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X波段介质振荡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一种具有较宽机械调频范围和较低相位噪声的x波段介质振荡器设计方法.利用介质谐振器法对三种型号的介质谐振器(DR)材料进行了精确的测试,得到了其介电常数εr和损耗角正切值tanδ以及DR的谐振频率.利用仿真软件建立微带线与谐振器耦合模型,通过仿真提取其S2P文件.选用GaAs FET ATF26884作为电路中的放大器件,使用生成的S2P文件建立介质振荡器(DRO)电路模型,调整耦合段和输出匹配微带线的长度,得到较低的相位噪声.测试证明输出信号的相位噪声在偏离中心频率100 kHz处小于-100 dBc/Hz.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HEMT管介质振荡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电路采用传输型耦合的介质谐振器作为稳频元件,确定振荡器的谐振频率。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可以获得性能较好的介质振荡器。所设计介质振荡器的基本性能为:谐振频率f0=12 GHz,输出功率P0=8.6 dBm,在偏离载频100 kHz处相位噪声小于-140 dBc/Hz。  相似文献   

3.
利用负阻原理设计了5.9 GHz介质振荡器(DRO),采用HFSS软件对介质谐振块(DR)进行三维仿真,应用Agi-lent公司的ADS软件对DRO进行了优化设计和非线性分析,用该方法制作的并联反馈式DRO性能良好,输出功率为10 dBm,相位噪声达到-100 dBc/Hz@10 kHz,-124 dBc/Hz@100 kHz。  相似文献   

4.
在毫米波通信系统中,振荡器是最基本的微波频率源。本文介绍了一种串联反馈型介质振荡器的设计方法, 基于负阻理论和谐波平衡法,利用HFSS 和ADS 设计了10.5Ghz 的低相位噪声串联反馈型介质振荡器。HFSS 用来精 确仿真介质谐振器与微带线的耦合;ADS 用来对振荡器非线性仿真,优化相位噪声和输出功率。在设计过程中,采 用低噪声PHEMT 晶体管ATF-34143 作为振荡器的有源器件,高Q 值、高介电常数的介质谐振器作为稳频元件,确 定振荡器的谐振频率。  相似文献   

5.
X频段介质谐振振荡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永森  唐宗熙 《电讯技术》2008,48(3):104-106
介绍一种适合X频段并联反馈型介质谐振振荡器的设计方法及其相关理论,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分析影响振荡器相位噪声的一些因素,并设计了一个X频段的并联反馈型介质谐振振荡器,验证了采用减小介质谐振器耦合的方法来改善输出相位噪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Leeson模型的晶体振荡器相位噪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峰  黄显核  黎敏强  容琪龙  梁珣  樊燕红   《电子器件》2005,28(4):756-759
实际中常希望通过模型分析或仿真来预测晶体振荡器的相位噪声(短期频率稳定度),以便为实际振荡器的分析设计提供指导方向。本文从Robins模型和Leeson模型出发,以100MHz变形皮尔斯晶体振荡电路为例,对晶体振荡器的相位噪声进行了估算、仿真和实测。对估算、仿真和实测数据经过分析后发现Leeson模型和Serenade仿真对预测振荡器的短期频率稳定度是有效的,但Serenade仿真的内部模型还不完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改进的LC振荡器设计方法.谐振回路采用非对称电容结构,与常见的振荡器结构相比,经改进后的电路结构可以获得更好的相位噪声.基于0.35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采用补偿Colpitts振荡器电路结构实现的差分LC压控振荡器,工作电压为2.5V.经仿真证明,在设计中通过调整非对称电容谐振回路中的电容值,可以获得最优的相位噪声.  相似文献   

8.
李永峰  张建辉 《半导体学报》2005,26(10):2006-2009
介绍了一种改进的LC振荡器设计方法.谐振回路采用非对称电容结构,与常见的振荡器结构相比,经改进后的电路结构可以获得更好的相位噪声.基于0.35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采用补偿Colpitts振荡器电路结构实现的差分LC压控振荡器,工作电压为2.5V.经仿真证明,在设计中通过调整非对称电容谐振回路中的电容值,可以获得最优的相位噪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进LC振荡器设计方法,谐振回路采用非对称电容结构,与常见的振荡器结构相比,经改进的电路结构可以获得更好的相位噪声。本文基于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采用补偿Colpitts振荡器电路结构实现的差分LC压控振荡器,工作电压为2.5v。经仿真证明,通过调整非对称电容谐振回路中的电容值,可以获得最优的相位噪声  相似文献   

