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NY1型高压毛细管式粘度计和恩氏粘度计,实测了SR28高精度陀螺马达润滑油的压粘关系和粘温关系;测出了该油的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求出了压粘关系、粘温关系及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拟合公式。拟合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笔者们研制的超高压毛细管粘度计的基本原理。指出了研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给出了国产双酯合成润滑油的压粘关系初步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3.
自补偿润滑油高压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450MPa压力下对自补偿润滑油的粘-压关系,粘-温-压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加入SW4添加剂后,润滑油的粘压系数有所下降,粘-温纱数有较大下降,固化压力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机械工程设计的需要,世界上不少学者对润滑油的压粘特性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的研究,并提出一些压粘关系经验方程和压粘系数计算式。其中美国的B.Y.C.S。和E.E.Klaus提出过一个从润滑油常压参数计算其压粘系数的计算式(以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利用自己研制的高压毛细管式粘度计对含碳粉的二相流体润滑剂进行了压粘特性的测试研究。结果为,当压力在l00MPa以内、温度在100℃以下时,含碳粉量在2%以内的二相流体润滑剂仍呈牛顿流体特性。并且温度增加时,压粘系数变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自行研制的光干涉弹流牵引力试验装置测量了国产牵引油的压粘系数,用46号机械油为标准油测得了牵引油SSH20,SSH30,SSH80和Ubl的压粘系数,填补了国产牵引油压粘系数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7.
润滑油在高压下的流变性质,是近年来国内外润滑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它是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和高压下油流动状态计算的基础。本课题是研究超高压(1万大气压即1GPa)下用毛细管法测定润滑油粘度变化规律和其他流变性质的方法和设备。因此,该设备的研究具有基础理论和工业实践的双重意义。但是研制我国第一台1GPa下(比美国J.D.Novak的同类设备的压力要高)的毛细管粘度计,遇到很多困难,经过努力成功地解决了高压筒体的强度、毛细管的制造和高基础压力下微小压差的测量等三个技术难点,并研制成新型的压差测量传感器。最后对20号液压油和20号机械油的粘压关系进行了实测,验证了该设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毛细管粘度测量的基本理论,研制了适合测量含纳米颗粒润滑脂在高压条件下的压粘关系的试验台,试验台可以提供的最高压力为400MPa,剪切率范围在20~300/s内。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验Inconel718正交切削有限元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犁削效应和前刀面粘压对Inconel718切削过程的影响.基于正交切削实验建立Inconel718有限元切削模型,模型结果同实验值对比以验证模型可靠性.通过改变刀具圆角半径和负前角参数,提取并比较不同的切削力时域曲线和刀具温度,分析犁削效应和前刀面粘压.研究表明犁削效应提高进给力数值,刀具圆角半径由0变为5μm,Inconel718切削进给力均值提高7%:前刀面粘压提高刀具和切屑温度,有利于切屑分离.但刀具负前角为-20°,切削加工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滑动轴承压强低的特点,将压粘方程线性化,提出了线性化的压粘方程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压粘效应的有限长径向轴承的雷诺方程式,此方程可作为研究有限长径向轴承的基础,此外,在本文中还介绍了用近似法解考虑压粘效应对矩径向轴承计算的主要结果,并用算例将它与考虑压粘效应的短轴承的解析解作计算对比,结果表明近似解表达式的结构简单,更方便应用,而且误差很小,数值计算说明了压粘效应对最小油膜厚度的影响是使它的厚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厚,润滑计算计算时应当考虑。  相似文献   

11.
短滑动轴承-转子体系的涡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短轴承考虑压粘效应油膜力引起的转子涡动 ,为转子失稳后轴颈中心振幅、转子振幅及涡动频率提出了计算方法。算例表明 :当轴承相对间隙值保持定值时 ,轴颈中心的振幅 ,转子中心的振幅 ,涡动频率均较没有考虑压粘效应时相应值低。这说明虽然润滑油的粘性对振动有阻尼作用 ,但是 ,考虑压粘效应会使阻尼作用增大 ,从而使振幅衰减 ,特别是使转子中心的振幅有较大的衰减。这些在轴承 转子体系设计时是应该考虑的。在所建立的方程中使压粘系数等于零时 ,退化成不考虑压粘效应的情况 ,其结果与经典方法计算得的结果符合度甚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了进行润滑剂压粘特性研究的必要性。介绍了目前国外进行润滑剂压粘特性研究的几种基本方法,并对几种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叙述。比较了几种基本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最后,介绍了笔者们研制的一台高压毛细管粘度计。  相似文献   

13.
