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污泥的热解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造纸厂废弃污泥的热解特性进行了实验性研究,考察热解温度、升温速率和混煤比例等不同操作参数下的污泥失重特性.实验结果发现,污泥热解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水分挥发阶段,挥发分挥发阶段和固定碳燃尽阶段;污泥与煤混合物的热解速率在固定碳燃尽阶段与单独污泥热解相比较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混煤后污泥的活化能与频率因子都有显著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利用热重分析仪,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下分别对天津市政污泥进行热分析实验,并采用热重、微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分析了市政污泥的热解特性及燃烧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城市污泥燃烧热反应可分为4个阶段:水分蒸发析出、污泥有机挥发成分析出燃烧、污泥有机质及固定碳燃烧、燃烧残余物及难分解物的分解.在实验条件下,污泥样品着火温度为277.5℃,燃尽温度为540℃.建立了天津市政污泥燃烧动力学模型,采用连续两方程拟合的方式,得到了上述主要阶段的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一水合5-羟基间苯二甲酸钠(C8H4O5Na2.H2O)固态样品脱水过程的动力学三因子(反应级数n、表观活化能Ea、指前因子A)及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应用DSC技术获得化合物4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脱水过程曲线,利用多重扫描速率法,以"非模型等转化率法"为基础,采用9种积分法和微分法相结合的热分析动力学方法处理程序进行定量表征.结果显示C8H4O5Na2.H2O脱水阶段的反应为化学反应机理,表观活化能Ea为183.07kJ.mol-1,指前因子A为3.02×1018s-1,动力学方程为(dα/dT)=(3.02×1018)/β(1-α)2exp(-2.202×104/T).  相似文献   

4.
采用非等温TG-DSC技术,在5.0、10.0、15.0和20.0 K·min-1不同线性升温条件下,研究了钼磷超分子化合物(dienH3)2P2Mo5O23的热解动力学;并用微分法和积分法相结合的方法,推断了其热解过程的最可能机理函数.结果表明,该分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解第一阶段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增加而下降,分解第二阶段活化能随分解率的增加而增大.分解过程的最可能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动力学方程符合Avrami-Erofeev方程(n=3/4),其表观活化能为162.79 kJ·mol-1,指前因子为1.7×1014 s-1.  相似文献   

5.
采用非等温TG-DSC技术,在5.0、10.0、15.0和20.0 K·min-1不同线性升温条件下,研究了钼磷超分子化合物(dienH3)2P2Mo5O23的热解动力学;并用微分法和积分法相结合的方法,推断了其热解过程的最可能机理函数.结果表明,该分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解第一阶段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增加而下降,分解第二阶段活化能随分解率的增加而增大.分解过程的最可能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动力学方程符合Avrami-Erofeev方程(n=3/4),其表观活化能为162.79 kJ·mol-1,指前因子为1.7×1014 s-1.  相似文献   

6.
采用五氧化二磷法直接酯化制备烷基磷酸酯。研究了反应机理,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方程。在本实验条件下,测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2.8 kJ.mol-1,指前因子为864 L.mol-1.min-1。同时,得到了反应的表观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
采用动态热重法研究了含氟聚酰胺酸在整个亚胺化反应温度范围内的反应动力学.采用积分法结合31种机理函数判断出亚胺化反应的机理函数是g(α)= (1-α)-1-1,由迭代的等转化率法求出反应活化能Eα =96 18 kJ·mol-1 (平均值),指前因子A =6 59×108~3 10×1014s-1.  相似文献   

8.
通过热重实验仪,研究了煤粉、污泥及其混合物在不同比例下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单独燃烧时,煤的失重主要受固定碳燃烧的影响,污泥的失重主要受水分析出、挥发性物质析出和燃烧的影响;添加污泥有利于混合物着火,但不利于稳定燃烧,污泥的添加量以不超过30%为宜;随着污泥掺混比的增加,混合物开始失重的温度左移,失重峰的峰值温度与单煤燃烧的接近。燃烧动力学研究表明,煤的活化能为86.79 kJ/mol,高于混合物的任意一个阶段的活化能。混合物燃烧前期(低温段)的活化能小于燃烧后期(高温段)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9.
利用热重分析实验得出玉米芯气化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水分蒸发、挥发分析出和焦炭阶段.研究表明,当升温速率为20℃/min时,物料的最大失重率只有85.75%,在所有的升温速率中最小;当升温速率为10℃/min时,物料的最大失重率可达到97.94%.以升温速率为5℃/min的热重曲线研究玉米芯气化过程中的挥发分析状况,当温度在250℃-330℃时,气化反应属于2级反应,其拟合方程Y=-2332.3x-7.9534,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分别为19.4kJ/mol和3.4×10^4min;温度在330℃~530℃时,气化反应属于1级反应,其拟合方程Y=-1960.5x-9.7076,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分别为16.3kJ/mol和5.0×10^1min^-1.  相似文献   

