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东北-华北中生代盆地结构构造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张功成 《石油学报》1997,18(4):7-13
中国东北-华北中生代有六个成盆期.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受南北向挤压作用控制;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东北和渤海地区仍以南北向挤压为主,南华北盆地的形成和秦岭-大别造山带向南的推覆有关;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东北发生热沉降,渤海湾和南华北发生裂陷作用,晚白垩世末期松辽盆地西北缘发育压陷盆地.东北-华北中生代共发生6期正反转,中侏罗世以前盆地反转是南北向,其后为北西一南东向压扭.  相似文献   

2.
南华北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南华北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特征,方法:对盆对基底特征及造盆阶段进行划分。结果:探讨了盆地形成机制及盆地演化。结论:南华北盆地晚三叠世及早、中侏罗世因秦岭大别造山带的挤压形成两期压陷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形成两斯产张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根据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压力孕育史模拟,晚三叠世和早白垩世其烃源岩内异常流体压力均明显大于静水压力,形成2个过剩压力高峰(不同地区前、后峰的大小关系不同),之后对应的泄压段可作为两个重要排烃期,中西部的主排烃期在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东部的主排烃期在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根据对研究区5条剖面的水动力模拟结果,认为气势分布的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至今),各阶段气势分布特征有所不同,不同阶段之间天然气运移方向变化较大。通过对层组间过剩压力分布、气势对比及奥陶系地层水和天然气化学性质的综合分析,认为沿垂直方向运移的天然气向上可到达下石盒子组,向下通过古侵蚀沟等可进入奥陶系,成为奥陶系大气田的一部分气源。图5参7(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4.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演化及其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可分为同裂谷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后裂谷期(早侏罗世-早白垩世)和前陆期(晚白垩世-新生代)等3 个阶段。同裂谷期主要发育河流相、湖泊相和火山碎屑沉积物;后裂谷期发育2 个较大的海进-海退旋回,下部旋回以湖相、海相沉积为主,上部旋回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前陆期以压性机制为主,发育了海相、陆相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最主要烃源岩位于Vaca Muerta 组;主要产层是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砂岩和灰岩;侏罗系及其以下盖层多为区域性的,其上盖层多为半区域性的。盆地内石油主要分布于盆地周边,天然气集中于盆地中心,以构造-地层复合型油气藏为主。盆地西部逆掩带以及盆地东部周缘重油分布带是有利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盆地构造演化阶段是讨论盆地形成与演化过程的基础,也是确定油气成藏时-空格架的重要依据,对于建立大陆的构造运动年表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准噶尔盆地内部的深井与高精度反射地震资料,在盆地构造沉降与构造-地层层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周缘构造事件,厘定了盆地的构造演化阶段,剖析了不同阶段的演化特征。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经历了石炭纪断陷-拗陷、早二叠世断陷、中二叠世—三叠纪前陆盆地、侏罗纪伸展断陷—压扭盆地、白垩纪-古近纪陆内拗陷与新近纪-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等6个演化阶段,可归并为石炭纪、早二叠世—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第四纪4个不等时的伸展-聚敛旋回。随时间演化伸展活动趋弱、挤压活动(南北向上)增强,盆地整体表现为“四周冲断挤压、范围缩小”的特点,东西向上缩短率为35.8%,南北向上缩短率为12.2%,东西向上的缩短为南北向上缩短的3倍。西缘挤压主要在中二叠世—早三叠世,而东缘挤压除此之外,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仍较强烈,南缘挤压在中-晚二叠世、中-晚侏罗世、上新世—第四纪强烈发生,北缘则在晚白垩世冲断活动强烈。上述伸展、挤压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强烈差异性形成了准噶尔盆地复杂的叠加、复合地质结构,不同构造单元差异演化明显,油气聚集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6.
榆林气田储层成岩作用与烃类充注期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对榆林气田二叠系山西组山2段砂岩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榆林气田储层物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根据包裹体测试结果,结合埋藏史综合分析认为,榆林气田烃类充注主要有4个时期,分别为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晚期—早侏罗世晚期、早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晚期和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7.
中扬子及邻区层序地层与原型盆地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扬子及邻区原型盆地可划分为 9个大层序,其中,1~6大层序由中、古生代海相地层组成;第 7大层序为早、中侏罗纪的陆相沉积;第 8大层序为晚侏罗世的前渊沉积;第 9层序为晚白垩世至第三纪的伸展盆地。震旦纪,中部地区为台地相环境,向南为浅海陆棚环境,向北以陆表海为主;寒武纪至早奥陶世为典型的大陆边缘盆地;中、晚奥陶世至志留纪为裂谷盆地发展阶段;泥盆纪至石炭纪该区发生广泛海侵,与华南海域和太平洋海域多处相连;二叠纪至早、中三叠世为原型盆地的重要转型时期,随着分隔秦岭微板块与扬子板块的勉略古洋盆向东打开,扬子北缘由前期的区域性隆起转变为向北加深的大陆边缘盆地;晚三叠世经历了两次幕式旋回,巴东组沉积时期盆地沉降缓慢,九里岗组沉积时期则较快;早、中侏罗世原型盆地早幕 (早侏罗世)沉积缓慢,晚幕 (中侏罗世)快速沉降,以水下沉积作用为主;晚侏罗世可划分为两大构造演化阶段,早期构造活动相对平静,晚期强烈;晚白垩世至老第三纪,盆地范围缩小,以湖泊、河流体系为主。由此,中扬子及邻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 4种不同性质的原型盆地,具有幕式充填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收集大量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华北地台东部及邻区( 郯庐断裂带以西,燕山及其以南,太行山及其以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以北) 的早、中侏罗世盆地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进行原型恢复,编制了该地区中生代原型盆地分布图。结合区域构造动力学背景进行了原型盆地分类:早、中侏罗世盆地为压性盆地,分为大中型坳陷盆地和小型坳陷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成盆模式有3 种( 走滑盆地,伸展盆地,类前陆盆地) ,将该地区分为西部伸展盆地区、东部走滑盆区地和南部挤压盆地区。认为该地区中生代盆地分布及演化受控于滨太平洋区域构造带和秦岭—祁连区域构造带的作用,由于盆地规模比较小,热坳陷也比较小,使这些中生代盆地的含油气性与同一地质时代发育的松辽盆地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费尔干纳盆地钻井、取心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认识,研究了天山造山带的活动与费尔干纳盆地形成演化之间的关系,阐述了盆地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并探讨了影响盆地形成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认为,费尔干纳盆地的形成演化与天山造山带和帕米尔地块的活动密切相关,盆地东北缘的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对盆地的形成演化与沉积展布有重要的制约作用;盆地经历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山间拗陷阶段、晚三叠世构造抬升阶段、早侏罗世—中侏罗世盆地雏形形成阶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抬升阶段、晚白垩世—古近纪持续沉降阶段和新近纪—第四纪构造抬升阶段;费尔干纳盆地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形成于构造平静期,油气运移和成藏于构造活跃期。  相似文献   

