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业背景院校在专业化特色人才培育上具有独特优势。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对其特色型人才培育以严重冲击,同质化教育模式使行业背景院校人才特色逐步消失,保持行业特色和优势,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必须培育"自主性、创新性、专业性和个性化"心理和行为特色人才,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科专业布局科学定位和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通过社会需求和毕业生流向分析,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托有色冶金行业,探索"电气专业+有色特色+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既体现行业特色又不乏创新创业的电气专业课程体系,完善创新型与工程型特色突出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基地,培养学术研究型、工程技术型和自主创业型高水平、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3.
高校发展模式是一个制约高校发展的战略问题,行业特色高校内涵式发展应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贴近行业需求为动力,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上,应在立足工程教育理念,实施人才评价机制和教学生态环境的创新;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加强过程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项目和规章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地方特色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以及最新发展起来的风力发电行业特色为背景,介绍了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和实现方法及具体措施、成果,也提出了进一步的实施方案和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深入分析高素质、创新型核工程类专门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从"学生、教师、学校、行业"四个维度出发,提出科教融合、虚实融通、产学融创的"三融一体"创新型核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建成覆盖核工业全产业链的产学研联合体,协同教育资源,创新育人机制,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教学层次,增强学生学习成效、教师育人能力和社会服务效果,由此探索特色鲜明、具有前瞻性的专业教改之路,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核工程技术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创新人才培养是大学特色发展的指标之一,大学特色发展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可靠保障。辽宁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仍然存在很多局限,为了加快大学的特色发展的步伐,各高校应该在教育思想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教学素质、人才选拔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更新。大学只有坚持办学特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只有拔尖创新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服务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才能进一步突出大学的特色,推动大学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单一化现象日益严峻,地方高校必须创新培养模式,走特色人才培养之路。针对地方电子类高技能人才严重"紧缺"问题,探索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电子类人才培养机制,设计了五级"递进式"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全方位实践教学新平台;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行"立足电子竞赛"的开放式项目化教学模式;建立与电子类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多证化"教学新模式。实践表明,在教学与研究、学科建设、示范中心建设、就业率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力教育》2013,(3):15-17
在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实施人才强国及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总趋势下,推动行业特色型大学内涵式发展,大力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和水平的思想方向,已渐成共识。其中行业特色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进程中显得格外迫切,也成为近年来教育领域极为关注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和行业人才质量提升的重大需求。围绕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提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和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共三方面的改革措施,旨在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学校正不断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实现"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明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已成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热点。结合水利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从大类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与优化、专业分流、创新性与实践性人才培养的角度对水利大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积极构建现代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完善体系、创新模式、凝练主题、促进激励等措施,打造新型技能人才队伍,形成具有"水电"特色的葛洲坝职工培训品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区域经济现状的调查,充分吸取了毕业生情况、企业需求和行业的反馈信息,根据行业企业技术提升对人才的要求,创新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区域企业,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突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工程研究应用型"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的发展需求,探索了一套"深化内涵、强化特色、工程驱动"的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融入新技术,完善了"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构建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本硕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学院")积极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抓住发展机遇,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履行社会责任,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多元育人通道。学校与企业融通作为江西省唯一一所电力类高职示范院校,学院依托行业办学优势,秉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培协同、效率效益"的发展理念,坚持"多元育人",整合企业资源,将学历教育与企业培训融通,与科技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创新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具有行业办学特色的"四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破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存在的"两张皮"难题,为提升学院学生和企业员工能力水平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以构建理论学习与工程项目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合作教育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三大教育平台为基础的"三个结合"工科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大众化教育时代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三个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阐述了材料类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办法和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实践证明,"三个结合"的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大众化教育时代行之有效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相结合,办出一所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学院,是高职教育深入探索的永恒主题.本文从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入手,结合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对"依托行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谈谈如何坚持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行业特色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华北电力大学国际经贸专业十四届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情况及原因,电力行业外经贸企业及其业务特点的基础上,认为行业特色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除了应强调让学生受到经济学、管理学基本训练之外,还应突出本行业相关产品知识与技能要求,并提出了华北电力大学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依托行业办学资源,创新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荣誉学院一直是国内外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摇篮"。"双一流"建设对高校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荣誉学院也应该站在更高的"起点"对拔尖创新人才进行培养。文章在对现阶段"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双一流"背景下拔尖人才应具有的特点,并据此探讨了华北电力大学吴仲华学院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新时期下高校荣誉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江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江苏省本科特色专业建设为背景,结合近年来在建设特色专业的思路与路径上的具体实践,提出创新的专业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并依次推进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以及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教学等的方面改革与创新,形成了较为显著的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分析了中原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育遇到的问题,结合超硬材料在河南省具有的区域优势特色,联合研究所和行业内知名企业建立了超硬材料制品工程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促进校企共建科学研究平台、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强化教师工程实践教学水平、革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加强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大大强化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