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钠离子交换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直接电解废铅酸蓄电池铅膏回收铅,考察了电解温度、阴极电流密度、氢氧化钠浓度、铅膏量等因素对电流效率和槽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阴极电流密度585A/m2、阴极电解液(NaOH)浓度15%、温度55℃,不锈钢阴极铅膏量25g(铅膏层厚度8~10mm)。在该条件下,电流效率可以达到91%。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铅电解精炼工艺存在的腐蚀性强、毒性高、环境危害较大等问题,提出采用甲基磺酸(MSA)进行铅的电解精炼。研究了铅离子浓度、游离酸浓度、电流密度、温度和添加剂对铅电解精炼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铅离子浓度、电流密度和电解温度以及添加木质磺酸钙,有利于提高电流效率。适当增加电解液游离酸浓度、提高电解液温度有利于降低槽电压和能耗。添加木质磺酸钙能极大改善阴极铅表面形貌,使沉积铅平整致密,但不添加木质磺酸钙时阴极铅易于剥离。在铅离子浓度0.5mol/L、MSA浓度1.0mol/L、电流密度220A/m~2,温度40℃条件下,获得了质量分数99.99%以上的精铅,此时能耗低至42.36kWh/t。使用添加剂2.0g/L木质磺酸钙,可得到平整致密的铅。采用阳极、阴极极化曲线测试探索了各工艺参数对电解精炼槽电压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3.
用阴极固相电解还原法,将氧化铅置于特定的阴极板上,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以直流电进行电解,对电解工艺参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阴极固相电还原法制备金属海绵铅的最佳工艺参数是:电解液中氢氧化钠浓度10%,电解温度45~60℃,电流密度600A/m2,同极距80mm。  相似文献   

4.
以高纯度金属镍为原料,在硫酸体系中提出了小阴极电化学溶解工艺制备硫酸镍的新工艺。考察了电流密度、阴极面积、电解温度和双氧水的用量对镍板电化学溶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阳极电流密度250A/m2、电解液初始硫酸浓度1.8mol/L、电解液温度40℃,阴极有效面积为阳极面积的10%、双氧水的用量为0.3m3/t的条件下,电解1t金属镍的能耗为1368kWh电流效率99.01%。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铅电解工艺中电流密度、电解温度、电解液循环量对电解过程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方案确定最优工艺参数:电流密度180A/m2,电解温度42℃,电解液循环量24L/min。最优条件下,电流效率为96.2%。  相似文献   

6.
电解过程是铜粉生产能耗最高的环节,而工艺条件对电解能耗有着重要影响,需要深入研究和优化。采用电解法制备铜粉,研究了极间间隙、Cu2+浓度、硫酸浓度、电解液温度、电流密度和刮粉周期对电解铜粉过程槽电压、电流效率和直流电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Cu2+浓度、电解液温度和刮粉周期,有利于降低槽电压和提高电流效率,进而减少直流电耗;增大极间间隙,电解铜粉的槽电压、电流效率和直流电耗均增加;而增大硫酸浓度,电解铜粉的槽电压、电流效率和直流电耗均减少;增大电流密度,电解铜粉的槽电压显著提高,电流效率略有下降,导致直流电耗显著增加。电解铜粉最佳的工艺参数为:极间间隙20~40 mm、Cu2+浓度10~15 g/L、硫酸浓度约150 g/L、电解液温度40~50℃、电流密度约1 500 A/m2、刮粉周期45 min左右。  相似文献   

7.
对大极板铅电解精炼工艺进行研究,通过试验得出最优工艺条件:电流密度136~145A/m2,电解液循环速度40~45 L/min,极间距110 mm,电解周期160~170 h.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工业化试验,结果表明,大极板铅电解技术指标先进,电流效率>91%,直流电耗116~120 kWh/t.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化学溶解法对含Co、Cr、Al、W、Mo、Hf等金属的镍基高温合金废料在硫酸中的溶解过程进行研究。考察了电流密度、电解液酸度、温度、电解液Ni 2+浓度对电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阳极电流密度300A/m2、硫酸浓度1mol/L、电解液温度40℃的条件下平均槽电压为2.4V,电解1t合金的能耗为2 083kWh,电流效率98.46%。与硫酸体系相比,盐酸体系下稀散金属能在阳极泥中得到更好的富集。  相似文献   