10.
华北板块东南缘原型沉积盆地类型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北板块东南缘原型沉积盆地类型受构造演化控制,古生代至中三叠世华北与扬子两大板块由"开"到"合",华北板块东南缘也经历了从震旦纪至中奥陶世的被动大陆边缘,到晚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早期的抬升剥蚀;早石炭世晚期-中三叠世由于板块的拼合,在大陆边缘形成前陆复理石沉积盆地;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两大板块碰撞造山形成秦岭一大别造山带,与造山耦合形成磨拉石沉积盆地;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在造山期后造山带内部拆沉的同时,造山带边缘拆离,形成后缘伸展与前缘冲断的复杂构造类型;后期受古太平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活动控制,形成伸展断陷和坳陷盆地。  相似文献   

11.
The solubilities of three bitumen samples (Suncor, Syncrude and Lloydminster) in five solvents were examined and prediction on the various bitumen-solvent mixture viscosities were made with Cragoe equation. By calculating the Cragoe constant 'a' for each mixture and using the average value in the Cragoe equation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equation was improved by over 60%. Bitumen-naphtha mixtures showed the best viscosity predic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solubility of the asphaltenes in the bitumen was highest in toluene among the five solvents However, naphtha, showed a moderate solvating power, which negligibly varied over the range of composition studied. Therefore naphtha, a solvent derived from bitumen was recommended as the most appropriate solvent for reducing the viscosity bitumen.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solubilities of three bitumen samples (Suncor, Syncrude and Lloydminster) in five solvents were examined and prediction on the various bitumen-solvent mixture viscosities were made with Cragoe equation. By calculating the Cragoe constant ‘a’ for each mixture and using the average value in the Cragoe equation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equation was improved by over 60%. Bitumen-naphtha mixtures showed the best viscosity predic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solubility of the asphaltenes in the bitumen was highest in toluene among the five solvents However, naphtha, showed a moderate solvating power, which negligibly varied over the range of composition studied. Therefore naphtha, a solvent derived from bitumen was recommended as the most appropriate solvent for reducing the viscosity bitumen.  相似文献   

