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外循环(EC)厌氧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启动过程.结果表明:在以颗粒污泥进行接种的情况下,EC反应器可在23d内完成启动,容积负荷可达6.39kgCOD/(m3·d),对COD的去除率>85%;出水回流可使反应器内混合液的pH和颗粒污泥分布均匀,有利于产甲烷反应的高效进行,提高了反应器的容积利用率;启动结束后粒径为0.9-2mm的颗粒污泥由接种前的22.28%增加到35.5%,颗粒污泥比产甲烷活性达到接种时的2.38倍;VSS/SS由接种时的0.77增加到0.86.  相似文献   

2.
EGSB工艺在VC生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中温EGSB工艺处理VC生产废水,考察了碱度、抑制物浓度、有机负荷、上升流速等因素对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碱度>800 mgCaCO3/L、上升流速为2.5m/h时,COD容积负荷最终稳定在16.3 kg/(m3·d),对COD的去除率>75%,水质得到极大改善;试验结束时,颗粒污泥的沉降速率为50.9 m/h、比产甲烷活性为244.11 mL/(gVSS·d)、污泥负荷为2.34 gCOD/(gVSS·d).  相似文献   

3.
在常温下,对接种市政消化污泥和少量颗粒污泥的EGSB反应器依次进行了啤酒废水快速启动和焦化废水快速驯化试验研究,以期寻求EGSB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的快速启动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啤酒废水能够在10 d左右快速启动EGSB反应器;采用逐渐提高进水中焦化废水比例的方法,能够实现对EG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快速驯化,此阶段历经6个月,在焦化废水COD高达2 200 mg/L左右、进水流量为1.2 L/h、有机负荷为5.6 kgCOD/(m3·d)左右、HRT为10h、回流比为10:1、液体上升流速为3.1 m/h的条件下,EGSB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能够达到56.2%.回流稀释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焦化废水的毒性作用,而且相对较高的液体上升流速强化了传质效果,使得EGSB反应器在处理高浓度焦化废水时能够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环境温度下EGSB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EGSB反应器在环境温度下运行83 d的结果表明,当水温为14~29℃时,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EGSB在不加热的情况下运行良好。在容积负荷为10 kgCOD/(m3.d)左右时,对COD的去除率>85%。气温和水温的大幅降低会影响EGSB的运行稳定性,增加进水碱度和回流比的同时适当减小系统的容积负荷,可提高系统抗温度变化的能力。经过83 d的运行,颗粒污泥的粒径明显增大,其比产甲烷活性由118.5 mLCH4/(gVSS.d)增至242.6 mLCH4/(gVSS.d)。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制EGSB反应器,通过二次启动法培养无凝结核的硫酸盐还原颗粒污泥。第一阶段为非硫酸盐还原培养阶段,在进水有机负荷为10.20kgCOD/(m3.d)、碱度为3000mg/L、回流比为3.6∶1时,可初步培养出厌氧颗粒污泥,其以黑色为主,直径为1~2mm,此时对COD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出水pH值稳定在6.5~7.5之间,ORP值为-250mV左右;第二阶段为硫酸盐还原阶段,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添加1000mg/L的硫酸盐,成功培养出硫酸盐还原颗粒污泥,EGSB反应器对COD和硫酸盐的去除率均稳定在70%左右,出水中的硫化物含量为25mg/L、pH值为6.8~7.5、ORP值为-300~-350mV。硫酸盐还原颗粒污泥呈深黑色、椭球状,无凝结核,生长有大量微生物,以杆菌及弧菌为主,粒径主要分布在2~3mm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外循环厌氧法处理啤酒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外循环(EC)厌氧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考察了其处理效果和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其性能.结果表明,以好氧剩余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低负荷、高去除率的启动方式,可使污泥很快实现颗粒化,所形成的颗粒污泥沉降性能良好,粒径主要集中在0.8~2.0 mm.系统稳定运行期,当进水COD为2 000~4 000 mg/L、碱度为1000~1 500 mg/L、温度为30~32℃、容积负荷为10~12 kgCOD/(m3·d)时,系统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80%左右.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效果良好、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相似文献   

7.
采用厌氧膨胀颗粒床(EGSB)反应器处理中药废水,考察了进水COD浓度、停留时间、回流比对运行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GSB对中药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能,在温度为30℃、HRT=12 h、回流比=1、进水COD由2 000 mg/L逐渐提升至5 000 mg/L的条件下,对COD的平均去除率达94.2%;在HRT=9 h、进水COD=5 000 mg/L、回流比为1时,平均去除负荷达12.6kgCOD/(m3·d),平均产气率为0.353 m3CH4/kgCOD;在调整温度为20℃、回流比为2、进水COD为5 000 mg/L时,运行稳定后,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3.4%,平均去除负荷为11.63 kgCOD/(m3·d),平均产气率为0.157 m3CH4/kgCOD,表明增加回流比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温度给反应器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处理柠檬酸生产废水的MIC反应器的快速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多级内循环厌氧反应器(MIC反应器)处理柠檬酸生产废水,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消化池厌氧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逐步提高进水负荷的方法启动反应器。经过2个多月的调试运行,反应器的泥床区内已充满颗粒污泥,进水容积负荷达8 kgCOD/(m3.d)左右,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85%左右,实现了MIC反应器的快速成功启动。  相似文献   

