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识别无障碍"研究的是在"运动和动作"等"行为"发生之前的"感知、识别和判断"问题,是导识系统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基于"识别无障碍"理念,结合地铁空间的特殊环境属性,提出地铁导识系统设计的具体方法:空间导向设施的识别无障碍设计、传统标识设施的识别无障碍设计。旨在从根本分析研究人在地铁空间中寻径行为(Way-finding)的发生关系,以期提高地铁空间的识别率,并对"识别无障碍"理念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城市夜间导向系统的空间意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城市空间导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导识"的问题应当受到重视。"夜间城市意向"与一般城市意向相比也有不同的特征,研究"夜间城市意向"有助于对"夜间导识"问题的理解。为实现人在空间使用中的"识别无障碍性",需要关注如何通过对夜间具有识别参照作用的元素进行系统的设计处理,使受众能够有效地进行空间定位,并能够以自主行为的方式进行空间方位的过程转换,在行进过程中完成对具有导向作用的信息元素进行识别。该文初步分析了对"夜间行为"具有"识别参照"作用的各种空间意象元素的特点,为城市"夜间导识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梳理了线索,明确了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在结构复杂的地下空间中,定位定向困难问题成了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地下空间导识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传统的导识系统形式研究的局限性,提出应用视觉代码设计的概念,通过个案研究法研究视觉代码设计对结构复杂的地下空间导识系统的完善和补充,结果表明:通过文字代码、图形代码、色彩代码、造型代码的设置,可以完善地下空间导识系统的完整性和科学性。通过对视觉代码设计的使用,可以促进地下空间的活跃,帮助使用者迅速识别,极大地提高了地下空间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是面向空间中的"行为"无障碍性的研究;而在"运动"和"动作"等"行为"发生之前的是感知、识别和判断,则对城市空间和建筑物的使用,潜在着"识别无障碍性"的问题,并且问题发生于全体的空间使用者。"识别无障碍性设计"是对空间被动性品质的延伸要求,是对通用设计目标的拆解,包括为空间中行为的安全和导向识别设计。需要研究建筑和城市空间的"识别"无障碍性,二者一起构成空间设计的无障碍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大型商业空间的导识系统作为一个空间子系统,通过设计激发整体商业空间的活力,促进人们在购物中的物质、精神及社会性各类活动产生,创造勃勃生机的人工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21)
在现代社会中,导识系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必需。优秀的导识系统应该具备功能性强、系统化高、视觉传达性好等特点。然而,现实中有些导识系统设计作品忽视细节,被使用时容易导致识别和记忆障碍。印象、表象、意象是记忆由弱到强的三个不同阶段,是记忆由短变长、由单一变丰富的一种记忆规律。在进行导识系统设计时,设计者如果能够很好地在细节处理中把握这三种记忆规律,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导识系统信息识别迟缓、误导误识等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人性化设计为切入点,以商业空间室内环境为研究对象,从人作为空间使用者的健康需求、心理需求、细节品味三个方面对商业空间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也不断发展,逐渐完善地铁空间导向标识设计亦变得越来越重要。地铁空间的导向系统不仅具有引导性公共设施符号标识的功能,还具有指令性交通标识的作用。导识设计中需要运用视觉元素来把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信息准确地传达给使用者,使人在地铁空间中能确定自己准的位置,并迅速抵达下一个方位。图形设计、色彩设计、字体设计等是构成地铁空间导向系统的主要元素,本文对其在"形、色、意"方面的视觉语言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8)
商业空间中CMF的合理运用能够提升空间的特色和内涵,使空间更具有标志性。在商业空间设计中融入CMF因素的研究和创新应用,能够使商业空间细节的规划和设计更具特色,从而更符合空间使用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步行商业空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承载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在城市步行商业空间中,经常存在街道尺度过大、人性化设施不足等问题,形成令人不愉快的失落空间。文章基于案例分析,针对城市步行商业空间的情境营造进行了探究,提出了空间情境营造的三个要素——场所、活力及文脉。最后以北京西城西单步行商业空间为例,针对其现存问题就情境营造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1.
