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分别使用β-巯基乙醇/尿素溶解体系、硫化钠/尿素/SDS溶解体系、活化剂610/亚硫酸氢钠溶解体系和活化剂610/蛋白酶溶解体系对废弃羊毛进行溶解,得到不同分子质量的羊毛角蛋白溶液,并用其对羊毛织物及纱线进行抗起毛起球整理。测试整理前后的羊毛增重、物理机械性能、DFE,并结合SEM照片对抗起毛起球原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活化剂610/亚硫酸氢钠溶解体系和活化剂610/蛋白酶溶解体系得到的羊毛角蛋白溶液对提升羊毛抗起毛起球性能具有一定作用,抗起毛起球性能达到3级。  相似文献   

2.
使用超声波和双氧水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用粘度法测定了分子质量,并对羊毛织物进行整理.借助SEM、TG-DTA对纤维表面形貌和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羊毛织物壳聚糖整理前、后的抗折皱和起毛起球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壳聚糖能够有效改善羊毛织物的抗折皱性能,但对起毛起球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选择自制还原剂001和市售M2002抗起毛起球剂作为整理剂,并将二者结合对羊毛针织物进行抗起球起毛整理研究.结果表明,当还原剂001的浓度为1%、整理液pH值为9±0.2、整理温度90℃、整理时间60 min时,可以将羊毛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等级从2.0级提高到3.5级;使用市售M2002再进一步整理,其抗起毛起球等级可以提高到4.5级.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毛织物起毛起球现象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毛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整理工艺进行了探讨和实践.毛织物抗起毛起球的基本方法有蛋白酶法和树脂整理法,文章介绍了这2种方法在精纺面料和粗纺绒衫上的使用,经整理后的织物,抗起毛起球效果可以提高0.5~1级.文章同时还介绍了国标中的抗起毛起球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5.
选择自制还原剂001和市售M2002抗起毛起球剂作为整理剂,并将二者结合对羊毛针织物进行抗起球起毛整理研究。结果表明,当还原剂001的浓度为1%、整理液pH值为9±0.2、整理温度90 ℃、整理时间60 min时,可以将羊毛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等级从2.0级提高到3.5级;使用市售M2002再进一步整理,其抗起毛起球等级最多可以提高到4.5级。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研究羊毛蛋白酶防毡缩整理后,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白度、色度、表面色深度及染色牢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毛织物经H2O2、DCCA、H2O2+蛋白酶、DCCA+蛋白酶法处理后,其中,经DCCA处理和DCCA+蛋白酶两步法处理毛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均得到显著提高;以上不同预处理蛋白酶法的防毡缩织物的明度、彩度、白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羊毛经DCCA+蛋白酶整理,提高了K/S值,而染色牢度与单独蛋白酶处理相当.  相似文献   

7.
羊毛角蛋白粗溶液的制备及用于毛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琛  毛志平 《印染助剂》2007,24(8):19-22
以巯基乙酸为还原剂制备角蛋白粗溶液,为了使制备的角蛋白粗溶液中含有较多大分子质量的角蛋白,使其更有利于在羊毛纤维表面成膜,以温度、时间、pH、还原剂用量设计正交实验,分析反应因素对角蛋白分子质量及羊毛分解率的影响.利用制备的角蛋白溶液处理羊毛织物,有效地减少了羊毛表面的定向摩擦效应和织物起毛起球的趋向,并且对织物没有损伤.  相似文献   

8.
角蛋白具有与人体皮肤一样的氨基酸组成,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亲肤特性使其在织物整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废弃羊毛的利用率,同时改善羊毛织物的各项服用性能,文章采用聚乙二醇(PEG)改性角蛋白和水性聚氨酯共混制备涂层剂,对经过L-半胱氨酸还原处理的羊毛织物进行涂层整理。对整理后的羊毛织物进行服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EG改性角蛋白/水性聚氨酯涂层能够吸附在纤维表面形成薄膜,可改善织物的毡缩性能和抗起毛起球性能,毡缩率降到1%以下,抗起毛起球等级3级,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可达100以上,且使原本疏水的羊毛织物亲水性极大增强,3 s内即可完全润湿。风格测试显示:织物表面变光滑,但整体手感变硬,强度微降。  相似文献   

9.
起毛起球现象严重影响了羊毛服饰的服用质量,在保证羊毛原有优良性能的基础上有效防止起毛起球一直是毛纺行业的难题之一.探讨了导致羊毛织物易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介绍了羊毛抗起毛起球整理工艺的发展和现状.  相似文献   

