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二维潮流水质模型对钱塘江河口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对水质的影响进行了模拟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上游径流流量加大,污水团输移的速度明显加快,最大浓度也有所降低。同时随着污染物在输移过程中稀释扩散,超标总历时沿程逐渐增大,污染物最大浓度沿程逐渐降低。模拟及计算结果显示:突发污染事故后,加大上游的下泄流量,对加快污染团下移、稀释污染团从而降低污染物浓度的作用非常明显,模拟结果可为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提供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河流水环境突发污染事故会对下游城市供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根据已有水下地形、水文数据,考虑入流、分水、下泄流量综合条件下典型断面水位及流量变化情况,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建立了淮河干流水动力模型。模拟计算某河段突发水污染事故后,采取分别加大污染河段南部支流史河来水20、40 m3/s的引水冲污应急措施时,污染云团沿程各个时刻的变化情况,定量预测污染云团峰值、纵向离散长度和影响范围。结果表明:通过引水冲污,经过河流自身的净化及清洁来水的稀释,污染物浓度峰值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减,同时污染云团的移动速度加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物整体浓度降低,污染云团纵向长度增大;加大流量越大,污染物整体浓度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突发水污染事故往往会对城市供水安全、河流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信息表明,在我国因水上交通事故、企业违规或事故排污、公路交通事故、管道破裂等,每年发生的水污染突发事故次数多达几千起,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特别是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由于其突发性与不确定性,监测与治理困难,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为了减少危害与损失,研究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对河流的影响规律尤为必。在建立水质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离散系数与降解系数的确定方法,以我国南方某河流为背景,假设河流上游发生事故性排放后,计算下游水体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比了不同流量、不同污染强度条件下,下游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规律和对某取水口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河流应对类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某水库溃坝过程,以单库非恒定流溃坝数理模拟计算的方式,对上游溃坝洪水涌入下游紧邻的梯级水库以及下游紧邻水库调水御洪防范库坝连溃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上游发生大坝突然溃决时,可能造成下游库区土石坝连续溃决;在遭遇超级溃决流量是,提前预警泄流只能起到推迟紧邻的梯级水库溃坝时间的作用,不能完全阻止下游紧邻的梯级水库发生连溃;增大紧邻梯级水库的泄流能力,可使库区漫坝洪水流速维持在不发生危险冲刷的指标范围内,但不能彻底防止水坝漫顶;通过增设非常泄洪通道提高泄洪能力,通过预警提前调整库容,能有效防止紧邻梯级水库的坝体连续溃决。可为防范上游溃坝引发紧邻库区土石坝梯级连溃的工程技术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供水河道抵御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以南渡江下游的海口市供水河道为例,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污染物到达龙塘取水口的时间及影响历时。提出在龙塘取水口上游建立节制闸和应急渠道,将上游突发水污染事故产生的污染物云团引排到应急渠道中的措施。水动力水质模拟结果表明,该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南渡江河流中的污染物总量,使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不会对供水河道的供水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Matlab软件对大连地区独流入海的季节性河流污染物扩散进行模拟,并以挥发酚为例进行水污染动态时空可视化展示,结果发现:污染团在降解过程中随着水流向下游漂移,污染范围有所增加,但浓度也在不断降低,并且汛期污染物浓度降低与扩散范围远大于非汛期。对污染源下游1000m处应急入连取水口处污染物变化情况进行模拟。研究发现:该处污染物浓度变化为先增加后减少,并存在最大峰值,由此可得到此处污染物预警的开始与解除时间。该研究能够为山地丘陵地区季节性河流发生的水污染事故水质安全预警预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促进水生态友好和行业科技的进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黄河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出现较为频繁,水库加大下泄流量对缓解突发性水污染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建立黄河小浪底以下河段降雨径流、河网水动力学与污染物传输扩散相耦合的模型,基于非汛期黄河干流多事故地点排放情景模式,研究小浪底水库运行方式对污染事件的调控能力及实施效果。结果表明:针对发生在小浪底水库下游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水库实施应急调度,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起到降低污染物浓度、控制污染物传输的作用。事故地点若距离水库较近,应急调度能够发挥较大作用。下游河道接近环境流量,小浪底水库在150~1 500 m3/s等级范围改变下泄流量,对事故地点在高村以下河段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无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太浦河调水对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质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黄浦江上游水量水质情况基础上,提出了太浦河调水试验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太浦河闸泵调度对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量水质改善明显,在试验期间降雨偏枯的情况下,黄浦江水源地松浦大桥断面水量明显增加,平均净泄流量439 m3/s,氨氮质量浓度可达Ⅳ类水标准,好转2个水质类别。  相似文献   

9.
