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于治会 《电气开关》2001,(2):17-21,32
本文阐述了在跌落冲击试验时主冲击与次冲击的特点,计算了产品模型对一个单次冲击循环的响应,并分析了产品损坏的原因,当产品进行精密冲击试验时,消除次冲击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1 现象 我公司于1990年7月安装了1台S9—1250/10型变压器,2005年8月5日大修完毕后,按规定进行了3次冲击合闸试验。前2次冲击试验时,变压器大盖底部的紧固螺栓处出现了放电现象,放电火花有豆粒大小,紧固螺栓与变压器大盖接触处有烧黑的痕迹。第3次冲击试验时,放电现象消失了。  相似文献   

3.
针对采用Boost电路的前端交直流变换器中存在的启动冲击电流问题,提出一种三级启动冲击抑制电路.所提电路不但能够抑制启动瞬间出现的一次冲击电流,还能够抑制由于Boost电路开始工作而产生的二次冲击电流.详细分析了冲击电流产生的原因,提出一种新型的启动冲击抑制电路,经仿真验证,所提电路能够可靠抑制冲击电流,证明了所提电路...  相似文献   

4.
9一次绕组的冲击试验和户外互感器的湿试验冲击耐压试验应按GB311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电压应加到一次绕组各出线端子(连在一起)与地之间。夹件、箱壳(如果有)、铁心(如果要求接地)以及二次绕组的所有出线端子均应接地。本试验是考核产品在大气过电压的情况下,能否安全运行而不受损坏。  相似文献   

5.
当冲击试验电压高时,冲击试验电压的波形叠加过冲和振荡。这是由于冲击试验回路的残余电感、被试设备的大杂散电容或二者共同作用产生的。文章用4次微分方程式对振荡冲击试验的等值回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波形可分为非振荡波头、振荡波头、非极性反转波尾、非振荡的极性反转波尾和振荡极性反转波尾5个部分。非振荡的极性反转波尾和振荡极性反转波尾的产生原理是不同的。波形的高频分量定义为振荡波形,非振荡波形是不含振荡波形成份的波形。文章的研究结果是后者的产生原因和等值电阻、等值电感的关系以及4次方程的根有关。文章给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复杂接地系统冲击接地特性的数值计算及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齐磊  崔翔  赵志斌 《电网技术》2006,30(13):66-69
为抑制变电站开关操作时产生的瞬态电磁场对站内二次设备的干扰,通常将二次电缆的屏蔽层双端接地。而雷击变电站接地网时,由于接地网的高频接地阻抗较大,在屏蔽层的两个接地点会产生很大的地电位差,这一电位差将通过二次电缆的转移阻抗耦合至二次设备,影响二次设备的正常工作。将矩量法与传输线理论相结合,将无穷远处视为零电位参考点,提出了分析复杂接地系统冲击接地特性的理论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在频率不高或电缆长度较短的情况下,可简化为集中参数电路模型。为验证计算模型的正确性,还在试验接地网上进行了冲击接地试验,理论计算与测量结果比较吻合。该计算模型及方法可用于实际变电站接地网的冲击接地特性研究以及二次电缆电磁干扰的数值预测。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一二次融合成套开关设备中二次设备受电磁干扰影响所导致的准确度问题,设计了一套抗干扰测量系统,并基于雷电冲击电压试验电路和抗干扰测量系统对配电网一二次融合成套开关设备测量准确度进行雷电冲击电压干扰测试,采集电压波形并进行时频域分析,得到导致其测量准确度下降的原因。提出在馈线终端采集单元基准端加保护器件和互感器二次输出端加滤波装置这2种防护方案,并对方案的效果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雷电冲击电压将通过互感器传至二次设备,使得互感器二次侧产生较高的耦合电压,其试验实测幅值达几千伏,频率在几MHz至30 MHz之间,对互感器的准确度影响较大;通过在互感器二次出线端口增加高频滤波装置能有效降低耦合电压,干扰信号强度降低为原来的20%左右,比差和相差降低为原来的40%左右。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特高压GIS设备在出厂检验时需要作雷电冲击试验,能有效检查制造、装配工艺等环节出现的问题。对雷电冲击等值回路进行分析和参数计算,提出在产品试验时,现场存在试验较多的影响因素,雷电波形有些畸变并且参数往往达不到标准雷电冲击波形1.2±30%/50±20%μs的要求。根据这一客观情况,对试验参数重新计算和探讨,使波形和参数能较好地接近标准要求,从而达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几个不同单位的测试结果反映出不同产地、不同型号的冲击试验机测试结果具有较大差异这一现象。通过试验找出了一些影响冲击强度试验的因素,同时指出试验时采用不同的标准、方法及理解上的差异也是造成试验结果偏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陈舟  陈众 《电气时代》2010,(7):78-81
针对主变压器冲击试验时低压侧二次电压三相不平衡现象,实测各种工况下二次电压幅值,对比各次谐波含量,分析谐波谐振对二次电压不平衡现象的影响,验证了在主变低压侧电压互感器中性点增设消谐器可以明显改善二次电压三相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人体触电时电流互感器产生不平衡电流,次级输出感生电动势,从而检测出触电信号,并使用新器件可编程控制器PROG-110,实现声、光报警控制。  相似文献   