10.
针对羊毛织物在穿着时受外力摩擦作用易起毛起球的现象,采用可产生单分散小尺寸微粒的电雾化技术整理羊毛织物。实验选用常见的环保型整理剂过氧化氢和壳聚糖溶液,探究整理剂类型、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羊毛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电雾化整理前后羊毛织物和纤维表面的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电雾化处理壳聚糖溶液产生的微粒对羊毛纤维表面起到了包裹作用,羊毛织物抗起毛起球等级最高提升1级以上;电雾化处理过氧化氢溶液对羊毛纤维表面鳞片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羊毛织物抗起毛起球等级可提升0.5级以上;电雾化处理过氧化氢和壳聚糖溶液对羊毛织物协同整理较长时间(如240 min),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提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制的羊毛角蛋白溶液整理毛织物,通过正交试验选择合理的整理工艺参数,得到最优工艺为:羊毛角蛋白溶液用量15%(o.w.f)、处理温度75℃、处理时间60 min、浴比1∶25。对比整理前后毛织物的性能发现:毛织物毡缩率由17.85%下降到4.1%;急弹性回复角从144.2°提高到215°;断裂强力小幅提高而断裂伸长下降。整理后织物的毡缩率显著下降,折痕回复性提高,断裂强力增加而伸长下降,毛织物定型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羊毛筒子纱染色的匀染性问题,构建了羊毛筒子纱染色时染液流体、纱线状态和染色工艺三相体系关系,揭示出羊毛筒子纱染色过程中纱线出现色差的原因。结果表明:筒子纱染色过程中由于染液流体与纱线耦合渗流的渗透性能发生变化,导致染色后纱线内外层出现色差;染液流体单向作用于纱线时,纱线厚度增大或密度增大,导致染液流体对筒子纱的渗透性变差,筒子纱内外层色差变大,纱线密度的影响更显著;增大染液流体流速可改善匀染性;染液流体双向循环染色时,先进行反循环染色,反循环与正循环(从内到外)染色时间比为5∶3(5 min,3 min)时,控制染色升温速率为1℃/min,纱线匀染性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一般情况下国产B305A型和B412型混条针梳机中安装了一套液压和毛油喷雾系统,这套旧式的喷雾系统,由于喷出的和毛油雾化不好,有时会形成滴流造成极大的浪费,并且出现喷加在毛条上的和毛油不均匀的现象,使毛条后加工不顺畅,因此必须加以改造以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羊毛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资源,挖掘羊毛的价值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文中分析了提升羊毛价值的多种技术,如表层结构改性(防缩等)、深层结构改性(拉细等)和改良羊种等;同时指出这些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羊毛价值的提升问题,而且认为改性是有限度的。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改性技术来提升羊毛的价值;另一方面要考虑对羊毛进行革命性的改造,研究再生理论,实现羊毛角蛋白的纤维化再生。作者认为羊毛角蛋白的纤维化再生是一种比较优化的解决方案,纤维化再生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羊毛防缩整理剂WSP在精纺毛织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羊毛防缩整理工艺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通过实验表明,国产羊毛防缩整理剂WSP在防缩效果上完全可满足国际羊毛局的机可洗标准,可代替进口产品,并有生产成本更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羊毛溶解可行性及其溶液的制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文章介绍了羊毛角朊的溶解性质及其理想溶解方法.通过分析溶剂的选择,详细描述了羊毛角朊溶解助剂、工艺过程及制备步骤.对溶解液进行了粘度测量,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羊毛和角朊溶液膜作了对比测试和分析.实验得出,羊毛溶解后得到的角朊膜在分子结构上变化不大,但其无序结构明显,大分子构象形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用毛用活性染料德龙素红CE对羊毛线进行染色,探讨了HAc用量、(NH4)2SO4用量、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助剂对染色上染率、固色率和耐皂洗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德龙素红CE染羊毛线的优化工艺为HAc 1.0%~1.5%(omf)、(NH4)2SO43.0%~4.0%(omf)、平平加O 1.0%~1.5%(omf)、染色温度85℃、染色时间60~70 min、羊毛线2 g、浴比1∶50;上染率为95%~96%,固色率为94%~95%,耐皂洗色牢度的变色、沾色均为4~5级。  相似文献   

18.
酶处理对羊毛纤维表面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针对羊毛纤维具有染料上染困难,织物穿着时易毡缩等缺点,将羊毛纤维进行酶处理,通过对处理后羊毛纤维的表面壁障、不同时间染料的上染情况以及Allworden反应,分析研究了酶处理后羊毛纤维表面形态的变化,并得出了羊毛酶处理的最佳优化工艺.  相似文献   

19.
全毛灯芯绒织物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人们追求休闲服饰高档化的心态,开发了粗条,中条,细条3种类型的全毛灯芯绒织物。文中详细介绍了产品的设计过程,包括经纬纱原料,经纬密,地组织和绒纬组织的选择等,并在各项服用性能上与传统的灯芯绒织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超细羊毛经纳米技术处理后,纤维表面结合有非/阳离子型功能材料,通过功能材料与不同离子型和毛油的相容性实验,分析了纳米超细羊毛纤维使用不同离子型和毛油后对其手感的影响.实验表明,含有阴离子的和毛油会导致纺纱过程中超细羊毛纤维发生黏并,出现锡林绕毛现象,影响毛纱质量,并造成纤维手感下降;采用非离子型或非/阳离子型和毛油可避免梳理过程中锡林绕毛现象,并保持纳米超细羊毛原有的手感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