9.
锌氨配合体系电积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锌氨配合体系电积锌新工艺,考察了温度,电流密度对电积过程的影响,以及电解废液中最低锌浓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电流密度对槽电压影响较大,而对电流效率几乎没有影响;电解废液中最低锌离子浓度只要不低于10.0g/L,电流效率仍大于90%,在最佳电积条件下,槽电压为2.94V,电流效率为96.35%,生产每吨电锌耗氨0.206t,耗电2502kWh。该法槽电压低,电流效率高,能耗低,电解废液中锌浓度低,电锌纯度高。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电流强度、电解通电时间、电解液成分、电解液循环速度、极距、槽电压等因素对铟电解精炼电流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了高电流效率下的电解工艺条件及其相应的控制方法,铟产品质量可达99.9993%,电流效率控制在88%左右。  相似文献   

11.
以铅膏和硫酸铅为原料,在柠檬酸—柠檬酸钠浸出体系中制备类似柠檬酸铅的前驱体,用TG-DSC分析其热分解行为,用SEM及EDS对煅烧前后物质的形貌及成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铅膏和硫酸铅制备的柠檬酸铅完全分解温度分别为420℃和370℃,两者均呈鳞片状,煅烧后前者的产物发生了团聚,后者呈较大的颗粒状。煅烧后的产物主要含有铅和氧两种元素。  相似文献   

12.
铅冶炼生产工艺过程铅锭中铅渣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铅冶炼过程中铅渣的变化情况。铅冶炼过程中粗铅中含渣量最高,随着铅的纯度进一步提高,铅锭中的铅渣量逐步降低,同时,工艺条件控制也是影响铅锭中夹渣量多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树芳 《江西冶金》2001,21(1):36-37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精矿中高含量铅,其回收率为98.20%以上,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4.
舒方霞 《有色矿冶》2011,(4):33-35,55
对固体氯化铅直接电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考察了阴极电流密度、电解温度、盐酸浓度、NaCl浓度、PbCl2质量等因素对电流效率、槽压和沉积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阴极电流密度为200 A/m2,温度为65℃,氯化钠浓度为2 mol/L,盐酸浓度为0.1 mol/L,阴极板上固体氯化铅质量为20 g时,阴极电流效率可达98%以上,槽压控制在2 V左右。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地区、不同工艺的4家铅冶炼企业大气污染源及环境空气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艾萨炉和鼓风炉所排烟气的PM_(10)中,铅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0μg/m~3和224μg/m~3,对比2个铅冶炼企业的有组织排放,PM_(10)中含有的铅主要分布于PM_(2.5)中,平均占75%。对2个铅冶炼企业的无组织排放源周边空气调查表明,PM_(10)中含有铅也主要分布在PM_(2.5)中,平均占74.2%,而且PM_(2.5)中的铅占TSP中铅的47.5%。企业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面源中的铅均以细颗粒为主,主要分布在其所排的PM_(10)中,又以PM_(2.5)为主。  相似文献   

16.
以氧化锌烟尘浸出所得铅渣为原料,开发了"氯化浸出—锌片置换铅—置换后液中和沉锌"综合处理工艺,重点考察了药剂浓度、液固比、温度等条件对氯化浸出的影响,并开展了浸出液置换沉铅和中和沉锌探索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氯化浸出条件为:液固比30 mL/g、温度80℃、NaCl浓度320 g/L、CaCl2浓度15 g/L、浸出时间2 h,铅、锌和银的浸出率分别为98.30%、81.77%和29.47%;浸出液在60℃下采用锌片置换沉铅,所得海绵铅纯度为92.09%,铅总回收率达95%以上。工艺可取得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为含铅锌固废的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铅黄铜中的铅量分析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桂平 《甘肃冶金》2012,(2):108-110
本法采用硝酸分解试样,在醋酸和醋酸钠缓冲溶液中,用硫酸亚铁铵容量法,对铅黄铜中铅量的测定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靠,方法的回收率为98%~101%。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传统工艺炼铅法(烧结焙烧—鼓风炉熔炼法)为研究对象,调研其主体冶炼过程中铅、汞的分布状况,构建烧结焙烧—鼓风炉熔炼工艺铅、汞走向分布图。  相似文献   

19.
卢雅红  姜锋 《云南冶金》2001,30(2):55-57
通过试验及生产,确立了高纯超细钛酸铅粉体中铅钛的快速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曹宏  丛自范 《有色矿冶》2002,18(1):45-47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金银生产中的贱金属贵铅中的铅含量进行了试验分析,选择 了仪器的最佳工作参数进行了离子干扰酸度试验试液温度、毛细管插入深度等的考察,说明了原子吸收法测定贵铅中的铅是快速、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