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丽娟  杨一  张胤 《集成技术》2015,4(6):46-52
为了从目标系统有效提取构件,达到软件复用的目的,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设计文档的组件提取技术。该方法通过借助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工具设计目标系统,针对该设计文档提取概念组件及系统的体系结构,并使用可扩展标记语言元素和特征元匹配度验证提取结果的准确性,为软件复用提供了依据。实验通过两个实例:产品资源管理平台和转专业系统,说明该方法的应用,其中文件上传概念组件和数据转储概念组件得到提取和验证,并成功复用实现系统功能。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提供可重用的构件框架,而且提高了软件复用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李珊  黄东 《微机发展》2006,16(2):59-61
组件和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是管理信息系统革命的驱动力。文中简略讨论了组件、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以及.Net这种组件开发平台,并介绍了组件技术在电厂设备检修系统分析与设计中的应用。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实现了软件的复用,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节省了软件开发费用并且易于扩展。应用这种方法开发出的电厂设备检修管理系统已经安全可靠地应用于某电厂生产中,大大提高了电厂设备检修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COM组件技术与软件的复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恬  朱若磊 《微机发展》2001,11(2):60-62
用可复用软件构造软件是现代软件发展的趋势,本文从软件复用的角度来讨论COM组件,主要包括程序框架的复用以及组件的复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组件的电厂设备检修系统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件和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是管理信息系统革命的驱动力。文中简略讨论了组件、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以及.Net这种组件开发平台,并介绍了组件技术在电厂设备检修系统分析与设计中的应用。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实现了软件的复用,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节省了软件开发费用并且易于扩展。应用这种方法开发出的电厂设备检修管理系统已经安全可靠地应用于某电厂生产中,大大提高了电厂设备检修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汪北阳 《福建电脑》2010,26(7):93-94,129
由于缺乏相关的信息,组件的使用者很难检查待使用的组件是否能很好的符合他们的目标,这大大的降低了组件的复用效率。此文介绍了一个软件组件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包含两个工作流,从组件开发方和组件复用方两个方面的完整的组件测试指导过程指导组件的测试;该文还介绍了一个支持工具,分别在组件开发方和组件使用方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6.
嵌入式GIS在导航、定位等业务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基于组件的开发模式下,嵌入式GIS平台将具有更高的重用性.根据嵌入式组件思想,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嵌入式GIS组件,该组件支持数据格式转换、空间数据显示与查询,并提供接口允许组件使用者调用.通过该组件,避免了在不同嵌入式GIS中重复开发GIS模块,提高了软件的复用性.实验证明了组件设计的正确性,适合在不同的嵌入式环境下应用.  相似文献   

7.
软件复用和基于可重用组件技术的软件开发(CBS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软件复用的概念、级别和困难所在。针对软件复用的特性,阐述了如何进行基于组件的系统开发。  相似文献   

8.
运用组件复用的思想,结合XML技术,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可复用的组件库的Web测控软件框架。通过使用该软件框架中提供的丰富的组件库和灵活的插件管理机制,大大地降低了基于WEB的远程测控软件的开发难度,有效地提高了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9.
有较高封装性的组件是软件复用研究的重点。为了满足我们设计和定义的多种组件模型,首先介绍了支持软件复用的、支持设计和实现统一的、多种类型的.NET组件接口模型定义;接着介绍了各种类型接口的实现方式,包括类设计器和控件工具箱等;详细分析了采用多种组件接口模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VB环境下基于类的软件复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VB环境下软件开发的效率,研究了软件复用技术,提出了以代码组件为核心的软件复用工程化思想.结合具体应用,详细介绍了VB中类的创建、复用方法,以及基于类的ActiveXDLL代码组件复用技术,同时还对VB中常用的其它代码组件的复用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利用相关的软件复用技术,可以缩短软件的开发周期,提高软件的开发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对CORBA构件模型以及构件组装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CORBA构件模型的构件组装机制及构件组装的描述方法。在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具体的构件组装工具,并用此组装工具实现了应用系统——水位报警系统。  相似文献   

