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三峡升船机船厢室平衡重和船厢荷载的施加顺序对塔柱埋件结构部位变形的影响,对船厢室的施工顺序和设备安装顺序方案进行了研究,解决了船厢和平衡重荷载的施加顺序对螺母柱、齿条和纵向导向变位影响的施工技术难题。根据对塔柱结构进行的仿真计算结果,分析了船厢与平衡重荷载施加顺序分别对螺母柱、齿条、纵向导向部位横河向、顺河向和竖向变形的影响,通过对施工程序优化提出了合理的升船机船厢室的施工程序以及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该施工程序能够使螺母柱、齿条、纵向导向、船厢结构与塔柱在各工况下的位移满足安全要求,并且基于该施工程序的施工进度满足升船机试运行要求。工程实践证明了本文所建立的三峡升船机船厢室施工程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确保了三峡升船机船厢室的顺利施工,保障了升船机的安全运行,可为类似升船机船厢室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卫书满  雷亚萍 《安装》2018,(6):40-43
本文针对三峡升船机平衡重系统安装边界条件复杂、吊装就位难度大等特点,详细介绍了不同边界条件下平衡重块吊装调整、钢丝绳和滑轮组安装、支撑梁系设计、测量控制等技术措施及其实施效果,安全高效完成了三峡升船机平衡重系统安装。  相似文献   

3.
张家涛  汪文亮 《安装》2016,(10):19-20
三峡垂直升船机是三峡水利枢纽建筑的一部分,是为通航客船提供快速过坝的通道。本文针对国内外尚无先例的三峡垂直升船机设备安装高、精、尖施工技术难题,开展了大体积混凝土、高精度测量控制技术及大型金属结构设备埋件高精度安装等一系列关键施工技术研究,解决并实现了特大型垂直升船机施工安装技术的重大突破。本文总结了该技术的研究应用和工程实践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三峡升船机混凝土平衡重块重量大、外形尺寸大、平面度及重量误差要求高的技术特点,本文详述了混凝土平衡重块制造技术要点,解决了重量误差控制、平面度误差控制、产品翻身转场等技术难题.通过实践证明,该制造技术在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三峡升船机平衡重块制造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三峡升船机塔柱横梁贝雷架支撑体系的安装与拆除属于高空立体交叉作业,而且施工场地狭窄、施工强度大,贝雷架的安装与拆除所受到的施工干扰大,是三峡升船机塔柱施工中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贝雷架施工作业环境的系统分析,根据不同部位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包括施工设备布置、吊装单元划分、吊点设置、各部位拆除方案在内的塔柱横梁贝雷架安装及拆除施工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在三峡升船机贝雷架安装及拆除工程中得到顺利实施,塔柱横梁贝雷架支撑系统的施工进度、施工成本及施工安全均实现了良好的效果,表明该技术方案合理可靠。本文中贝雷架的安装与拆除施工技术体系可为类似条件下的贝雷架安装和拆除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三峡升船机船厢室段塔柱承重结构的横梁混凝土浇筑施工难度大、复杂性高、无成熟技术可供参考。本文结合三峡升船机塔柱横梁混凝土浇筑的结构特点以及施工特性,总结了三峡升船机续建工程顶部横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即采用分层、分块浇筑的办法,通过科学计算后进行合理的施工机械布置和浇筑施工管理,以保证塔柱横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通过对贝雷架支撑系统的监测结果分析可知,贝雷架支撑系统的应力变形、挠度变形以及排架变形均满足施工承载要求,筒体位移亦满足技术要求,贝雷架支撑系统稳定、安全。三峡升船机塔柱横梁混凝土施工实践证明了本技术方案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亦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与现场实施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三峡升船机顶部机房钢屋架的使用要求,研究分析了钢屋架的结构形式,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验证了钢屋架结构形式及其设计方案在施工阶段的结构安全性。同时,通过对钢屋架施工方案的研究,制定了适合三峡升船机顶部机房钢屋架施工作业环境的施工程序以及施工设备选型,对钢屋架施工过程中钢桁架分段、格构支撑架的设置、钢桁架吊装、中控室屋面网架安装、屋面板安装等环节提出了针对性的施工方法。三峡升船机顶部机房钢屋架所采用的结构设计方法与施工方案确保了钢屋架的顺利安装与安全运行,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三峡升船机续建工程中,因总体施工程序的调整,形成了塔柱筒体与齿条、螺母柱、平衡重、纵导向导轨等部位多重立体交叉施工作业的情况。在常规排架方案不能满足施工需要的情况下,研究并实施了可满足不同部位、不同工序、可迅速垂直转换施工部位的高空综合作业升降平台。该平台包括卷扬提升升降平台、齿轮齿条升降平台、吊挂升降平台等几种类型,可满足升船机金属结构埋件安装、二期混凝土施工、机电设备安装、二期混凝土浇筑、pagel灌浆等施工作业的需要,大大缓解了机电工程、金属结构工程施工工期紧张的情况。本项技术经过适配性设计后,可推广应用于水工建筑各种类型垂直导向快速施工的高空作业中。  相似文献   

