化污水功能的生态技术措施,近年来在世界各地逐渐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人工湿地数学模型与数值模拟也正在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由于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内在机理复杂,目前尚未形成通用的人工湿地数学模型与应用程序。鉴于水环境模拟软件的广泛成功应用及模型结构的开放性,利用成熟的水环境模型工具进行人工湿地数值模拟是一种有效途径;模拟应用时需结合湿地特性对模型程序进行适用性分析、并作必要的前后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为验证人工潜流湿地系统在养殖污水净化方面发挥的作用,基于查干湖野鸭湾野鸭救护繁育站为研究对象的水循环体系,以养殖尾水水质净化为目标,采用复合垂直流潜流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进行养殖污水净化处理,开展人工潜流湿地水质净化系统研究。工程建设运行后于鸭舍、沉淀池、湿地出口设置3处水质检测采样点,通过对水质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潜流湿地系统的水质净化效果,为吉林西部河湖连通区典型湖泊湿地生态修复及黑臭水体治理提供技术样板。  相似文献   

19.
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保护饮用水源的实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述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专有技术的由来,并结合石岩人工湿地一期工程叙述了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工艺原理、技术特点、植物特点、处理效果等,结果表明采用垂直流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系统保护饮用水源,能达到污水净化和美化环境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同种基质上种植相同数目的芦苇,研究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化粪池出水的净化效果以及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种填料、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水中TP、NH3-N、COD的净化效果不同。由于芦苇根系和微生物的吸收与分解作用以及基质的吸附作用,种植芦苇的人工湿地的出水水质要比没种芦苇的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