10.
钛酸四丁酯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研究了其反应机理 ,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 ,并根据实验数据 ,确定了模型中的有关参数。在本实验反应体系下 ,测出了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 61 89kJ·mol- 1 ,指前因子为 8 390× 1 0 5 min- 1 。  相似文献   

11.
网络教学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结构,并就网络教学的特点和内涵做了比较全面地论述,对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砾石尺寸及强度特征对砂砾岩裂纹扩展模式和力学参数的影响。采用岩石破裂过程模拟系统RFPA,建立了非均质的砂砾岩岩心模型,研究了砾石尺寸及力学性质变化对砂砾岩岩心抗压强度、杨氏模量、泊松比等弹性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砾石尺寸的增加,岩心模型的泊松比与杨氏模量逐渐增加,强度先减小后增大,且不同砾石尺寸的岩心裂纹形态基本一致;随砾石强度的增大,岩石单轴抗压强度逐渐增大,而后基本保持不变,主要由基质强度决定。研究结果真实再现了砂砾岩裂纹萌生、扩展过程,得到了砾石尺寸及强度对岩心破裂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3.
涂鸦文化进入中国已有十年之久,但其作为一种"草根文化"并没有被大众真正认知,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重重阻碍。本文以匡正人们对涂鸦艺术的偏见为目的,将涂鸦艺术与城市形象联系在一起,并对涂鸦文化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呼吁城市管理者给予涂鸦艺术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改善增强纤维与基体树脂间的界面性能,探讨了预处理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A-151处理和碱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分别提高到92.6Mpa和78.0Mpa,在45℃、5%NaOH溶液中加热0.5h后,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最大。  相似文献   

15.
SP是由农作物中提取的天然成分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食品添加剂。低浓度的SP对提高酵母细胞的增殖、SCP产率和糖化酶活力都有明显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罗布麻韧皮纤维成分的特性进行脱胶,并以温度、时间、pH值、浴比为控制条件,进行了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四因素的优先等级为温度〉时间〉pH〉浴比,时间因素影响较大,通过残胶率和失重率两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出了罗布麻的最优脱胶控制参数为:脱胶时间48h,浴比1/30,pH=8,θ=34℃。同时对脱胶后的纤维进行了检测:纤维强度5.48eN/dtex;断裂伸长率4.25%;纤维支数2339支;回潮率10.2%。为罗布麻韧皮纤维采用酶法脱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掺气分流墩墩头的动水压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掺气分流墩墩头的动水压强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 ,以求了解墩头的抗空蚀性能及动水压强特性 .试验结果得出 :时均压强P/Pmax沿墩高和时均压强系数Cp 沿横断面的分布规律 ;墩头轴线与来流有夹角时Cp 沿横断面的分布规律 ;墩头壁压脉动压强特性以及探讨了柘林掺气分流墩 (墩头的θ =75°)的安全使用范围 ;在墩后充分供气时 ,墩头的空化特性 .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目前国内屋面雨水收集系统中常用屋面初期雨水量的确定方法对比分析,探讨了屋面初期雨水量的确定多从水量角度进行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电容在传感器检测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介绍了电容器元器件的检测基本原理,电容器的检测式与压电式的性能比较以及电容器的搬运和保存,说明电容器在传感器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前,认证问题是Web的应用中最值得关注的安全问题之一,它是保护Web安全的第一道门槛.从基于Web应用的认证漏洞攻击出发,提出程序级和应用级的解决方案,通过对输入、输出等方面进行有效性处理,从根本上杜绝了应用程序的安全漏洞,加强了Web应用的认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