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5000kN机械压力机机身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运用SolidWorks软件对某5000 kN机械压力机机身进行实体建模,并运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和模态分析;通过模态分析获得结构的固有频率;通过结构分析获得应力和变形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压力机机身设计是否合理.针对组合框架式压力机的预紧问题,分别采用了直接加载法和热-结构耦合法两种预紧方法,并对两种预紧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在闭式组合机身压力机中拉紧螺栓的预紧力对压力机精度有较大影响 ,文中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一台德国新型锻压机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拉紧螺栓中预紧力对闭式组合机身压力机精度的影响规律 ,其结果对提高我国同类型压力机的设计与制造精度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拉紧螺栓预紧力对闭式组合机身压力机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杰 Siegert.  K 《锻压机械》2001,36(1):35-38
在闭式组合机身压力机中拉紧螺栓的预紧力对压力机精度有较大影响,文中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一台德国新型锻压机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拉紧螺栓中预紧力对闭式组合机身压力机精度的影响规律,其结果对提高我国同类型压力机的设计与制造精度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带两个球支承的模柄[俄]在所有自调模柄中,从保证上下模的同轴度观点出发,最佳的是带两个球支承的模柄。一般结构的模柄不能保证模具安装在压力机上时模具和压力机滑块的压力中心线重合。为保证两压力中心线的重合,研制了图1所示的模柄结构。当模具安装在压力机上时...  相似文献   

5.
开式压力机(包括开式机械压力机及单臂液压机)机身在支柱与上、下梁过渡区处发生破坏现象在国内外时有发生,原因是在该区存在严重应力集中。但目前传统计算方法 ̄[1]无法反映过渡区的应力集中。本文对该区的应力集中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计算公式。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有较好的吻合,为开式压力机机身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高速闭式曲柄压力机结构特点,建立了两自由度动力学模型.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JF75G-125A型压力机的隔振参数.在ANSYS中进行隐式分析,利用拉杆预压缩方法施加机身预紧载荷;在LS-DYNA中进行预紧状态下显式动力学分析.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隔振器参数能有效减小工作力引起的压力机对基础的冲击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高速精密压力机机身稳定性,本文对公称力为1250k N的高速精密压力机建立有限元模型,根据螺杆-立柱的载荷-位移图确定预紧力,采用接触单元研究机身工作时的闭合状态,采用预紧力单元模拟拉紧螺栓的预紧力。计算了机身受2000k N预紧力,2000k N预紧力+1250k N工作载荷这两种工况下的应力、位移、接触状况。最大工作载荷下的机身等效应力最大值为395MPa,位于螺杆下端与螺母旋合处,但机身是安全的,各部分的接触状态良好,在选定的预紧力下机身结构是闭合的。结果表明采用接触单元和预应力单元对压力机机身进行模拟计算是有效的,能够反映机身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压力机机身笨重与材料浪费的问题,以EP-12500重型电动数控螺旋压力机机身为研究对象,探索压力机机身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方法。首先,基于Workbench对压力机机身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机身应力值远小于材料屈服强度的非承载区域;然后,采用拓扑优化模块对机身非承载区域进行拓扑优化;最后,以质量最小化为目标,确定机身结构材料去除区域的具体位置,实现对机身结构的轻量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压力机机身的体积与质量均减小了9.65%,实现了机身轻量化,减少了制造成本;机身预紧工况下最大变形量增加了0.17 mm,打击工况下最大变形量增加不足0.01 mm,与原机身变形基本一致;机身预紧工况下垂直刚度为8.21 MN·mm-1,打击工况下垂直刚度为13.08 MN·mm-1,均满足使用要求;机身预紧工况下最大等效应力降低了2.51%,打击工况下最大等效应力降低了18.3%,降低了底座承受的冲击力,提高了底座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组合框架式机身ANSYS有限元分析中常用的预紧方法。以5000 kN压力机为分析对象,采用温差法对其进行预紧仿真,并通过热-结构耦合实现;对压力机模型进行Solidworks建模后导入ANSYS软件,取其1/2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施加适当预紧力,通过温差法计算出温差在30℃和55.2℃时的预紧力,并分析了极限载荷下的预紧效果。通过对实际检测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的模拟实际预紧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JA36-630E闭式双点压力机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压力机结构设计和机身有限元分析的经验,运用一种组合机身设计通过有限元校核分析的新方法,确定预紧力和预紧系数,其计算出的结果与实际测量值误差较小。具体方法是运用有限元方法来计算机身和拉杆的刚度,再结合经典材料力学公式来确定预紧力,有限元方法将误差控制的越小,得到的预紧力计算的结果误差越小,有效的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速度,并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1.
压力机是金属拉伸成形的主要设备之一。其中机械压力机因其高效、低成本、结构简单、易于保养等优点市占率非常高,但其振动、噪声等问题也是长期以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机械压力机振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整机在工作中,各个部件因拉杆预紧力不够而使各部件间产生间隙。本文根据已有的先进拉杆预紧力的分析计算方法提出了更为合理的液压螺母结构,使机械运动更加可靠,精度达到预定要求。  相似文献   