运行流量对库区污染物下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嘉  李志勤  李然 《水利学报》2005,36(10):1183-1187
本文通过直接求解水体三维污染物运动方程,模拟了概化水库中污染物运动,系统分析了运行流量对污染物下泄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污染物来流条件下,增大运行流量有利于污染物下泄,减小污染物在库区滞留时间和水库下泄水流水质超标时间。作者将分析结果应用到紫坪铺水库突发性污染事故预警系统中.针对不同污染物来流条件提出了相应应急目标和应急运行措施,为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东庄水库作为关中渭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网络中的关键工程,库区两岸分布有许多工业企业,一旦发生突发水污染事故将会严重危及水库水质安全。针对东庄水库可能发生的突发水污染事故,基于MIKE 11水动力-ECO lab模块,对东庄水库突发水污染事故爆发后CODMn有机物扩散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上游来水量对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作用明显,污染物排放流量及排放时间对污染带影响不显著,通过改变上游来水量可控制污染带的影响时间及影响距离。该结果可为东庄水库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调控策略及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阮娅  傅慧源  许秀贞 《人民长江》2008,39(23):114-117
攀枝花市区河段位于乌东德水库库尾。水库蓄水后,由于水流流速减缓,污染物迁移、扩散能力减弱,攀枝花市河段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将有所减小,有必要对乌东德水电站水库蓄水后攀枝花市区河段的水体纳污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水污染控制措施。从乌东德水库蓄水对攀枝花市区河段的纳污能力、主要取水口水质、钒钛产业园区岸边污染带的影响以及钒钛产业园区事故排污几个方面分析了乌东德水库蓄水对攀枝花市区河段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以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桃源水电站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已经15个月,在C级检修期间,发现其上导流板脱落在前流道内,为此,业主单位邀请相关方面专业人员实施现场勘查,以深入分析事故原因。考虑到业主的经济损失、修复工期等因素,经过反复谨慎的分析研究,最终选定了最佳修复方案。实施修复处理以后,机组的运行状态稳定,表明修复效果良好。针对该事故的发生背景、流道内部检查结果、事故原因分析、修复方案的研讨过程及确定,以及修复处理过程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下游水域码头硫酸泄漏事故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非恒定水流数学模型模拟长江泰州段潮流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非稳态二维水质模型预测硫酸泄漏入江氢离子输移扩散过程。预测结果表明,硫酸泄漏事故发生于涨潮开始时对上游影响最大,发生于落潮开始时对下游影响最大,酸性污染带(pH值超标)最大影响范围为码头上游2000 m至下游8960 m。探索模拟硫酸泄漏后形成的酸性污染带的动态迁移过程,为潮汐水域酸性物质的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电力系统的不断扩大 ,大容量、超高压设备的不断投入和新科学、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应用 ,使继电保护结构、机理不断改进、更新 ,由此对继电保护设置、运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理清思路、掌握原理、把握方法入手 ,就如何运用基本知识 ,正确处理继电保护装置事故阐述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北疆长距离供水渠道应急闸控措施的选取,通过构建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对应急闸控下的水力响应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应急情景提出闸控方案。结果表明:事故渠段上下游节制闸紧急关闭时,上游闸后及下游闸前水位变幅很大,渠段内水位波动剧烈;适当减小闸前控制水位以引导渠段退水闸的开启,可有效削减闸前水位壅高值,但闸后水位降幅增大;渠首引水闸快速关闭可以有效减小事故段退水和削减闸前水位壅高的压力,非紧急工况下,渠首引水闸保持小流量供水可以维持分水口用水且利于全线恢复供水;事故段上、下游节制闸关闭速率越大,事故段水体控制效率越高,但闸前壅高、水体稳定时间都会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6.
某水厂水锤事故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5年7月8日某水厂发生特大淹机停水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文中引用了事故后的试验资料,包括加装空气阀后的试验资料,对事故进行了仿真计算及与试验的对比计算。分析认为:由于防水锤措施不足,水泵断电后产生严重水性脱流,空泡溃灭水锤压力达1.5MPa以上,是酿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建议设置调压塔,以彻底根除水锤危害。  相似文献   

17.
抽水蓄能电站事故闸门动水闭门可靠性及门体水力荷载特性一直是闸门设计和运行中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对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上库进水口事故闸门在不同事故流量工况下动水闭门过程的门体水力荷载进行研究,并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相同事故工况的数值计算成果和模型试验成果吻合较好,表明采用RNG k~ε模型和VOF方法对平面闸门动水关闭的非恒定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能够取得较好的结果。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流道的过流量对事故闸门门体水力荷载影响显著,初始事故流量越大,闸门动水关闭过程中闸门区满流向明流过渡时刻的闸门相对开度越大,闸门上游底缘上托力越小,事故闸门动水闭门的持住力相应越大。事故流量由151 m~3/s增大至800 m~3/s时,闭门持住力增大约20%。计算分析结果可为相关闸门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尾矿库溃坝特征,引入泥流水力计算对尾矿库溃坝事故进行计算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GIS工具耦合,从空间层面对溃坝事故进程和产生的影响进行动态预测和展示,从而建立尾矿库溃坝事故预警体系,为事故应急工作提供指导。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支流老灌河流域为例,选取流域上下游两个典型尾矿库进行溃坝事故情景模拟,得出上游尾矿库溃坝事故影响范围55km,对该尾矿库下游3~5km处居民区有严重危害,事故影响时间约6~7h;下游尾矿库溃坝事故影响范围13km,主要破坏该尾矿库周边农业资源,事故影响时间约2h。模拟结果在验证本研究实用性的同时,为该流域尾矿库溃坝事故预警应急措施和流域日常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舒长莉  李林  冯韬 《人民长江》2019,50(3):73-77
为及时处理赣江南昌段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采用MIKE21二维水质模型建立了赣江南昌段水动力模型,通过耦合污染物传输模型研究了该河段上游物质释放和运移扩散过程。模拟过程中,利用2013年赣江水文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在模拟精度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模拟了2013年赣江南昌段分别在丰、平、枯3种典型水文情势下的突发水污染事故中污染物运移扩散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丰、平水文情势下,污染团流过饮用水取水口速度较快,历经2~4 h;枯水水文情势下污染团流过取水口较慢,历时会超过10 h;突发水污染事故对饮用水取水口影响程度受赣江水文情势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廖坊水电站机组甩完负荷后需要进行流道检查.进水口检修门与尾水事故门止水效果不好,导致流道中的水排不干,无法进行流道检查.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方案.按处理方案重新操作后,解决了闸门止水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