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Planning》2019,(9)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旅游推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现状。目前,人才培养目标未能有效适应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开设的主要课程及实训安排存在不足,学生对旅游推介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较少,对旅游推介专业的英语知识掌握不足,旅游推介专业实践教学被忽视。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训基地较少、部分任课老师综合技能偏低是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学校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和实训活动,教学中注重渗透旅游推介专业知识,并加强旅游推介专业英语教学,认真开展实训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
基于OBE人才培养模式,在调研旅游管理专业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明确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在此目标下,通过构建职业技能+管理知识的课程体系、联合产学研搭建实习平台、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校内实训、革新教学方式以及建立能力本位的考核机制等几个方面,构建本科旅游专业的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5)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加强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心。高职院校旅游创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旅游创业型人才应该具备基本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开拓创业精神。从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两个方面入手,提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树立人才培养理念;设置能力培养课程,完善实践教学制度等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8)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同时对旅游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还存在对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理念的认识仍然不够、在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依然不足等问题。通过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等方法,将有效提高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质量,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1)
近年来,在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标实施的影响下,要求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现代化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在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教学活动必须满足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加强校企合作、改革教学考评体系,丰富旅游专业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旅游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展开具体分析,找到优化旅游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6)
研究民族地区高校实践教学需求特征和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对于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旅游企业满足其人才需求、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调查到的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交叉分析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南疆地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整体需求特征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民族地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0)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实践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办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技能型人才培育的主要路径。在职业教育中,必须突出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创新实践教学的方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涵,合理安排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5)
本文提出了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存在学生学习重点不突出,开设课程体系比较杂乱,旅游类技能培养教弱的问题,提出可以通过现有课程体系改革,按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设计课程模块,按照职业能力培养体系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来提高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5)
旅游人才培养系统建设要求能够基于旅游产业市场需求情况,提供具有创新能力的旅游人才培养系统,而基于此耗散结构理论能够为旅游人才需求系统提供一个有序机理,从而为人才培养实践提供一个确切实践目标。可以说,基于耗散结构理论下的旅游人才培养系统建设能够有效保证旅游人才培养系统具有一定科学性,使其处于培养系统盒市场需求之间平衡状态,实现旅游行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实践教学从属、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不集中,学生实践训练和参与工程实践时间少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以能力增值为目标,构建贯穿4个学年8个学期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双师型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和实践教学目标达成评价等途径保障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研究成果可以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架构之间的有效融合,全面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测绘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