9.
中低温下IC反应器的启动及污泥颗粒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低温下用葡萄糖废水作基质来启动IC反应器,研究了反应器的启动特性,同时考察了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运行温度为9~28℃的条件下,反应器经67 d完成启动,在第22天反应器内出现了颗粒污泥,随着运行时间和容积负荷的增加,颗粒污泥的粒径不断增大。为确保稳定运行,应控制出水pH值为6.1~6.8、HRT为6~8 h、容积负荷为3.58~7.95 kg-COD/(m3.d)、出水VFA200 mg/L,最终的产气量稳定在约35 L/d,在进水COD为2 000 mg/L时,对COD的去除率能一直保持在80%以上。启动完成后,反应器内粒径0.3 mm的颗粒污泥所占比例为41.2%,粒径0.9 mm的中型颗粒污泥也从零增加到11.44%。  相似文献   

10.
李军  周婷  张宁  张杰  李艺  张韵 《中国给水排水》2006,22(23):5-8,13
基于流离和多相生物反应原理开发了厌氧/好氧耦合生物反应器,并考察了该反应器的除污效能及污泥减量效果。研究表明,当耦合生物反应器的进水COD负荷从0.64 kgCOD/(m3.d)上升到1.58 kgCOD/(m3.d)时,对COD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即其能承受较大的COD负荷;该反应器具有较好的脱氮性能,在常温、HRT为8 h的条件下,对总氮的去除率>55%;它的污泥平均产率为0.028 5 kgMLSS/kgCOD,与现有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其污泥减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实地调查上海部分企业工业废水污泥产生量、污泥性质、处理及处置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上海工业废水污泥处理、处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必须尽快制定一套完善的技术标准和措施法规,使污泥的产生、处理、处置和环境保护之间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富阳八一污水厂污泥在热电厂焚烧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富阳八一污水处理厂95%的进水为附近40多家造纸厂排放的废水,针对污水厂污泥产量大(剩余污泥约5.2t/h,初沉污泥约16t/h)、填埋处理存在占地大且易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分析了将污泥在热电厂进行焚烧的可行性,并探讨了污泥的输送和投加方式。结果表明,八一污水厂的剩余污泥可全部运到相邻的热电厂与煤进行混合焚烧,理论上每台流化床锅炉最多可以混合焚烧3.9t/h的剩余污泥,实际运行中应控制剩余污泥的投量为3.5t/h;建议污泥采用卡车和稠污泥泵共同输送的方式。污泥混合焚烧具有控制简单、污水厂和热电厂间协调工作较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较为健全、科学的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标准体系,难以指导污泥处置的实践,阻碍了我国污泥处置工作的快速发展。因此,通过对我国和经济发达国家污泥处置标准体系的对比研究,找出了我国在污泥处置标准体系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了我国污泥处置标准规范体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污泥热干燥工艺的应用进展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介绍了国内外污泥干化设备的研究进展、常用工艺类型及其工作原理,分析了各种工艺设备的优、缺点及技术难点,归纳总结了污泥干燥设备选型和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点。强调能耗和系统安全性是衡量污泥干燥设备的关键因素,其中能耗应从热源和干燥工艺两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来降低热损失以提高干燥效率;对于污泥干燥设备安全性的控制,则应从降低粉尘浓度和含氧量两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对天津市东部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进行干化、资源化的处理处置措施,设计采用以煤粉为燃料的转鼓污泥干化设备进行污泥干化,并以干化污泥作为水泥厂的替代燃料,力求因地制宜地解决天津市日益严重的污泥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绍兴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的改扩建设计,设计中对现有污泥处理脱水构筑物及设备进行了改造,解决了其污泥脱水性能较差的问题,充分发挥了现有设施的处理能力,污泥预处理能力达到350 tDS/d(83%含水率污泥为2 059t/d),新建处理能力为370 tDS/d(80%含水率污泥为1 850t/d)的污泥处理设施,全厂污泥全部处理后外运处置.  相似文献   

17.
真空式污泥处理干化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钦 《福建建筑》2007,(11):102-104
参考日本真空式污泥处理干化床处理技术,对福州市城门水厂小型干化床进行抽真空改造实验,总结了实验结果,并对福州西区水厂现有干化场改造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tails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of UK potable water supply organisations, which was undertaken in 1998 on behalf of UK Water Industry Research. An extrapolation of the data indicated that, in 1997, about 131 000 tDS of water-treatment works sludge were produced in the UK. The relevant methods and associated costs are reported. A number of companies are using, or developing, novel waste-management methods for water-treatment works sludges, such as incorporation into bricks and spreading on agricultural land, and thes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汉堡科勃兰霍夫污水处理厂采用污泥先浓缩,然后消化、脱水、干化,最后焚烧的处理工艺,实现污泥循环处理模式。该模式在污泥焚烧发电的同时,利用污泥焚烧的热量干化污泥,实现了外加燃料需求量为零的预期效果,并且提供了污水厂所需用电量和用热量的60%和100%,极大地提高了污泥处置的经济性,降低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20.
臭氧破解活性污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鼓泡型臭氧接触反应柱,探讨了臭氧氧化对活性污泥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初期MLSS降幅不大,在臭氧投量为0.04~0.10 gO3/gMLSS阶段,臭氧直接作用于污泥,MLSS下降明显;MLVSS呈现与MLSS类似的下降趋势;随着臭氧投量的增加,MLVSS/MLSS值从初期的0.75降至试验末期的0.60。臭氧溶胞引起上清液中SCOD浓度的上升,但同时由于臭氧的矿化作用导致其增加量低于经验值,为0.628 4 gSCOD/gMLVSS。另外,上清液中硝态氮和总氮浓度呈上升趋势,氨氮浓度先上升后下降,在臭氧投量为0.08 gO3/gMLSS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