10.
采用0.18 μm CMOS六层金属工艺,利用带中心抽头的对称螺旋电感和新型电容调谐阵列构成的LC谐振回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低功耗低相位噪声的数字控制振荡器(DCO).流片测试结果表明,相位噪声在1 MHz偏移频率处为-119.77 dBc/Hz.电路采用1.8V电源供电,消耗约4.9mA电流,当电源电压降到1.6V时,消耗约4.1 mA的核心电路电流,此时,相位噪声在1 MHz频偏处仍达到-119.1 dBc/Hz.为了提高全数字锁相环设计效率,采用硬件描述语言,构建了一种适用于全数字锁相环的仿真模型.该模型能大大缩短早期系统级架构选择和算法级行为验证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并联反馈式介质振荡器的设计方法和相关理论,分析了影响介质振荡器性能的一些参数。采用高频路仿真和场仿真软件对13.20 GHz的介质振荡器进行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在偏离载频10 kHz处输出信号相噪为-113.6 dBc/Hz,功率为 10.026 dBm。  相似文献   

12.
宋学峰  何庆国 《半导体技术》2010,35(11):1126-1129
针对高的相位噪声指标要求,对取样锁相介质振荡器进行了研究.通过相位噪声分析,明晰了采用介质振荡器与取样锁相技术降低相位噪声的机理,并分别对介质振荡器与锁相环路进行了设计.设计中,应用HFSS与ADS对介质振荡器进行了联合仿真,体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优势.最终研制出17 GHz锁相介质振荡器,测试结果为:输出功率13.1 dBm;杂波抑制>70 dB;谐波抑制>25 dB; 相位噪声为-105 dBc/Hz@1 kHz,-106 dBc/Hz@10 kHz,-111 dBc/Hz@100 kHz,-129 dBc/Hz@1 MHz.  相似文献   

13.
The design of a 5.305 GHz series feedback free running dielectric resonator oscillator (DRO) is presented. Its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are realized by obtaining the unloaded Q factor of the cavity dielectric resonator (DR) and analyzing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models of the DRO. CAD packages of DR_Rez and Agilent Advance Design System (ADS) are used and the best tradeoff among the output power, phase noise, and frequency stability is achieved. With the result of simulation, a physical oscillator prototype is constructed. The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e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f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基于基片集成波导谐振器的X波段压控振荡器。首先分析了串联反馈式振荡器以及基片集成波导谐振器的理论,然后在高频电磁仿真软件ADS中进行仿真和设计,并通过将变容管合理地引入谐振器,实现了电调谐的目的。最终设计完成了一个工作于X波段的基片集成波导压控振荡器。此压控振荡器与传统的介质压控振荡器(DRO)相比,具有稳定性高、平面化以及成本低的优点。由于采用了ADS中的联合仿真功能进行振荡器的设计,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了提高,减小了实物的调试工作量。测试结果为:工作频率为7 GHz,调谐范围为30 MHz,输出功率≥7 dBm,谐波抑制度≥22 dBc,相位噪声优于-106 dBc/Hz@100 kHz。  相似文献   

15.
X波段介质振荡器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介绍了介质振荡器的设计理论,以及使用Agilent公司的ADS仿真软件进行X波段介质振荡器的设计和仿真。在设计过程中使用NEC公司的MESFET管NE71084作为振荡器的有源器件,利用介质谐振器实现了输出信号的稳频与反馈。给出仿真结果和输出信号相位噪声与功率的实际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导介质振荡器的设计过程,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6.
A family of millimeter-wave sources based on InP heterojunction bipolar transistor (HBT) monolithic microwave/millimeter-wave integrated circuit (MMIC)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These sources include 40-GHz, 46-GHz, 62-GHz MMIC fundamental mode oscillators, and a 95-GHz frequency source module using a 23.8-GHz InP HBT MMIC dielectric resonator oscillator (DRO) in conjunction with a GaAs-based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HEMT) MMIC frequency quadrupler and W-band output amplifiers. Good phase noise performance was achieved due to the low 1/f noise of the InP-based HBT devices.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demonstration of millimeter-wave sources using InP-based HBT MMIC's  相似文献   

17.
The results of developing a K-band (24 GHz) push-push low phase noise transistor oscillator have been presented. This oscillator is stabilized by a rectangular resonant metallic cavity. The power level of output signal is ?9.5 dBm, the fundamental harmonic suppression is 21 dB. Single sideband (SSB) phase noise spectral density of ?98 dBc/Hz at 10 kHz and ?128 dBc/Hz at 100 kHz offset from the carrier frequency is at the level of dielectric resonator oscillators (DRO) scaled to the same frequency. The oscillator features a compact size, low cost quazi-planar design and it is built using commercially available off the shelf pa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