12.
VxWorks是一种高性能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可裁剪性.组件技术的应用使得构建VxWorks更加高效.本文针VxWorks的组件技术进行了分析,详细地论述了组件的管理、创建和发布,同时也结合一些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基于ICA的全局人脸表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刚  冯贵玉  胡德文 《计算机工程》2004,30(2):40-41,94
介绍了独立成分分析在全局人脸识别中的应用,重点研究了全局人脸的独立元表示,给出了基于权向量幅值、基于比例因子和基于PCA-ICA算法的3种IC获得途径。基了Umist人脸库的实验结果表明,IC表示识别率明显高于PC表示,其中基于比例因子的IC表示识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方差滤波器确定人眼候选区域, 结合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对人眼进行快速定位, 能够有效地提取训练图像的高阶统计特征, 很好地去除基向量的相关性. 与主成分分析(PCA)和传统ICA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鉴别能力. 实验表明, 该方法的识别率可达97.3%, 并对光照和姿态变化也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PCA和ICA的虹膜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虹膜识别的正确率,提出了利用主成分分析(PCA)与独立成分分析(ICA)相结合的方法,来对虹膜进行识别的方法。用该方法进行虹膜识别时,首先对预处理后的虹膜图像,利用PCA算法进行去二阶相关和降维处理;然后再进行ICA训练。ICA训练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方法1,将参与ICA训练的图像看作是随机变量,而将图像中的像素值看作是随机实验结果,ICA训练后即可得到相互独立的ICA虹膜基图像;方法2,将图像中的像素值看作是随机变量,而将图像看作是随机实验结果,ICA训练后即得到相互独立的ICA系数。采用CASIA虹膜数据库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基于PCA和ICA的虹膜识别算法在两种训练方式下的正确识别率分别达到98.89%和98.33%。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基于数据二阶统计矩的主元分析法(PCA)是一种有效的数据特征提取方法,是基于原始特征的一种线性变换。但是,当原始数据中存在非线性属性时,用主元分析法后留下的显著成分就可能不再反映这种非线性属性。而核主元分析则是基于原始数据的高阶统计量,是一种非线性变换,在图像识别中它可以描述多个像素之间的相关性。而KPCA方法只考虑了人脸图像的整体信息,没有考虑到局部特征信息。文章提出了分块核主元分析(MKPCA)的方法进行人脸识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核独立成分分析的盲源信号分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独立成分分析(ICA)已经广泛用于盲源信号的分离(BSS)。论文介绍了基于核空间的ICA的原理和基本算法,然后介绍了该算法与典型ICA和主成分分析(PCA)在盲源信号分离中的比较。实验表明在盲源信号分离中,基于核空间的ICA与其他典型ICA和PCA算法相比更具有准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ICA和NFL分类的局部人脸识别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已存在很多基于统计的人脸整体识别方法,独立元分析方法就是一种基于信号高阶统计特性的方法。但由于人脸光照、姿态、信息缺损等外部不可避免因素会引起整个人脸灰度图像产生很大的变化,因而会对这类整体统计性方法的稳定性产生很大影响。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元分析和最近邻特征线的局部人脸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对人眼的手工定位并依据人脸几何特征完成对人脸图像的截取和局部分块,从而移除发型等无用信息;然后对每个局部图像进行PCA/ICA特征提取;最后的识别阶段,通过最近邻特征线方法得到各自识别距离,并通过对各部分设置合理的权重来综合判定。实验结果表明,作为一种有效的识别方法,分块独立元方法在识别率、识别的稳定性、应用的灵活性等方面都优于传统的整体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人耳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正光  武楠  穆志纯 《计算机工程》2006,32(19):178-180
应用独立分量分析(ICA)方法从高阶统计相关性角度出发提取人耳图像的特征变量,并采用基于欧氏距离测度的最近距离分类器进行人耳图像的识别。与传统的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鉴别能力。通过与PCA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率,对姿态和光照的变化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核独立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人脸识别中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子空间的核独立成分分析(KICA)方法。在简单介绍了ICA方法的基础上,对KICA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算法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为了验证基于KICA和ICA的人脸识别方法的识别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和分析。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人脸识别中,基于KICA的方法优于基于ICA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