12.
液压拉伸预紧技术在大型压力机安装中的应用116300瓦房店轴承集团公司刘华军我公司自行研制的8000kN多工位压力机是专用于轴承生产的大型锻造设备,其机体部分由底座、左右立柱和前后横梁组成,左右立柱分别由四根拉紧螺栓固定在底座上。压力机工作时,横梁、...  相似文献   

13.
U型纵梁腹面冲孔工艺采用1600kN闭式双点压力机,布置10多个独立模架,不同孔径的冲孔所需冲裁力不同、多工位冲孔不同会造成偏心载荷,而预紧力、偏心载荷是影响闭式压力机组合式机身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U型纵梁腹面冲孔工艺设计了组合式机身,运用Solidworks建立1600kN压力机机身的三维模型,在Ansys Workbench中,对组合式机身进行预紧状态、集中载荷与偏心载荷的有限元分析,得到立柱与上横梁接触面的接触压力云图、预紧系数k与偏载系数i的关系,为确定合理的预紧系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JF36-630M闭式双点压力机的机身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压力机结构设计和机身的受力特点,运用一种组合机身的设计方法,结合经典材料力学公式来确定预紧力和预紧系数,其计算出的结果与实际测量值误差较小;计算底座与横梁强度,确定芯轴的受力载荷,进行校核,有效的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速度,并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组合式液压权和压力机框架立柱长期以来在设计与安装上存在的预紧技术难题,介绍了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提出修正“通用公式”,做好加热预紧前的冷预紧工作,采用大功率的硅碳加热元件,这是保证压力初立柱预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摩擦压力机焊接机身和立柱螺栓的预紧450052郑州市拖车厂夏之垣我厂有一台J53-300摩擦压力机,由于多年用于牵引环锻造,机座底部产生裂纹而导致机身报废,所以需要加工更换新的压力机机身。为了缩短加工周期,提高机座强度和减轻结构重量,我们决定采用钢板...  相似文献   

17.
《锻压技术》2021,46(3):180-183
为了研究不同预紧力对压力机组合机身刚度的影响规律,以宁波精达DCP200-190高速压力机组合机身为研究对象,应用SolidWorks建立三维模型,并将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根据其在工作过程中的受力特点,对组合机身添加负载及约束,对其进行静力学分析。分别取预紧力为1.0、1.5和2.0倍公称力,通过改变预紧力大小,得到不同预紧力下组合机身的变形量。结果表明,组合机身线刚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8%,因此,预紧力对线刚度的影响不明显,但组合机身的变形量最大差值为0.076 mm,预紧力对组合机身变形量的影响较大,从而影响下死点精度。因此,为了保证压力机下死点冲压精度要求,该组合机身预紧采用的液压缸压力必须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存在于高速精密压力机组合式预应力机身结构中的接触非线性问题,文章利用接触力学和有限单元法对该问题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论述了此类接触问题的增量理论和拉格朗日乘子法接触算法。为将机身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分析以确定预紧力,选择拉格朗日乘子法作为接触算法,并结合预紧力单元解决组合式预应力机身的有限元建模问题。利用预置条件共轭梯度解法对各预紧力工况下的机身模型进行求解,获得对应的应力-应变值,总结出预紧力-变形关系图,得出,为使压力机不产生间隙和错移,预紧力取值应为2000kN。数值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表明,分析可靠度为87.42%,采用接触单元结合预应力单元求解组合式预应力机身接触问题的研究方法,可用于高速精密压力机预紧力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速压力机导轨轴承预紧力直接影响其滑块的运行精度,进而影响高速压力机的整机精度,影响市场占有率.为此,通过研究导向系统结构,提出了导轨轴承预紧力的合理调节与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金属间化合物以其耐高温、抗腐蚀和耐冲刷等特性成为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化工、机械等行业重要的结构材料,并在近20年受到了广泛研究[1-4]。由于金属间化合物晶体中金属键与共价键共存,同时兼有金属的韧性和陶瓷的高温性能,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5]。目前,较活跃的三种金属间化合物为:L12结构的NiAl化合物;B2结构的FeAl化合物;L10结构的TiAl化合物[6-8]。FeAl化合物常温时的低塑性和低的断裂抗力以及在600℃以上高温低的强度和蠕变性能,尤其是环境脆化影响其应用[9];NiAl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