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程巨强  刘志学 《铸造技术》2005,26(11):994-996
研究了回火保温时间对ZG30CrMn2Si2Mo新型贝氏体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回火时间下材料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2 h以下回火材料的强度、韧性、硬度升高,超过2 h回火,随着回火时间的增加,材料的硬度、韧性趋于稳定,超过3 h回火抗拉强度保持稳定,随着回火时间增加,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量减少.ZG30CrMn2Si2Mo长时间回火对性能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通过金相、SEM和TEM观察,表面粗糙度测试和电化学实验方法,对经过不同温度淬火和回火的国产Cr13型马氏体不锈钢的微观组织演变及其对材料硬度,表面光洁度和耐蚀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氏体是基体中的主要相,当回火温度为650℃时,铁素体变成基体中的主要相,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不锈钢基体组织发生了由回火马氏体到回火索氏体的演变.回火后,材料的硬度降低,当回火温度达到650℃,材料硬度降至22 HRC,其表面光洁度大幅度降低.同时,回火材料的耐点蚀性能低于淬火态材料,且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马氏体不锈钢的点蚀电位降低,并在500℃时达到最差.  相似文献   

3.
通过洛氏硬度计、万能拉伸试验机与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研究了高温预回火对4Cr5MoSiV1Ti模具钢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预回火条件下材料的金相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碳化物,常规回火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与常规回火工艺相比,材料的抗拉强度基本不变,硬度与屈服强度略有下降,但仍符合使用要求;高温预回火材料的断面收缩率为49.2%,常规回火工艺的断面收缩率为43.4%,提升5.8%;高温预回火材料的冲击韧性为32.66 J/cm-2,常规回火冲击韧性为27.5 J/cm-2,提升约18.8%。  相似文献   

4.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实验机测定了高钒高速钢在1 050℃淬火后250、550、600℃回火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以确定回火温度对组织的影响;利用SEM、TEM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不同回火温度下的试样组织进行了分析;利用HST-1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下材料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磨粒磨损使用条件下,高钒高速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 050℃淬火后550℃回火,此时,由于残余奥氏体量减少.其耐磨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铸造》2017,(11)
研究了淬火和回火温度对耐磨铸钢ZG30Mn2SiCr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G30Mn2SiCr经860℃淬火和250℃回火热处理,材料具有最佳综合性能,硬度达到HRC 52、冲击功12 J、抗拉强度1739 MPa;回火后的组织主要为回火马氏体。使用该材料的农机深松铲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何石磊  蔡和平  韩礼红 《钢管》2011,40(Z1):7-12
采用等温淬火工艺和回火工艺对S135钻杆管体进行热处理,研究了等温淬火时间和回火温度对其强韧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等温淬火时间的延长和回火温度的提高,钻杆管体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下降,而塑性和韧性指标上升;等温淬火时间和中低温回火对其韧性影响较小.介绍了显著提高钻杆管体材料韧性的热处理工艺制度.经该工艺处理后...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碳低合金钢材料进行分析,提出了制造大直径磨球的工艺.结果表明,该工艺生产的磨球显微组织为细小回火马氏体,硬度高,韧性好,适合在大型半自磨机上使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ZG310-510铸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ZG310-510钢的强度、硬度和冲击韧度提高,淬火温度为1000℃达到峰值.1000℃淬火、200或600℃回火,铸钢具有良好的强韧性,200℃回火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组织和少量残余奥氏体,600℃回火的组织主要为索氏体组织.400℃回火出现回火脆性,材料的冲击韧度最低.提出了提高ZG310-510铸钢的强韧性的热处理工艺:1000℃淬火 200/600℃回火.  相似文献   

9.
根据固体中的弹性波理论,通过测量M50NiL及M50钢中超声横波、纵波声速及材料密度,评定了M50NiL钢退火、淬火和回火态及M50钢回火态的杨氏模量及泊松比.结果表明,M50NiL钢退火、淬火和回火态的杨氏模量差别很小,泊松比几乎相同;M50钢回火态比M50NiL钢回火态的杨氏模量大2.3%.声学法测得M50NiL钢回火态的杨氏模量与拉伸试验测定值及文献中的参考值相近,表明声学法评估材料弹性模量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0.
蔡璐 《金属热处理》2006,31(5):94-96
对开裂的发动机排气歧管垫片进行了失效分析,发现产生第一类回火脆性是导致垫片开裂的原因.通过系列回火工艺试验,确定了65Mn钢第一类回火脆性出现的温度范围.使用改进后的回火工艺,解决了垫片装配开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