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快速城市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变,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趋同化似乎不可改变,千城一面似乎难以逆转。甘肃省传统民居地域文化深厚,本文从传统民居研究的必要性出发,基于地域文化,针对甘肃省5大区域传统民居进行研究,对甘肃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了基于地域文化的甘肃传统民居保护利用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2.
以鄂西南地区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以“地域背景-民居特点-建造策略”为框架,利用类型学与形态学方法归纳传统民居的形态分布、平面形制、空间组合与材料运用4方面特点,结合鄂西南地域文化特征,提炼传统民居在规划布局、空间营造以及在地材料3方面的绿色建造策略。通过深入挖掘与分析鄂西南传统民居绿色营建智慧,为当代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与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福建闽南地区44处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地理位置进行精确的空间坐标定位,结合GIS10.4对闽南地区的河流水系的自然因素和主要交通道路、经济技术、县域面积、人口数量等的社会因素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发现:闽南地区国家级传统村落在整体空间分布分散、但局部聚居的特点,三个较高密度核心区分别位于德化县、南靖县和平和县;村落大多依河流水系而建,普遍散布在主要交通设施路网较为不便利、县域面积较大、人口数量相对稀疏的地域;传统村落大多散布在地势较为平坦、总体经济技术水平以及城镇化率都处较低的区域;笔者是以宏观角度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结论对于在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中,对传统村落保护、改造和提升提供建议,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丹巴作为嘉绒藏族核心居住地,其民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通过对甘孜州丹巴县嘉绒藏族聚居的梭坡、聂呷、中路、甲居及蒲角顶等聚落传统民居的调研和测绘,总结其民居在空间构成、建构技水、立面造型等方面的特征,力新农村建设中传承民族与地域建筑文化提供技水支撑,同时也为当地民居的营建和传统村落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以延边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的环境艺术为研究对象,全面探讨了延边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在村落环境的空间构成、民居环境的构成要素设计、民居单体立面设计和室内环境特色等方面的环境艺术特色,挖掘朝鲜族传统村落文化艺术内涵,为传统村落的更新保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从村落自然与民族分布、民居空间形制、造型与装饰入手,诠释了广西恭城县南坪河流域传统村落"九甲风格"的景观特征。深入剖析文化景观形成原因,认为不同时期的民族迁徙是形成多民族聚居的基础;文化的空间传播促成民居空间形制的统一与差异;精神信仰上的认同导致建筑造型与装饰风格趋于一致,并有利于延续地域民族文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纵向时间、横向空间及精神层面构建多民族聚居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研究框架与方法,拓展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井陉县位于太行山脉深处,历史文化悠久,国家传统村落分布尤为集中,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其公共空间系统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文献阅读,总结了当地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总体特征,主要包括传统公共空间的要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防御性特征、受秦皇古道影响的特殊公共空间系统三方面,为井陉县中西部传统村落的群体保护和活态保护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东阳地区传统村落与民居在长期的 发展过程中逐步适应地域气候条件,形成了 以“十三间头”作为典型单元的独特建筑文 化。研究选取六石街道横塘村为例,在文献 史料与现场测绘的基础上,结合软件模拟与 实地测试,从村落规划和民居单体两个层面 分析总结其在适应本土气候方面的空间特征 与构造措施,为现代绿色乡村规划与建筑设 计提供有价值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鞠伟  马兰 《华中建筑》2008,26(4):57-60
该文从建筑空间格局的角度对辽南地区传统民居的保温节能措施进行了阐述,对传统住宅的空间格局、采暖分布、以及室内外温度梯度等方面做出定性分析。论述传统辽南农村住宅保温方面的低技术特征,以及在分散的村落聚居模式下表现出的节能优势。从节能角度,提出辽南地区农村建设应根据地域特征在传统住宅基础上实施渐改型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村落风貌和民居建设亟需科学的管控与引导。以衢州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为调研对象,在案例分析、类比总结的基础上,提炼出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地域性风貌特征,从总体风貌和建筑风貌两个维度制定设计导则,研究结果对衢州地区的村镇建房风貌管控、地域风貌延续、场所认同感加强及环境宜居性提升方面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当前,传统村落在城市化大潮的冲击下,形成了村庄自我消解的趋势和再生重塑的诉求。从人类历史的宏观角度论述,传统村落是大量“自发性建造”民居组成的聚落集合,具有非线性和复杂性特征。就村落尺度来看,自组织是村落人居环境体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从民居自发性建造的角度出发,以沙溪地区民居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传统民居营造到当前自建民居面临的问题对沙溪地区民居的可持续更新提出建议,探索民居地域性由自发向自觉、自省转化的途径,为沙溪地区民居新建、改建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是地域特色文化和乡土建筑风貌的重要载体,其空间形态是人与地域环境长期互动交融的结果。湘西地区自然资源丰厚、民族文化多元,选取湘西地区传统村落为样本,基于ArcGIS空间分析、空间类型分析等,提炼分析湘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构成要素和普适性特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空间层次,解析村落山、水、林、田、宅空间格局,空间结构,空间组织和建筑群体组团的空间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梳理总结湘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在地性表达模式,构建空间形态特征图谱,深化对传统村落的认识,为传统村落在地性保护与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凡来  张大玉 《中国园林》2022,38(10):56-61