9.
三峡升船机由于规模巨大、技术复杂,并且同类升船机在世界上尚无建成投产的先例,一直深受国内外工程技术界关注。三峡升船机的设计、研究过程得到了国内众多科研、设计单位的大力支持,其工作成果为升船机设计的逐步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经过方案比选,三峡升船机最终确定采用齿轮齿条爬升式,其设备构造复杂,制造、安装及土建结构施工精度要求很高,并首次采用中德联合设计方式。各阶段设计成果由三峡总公司组织三峡工程质量专家组进行最终的审查和验收。针对升船机技术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安排了一系列专项试验研究,如"齿条、螺母柱制造技术研究"等,以检验升船机关键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为减少塔柱变形对齿条和螺母柱安装精度的影响,对升船机施工程序进行了研究和调整,以确保升船机安全可靠运行。工程建设证明本文采取的各项管理、技术措施的科学性,确保了三峡升船机建设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三峡升船机齿条、螺母柱安装高精度的技术要求与特点,结合现场综合环境进行了安装方法及安装精度控制要素的详细分析,提出了适宜三峡升船机齿条、螺母柱安装的施工流程和控制措施。在工程实践中,采用基准点检测得到对齿条、螺母柱的精度控制,提出了精加工工艺螺杆配合千斤顶调整的方法作为齿条、螺母柱安装加固措施,解决了齿条、螺母柱安装中面临的各项高精度标准技术难题,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裴爽  黄波 《中国科技博览》2013,(31):335-336
磁致伸缩液位仪是根据电磁场理论,应用磁致伸缩原理来实现储罐液位测量的高精度仪表。本文主要介绍了MET型磁致伸缩液位仪的原理、特性、安装方法及日常维护措施,并对其在罐区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整备车车体模态影响列车提速,而车下吊挂设备对车体模态有着一定影响。对吊挂设备研究表明:含有吊挂后,车体模态频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好的外挂布局可以有效提高车体模态值。因此,合理地布置外挂物以减小其对车体模态的影响,逐渐成为车体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以某车体为例,通过理论推导和MATLAB仿真分析,给出吊挂设备的质量,安装刚度和安装位置对车体模态的影响曲线,得到的结果对吊挂装置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变频多联空调系统的设计及安装要点入手,结合了建筑及室内装修设计等专业知识,对实际情况设计、安装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具体描述和分析,为变频多联空调的使用提供了最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转速标准装置的技术改造方案,包括对其进行电机、机械变速等部分的改造及将锁相伺服控制技术和总线技术应用于控制系统。经改造后装置的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5.
提高干涉螺栓安装质量是提高螺接接头连接效率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钛合金干涉螺栓安装质量,建立钛合金干涉螺栓有限元动态安装模型,研究干涉量、摩擦因数和安装次数对接头安装质量的影响,并结合试验对安装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应力波安装阻力小于强迫安装;1.0%干涉量下安装孔壁挤压不充分,2.0%干涉量时会引起孔壁划伤,1.5%干涉量下安装孔壁表面质量最优;1.0%和1.5%干涉量下安装阻力对摩擦因数不敏感,但干涉量增加到2.0%时,安装阻力和最大凸瘤高度随摩擦因数增大而显著增加;二次安装导致安装阻力和最大凸瘤高度大幅上升,安装孔壁形成明显层叠累积.综上所述,工程实践中推荐使用1.5%干涉量,以保证安装孔壁表面质量.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摩擦因数选择0.1~0.15,多次安装应避免使用.干涉量大于1.5%时,应通过多次铰孔、改善螺栓表面润滑效果等方法尽可能降低摩擦因数,进而有效减小安装阻力和最大凸瘤高度.  相似文献   

16.
李建华  张洪臣  刘喜梅 《制冷》2003,22(4):53-55
本文通过对国外几个独具特色、构思新颖的制冷装置实例的介绍,并与国内相关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对比,说明了制冷装置设计方案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内部清洁是制冷系统可靠、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介绍制冷工程安装时的系统清洁度的保证措施,并对有关制冷设备、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黄锐锋 《制冷》2001,20(1):85-87
针对目前空调工程设计、施工中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根本在,工指出在空调设计、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A new design is proposed for a system for exam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reflective fiber-optics pressure sensor. It is simple, reliable, and does not require complicated engineering, adjustment, or measurement operations in the manufacturing of the optical part.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Izmeritel’naya Tekhnika, No. 5, pp. 66–68, May, 2008.  相似文献   

20.
俞可龙  庄表中 《振动与冲击》1998,17(2):60-62,59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振动方法将颗粒与液体连续分离的装置,在理论上推导了一些参数需满足的条件,还设计并生产了产品,经使用能实现连续分离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