吴亮  陆伟  孙佩锦 《新建筑》2022,(3):140-145
在城市可持续更新背景下,步行空间系统的优化需要依靠完善的城市设计导控体系。“流动性”与“场所性”是城市中心区步行空间系统导控的两个核心目标,空间属性与界面特征对流动效率与场所潜力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围绕这两个核心目标,新加坡《城市核心规划区域城市设计导则》从整体结构、形式秩序、功能和品质三个层面对步行空间系统做出了全方位且精细化的约束和引导。其所蕴含的多元要素的有机整合、界面的类型化导控、空间的让渡与共享等管控理念,对我国城市更新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导识系统作为森林公园服务游客的一种核心工具,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交流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导识系统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森林公园的服务品质,也间接体现了森林公园的品牌内涵。游客作为森林公园导识系统的直接使用者,可以对导识系统的使用特征和满意度做出准确、真实、具体的评价。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样本,利用SPSS工具软件对游客的调研数据进行数据统计,采用卡方检验、因子分析法对森林公园导识系统的使用特征和满意度进行定量分析及定性评价,并以此提出优化建议和改进措施,进一步发挥森林公园导识系统的服务效能,进而提升森林公园的整体规划和品牌内涵,以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孙超  王波  张云龙  徐建闽 《规划师》2012,28(12):37-41
基于对深圳市交通无障碍环境特征及问题成因的识别,以及对全市主要受益群体出行诉求的分析,研究提炼出了适用于深圳市的无障碍通用设计理念。在无障碍环境设计理念指导下,深圳市从宏观层面制定交通无障碍规划体系,涵盖慢行通道、常规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及枢纽、交通工具、交通无障碍导盲系统、交通标识等;在中观层面针对性地提出差异化的分区发展规划指引,对各层面交通无障碍设施要素进行系统的整合;在微观层面提出适合深圳市的交通无障碍设施精细化设计指引。  相似文献   

14.
结合无障碍设计的概念及现状,分析了无障碍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入口、卖场、空间、设施、办公室、停车场等方面,阐述了商业空间中无障碍设计的方法,提高了残障弱势人群的活动便利性。  相似文献   

15.
王军  后晓红 《规划师》2005,21(5):52-54
城市公共空间既承载着城市居民大量的户外公共活动,又体现着城市的建设水平、地域特征和化。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南屏街步行商业空间设计从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个方面,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赵忠超 《室内设计》2012,93(4):35-38
我国颁布实施无障碍法规以来,城市公共空间的无障碍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室内无障碍问题依然突出。基于此,本文以济南市泉城广场地下商业空间为研究对象,在简要介绍广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地下空间垂直通行无障碍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并针对地下车库、下沉广场和滨水广场的无障碍设计问题,分别探讨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高静 《山西建筑》2008,34(11):72-73
介绍了无障碍设计的理念,分析了实施无障碍设计的必要性,提出了无障碍卫生间的设计原则,从结构空间、功能空间和环境空间三个角度探讨了无障碍卫生间的设计,以给使用者提供方便,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8.
方家  刘珺  王德  于长明 《风景园林》2018,25(11):33-39
本文将“如何通过街道规划设计,营建步行友好的城市开放空间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研究视角,抽取了6个国外城市街道规划设计导则中与“如何规划设计步行友好的城市开放空间?”密切相关的内容,根据相关导则编制的逻辑将内容进行提炼、归纳和重组。针对中国通过改善街道步行环境建设高品质城市的诉求以及相关导则中缺少对使用者需求关注的现状,提出了将需求调查纳入规划规定环节、从环境特征角度出发进行街道分类与定位、关注地域特征与集约性生态设施的环境营造方法以及提升步行道功能多样性和空间相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地下综合体存在方位感差和导向性差的问题。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中,对空间的形式感非常强调,却往往忽视人在复杂环境中的空间认知,也忽视人们在这些复杂环境中的行为取向。虽然标识系统确实是空间认知体系的组成部分,但是过多的标识往往是视觉噪声,使得使用者在地下空间的导识效率愈加低下。因此,地下空间的导向设计除了要不断完善标识系统,还应该开发其他的辅助方式,软导向就是导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从地下空间环境认知规律出发,对北京西单77街地下综合体导向系统进行了实际案例调研分析,分析了地下空间的导向性的问题及设计规律,提出使用者可以根据空间认知,利用空间设计的差异性来完成自我导向,并具体总结了利用空间设计开发软导向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0.
研究围绕轨道交通站域的空间使用问题,基于城市设计的视角,从站域基本背景、使用者特征、空间使用分布和空间使用状态四个方面建立空间使用的分析方法,并选取上海三个典型站域作为调查样本,对商业空间使用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和使用状态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未来站域商业空间使用的优化提出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