13.
多管式三旋旋风管堵塞和磨蚀原因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用三旋因旋风管堵塞和磨蚀造成效率降低、寿命缩短致使烟机叶片磨蚀等问题,分析原因,提出防止堵塞和磨蚀的措施:(1)适当扩大排口尘直径;(2)适当增加排尘孔开孔率;(3)尽可能平稳操作。  相似文献   

14.
钻柱拖扭阻力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延强  吕英民 《石油学报》1996,17(3):110-115
考虑钻柱主要部分的刚度,对水平井乃至其它井中的整个钻柱的拖扭阻力,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系统的计算模型、方法及其功能与适用范围,并对起下钻及钻进时的大钩载荷、摩阻、水平段长度设计、井身优化等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介绍蒸汽系统抽真空、液环真空泵抽真空及液体喷射器抽真空工作原理、流程以及应用情况。通过对国内炼油厂目前常用的蒸汽抽真空和液体抽真空技术比较,表明液体抽真空技术有利于常减压蒸馏装置节能、降耗、减排,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17.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将油气扩散原理与干酪根热降解生油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以解决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理论问题。文中除了对Fick第一定律进行数学推导外,还指出这种方法的不足,还要考虑油气生成年龄和开始向地表运移至今的时间。这个时间等于或超过烃气从油气藏扩散到达地表所需要的时间,说明烃气扩散流已经到达地表,在该面积上进行化探可获得良好的结果。根据文中计算公式,对大庆和胜利等油田进行了计算,大庆油田的白垩系生油层的干酪根为Ⅰ型,生油层年龄约110百万年。采用D=10-6cm/s计算,烃气扩散到达地表所需的时间为39.45百万年,生油层沉降到生油门限深度所需时间为6.65百万年,计算烃气开始扩散至今的时间为103.35百万年。说明大庆油田白垩系生油层的烃气已经扩散到达地表,在该区进行化探可获得较好结果。又如胜利油田,老第三系生油层的干酪根为Ⅱ型,计算结果说明胜利油田老第三系的烃气尚未扩散到达地表,只在断裂带处有扩散烃气。根据本文的原理予测克拉玛依和南阳等油田,进行化探可获得较好结果。此外还例举了我国东北和西北两个油田的化探成果实例。  相似文献   

18.
在探索盆地油气成藏规律的研究中,要系统地研究储层流体系列(天然气、原油、沥青及水中有机质)含有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演化与氧化、破坏与保存等诸多方面信息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赋存特征.当将它们与形成上述特征的地质背景(包括构造史、埋藏史、沉积成岩史、孔隙发育史、油气史)动态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时,发现油气的聚集和保存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有效性,并进而可以获得盆地油气有效成藏期及有效成藏组合的有用信息,从而为现实的油气勘探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丽水、椒江凹陷油气潜力分析和勘探突破口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第四轮对外合作勘探成果分析台北坳陷丽水、椒江凹陷具有中国东部裂陷盆地的基本地质特征.下古新统优质烃源岩、丰富的油气资源和众多的圈闭是“九五”勘探的主战场.丽水凹陷已发现好的油气显示,是实现勘探突破的最现实地区,椒江凹陷勘探程度低是勘探的后备地区.以灵峰组为区域盖层的下古新统成油组合是主要勘探目的层.丽水西斜坡和分隔丽水东西次凹的灵峰低潜山构造带是该区最有利的两个区带,缓坡近凹构造是实现勘探突破的首选目标.文中指出了该区勘探的复杂性及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设备腐蚀与防护的现状和需要,建立了石化公司腐蚀数据管理及评价系统。采用方便灵活的SQL Sevver 2000建立数据库,实现腐蚀监测数据的网上传送、数据共享等功能,以便提高公司对腐蚀的综合管理及控制力度,并为公司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