在短径向轴承中考虑压粘效应的润滑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本文中应用线性化的压粘方程对短径向轴承的润滑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油膜中压强的解析解,并以此解析解为基础,推导了承载量系数,摩擦力,功耗等公式。计算结果与一些文献中关于润滑现象的家性叙述是一致的,在本文中考虑压粘效应的公式化描述可为设计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对纳米压痕测试基本原理及性能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一种典型压电双晶片开展了压痕响应测试分析,测得了不同最大压入载荷条件下的载荷-压入深度关系曲线,得到了材料的硬度与最大压入载荷间的关系。本文对分析研究压电材料及其器件的力学性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圆盘回转式压块机,为了分析压曲横梁的振动与液压油缸油腔内压力波动之间的关系,利用DASP V10振动测试系统对压曲横梁的振动进行检测,利用液压万用表5060对油腔内的压力进行检测,得到了压曲横梁的振动曲线和对应的液压油缸内的压力波动曲线,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在压曲横梁的液压系统上增加单向节流阀的改进方案,重新测定横梁振动和油缸压力波动。两次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改进方案有效的解决了压曲横梁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量纲分析和有限元数值计算,系统研究了Oliver&Pharr压入硬度与材料单轴强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盯。σE,y+σE,b与Oliver&Pharr压入硬度日以及压入比功形Wo/W之间存在近似的函数关系,即材料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之和与Oliver&Pharr压入硬度之比近似为压入弹性功与压八总功之比的函数。利用该关系,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之和可以由一次压入测试结果来获得,这使得利用压入技术对材料强度水平进行直接比较成为可能,因而克服了过去仅仅基于压八硬度值,只能对材料强度水平做相对比较的缺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7.
陈洪月  许若镛  毛君 《机械强度》2020,42(3):680-687
为了研究带式输送机运行过程中,输送带覆盖层与托辊的压陷阻力变化规律,以三元件固体模型为基础,考虑温度对输送带粘弹性能的影响,提出并建立一种考虑温度的三元件四变量热粘弹动力学参数模型。再利用变温动态压缩实验,得到不同温度下的动态加载力与时间的曲线,通过一阶傅里叶级数拟合和推导获得了输送带橡胶覆盖层的热粘弹动力学参数模型公式,并对公式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最后建立了包含温度、带速等参数的输送带压陷阻力系数计算方程,分析了各因素对压陷阻力系数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压陷阻力系数计算方程,研究结果为指导带式输送机的节能运行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冯丽  谢沛霖 《机械制造》2007,45(1):32-36
用有限差分法,选取合适的边界条件,计算粘度不变时有限长滑动轴承的特性,与考虑粘温效应和粘压效应下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分析了由温升和压力变化引起的粘度变化对轴承静特性参数、8项动力特性系数以及系统稳定性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般工况下,粘压效应对轴承特性的影响不大,而在大偏心率的情况下,粘温效应对轴承特性的影响较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航空喷气燃料的饱和蒸气压属性对飞机燃油系统、发动机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在飞机燃油系统飞行试验过程中必须对其饱和蒸气压进行测量。本文通过两种不同的测试设备对RP-3航空喷气燃料饱和蒸气压进行了测量,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并解释了测试结果的差异性,对航空喷气燃料特性参数测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挤压模式下磁流变液力学行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磁流变液在不同直流电流作用下的准静态挤压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建立了用于测试磁流变液挤压模式下力学特性的实验装置,并通过ANSYS/Multiphysics对此实验装置磁路的磁感应强度分布进行了仿真分析.测试了压应力和压缩弹性模量各自随压应变的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压应力与压应变、外加电流大小和磁流变液本身的性能都有密切的关系.压应力与压应变、压缩弹性模量与压应变的曲线可以划分为3个不同的区域.在第1区域压应变小于0.025时,压应力和压缩弹性模量随压应变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在第2区域压应力与压应变的曲线斜率近乎为零,而压缩弹性模量却随压应变的增大而下降,在压应变约为0.15时降到最低.随后在压应变大于0.15时压应力和压缩弹性模量与压应变显示为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