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电子设备电路板的尺寸设计越来越小,布线的密度越来越大,电路板中各电子元器件的工作频率也日益提高,导致电路中的电磁干扰问题日益严重。电磁干扰不但对电子设备自身,而且对周围其他的电子设备都带来了干扰,影响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如何提高电子工程的电磁兼容性,最大限度地降低电磁干扰的影响,对于保障电子工程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对提高电子工程电磁兼容性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奚冠巍  董梅 《硅谷》2013,(7):67-67,23
随着科技的进步,舰载电子设备设计越来越复杂,集成性也越来越高,设备内部的电磁环境十分复杂,电磁兼容设计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仅关系到舰载电子设备的性能,也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电磁干扰成为了电子设备使用中的一个严重弊端,为了抑制电磁干扰,必须要做好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设计,对此,本文分析舰载电子设备电磁兼容设计的方法,旨在为有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郝树虹  盛春玲  刘敏 《硅谷》2010,(3):10-10
目前各类电子设备的电子元器件仍然以印制电路板(PCB)为主要装配方式,保证PCB的电磁兼容性是整个系统设计的关键。因此,从电磁兼容入手,分别就元器件布局、信号走线和地线设计等方面,讨论提高印刷电路板的抗干扰能力及电磁兼容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雷达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的工作,同时减少自身对环境产生的电磁污染。电磁兼容技术已成为电讯工程设计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础技术之一。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电磁干扰的基本特性,以及电磁兼容性的基本概念,然后对提高设备电磁兼容性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雷达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的工作,同时减少自身对环境产生的电磁污染。电磁兼容技术已成为电讯工程设计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础技术之一。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电磁干扰的基本特性,以及电磁兼容性的基本概念,然后对提高设备电磁兼容性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廖欣 《中国标准化》1998,(11):41-43
一、电磁干扰的危害和电磁兼容中断、阻碍、恶化或者限制电子设备有效性能正常使用的电磁能量被称为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近年来,电气、电子设备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多,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一些电气、电子设备...  相似文献   

7.
俎志峰 《硅谷》2011,(17):75-75
电磁兼容性设计是电子设备系统设计的重要技术指标。机箱的屏蔽设计作为电磁兼容结构设计的实际应用。依据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原理,遵循屏蔽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机箱结构设计的实际问题,针对影响屏蔽效能的主要因素,详细阐述屏蔽设计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法。考虑到线缆的处理对机箱的屏蔽有至关重要的关系,所以将线缆的屏蔽问题一并详细阐述。另外涉及到地线屏蔽问题,将接地问题也进行相应阐述。  相似文献   

8.
电磁干扰是影响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主要因素,电子设备在电路设计、结构设计中不断地采取措施进行抑制,除以上干扰源讨论外,也可以从传播路径和敏感体的角度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  相似文献   

9.
0引言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电磁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电磁骚扰和抗干扰问题越发引人关注。随着大量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汽车上电子产品的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丰富。车载电子产品必须能互不干扰地正常工作,才能确保整车的安全性能。因此,汽车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EMC)性能也就与安全行驶密不可分,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和恶化,电子电气产品的电磁兼容性(EMC)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生产企业的重视,而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与系统主板的信号完整性问题密切相关。本文借助IBIS模型和信号完整性分析工具HyperLynx仿真软件,对基于SMP8655的高清电影播放器硬件系统进行信号完整性分析和仿真。对硬件系统的叠层结构、布局、布线、参数设置等因素进行仿真和分析,通过布线前仿真和布线后仿真以保证系统实现后在复杂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从源头上控制产品的EMC性能。  相似文献   

11.
《材料保护》2003,36(3):29-29
目前,中国的电磁环境日益恶化,电器之间的相互干扰已开始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产品的干扰特性不合格就会对附近的其他广播电视、通讯设备造成干扰,污染电磁环境,在民用和家用电子设备越来越多的今天,这是应当严格限制的。因此国家于近期颁布了电磁兼容强制性标准,并将于2003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历次抽查结果表明:电磁兼容性能不合格始终是困扰;家电企业的大问题。其实,电磁兼容达标并不是什么难事。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地铁、城铁等城市轨道车辆的电磁兼容性能开始面临新的挑战。为了保障轨道车辆的安全运营,必须对整车在运行过程中、复杂环境条件下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现场测试,并保证测试结果准确、可靠。为此,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能源环境所电磁环境实验室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在轨运行  相似文献   

13.
李兴广  滕杨  周风荣 《硅谷》2012,(15):78-78,104
电子元器件是电路系统中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其也是保证系统科学、合理的运行的基本保障,为确保电子元器件与整机系统实现有效的配合,必须要保证电子元器件具有较高使用可靠性,因此,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面临的使用环境日益复杂,这对于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性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保证电子元器件保持较高的使用可靠性,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整机可靠性的提高。就主要针对电路设计中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电网规划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做好风险评判工作,这可以了解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本文对基于风险评判的电网规划方法进行了介绍,规划人员应了解不同方法的适用条件及范围,做好权衡,控制好电网规划的风险,这样才能保证电力行业正常的运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提高电能的产量,还要做好电能的传输工作,做好电网规划工作,从而提升电网的传输质量与速度。  相似文献   

15.
在电子设备的设计中,PCB设计作为电子设备设计中的关键性基础设计步骤,尤其在高速电子电路设备的设计中,PCB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可谓是关键中的关键,它的电磁兼容性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电子设备的性能。本文在深入探讨PCB产生电磁干扰的原因和掌握电磁兼容原理的基础上,针对产生电磁干扰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给出了PCB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几种典型方法,重点阐述了PCB高速布局、布线等的原则,完成了信号完整性的设计,具有普遍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文凯 《安装》2011,(12):45-46
各种运行的电力设备之间以电磁传导、电磁感应和电磁辐射三种方式彼此关联并相互影响,是相互共存的一种物理现象、物理环境。为了保证电气元件或装置在电磁环境中能够具有正常工作的能力,且它本身不能产生在此环境中工作的其他装置所不能接受的电磁干扰。保证电磁兼容性,要从设计、设备制造、安装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最终实现电磁兼容(EMC)。本文主要从安装方面介绍了保证电磁兼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随着我国工业产业的不断发展,电子汽车衡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电子汽车衡的超吨位计量已经成为限制汽车衡应用的重要因素,文章对电子汽车衡在运行中承载力不足的问题进行技术研讨,通过增加秤体受力点提高汽车衡的承载力,有效的解决了电子汽车衡承载力不足的问题,降低了企业重建电子汽车衡的成本。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电力的要求也随之增加。社会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网设备的不断增加,电网结构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大等情况迫使供电企业不断优化电力系统,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和谐,使电力运行更加稳定,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我们对电力系统优化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相关分析探究,能够使电力系统在后续的改革创新中不断提高技术质量。本文对电力系统优化运性的意义、相关应用、运行问题这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在这个基础之上,对电力系统优化运行提出了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电力企业在电力系统优化运行方面贡献一分力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气设备在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电气设备的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尤其是电气设备热故障。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电气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就需要及时了解电气设备热故障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探索相关的处理方法和应对策略,处理电气设备热故障,以保证电气设备长期处于稳定的、正常的运行状态。本文拟从电气设备热故障的概念出发,分析电气设备热故障产生的原因,并探讨电气设备热故障产生后的处理策略,提高电气设备应对故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技术的进步,使我国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增多,很多情况下面临着解决电磁干扰的问题。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或者系统在其环境下的运行情况,是在运行的过程中对于其他设备没有较大影响的概述。因此,电磁兼容检测以及改进是一项十分关键且重要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