12.
二极插座保护门的设计是国标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座系统中技术难点,涉及此插座系统的用户投诉以及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的不合格项中比例较高。其中用户投诉有保护门锁死、保护门插入力大,国标抽不合格项为防触电保护不合格。本文对单片斜面式保护门结构进行研究,结合实验数据对其优化,从设计阶段提升产品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全球电池产业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谭小金  陈玲蓉 《电池工业》2001,6(6):261-267
综述了全球一次电池与二次电池的市场规模;介绍了大型和小型二次电池的主要生产厂商概况;分析了主要二次电池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回顾了2000年电池产业及主要产制业的现状和动向;对全球电池产业的未来发展远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触电事故特征改进近似熵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减少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针对低压系统,给出一种基于近似熵的触电特征快速检测方法。利用滑动时间窗计算单通道测量所得总剩余电流的近似熵值。根据近似熵变化规律识别触电事故特征。并针对近似熵算法存在的计算冗余问题,提出一种改进近似熵算法,以此减少触电特征检测时间。对IEC人体电阻抗模型、实验用兔和小树枝进行低压实验,并利用数据验证该方法。结果证明,触电特征近似熵检测方法具有噪声鲁棒性、不受总剩余电流幅值和触电方式影响的特点,采用改进近似熵算法缩短了触电特征检测时间,能满足工程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钢铁企业供电系统的结构特性,建立了自备电厂火电机组调速系统模型和负荷模型,其中负荷模型分为常规负荷模型和冲击负荷模型。针对孤网运行方式,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频率稳定控制策略: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和频率,并根据频率范围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通过对自备电厂一次调频参数、二次调频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改善了孤网系统应对冲击负荷等小扰动的调节能力;通过实施可靠的就地低频减载(under frequency load shedding,UFLS)控制,可有效应对发生大扰动导致频率严重下降的紧急情况。仿真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保证孤网系统频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激波曲线的分析,研究了Euler方程组的激波反射结构,给出了Euler方程组激波反射现象中发生冯.诺依曼矛盾(von Neumann paradox)的一个充分条件,该条件是非必要的。结果表明,当给定绝热指数时,是否发生von Neumann paradox依赖于入射激波的马赫数和入射角。研究结果为激波反射分类和弱激波反射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光电编码器的振动机理及影响,设计了用单片机进行控制的减振电路。并用FPGA模拟单片机减振电路,给出其仿真波形,从而验证了单片机减振电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环氧灌注体系的各个组成的考察,并结合小型电子元件的特殊性进行研究,制得由混合环氧树脂与酸酐共混固化剂和增韧剂端羧基丁腈橡胶及其他助剂组成的环氧灌注体系.试验研究表明,该产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力学性能和耐高低温冲击性能;便于小型元件中细小孔径的灌注,不易产生气泡,保证了其运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特高压变压器运输冲击加速度控制与安全裕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输是特高压变压器的主要问题之一。特高压变压器运输是对极限运输条件的考验,运输冲击不仅会导致变压器损坏,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将极大地危及运输安全。为此,对特高压变压器运输的冲击加速度控制以及安全裕度评估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不同角度提出冲击加速度控制指标并指出其实质;提出用于运输安全裕度评估的几种主要安全系数,旨在为运输实践中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措施直观评价建立量化分析基础;建议特高压变压器运输采用专用冲撞记录仪,增加实时预警等特殊功能,对运输过程中的惯性冲击力实施监控,以确保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