以华北地区823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分析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各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的依赖性,选取影响传统村落分布的地形因素、气候因素、生态因素、交通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因素、文化因素和城市因素作为自变量,运用地理探测器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交互作用探测和空间异质性探讨,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定量依据。结果显示:1)华北地区传统村落呈现“多核集聚”的分布特征,并沿太行山脉呈“线状”集中分布,其Moran’s I结果显示华北地区传统村落存在高度空间自相关性;2)各影响因素的两两交互配合共同影响传统村落的集中度;3)平均海拔、年均气温、人口密度、文物保护单位集中度和大城市集中度5个因素对华北地区传统村落分布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4.
黄河干流甘肃段地跨4个地级市,物质资源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其范围分布着众多的传统村落,文化内涵深厚,村落的空间形态有很强的地域特色,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且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镇化的推进以及现代文化的冲击,村落的空间形态面临着被破坏的风险。该文以白银市靖远县国家级传统村落平堡村为实例,利用实地勘察走访、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分析等方法,从区位环境、村落选址与空间格局演变和村落空间形态三个层面对平堡村的空间形态进行详细剖析,深度挖掘平堡村的空间形态特征,为该区域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伴随"美丽乡村"等政策落地,传统徽民居村落得到发展.街道景观是传统村落中的重要组成,为完善徽民居村落的整体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搜集等方式,总结街道空间、街道内容物、街道文化等内容,探索街道景观中的元素构成与文化内涵.徽民居街道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承载村落日常交通与生活,受传统村落规划、地域文化影响,街道空间曲折有致,地域特色凸显,对现今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绿色建筑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在传统村落民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此,首先,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推广装配式建筑的热点影响因素、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构建出研究热点共现图谱;其次,结合SWOT法确定贵州黔东南地区传统村落中推广装配式民居的16个内外部因素;最后,构建传统村落装配式民居推广战略选择模型,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可为贵州黔东南地区传统村落乃至全国其他传统村落推广装配式民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冀南清漳河谷留存着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人文气息浓厚,地域风貌独特,具有较高的保护与研究价值.文章以冀南原曲村的传统民居为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与民居测绘,从其营造思想、空间形制、装饰技艺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其建筑内在的建造逻辑,并通过与北方平原地区的传统合院民居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炼出清漳河谷传统村落民居的地域性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18.
冀南清漳河谷留存着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人文气息浓厚,地域风貌独特,具有较高的保护与研究价值.文章以冀南原曲村的传统民居为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与民居测绘,从其营造思想、空间形制、装饰技艺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其建筑内在的建造逻辑,并通过与北方平原地区的传统合院民居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炼出清漳河谷传统村落民居的地域性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江西125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传统村落的类型及其与周边山脉、水系分布的关系,并采用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对江西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进行定量分析,旨在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的类型与境内主要山水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关联性。(2)江西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传统村落在三大地理区域中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传统村落数量以赣北地区最多,赣中地区次之,赣南地区最低;从市域尺度来看,江西省传统村落的分布特征为较集中,由高至低依次集中在吉安、上饶、赣州、抚州、景德镇5个设区市。  相似文献   

20.
选取黄土高原地区陕北清涧河流域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查为基础,明确清涧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基础特征,提取 与村落空间形态密切相关的八个特征项,借助 SPSS19.0 分析其相互关联度,得出该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各相关特征与地形地貌关系 最密切的结论。基于此,以村落所处地形地貌为划分依据,将清涧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分为河谷川地型、坡麓台地型、梁顶坡地型 三类,分别对其空间形态的五个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归纳其空间形态特征,并探析清涧河流域地域环境特征与村落空间形态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